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为什么会投降关羽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30 12:18:11

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为什么会投降关羽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于禁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大将军于禁,跟随曹操征战沙场,立功无数。

讨伐黄巾军一战中,于禁擒贼先擒王,一人一骑,单刀取敌方头领的首级,迫使敌方全部兵将缴械投降。

讨伐袁术一战中,于禁风行电照,连斩四位袁家大将,立下赫赫战功。

官渡之战,于禁固守大营,袁绍率大军连攻数次均不能攻克,随后,于禁又组织攻势对袁绍的侧翼进行攻击,招降近千敌方兵勇。

于禁屡立奇功,从严治军,军队战斗力强,军纪好,在军中威信极高。但其也因不世故的性格,不太合群,不属于任何派系,在曹军中颇受排挤。

在讨伐张绣时,曹军被张绣突袭打败,各部仓皇逃窜。只有于禁的军队稳如泰山,有序后撤。

撤退同时,于禁发现夏侯惇收编的黄巾贼青州兵,四处趁机烧杀淫掠,破坏曹军的名声,就将这些人杀了一批。由此,曹军将领纷纷向曹操告黑状,说于禁反叛了,投靠张绣。

但曹操对于禁也是颇为信任,并没有因此去找于禁的麻烦,而最终于禁也用击溃张绣的战绩来回报了曹操。

一个是良将,一个是明主,二人就这样携手打天下,于禁成为了曹操军中有数的领军大将,和徐晃、张辽等人齐名。

俗话说“前篱笆放猫,后篱笆养狗”,人生从来都是立功难,守义更难。建安二十四年,于禁、庞德在襄阳败于关羽之手,庞德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而于禁却投降关羽,晚节不保,曹操得知追随自己半生的老将于禁投降后,对其万分失望。

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三国志》

吴国大将吕蒙攻破襄陵打败关羽之后,于禁又成为了吴国的战俘,于禁投降的行为受到了吴国将领虞翻的屡次侮辱,于禁也时常因为心怀愧疚而以泪洗面。曹操死后,曹丕篡汉称帝,孙权对曹丕俯首称臣,战俘于禁被遣返回魏国,魏国上下均认为于禁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叛徒,处处在背后戳于禁的脊梁骨。

曹丕表面上对于禁既往不咎,但暗地里却设计侮辱,曹操忌日当天,曹丕命人作了一幅“庞德就义,于禁投降”的画,挂在了曹操墓前,于禁看到画后羞愧不已,自觉已经无颜在立于天地之间,几日后于禁死亡。

会孙权禽羽,获其众,禁复在吴。文帝践阼,权称籓,遣禁还。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帝慰谕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拜为安远将军。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邺谒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三国志》

吕思勉老先生,曾经给爱好中国历史的师范大学学子们提过一个介意,吕思勉老先生说,读史要读出自己的看法与主见,即:“读史要有骨头”。

深受曹操信赖,且功勋卓著的于禁,真的会投降关羽吗?

于禁只带几千人就敢进攻袁绍上万大军的侧翼,如果于禁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他何故要在战场上拼死搏杀,九死一生呢?难道是贪图荣华富贵?投奔了刘备“好处大大地”?

显然不是,襄樊之战正逢秋季暴雨,汉水暴涨,形成大洪水。于禁所带之军包括他自己都是北方人,对于南方的水文不了解,更不善水战。于是,于禁的3万军队被洪水切割成很多块,没有粮食,没有退路,无法做战,这才投降了。

事实上,于禁是为了保住手下三万大军的性命,才逼不得已忍辱投降,然而史书无情,功过自有后人评定。

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司马懿

于禁,站在百万军中,手持战刀,擂鼓震震,胸怀着辅佐曹操吞噬山河的梦想,那是什么气势?一场始料未及的战败,他变成了任人宰割的背叛者。待他归国时,曹操以逝,一切变得物是人非,既无明主,又何来良将?即使他仍有忠诚,但再也得不到信任。于禁再往前的下场只有死。

沮丧吗? 什么是忠诚?什么又是大义?无非就是掌权者的无病呻吟。留恋它,就是一种高度近视!

于禁的下场是悲惨的,但是不负光荣。

于禁最识大体,只为国家争胜负,不为一身辨曲直,真良将也——李贽

我的耳畔仿佛回响起《镇魂街》中,于禁将军向曹操的在天之灵喊出的那句肺腑之言:“末将于禁,愿世代为曹家赴汤蹈火!”霎那间,天与地,哭的有情有义。

于禁跟了曹操几十年,并称曹魏五子良将,可为什么却在樊城大败,还投降了关羽?

于禁作为一个武将,而且是曹魏名将,投降关于可以说在曹操时期是一次绝无仅有的新鲜事。所以三国志记载: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从这点来看,于禁的投降绝对是一件丢曹操脸的事,连曹操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可以说是曹操用人上的一次败笔。但裴松之引魏书载制曰:“昔荀林父败绩于邲,孟明丧师於肴,秦、晋不替,使复其位。其后晋获狄土,秦霸西戎,区区小国,犹尚若斯,而况万乘乎?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其复禁等官。”可见当时也有人认为于禁是可以原谅的。面对如此天灾人祸,在加上一个几乎不是人的关羽,投降是值得同情的。我个人比较同意裴松之最后对于禁的评论: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也许他是一员虎将,也许他很重忠义,但他决不是一个有毅力坚持到底的人。

颇受曹操重用的五良将之首,投降关羽是为了保命吗?

