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马陵之战对魏国的打击有多大,实力为什么会下滑如此之快

以史为鉴 2023-06-30 12:05:57

马陵之战对魏国的打击有多大,实力为什么会下滑如此之快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马陵之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第一是,马陵之战齐对魏国,打击很大,战国初期,魏国魏文侯率先进行变法,然后富国强兵,成为战国初期的超级强国,在魏武侯时期,吴起率领魏武卒曾经一度打的秦国差点灭国,这就是巅峰时期的寂寞。于是,魏国有点飘飘然了,三晋的关系也搞坏了,魏国由盛转衰不是马陵之战,而是桂陵之战,当时魏国攻打邯郸,求救于齐国,齐国孙膑围魏救赵,生擒魏军主将庞涓,虽然,对魏国主力没有造成严重打击,但是,也标志着魏国开始走下坡路。

在马陵之战中,庞涓率领十万魏武卒和齐国开战,要知道吴起五万魏武卒曾经就打败秦国,庞涓这十万可以说很有分量了,结果在马陵被孙膑利用有利地形打了一场伏击,最终歼灭魏军十万多人,俘虏魏军主帅太子申。魏国的这十万人并不是普通的十万士兵,是精锐的魏武卒,魏武卒在当时的战国初期,是重金打造,最能征善战的重装甲兵,可以说是魏国举国之力培养的军事力量,所以,马陵之战后,魏国再也培养不出这么多的魏武卒了。

第二是,各国已经相继变法,逐步赶超,很多人认为如果魏国留住商鞅,留住孙膑,秦国和齐国就不可能强盛,魏国会一统天下,这是痴人说梦,魏国之强,在于率先进行变法,可以说占得先机,但是魏国的变法不是专利,不是垄断,他国肯定要模仿,要学习,要借鉴的啊!正是因为魏国变法的成功,变法的成果开始外溢,比如商鞅到秦国,孙膑到齐国,申不害虽然不是来自魏国,但是也借鉴了魏国变法的成果,到马陵之战的时候,魏国虽然强盛,但是各国奋起直追,齐国和秦国也都发展起来,而楚国更是变得强大,战国初期可以说是魏国一家独大,桂陵之战到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超多强,马陵之战后就是群雄并起了。

第三是,魏国地理位置尴尬,四战之地马陵之战后,可以说是群雄并起,按理说魏国依然可以保持大国的地位,但是魏国地处战国时期四战之地,强则东征西讨南征北伐,弱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魏国在东线战场败给齐国之后,秦国在商鞅变法大成之后,收回了河西之地(河西之地是秦魏一直争夺的领土)。楚国在吴起变法之后也有窥视中原之意,而魏国在强盛时期,得罪了韩国和赵国,外交上已经很被动了。史论纵横认为,魏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因为地处中央,所以变得没有纵深。所以,马陵之战也许对魏国的伤害很大,但是更多的是马陵之战只是一个标志,一个位置魏国霸主时代的终结!

马陵之战是怎么回事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那么你知道马陵之战是怎么回事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马陵之战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马陵之战是怎么回事
  马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魏国为了弥补在桂陵之战的损失,进而进攻兵力微弱的韩国,韩国向齐国求助而引发的魏齐之间的战争。

  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使得韩国向齐国救援。韩国得到齐国答应增援的承诺后,士兵们更加奋力抗敌,但由于兵力实在不能对抗魏、赵两国,接连战败。韩国只好再去求齐国马上出兵。齐威王趁着魏国兵力比较疲惫的时候,任田忌魏主将,田婴为副将率领奇军部队把魏军赶到了魏国的大梁。孙膑在齐军里担任指挥的角色,从中进行调度。

  魏国眼看着即将攻下韩国,结果又被齐国插一脚,心里非常的气愤。于是 决定 放过韩国,心想好好教训一下齐国,让齐国知道自己的厉害。魏惠王等到攻韩国的魏军撤离后,立刻命太子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数十万魏军,气势汹汹地朝齐军出发,一心想把齐军一举拿下。

  齐军已经深入魏国的地带,魏军也随即赶来,孙膑对魏军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决定用减灶的方法来制造假象,让魏军乖乖就范。又利用地形选择一万名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并让人在路旁的一颗大树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庞涓率领的军队在三天追击齐军以后,发现齐军退却并且不选择大战,果断断定齐军斗志涣散,于是命士兵轻装简行。当他们追赶到马陵的时候,看见树上写着字便命人点火照明,谁知齐军在魏军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万弩齐发,魏军大败溃乱。庞涓觉得败局已定,于是就选择自杀。
  马陵之战的交战双方
  马陵之战交战的双方是魏国与齐国,在这场战争中魏国的实力被大大地削弱,相反齐国的实力迅速增加,在战国时期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实力大国。

