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12岁就相识,却没有白头偕老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30 13:29:02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12岁就相识,却没有白头偕老

长孙皇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李世民在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的高的,毕竟他创下了那么多的丰功伟绩,为大唐的盛世奠定了基础。李世民和众多皇帝一样,后宫也是有三千佳丽的,不过在李世民的心中,有一个女人一直是他的最爱。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到武则天。要是这么想的人,肯定都是被电视剧给误导了,因为历史上真正的李世民和武则天的感情并不是很好,不然他们两个人也不会那么多年都没有孩子。因为武则天的性格太过于强势,而这一点,刚好满足了生性比如软弱的李治,所以他们才会才婚后不久就接连生了那么多儿女。

那么李世民的最爱到底是谁呢?那就是他的发妻长孙皇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也算是青梅竹马了,两个人12岁的时候就认识了,感情一直都很好。不过长孙皇后却不是一个很有福气的女人,早早的就离世了。

长孙皇后的离世让李世民非常的伤心,之后他还亲自提笔为自己的亡妻作诗写赋,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这也是人们唯一一次看到李世民如此重视一个妇人。

唐朝第二奇女子:若她能多活十年,就没有武则天什么事了吗?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号,可谓是鼎鼎大名,家喻户晓。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开启了著名的贞观盛世,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盛世之一。

李世民一生英勇善战,作为皇帝又是难得的英明神武,广受后人赞誉。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李世民之所以能取得那些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缘自于他的皇后。


长孙皇后。

说起这位长孙皇后来,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是难得的贤明皇后。

长孙皇后,本姓拔拔,字观音婢,鲜卑族人。长孙皇后出身名门世家,其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右骁卫将军,深受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器重,常年镇守北方,防范突厥。母亲则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另外,长孙氏还是北魏宗室之长,从北魏一直到唐朝,数百年的时间里,这个家族都是世家当中最顶尖的那一拨。

不过,长孙氏的童年,却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在她八岁的时候,父亲长孙晟离世。当时接任长孙家的,是她同父异母的长兄长孙安业。长孙安业为了把持家业,就将长孙氏和她的哥哥长孙无忌兄妹二人,驱逐出长孙家。兄妹二人被驱逐出长孙家以后,被舅舅高士廉(后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收养。高士廉对于妹妹还有长孙兄妹都十分优待,所以长孙氏也算是拥有了一个不错的童年。

不过,五年之后,也就是长孙氏十三岁这一年,她的人生迎来了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年,十三岁的长孙氏,和十六岁的李世民成婚。对于现代人来说,十三岁的小姑娘,和结婚这件事似乎还太过遥远。不过,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说起长孙氏和李世民这桩婚事,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因为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曾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甥女。当时北周俘虏了突厥的皇后,窦氏曾力劝舅舅,要善待这位突厥皇后。当时长孙家的当家人,是长孙皇后的大伯长孙炽。长孙炽知道这件事以后,觉得窦氏实在是厉害,将来肯定能养出很好的儿女。再加上当时长孙家和李家的关系很好,所以长孙炽就和李渊定下了一桩婚约。后来,作为舅舅的高士廉,同样和李家关系很好,也就遵守了这桩婚约,将长孙氏嫁给了李家的二儿子李世民。

就这样,长孙氏嫁入了李家。

长孙氏和李世民成亲后,两个人的感情倒是不错。但遗憾的是,好景不长,随着隋炀帝的登基,隋朝已经逐渐走向了末路,天下开始逐渐乱了起来。


再接下来,就是隋炀帝下江南,江都政变杨广被杀,李渊自太原起兵,很快扫平关中,然后称帝的事情了。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是如何相识的

