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假如爱新觉罗·肃顺没有死的话会怎么样,满清还会怎么早灭亡吗

众妙之门 2023-06-30 14:01:29

还不知道:肃顺不死会怎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提起肃顺,不得不提到使其被送上断头台的“辛酉政变”。 在“辛酉政变”中,最大的胜利者无疑是慈禧,正是靠着这场政变,慈禧太后执掌大清朝的最高权力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而大清朝的国运也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爱新觉罗·肃顺,满洲 镶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

在咸丰临死前,曾任命了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一方面辅佐幼帝,防止后宫夺权,另一方面更是对六弟奕䜣不放心。可是咸丰尸骨未寒,所谓的“先帝遗命”就变成了一张废纸,慈禧和奕䜣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宫变,八个顾命大臣,杀的杀,罢黜的罢黜,想必咸丰是所始料未及的。

在这八个顾命大臣中,肃顺最不一样。咸丰是肃顺的伯乐,没有咸丰就没有肃顺。咸丰一朝,大清多事之秋,内有洪秀全太平军造反,外有英法联军欺辱,割地赔款,火烧圆明园,使胸无大志的咸丰只得在温柔乡中寻求麻木快乐,朝中大事事无巨细,皆交给肃顺处理。

为了替主分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肃顺实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措施,企图挽救大清王朝的颓势,实现富国强兵,更幻想着再现康乾王朝的盛世,然而肃顺没有想到这些措施为其断送性命埋下了伏笔。

重用汉官 力保左宗棠

面对气势如虹的太平军,八旗军早已没了当年入关时的威风,平日里作威作福吃喝嫖赌早已让这支正规军变得不堪一击,而指挥八旗军的将领也着实是“内战外行,外战更是外行”,一听太平军之名个个都闻风丧胆,望风而逃,为此朝廷撤了三十多个前线军政大员,但依然收效甚微。在如此局面下,肃顺采取了一个大胆的政策:重用汉族官员,“连汉保满”。原先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鉴于自己的满族身份,始终对汉人怀着恐惧和戒备,对老百姓是这样,对为官的汉人同样是如此,不敢给这些人过多过大的权力,还让满族官员对汉族官员进行监督,生怕汉人们哪天联合起来夺了大清朝的天下。

肃顺是不赞成“扬满抑汉”的,正所谓政策要因时因事而变,如今太平军造反,如果还是对汉族官员时刻提防,那很可能把这些官员推到朝廷的对立面,没准还把他们推到洪秀全的怀抱。大清朝汉人还是大多数,只有放手发动汉族官员和老百姓,才能取得对洪秀全集团作战的胜利。他曾对手下的满族官员说:“咱们旗人混蛋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这倒不是肃顺刻意贬低八旗子弟,实在是到了咸丰朝,八旗子弟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了整日里只知架鹰遛鸟,躺在女人怀抱里享受的庸人。为了壮大平定洪秀全叛乱的军事力量,肃顺举荐了大量汉族官员,准许他们可以自筹军饷私募武装镇压太平军,像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都深得肃顺的欣赏。

特别是左宗棠,还因肃顺而免于一死。早年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处做幕僚师爷,由于他足智多谋给巡抚出了不少好点子,因此深得骆秉章的器重。

一次,湖南永州镇总兵樊夔纵容部下胡作非为,为害乡里,被当地老百姓上诉举报。骆秉章知道后就命人逮捕了樊夔。哪知樊夔反咬一口,向湖广总督(湖南湖北的最高军政首脑)官文状告左宗棠以幕僚的身份把持湖南军政事务。官文看到这个状子暗自窃喜,因为他平日里就和骆秉章不合,加上左宗棠对他经常都不恭敬,所以早就怀恨在心,想伺机报复,这次正好给了他口实。于是官文就给咸丰帝上了道折子,诉说了樊夔状告左宗棠一事,请皇帝决断。咸丰帝看到这个折子后,就密令官文认真调查此事,如果情况属实,可以将左宗棠就地正法。然而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左宗棠的老乡翰林院的编修郭嵩焘很快得知了这件事。

郭嵩焘与左宗棠是至交好友,为了救左宗棠,郭嵩焘找自己的好友王闿运帮忙,王闿运当时是肃顺府里的幕僚,看到朋友求到自己,王闿运不好推辞,便去求肃顺在皇帝面前说情。肃顺告诉王闿运,要想让他求情,必须得先有人上疏保举左宗棠,否则他凭空陈奏,恐会招致皇帝的猜忌。王闿运把肃顺的想法告诉了郭嵩焘。郭嵩焘听完后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另一位在京城为官的好友潘祖荫,让其上了一道保举左宗棠的折子,潘祖荫曾做过咸丰帝的帝师,有一定的威望。在折子中他历数了左宗棠在湖南帮助骆秉章的种种成绩,最后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恰在此时,湖北巡抚、也是左宗棠好友的胡林翼也上书保举左宗棠,称左宗棠名满天下,才可大用。