  马陵之战是魏国为了讨伐韩国,迫使韩国向齐国求救而引发的一场魏国与齐国之间的战争。魏国在讨伐韩国之时,魏国向齐国发出救援,齐国答应了韩国的请求,便命田忌率领军队,直奔魏国的国都。魏国大将庞涓听到这是之后,立马率领军队回国,但这时齐国的军队已经越过魏国的边境。孙膑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向来剽悍勇武,他们还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所以我们作战的时候只能用智慧来取得胜利。在兵法上,如果快速行军跟敌方争胜利只会让自己的队伍受到伤害。为了让魏国的军队认为齐军大量掉队,应该在齐国进入魏国境内后第一天挖十万个灶,第二天挖五万个灶,第三天挖三万个灶。?庞涓追击齐军三天后,见到齐军留灶的灶数越来越少,他非常开心:?我就知道齐军胆小怯弱,进入我国境内后,逃跑的士兵已经有一大半了。?于是,丢下步兵,只是率领轻兵锐卒就向前去追齐军了。

  孙膑估计魏军的速度在天黑之前便能赶到马陵,于是 命令 万名弓箭手在路边进行埋伏,并跟他们决定好等到点火的时候就一起放箭。庞涓如约而至,但此时他们已经落入孙膑所设计的圈套内,再怎么挣扎也于事无补了。
  马陵之战的背景
  桂陵之战后,魏国虽元气大伤,但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一说桂陵之战后十三年(公元341年)、一说魏惠王三十年(公元339年)、一说齐宣王二年(商鞅变法后一年,公元355年),魏国与韩赵联军交战,韩赵向齐国求援。齐宣王采用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主张,与韩结好却不急于发兵。待韩军五战五败,魏军也实力大损时,才于次年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攻魏救韩赵。

马陵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对历史的影响

马陵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桂陵之战后,魏国虽然战败,但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魏国又逐渐恢复了对外扩张的脚步。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在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举行会盟。之后,魏国以韩国没有前来赴会为借口,兴兵讨伐韩国,在梁、赫击败韩军。韩昭侯向齐国求救。

齐相邹忌认为不应救韩。田忌则提出,如果不救韩国,则韩国很快归附魏国,使得魏国实力更强。这样对齐国不利,所以他主张尽快援救韩国。而孙膑则认为,韩国现在还有力量与魏国抗衡,而且魏军士气正旺,不如先答应韩国,让其奋力抵抗牵制魏军,等到魏军实力被削弱时再出击救援。

齐威王听从了孙膑的建议,等到韩军接连五次战斗中都失利,魏军也被拖累得疲惫不堪时,才于第二年任命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大举发兵援救韩国。

齐军仍然采用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率军从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经由定陶直逼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军队抵达与魏都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诱使魏军返回救援,以解韩国之围。魏惠王嫉恨齐国干涉魏国之事,果然撤回了攻打韩国的兵力。

他动用全国的力量想打败齐国的军队。魏惠王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10万大军,向东迎击齐军。庞涓想一洗桂陵之战的耻辱,又依仗自己的强大兵力,想与齐军速战速决。

孙膑看到魏军来势汹汹,而且与敌军兵力相差悬殊,决定智取,不与敌军正面直接接触。所以他建议田忌用欲擒故纵的计谋,引诱庞涓中计。田忌采纳了他的计策,于是下令军队由外黄向马陵方向撤军。马陵在鄄邑北面60华里的地方,那里密林沟壑,道路曲折,非常适合设置伏兵。

孙膑又建议士兵在第一天挖供给10万人吃饭的灶坑,第二天减少到可供5万人吃饭的,第三天再减少到可供3万人的。庞涓勘察后非常高兴,认为齐军胆小,已经有一半以上士兵逃走了,就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在后面加紧追赶。傍晚时分,他带兵追赶到马陵一带。齐军的伏兵万箭齐发已使得魏军进退维谷,阵脚大乱,伤亡无数。

庞涓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正好太子申率领的后续大军赶到。秦军俘虏了太子申,取得全面胜利。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马陵之战”,这一战中所用的计策被称为“减灶之计”。此战后,魏国实力逐渐转向衰落,孙膑也因为这一战而扬名天下。

魏国为什么要在逢泽举行会盟?