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为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现在人看来,张辽是“五子良将”之首,“逍遥津”一役打得孙权肝胆俱裂,精兵良将损失惨重;而于禁是“五子良将”之末,因为在襄樊之战时,被关羽水淹七军,还屈膝投降。

但是最开始的时候,“五子良将”之首一直都是于禁,于禁最早是鲍信的手下,后来鲍信投降了曹操,在王朗的推荐下,于禁迅速在曹军中崛起。

曾多次独立统军作战,攻克广威、迫降黄巾军、讨伐张绣、擒吕布。后来在曹操讨伐当时还是徐州牧的刘备的时候,袁绍乘机攻打曹操,从而爆发官渡之战,但是袁绍军被于禁所阻,久攻不下,于禁乘势率军反击,袁绍军大败。

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为行军前锋,就是用为后拒;而于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216年,于禁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但是于禁的晚年却颇为凄惨;219年,关羽攻樊城,于禁与庞德一起救援曹仁,此时大雨连绵,汉水暴涨,七军都被大水淹没。于禁和众将登高坡望水,没有可以回避的地方,关羽乘船攻打于禁等人,于禁随即投降,被关押在荆州江陵。

庞德大骂关羽而宁死不降,庞德向关羽说:“竖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你们的刘备只是庸才而已,岂能敌魏王啊!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逐为关羽处斩。曹操得知后,哀叹良久,说:“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从此于禁在曹魏的地位急剧下降。后来吕蒙攻破江陵后,于禁从荆州获释而到了东吴,有次和孙权同骑马出行。虞翻见二人并排十分不满,大骂于禁只是俘虏,没有资格与孙权并排;更手持马鞭要鞭挞于禁,孙权立刻喝止。随后孙权在楼船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演乐曲时伤心流泪,虞翻又指于禁是装可怜。

曹丕即位后,孙权称臣。221年,孙权遣于禁回魏国。于禁回魏后,却遭受其他人的嘲笑。当时于禁的胡须和头发都雪白了,脸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对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便因为觉得丢脸而羞愧得病死去,谥号是厉侯。

如果说襄樊一战是于禁人生败笔,还可以原谅,纵横沙场,谁能保证就一定逢战必胜?但是于禁的屈膝投降,却让太多的人看不起,如果武将输了就投降,那还打什么仗?

但是这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乃至后世的隋唐时期,投降并不算丢人的事;蜀中老将严颜投降张飞,难道算是耻辱?

关羽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也不是投降过曹操?更别说张辽原是吕布的手下,却也投降了曹操等等;隋唐时期投降的事情也不少见,如李世民手下其实很多名臣武将也都是归降来的。

在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很少有杀对方将军的事情,往往俘虏了对方主将,都要索要高额钱财等,然后将对方放回去;其实在三国时期也很类似,如果不是事情变化的太快,于禁的下场应该也是被曹操赎回去的。

但是于禁悲剧就悲剧在,关羽刚打赢襄樊之战,就被吕蒙捅了老巢,这下于禁就真的洗不清了;三国交战,其实大家都是汉人,属于内部斗争,其实在内部斗争中,节忠固然好,投降也不算可耻,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再说说庞德为何会自杀守节,他本就是一降将,在出征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质疑庞德会不会因为马超的缘故投降;而当时庞德家属都在曹操的掌控中,如果庞德投降了,全家必死;这与于禁是不同的。

可怜于禁,却成了后世君王教导手下大臣的反面教材,一直被黑。

于禁追随了曹操30年,为何在襄樊战败后就直接降了关羽了?

一代枭雄曹操自陈留起兵手下就没有缺少过人才。先是自己宗族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投奔,后来又慢慢收降了典韦许褚,张辽张郃等大将,阿瞒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管本族还是外姓大将,都是人尽其才,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们的用处。大将们也是尽心尽力,报答丞相的知遇之恩。

今天说下这个大将,前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深得曹操的信任,最后却狠狠地捅了曹操一刀。他就是大将于禁。

他是曹魏政权的外姓五子良将之一,追随曹操最久长达30年。想当年,曹操在宛城打败张绣后,因为好色被反叛的张绣打得大败,长子曹昂大将典韦等人都阵亡,自己也差点被敌人杀死。曹军更是混乱不已,唯独于禁部在于禁的约束下且战且退。路上遇到一队青州兵在趁火打劫,劫掠百姓。于禁呵斥了他们,想和回去禀告曹操,结果青州兵恶人先告状,诬告于禁造反。有人劝于禁先向曹操报备,但于禁说:“现在敌人在后面追来,我首先抗敌,曹公是明智的人,不会轻信的”。于禁收拾妥当,防备好了军队才觐见了曹操,曹操得知了事情原委,大赞于禁:“于禁能在混乱中整顿军队,追讨抢掠的恶行,安营筑寨地坚守,是将领的榜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曹操信任的大将,率领庞德等人在襄樊被关羽水淹了七军。战败后,庞德拒不投降被杀死,于禁却投降了关羽。曹操对于禁投降关羽非常惊异,“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真可谓是狠狠地捅了曹操一刀啊。这是为何呢?我们分析下原因。

关羽利用地势水势,决汉水大堤,水淹樊城,来了一场威震华夏的“水淹七军”。曹军和于禁压根无路可逃,于禁就投降了。值得注意的是,于禁虽然投降了,但是并没有直接被关羽所用,而是被关押在荆州江陵。这也就解释了于禁投降其实被逼无奈的。

于禁治军依法不徇私情,坚持原则的程度甚至无法理解。于禁“持军严整,得贼赃物,无所私入”,在动荡的年代有如此操守,应该不会为了自己而投降,唯一的原因,就是其麾下将士的性命,这应该是压倒他最后操守的砝码。

可惜造化弄人,于禁在魏蜀吴转了一圈后回到了起点,最后被曹丕设计气死。还有一点,庞德,之前已经从马超手下投降过曹操了,再投降关羽的话,真就成了三姓家奴了。大家觉得对不对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6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