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太上皇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统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所以取“三皇”中的“皇”、“五帝”中的“帝”二字合成“皇帝”这个称号来表明自己是华夏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同时,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包含了皇帝的衣食住行、礼仪规范、臣民百姓需要避讳的事情等。在自称上,秦始皇也规定由“寡人”改为“朕”,并且只能是皇帝自称,大臣百姓不得用“朕”来自称。从此,“朕”字在古代就只能是皇帝的专用自称,直到清朝灭亡。那么,皇帝退位后,当上太上皇又该如何自称呢?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两百多位,但太上皇并不多,一共也才17位。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他是秦始皇在建立秦朝后追尊的,早已作古,所以自然也谈不上什么自称了。
史上第一位在世的太上皇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太公原是老实的庄稼人,一生都面朝黄土背朝天,压根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一个当皇帝的儿子。刘邦当皇帝后,为体现自己的孝道,经常去给刘太公请安。古代请安规定晚辈向长辈三跪九叩,刘太公欣然接受儿子的请安,但他身边的下人提醒他不能这样。刘太公好奇,问:“他是我儿子,给我请安不是很正常吗?”下人回答“他是您的儿子没错,但他也是天下人的皇帝。让皇帝跪拜您,您觉得合适么?”刘太公听后,惊出一身冷汗。等刘邦再来时,他便亲自到门口迎接。刘邦要行礼时,他又忙往后退。刘邦于是询问缘由,太公说:“你是皇帝,我是普通百姓,让你跪我是要被杀头的。我不能让你坏了规矩。”刘邦无奈。后来大臣建议刘邦可以仿效秦始皇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帝的做法,尊太公为太上皇。刘邦觉得此法甚好,便让太公当太上皇。由于刘太公没做过皇帝,是直接从农民成为太上皇的,在称呼上也就没变,与以往一样。
要说史上最心不甘情不愿当太上皇的人可能就是唐高祖李渊了吧。秦王李世民发动震惊天下的“玄武门之变”后,逼迫李渊立为太子。再后来为防止夜长梦多,李世民一步到位,登基称帝,尊父亲李渊为太上皇。这时的李渊心情跌到了最低谷,从他的退位诏书中的“善!此亦吾之夙志也。”可见一二。在这里,他的自称变成了“吾”。同样是唐朝,玄宗李隆基因安史之乱开始了逃亡之路,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后遥尊父亲李隆基为太上皇。李隆基对前来报信的官员说:“朕称太上皇,军国大事先取皇帝处分,后奏朕知。”在此,李隆基的自称仍是“朕”,不过已经是日暮西山,权利架空了。
再比如说宋徽宗赵佶,他在得知金国攻来时,吓得慌忙让出了皇位,自己当起了太上皇。在和儿子宋钦宗一起时,因无颜面对儿子,所以自称“老朽”,有自嘲和自贬的意味。
历史上最霸道的太上皇,当属统治时间长达60年的清朝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他将皇位禅让于儿子嘉庆帝顒琰后,却紧握军国大权不肯撒手,自称“朕”不变,谕旨称“敕旨”。大臣的奏疏中如出现“太上皇”字样,须要抬高三格写;如出现“皇帝”字样,才需抬高两格。即使他退位了,仍住在皇帝专用的“养心殿”中不肯搬离,嘉庆帝则住在别处,可以说处处压嘉庆一头。同时,乾隆帝也是中国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
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华夏大地就进入了封建王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之后,就有了一统天下的打算。只不过当时的秦国没有优秀的君王,但是秦国的君王已经为一统天下做好了准备。到了秦始皇这一代,成功一统天下。 秦始皇能够一统天下,与手中的谋士和武将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些人的出现,才能够让秦始皇一统天下。一统六国之后,秦始皇建立了秦朝。这个朝代仅仅存在了15年的时间,不过它对后世的影响力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 单单从大一统的角度来说,秦朝的影响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后来的朝代几乎都以秦朝的大一统为蓝本进行统一。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是历史上最为优秀的皇帝之一,现如今看来,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这是对一位皇帝的最高评价。