应该不是政治婚姻
李家与长孙家是世交,长孙皇后(历史上一种说话,长孙皇后名叫长孙无垢,后面我就以此称呼长孙皇后)的父亲叫长孙晟,(是北周与隋朝的名将。你可以在百度百科里找到他的资料。)长孙晟很早就死了,所以,长孙无忌兄妹是舅舅高士廉养大的。小时候,李世民就与长孙无忌玩得非常要好。常常会去高家串门找长孙无忌玩。很可能在一次偶然中见到长孙无垢,而且这次见面给李世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而且喜欢上了她。
李世民是将门之后,而高家是官宦之家,名门郡望,长孙无垢很小就通学文史,而李世民年纪小时对习武,骑马射箭很着迷。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曾说过,他年经时,重武轻文,是两个影响他,使他重视文史的,一个是他母亲,一个是妻子。
李世民看上自己甥女的事让高士廉知道了,高士廉观察过李世民,发现他有过人之处,而且家世显赫。也有意成全他,因此,李世民在没与长孙无垢结婚前,有过多次见面与交谈。能见面的原因是因为长孙无忌,而高士廉也没阻止。后来甚至,长孙无忌或高士廉看出李世民心思,向他暗示过。最后李世民向李渊提出要去高家提亲或者是李渊也看出了李世民喜欢长孙家小女孩,所以去提亲的。
结婚时,李世民16岁,长孙无垢才13岁。19岁时,长孙皇后给李世民生第一个孩子。34岁病逝。
加述,李世民很小就有过人之处,而且长相上也弄与常人,可能是因为气质。这两点,历史上有较多记载,小时候李渊带李世民出去,遇到一个算命的,看到李渊父子,说贵人有贵子,说李世民不出20岁便可济世救民,这个是正史上说,现在来说,可能不实,但是有一点是事实,就是李渊做太原留守每次去打仗,把所有儿子都留家里,却独带李世民在身边。这说明李世民有过人之处。李世民也因此,游历边关,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而李渊做了皇帝后,老同事李密,一直看不上李渊,当看到李世民时,不由的有几分敬礼。

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有着怎样的恋爱故事,两人为何关系那么亲近?

历史上的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可以说是一对模范夫妻,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相互关心,无论太宗后妃多少,皇后只有这一个,所以她死后,太宗建高台,希望日日能看到他的那位能同甘共苦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隋朝名将长孙晟的女儿,哥哥是大唐凌烟阁功臣排行第一的长孙无忌,她八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她和她的哥哥母亲被赶回了舅舅家里,幸运的是舅舅高士廉非常疼爱这个外甥女,并且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就做主嫁给了当时唐国公的二公子当时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四年之后,由于家中缺少主母,年仅十七的长孙皇后就承担起了唐国公府的重担,并且为了唐国公府的声望,她自己拿出自己的积蓄并且以李家的名义修建了玄中寺,李唐家的声望和长孙氏的仁德也随着仁寺钟声传扬,平和的在太原郡百姓心中扎下了根。在玄武门时一直陪在李世民身边,不时的慰问将士们,抚慰他们焦灼不安的情绪,她完全可以呆在秦王府中静静的等待结果,但是长孙皇后则不然,她毅然跟随丈夫,亲赴前线,生死与共。

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长孙皇后也是多有臂助,李世民就曾经跟房玄龄说:皇后在各种政务政事上都能启发影响我,对我极其有好处。唐太宗喜欢对皇后讲述前朝之事,皇后非常自律,一直劝太宗不要跟自己说前朝之事,太宗还是愿意对她说。后来唐太宗要立她哥哥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皇后一直恳求不要这样做,免得形成她和长孙无忌专权的现象,李世民只好作罢。

长孙皇后生病,儿子就来跟唐太宗说,要大赦天下,长孙皇后当时就否定了这个事情,她认为她生病不值得这么做,太宗听闻感动流泪。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是真的互相相信彼此,并且事事为对方考虑,在意对方的想法。是现在很多小情侣之间做不到的。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专爱长孙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专爱长孙皇后?
唐朝长孙皇后,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
玄武门之变前夕,她又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
长孙皇后生性节俭,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义,因此,下朝以后经常都要和她谈起国家大事。但她却很郑重地说: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妇道人家,怎能随意议论国家大事?太宗不听,还是对她说得滔滔不绝,但她始终却沉默不语。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和唐太宗为布衣之交,又在唐朝建立前后和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因此,太宗把他视为知己,打算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皇后听说后,就对太宗说:妾既被立为皇后,尊贵已极,我实在不想让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朝的吕后、霍光之家,可为前车之鉴。所以,我请您千万不要把兄长任为宰相
在长孙皇后的再三阻挡下,唐太宗只给长孙无忌加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虚衔。
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被唐太宗视为掌上明珠。因此,在公主出嫁之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下朝后,唐太宗把魏征的不同意见,转告皇后,长孙氏当即便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听说陛下对魏征很器重,但并不了解其中缘故。今天我听了他的谏言之后,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请陛下深思这个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运了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宫避暑时,身染疾病,且愈来愈重,服用了很多药物,但病情却并未缓解。这时,在身边服侍的太子李承干就向母亲提请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却遭到皇后的坚决拒绝。她说: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规。如果可以随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我岂能以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
太子听罢,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亲的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转告给了太宗。太宗听后,感动得涕泪交流,泣不成声。
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与唐太宗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并无什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须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
说完不久,就死在后宫立政殿。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
唐太宗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昭陵,气势十分雄伟宏大,并在墓园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英魂随时凭高远眺。这位圣明的皇帝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怀念。
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的敬仰,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心顺圣皇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7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