咸丰看到这两道保举左宗棠的折子后,觉得情况特殊,就问肃顺:“官文弹劾左宗棠,潘祖荫、胡林翼又保举左宗棠,你有什么想法?”肃顺说:“左宗棠是个人才,在骆秉章处工作,为骆秉章出谋划策,颇有成效。现在天下大乱,正是用人之时,希望陛下能够爱惜人才。”

最终凭借着肃顺的说情,左宗棠不仅没有被杀头,反而因祸得福,被咸丰重重提拔。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师爷一跃成为了四品官,这个升迁速度恐怕在清朝的官场中也是少有的,此后左宗棠一直把肃顺视为自己的大恩人。

阔斧改革 怒杀主考官

肃顺“连汉保满”这步棋引起了很多满族人的极端不满,满族官员多有微词,认为肃顺这是引狼入室,胳膊肘往外拐。肃顺对这些批评毫不在乎,他对满人也并不遮掩自己的不喜欢。有人评价肃顺是“独不喜满人,常谓满人胡涂不通,不能为国家出力,惟知要钱耳”。为了让满人自食其力,恢复先祖的荣耀,肃顺在咸丰的支持下,开始向既得利益集团开刀,大量减少了八旗子弟的俸禄,以缓解国库的财政支出压力。

这让平时那些好吃懒做靠着俸禄维持生计的八旗子弟们怨声载道,大骂肃顺此举是祸国殃民,一道道弹劾肃顺的奏折犹如雪片般送到了咸丰那里,要求将肃顺撤职查办。可咸丰偏对这位臣子宠爱有加,不仅没有对肃顺进行问责,反而把这些奏折都给肃顺过目,并让他自己处理,肃顺对这些背后搞煽风点火使阴招的人毫不留情,逮捕的逮捕,杀头的杀头,于是有满人称肃顺是“揽权立威,数兴大狱”。

咸丰八年的顺天府乡试发生了舞弊案,肃顺这次把惩戒之刀伸向了柏葰。此人是这一年乡试的主考官,地位显赫,是道光、咸丰两朝政治元老和内阁大学士,让一个宰辅主持乡试足见咸丰皇帝对这次人才选拔考试是颇为重视的。哪知这一年的顺天府乡试,考生大肆作弊,条子满天飞,而考官们对此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因此这次考试抄袭现象十分严重,考纪混乱不堪。一些没有作弊的考生对此甚为不满,而这件事情也很快被御史举报到了咸丰那里,咸丰听后大为震惊,马上命令自己的心腹大臣肃顺认真调查顺天府乡试舞弊问题。

肃顺经过严密调查取证,发现许多中举的考生根本就名不副实,如这次考试当中有一个叫平龄的戏曲演员,平日里大字不识几个,却在乡试中取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肃顺将其找来审问,这位考生知道东窗事发,早已被吓破了胆,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地把如何打通考场关节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在此次考试中,柏葰府上的家丁靳祥依仗主子的主考官身份,在外面明码标价收受考生们的钱财,并将考题泄露给了考生,并保证只要交钱就能保过,交钱越多名次越靠前,并声明名额有限从速报名交钱。一时间考生们纷纷向靳祥递送红包,有的甚至是不惜血本,滚滚的银子都流入了靳祥的腰包,而得了好处的靳祥也不忘孝敬柏葰,柏葰拿大头,他拿小份,主仆二人把考试变成了他们的摇钱树。

顺天府舞弊案调查清楚后,肃顺写了份报告上呈给了咸丰,咸丰看后十分震怒,马上革除了柏葰的内阁大学士职务,并将其投入大牢,让刑部尚书赵光审理此案。在审讯过程中,柏葰痛哭流涕地承认自己在考试当中纵容了考生作弊,并坦承收受了贿银,声言平时没有认真严格要求自己立场不坚定,希望朝廷能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过他的希望很快就落空了,为了以儆效尤,从心理上给官场中其他徇私舞弊的官员以有效震慑,在肃顺的授意下刑部对柏葰判处了死刑,并立即执行。

然而柏葰直到上刑场前还心存侥幸心理,他让自己的儿子为他准备远行的衣服,以为皇帝会改判自己为充军流放,因为按照当时官场不成文的规定,一二品的大员被判死刑时,皇帝可以施加恩典,改为死缓。咸丰感念柏葰是朝廷元老,也曾想放其一条生路,哪知肃顺坚决不从,坚称应该判处柏葰死刑。就这样,一品官员柏葰成为肃顺用重典治官的一个典型,也成为科举历史上因为舞弊被处死的最高品级官员。