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功绩是「 ”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由此秦始皇拿出了「 ”三皇五帝”中的「 ”皇帝”,由此君王变成了皇帝,此后自称也是发生了改变。之前的君王自称寡人,秦始皇成为皇帝后,开始自称「 ”朕”。 由此来说,朕这个字就成为了皇帝的自称,之后的历朝历代中,皇帝都是以朕自称的。其后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是与皇帝有关的。比如说皇帝的饮食起居、礼仪规范、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讳的东西等。从此之后,皇帝就成为了一个朝代的管理者。 那么很多时候,开国皇帝建立一个王朝,此时开国皇帝的父亲仍然活着。那么就有了太上皇,历史上解决太上皇这个问题的,就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太上皇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他的父亲秦王嬴楚还在世。 秦始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王嬴楚就成为了太上皇,之后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煓。值得一提的是,刘煓是历史上唯一未曾为帝王,而被尊为太上皇的人。纵观整个历史,一共出现了17位太上皇。历史上能够称之为太上皇的,即使是皇帝本身,对他也是非常尊重的。 毕竟这是皇帝的父亲,古代的时候,人们注重礼节,因此对待太上皇,更是礼遇有加。不过历史上有一个人是个例外,他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历史上最不愿意当太上皇的人也是李渊,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由此成为了唐朝第二位皇帝。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仍然是活着的,李世民弑兄杀弟,但是对自己的父亲没有下手。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李渊自己当起了太上皇。李渊在退位诏书中,写出了这样一句话:「 ”善!此亦吾之夙志也。”此时的他将自称改为了「 ”吾”。 李渊的太上皇自称「 ”吾”,唐末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同样经历了太上皇,当时的李隆基仍然自称朕,但是此时的他已经是有名无实了。宋徽宗在金朝进攻宋朝的时候,将皇位让给了儿子,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此时的宋徽宗没脸见到自己的儿子。 于是在儿子宋钦宗面前,宋徽宗自称「 ”老朽”。历史上的太上皇出现了17位,这17人中,最为厉害的就是乾隆皇帝。众所周知的是,乾隆皇帝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他在位六十年的时间,这不算当太上皇的时间。那么乾隆帝当太上皇时自称什么呢? 与李渊、宋徽宗等人相比,乾隆帝的自称是最霸气的,乾隆帝在晚年时期禅位给了嘉庆帝。不过这时候的嘉庆帝没有实权,一切的决定仍然乾隆帝作主,从批复奏折就可以看出。乾隆帝批复奏折的时候,仍然自称「 ”朕”。由此来说,乾隆帝是历史上最霸气的太上皇。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天人感应”、“以德配天”,指君主、诸侯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并且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寡人这一称呼多用于 春秋战国时期、汉朝、南北朝时期(仔细看看除了西汉都是不太安稳的时期)
孤家简称孤,跟寡人意思相近,多与寡人合称“孤家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孤或寡人”。
其实“朕”这一词在秦朝建立之前泛指“我”,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确立“皇帝制”后定性“朕”专指皇帝。
哀家:皇太后自称“哀家”而哀家则是因为死了丈夫,自己只不过是“先帝”留下来了人而已,所以悲哀“先帝”的意思.而皇后决不会这样自称,对皇帝多称妾,妾某氏,对臣子则直接称我。
哀家一词仅用于丧夫的皇后,而且仅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出现,历史真实中的皇后,无论何时都不自称哀家。是古时候的戏曲里,死了丈夫的皇后自称。 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后,皇后或太后才可以“哀家”自称。其含义是自称可怜之人,无夫之哀。
如果不是皇上或者太后自称朕或者哀家
该是以谋反罪杀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6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康熙非嫡非长,最后是怎么成为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