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善长之死真的是被牵连的吗胡惟庸案的真相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30 12:36:56

李善长之死真的是被牵连的吗胡惟庸案的真相是什么

李善长跟胡惟庸案有什么关系?李善长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朱元璋的确是杀了不少自己的开国功臣,而且明初四大案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的有名,而其中的胡惟庸案牵连甚广,这其中还包括了另一个很有名的开国功臣李善长。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李善长是被胡惟庸牵连才死的,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李善长为什么会被处死,朱元璋杀掉李善长的原因究竟为何?

李善长是被胡惟庸牵连吗

朱元璋出身低微,靠个人魅力吸引了大批文臣武将的拥护,他担心太子不能降服这些功臣。朱元璋可以说祖宗八辈都是根正苗红的贫农,他的父母兄长都在元朝末年的灾荒中饿死了,连块埋葬的地方都没有,要不是邻居刘继祖给他 一块坟地,朱元璋的家人都要曝尸荒野。朱元璋为了活命,只好去皇觉寺里去当和尚。

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老大,淮西集团是朱元璋赖以起家的本钱,其政治地位自然非同一般,作为淮西集团的灵魂人物 ,李善长在富贵兼得的同时 ,还骄横专擅,凭借手中的权力頣指气使,凌驾于百官之上 ,极力打压持不同见证者,这当然会招至非淮人集团和朱元璋的不满。李善长也有一点”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意思,他在位期间,“外宽和,内多忮刻”,一但有人得罪了他,他轻则贬官,重则杀头,可谓是嚣张至极,而且,他在位期间,逼走了刘伯温,把大权尽入自己手中,而这也是他最后被杀的伏笔。

或许,李善长并没有想过谋反,也没有同意胡惟庸等人的行为。只是,年岁已大,没有力气去管。而此时,朱元璋正在思考着要不要废掉丞相,解决这个一千多年以来的矛盾,防止大权旁落。虽然除掉了胡惟庸,废除了丞相,但是李善长这个国公势力不可小觑。朱元璋依旧感觉到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最终找了个理由清除掉了李善长,以绝后患。

胡惟庸在朝时,曾想拉李善长下水,善长不从,胡拉李善长的弟弟劝说善长,时间久了,善长终于说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这句话后来由于李善长的下人屈打成招说了出来。朱元璋便由此定下他的谋反罪,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善长既无谋反的野心也无那个必要,胡惟庸若是做了皇帝,李善长不过也是人臣第一,同现在没区别。

李善长简介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为明初四大案之一。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内阁大学士的权力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宦官上呈与皇帝。从此明朝名义上再无丞相一职,后来在永乐帝后由内阁首辅实质取代。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争议

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因此关于其是否确实谋反,当时便有人怀疑,明代史学家郑晓、王世贞等皆持否定态度。也有学者指出:所谓的胡惟庸案只是一个借口,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结果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大大加强了皇帝专制集权。

晚明学者钱谦益说:“云奇之事,国史野史,一无可考。”《明史》说“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后世怀疑这根本是朱元璋对相权威胁君权恐惧,故引发杀机,甚或滥杀无辜。早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就命令以后臣下上奏书,不许“关白”中书省(大臣奏事时,中书省不必知道)。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除丞相制度之举,只是不许“关白”中书省的延续,意思是大权独榄,集自古以来皇权、相权于一身,从此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李善长之死,真比窦娥还冤呢?

自胡惟庸案后,几万人头落地,即使是开国功臣第一的李善长,全家七十余口,全部被杀。群臣对此是噤若寒蝉,生怕受到牵连。现在可倒好,竟然有人上书为李善长鸣冤,指出皇上过错。所有人都以为王国用这次铁定死翘翘了。谁料,朱元璋看完奏折,不置可否。对王国用和解缙,既不赏,也不罚,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难道是朱元璋自觉做错了?还是另有隐情?朱元璋作为开国君王,诛戮开国第一功臣,绝不会是随意而为。李善长之被诛,原因是很多的,既是情势使然,也有自身的缘由。这得从李善长辅佐朱元璋时说起。

李善长年长朱元璋十四岁,与朱元璋相识并入幕朱府,年已过四十。李善长通晓法家,所预言之事,多被言中,更擅长人才管理。所行之事,与汉之萧何,多为类同。当初,刘邦入咸阳时,手下诸将对?子女玉帛?多有劫掠,唯独萧何收集秦之?典藏、户口、山川河洛分布图籍?等重要资料。朱元璋拿下南京城后,李善长所作所为,和萧何几无两样。朱元璋赞言:?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李善长即是朱元璋之萧何,功勋第一。淮西诸将对李善长也是很服气的,把其奉为老大哥。李善长和淮西诸将关系亲切紧密,威信又极高,为其后来披祸,埋伏下了祸根。要知道,大明开国之初,?淮西文臣武将半朝堂?。

朱元璋,一代雄才之主,怎么容忍得了?刘邦的心胸气量远在朱元璋之上,萧何为臣倘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得?自污?方得善终。明朝建立之后李善长所作所为,和萧何比,差远去了。李善长冤不冤,关键在于胡惟庸案。有史家言,胡惟庸并未谋反,都是朱元璋泼的脏水。这话说得没底气吧?朱元璋之罪过在于夸大并诛杀扩大化。胡惟庸身居丞相,位极人臣,却和手握兵权的武将们交往密切,广结人心,一度想把徐达收买拉下水,意欲何为?

即使反心未全明了,反迹却渐露头。也许,朱元璋早就设局挖坑,也要胡惟庸往坑里跳才行,是不是?胡惟庸并非无辜。李善长察觉胡惟庸的不轨之举,却不主动向朱元璋靠拢,检举胡惟庸,这着实伤了朱元璋的心,也激起了朱元璋大肆杀戮的决心。?

李善长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罪,朱元璋为何还要杀李善长?

朱元璋要杀李善长是因为胡惟庸案牵涉到了李善长,胡惟庸是李善长的亲戚,和李善长的弟弟李作义走的比较近。朱元璋上位以后,疑心很重,提防所有对自己的权利又威胁的人。胡惟庸案的发生,让朱元璋不再信任李善长,所以才会杀掉他。从明朝的发展来看,即将继位的太子朱标性格比较软弱,如果朱元璋不动手,那么李善长的存在对朱标的地位将士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朱元璋才一定要杀了李善长。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开国皇帝奠定了自己的基业之后,都是要诛杀功臣的,作为开国君王的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但是朱元璋比其他的皇帝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因为朱元璋出身基层,疑心更重 ,所以朱元璋杀功臣的手段更狠,连大名鼎鼎,已经告老还乡的刘伯温都没能逃过,这也是李善长被杀的一个根本原因。


再来看看李善长被杀的导火线。其实一开始朱元璋是相信李善长的,并不是非要处死他不可。当时胡惟庸案抓到了胡惟庸的一个门客。李善长去找朱元璋替这个门客求情,朱元璋不想过多干涉此事,于是将门客交给了锦衣卫。没有想到,锦衣卫居然从门客的口中探听到李作义的所作所为。李作义和门客经常鼓动李善长谋反,李善长虽然没有同意,但是也没有反对。正是因为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朱元璋觉得很不爽。


元璋从锦衣卫的口中得知李作义作为李善长的弟弟,居然是胡惟庸案的策划人之一,深感震惊,他没有想到李善长作为自己最信任的人居然有谋反的打算。李善长当时位居高官,如果不处理的那话,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一想到大明基业有可能改姓,朱元璋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了李善长以绝后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6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