权力斗争的失败者

倘使咸丰寿命够长,那么肃顺一定能够在官场有一番响当当的作为。肃顺之所以在咸丰面前说一不二雷厉风行,一是有颗一心为国的赤胆忠心,二是咸丰对他的器重和依赖。正是靠着咸丰帝这棵大树,肃顺有了施展抱负的舞台。不过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三十一岁的咸丰在热河一命呜呼,这也让肃顺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只不过其还未知而已。

如果咸丰的死对肃顺是最大的不幸,那么对平日里早已对肃顺恨之入骨的官员们而言则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给了他们一个除掉肃顺的天赐良机,只不过他们需要找到具备铲除肃顺能力的实力派。环视宫廷,慈禧和恭亲王奕䜣无疑是最佳的人选,因为肃顺已经成为了这两个人在权力道路上的头号敌人。作为同治的生母,靠着母凭子贵,慈禧成为了圣母皇太后。对于这样一个皇家荣誉,慈禧根本没有任何兴趣,她迷恋的是已经日益接近的最高权力,这种渴望在咸丰死后愈加强烈。无奈头顶上有两个紧箍咒,一个是顾命八大臣,另外一个是姐姐慈安。对于慈安,慈禧的确没把她当成一盘菜,慈安为人懦弱,没有什么主见,还是极好对付的。可就是八大臣不好处理,而尤以肃顺为甚,处处跟自己作对。

倘若肃顺不违背慈禧的旨意,按照她的要求行事,想必慈禧不会对肃顺痛下杀手。可肃顺以为成了顾命大臣便可有恃无恐,偏偏要跟慈禧顶牛干,慈禧想垂帘听政,肃顺就说有违祖制,坚决不许。面对如此一个不知趣的拦路虎,慈禧太后只有寻找政治盟友借机除之。而恭亲王奕䜣成了最优的政治伙伴。

奕䜣也是不喜欢肃顺的,倒不是恭亲王对肃顺这个人有多大的看法,而是在恭亲王眼里,肃顺的政治存在,就是代表着死去的皇兄咸丰。只要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继续辅政掌权,咸丰朝的既定方针政策就不会有丝毫改变。特别是奕䜣对咸丰有着特殊的叛逆情绪。咸丰活着的时候就对这个颇有才干的弟弟十分不放心,生怕让其有机可乘抢了位置,于是不得不让其赋闲在家,不问政事。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时,咸丰带领一班朝臣逃到了热河,偏偏留下奕䜣留守,这其中不排除有借刀杀人的目的。哪知恭亲王因祸得福,在和列强的谈判交涉中,深受赞赏,和列强们还交上了“朋友”,以至于列强们甚至有了让奕䜣取代咸丰的意思。

奕䜣心中到底有没有做皇帝的想法别人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不想像在咸丰在世的时候那样继续苟活。奕䜣深知,只要是肃顺掌权,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依然要像在咸丰朝一朝韬光养晦,做个毫无实权的王爷。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奕䜣明白只有彻底打垮肃顺集团,才能消除咸丰的魅影。于是奕䜣也要和肃顺对抗到底。奕䜣在和慈禧做完政治交易后(奕䜣同意慈禧垂帘听政,慈禧同意奕䜣担任议政王大臣),两人结成了反肃顺的政治联盟。

除了既得利益集团、慈禧和奕䜣这三大政治敌人,肃顺还有一个敌人那就是各列强。作为朝廷内部的鹰派,肃顺历来主张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坚决抵抗决不妥协。这让列强们感觉有必要对大清王朝的当家人进行重新选择,希望鸽派领导者能够上台,而慈禧和奕䜣成了不二人选。虽说列强们对慈禧和奕䜣发动的政变没有直接出面进行武力支持,但他们充当了这两个人的外交后盾。

“辛酉政变”可说是多方合力共同完成的,肃顺在这场大棋局中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作为一个除了咸丰以外都不喜欢的当权者,肃顺的悲剧在咸丰帝死时就已经注定了。作为一个清王朝的忠臣,面对残酷的权力斗争,肃顺成了一个政治弃儿,以至于在史书上都被肆意地涂抹,成了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不过,后人黄浚对肃顺的评价还是较为中肯的,“肃顺治事之猛,识别之精,不避权贵,尤不顾八旗贵胄,故宗室旗人,恨之尤甚。其实史传之所谓功者,固灼然为功;而所谓罪者,又何莫非守法律、绳贪懦之善政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8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