公元前391年,魏国在大梁、榆关一带打败楚军,攻占了大梁,实力大增。魏惠王时期为了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于公元前364年将国都从安邑迁到了大梁(今开封市)。魏国在迁都大梁之后,励精图治,积极生产,国家逐渐富强起来。

魏惠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4),卫鞅来到大梁劝说魏王,让他号令宋、卫、鲁等小国,向北联络燕国,争取秦国作为盟国,先行王服,再图谋齐、楚之地。魏惠王采纳了他的意见,扩建宫室,设置天子的服饰和车马自称为王。

当年,魏惠王打着朝见周天子的名义,邀请秦、韩、宋、卫、邹、鲁等国家在逢泽(今开封市东南)举行会盟。会盟后,又在魏惠王的带领下一同去朝见周天子。此次会盟是战国时七国国君称王的开端。由于会盟是魏惠王使用强迫手段举行的,因此遭到韩国强烈抵制,而没有去参加。

在马陵之战中庞涓中计来追,孙膑又是怎样安排的?

孙膑估计出以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前应该能到达马陵。马陵的道路十分狭窄,道路两旁又多险阻,很适合埋伏兵马。于是他让人砍倒一棵大树削掉树皮,在露出的白木上刻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在道路的两边又埋伏好擅长射箭的齐军士兵上万人,并约定好“天黑看到点火就一起放箭”。

庞涓果然在傍晚十分来到那棵被削掉树皮的大树下面,他看到树上有字又看不太清楚,就命人点燃火把照明。字刚读完,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大乱损失惨重。

孙膑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他是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人,孙武的后代。孙膑曾经和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后来庞涓担任魏国将军,他将孙膑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去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字。后来孙膑逃到齐国,受到齐威王的赏识。马陵之战中,他乘坐战车身,用计谋逼迫庞涓自杀,大败魏军。他曾着书《孙膑兵法》,但已经失传。

马陵之战影响了战国的格局

马陵之战影响了战国的格局

发生于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是战国前期一场改变格局的关键之战,战后长期称霸战国的魏国损失相当惨重,十万骁勇善战的魏武卒损失殆尽,不仅如此趁着魏国大败之际齐秦赵等国也痛打落水狗,魏国的霸业终于在魏惠王手上得以终结;齐国强势崛起威震天下,在秦国还没有足够强大之时代替魏国成为中原新的霸主,连魏惠王都不得不去齐国朝拜。

然而从战后的发展和结局来看,马陵之战的两个当事国却并没有真正的赢家:三大顶级名将一死一逃亡,还有一个下落不明。

魏国自不必说,齐国虽然称霸,但是齐威王称得上明主却并非雄才伟略之人,原本齐国可以走得更远,但是齐威王的若干举措却在一定程度上葬送了齐国的大好局面,今天就来看看马陵之战后,齐国为何没能走得更远?一把好牌在手却被自己打烂。

马陵之战后魏国损失了十万魏武卒,名将庞涓自杀身亡,太子申被俘在齐国自杀,魏国的损失可谓极其惨重,可是齐国损失也不小。

首先连续两次在桂陵和马陵之战击败魏军,为齐国霸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田忌因为和相国邹忌不和,此番大胜引起邹忌的嫉妒加上田忌自己的张杨,田忌被诬谋反只能逃亡到了楚国,虽然在齐宣王时回到齐国但田忌早已失去了锐气不复当年之勇。

田忌的出走引起了连锁反应,原本齐国之所以能连续击败魏国,军事上依靠的主要就是田忌和孙膑,两人一个为主将,一个为军师配合默契堪称绝配,马陵之战后孙膑不知所踪下落不明,要么是随田忌去了楚国。

但是更大的可能是赏识他的人已经不在了,于是孙膑飘然离去隐居在某地,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如果齐威王不听信谗言,田忌不逃亡仍然受到重用的话,孙膑也肯定不会走。

齐威王更大的昏招在于称霸中原后魏国、韩国等纷纷臣服,以至于齐威王有点飘飘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韩国率一些小国在徐州朝见齐威王(当时是齐威侯)尊其为王,齐威王也顺势承认了魏惠王的王号,这就是战国历史上有名的“徐州相王”事件。


在此之前除了被视为蛮夷之地不遵从周朝礼制的楚国、吴国、越国等国称王之外,中原大国无一称王(魏惠王是个例外,他是在前344年逢泽之会时在商鞅的游说下称王的,不过受到各国抵制,不得不说商鞅是没安好心),“徐州相王”引起了秦楚两个强国的不满和敌意,楚威王甚至出兵攻打齐国并在徐州大败齐军,齐国霸业受到重挫。

可以设想一下的是,如果齐威王有秦孝公或者燕昭王的魄力和用人策略,继续重用田忌和孙膑,如此一来齐国内有邹忌,外有田忌和孙膑大杀四方,战略上再稳妥一点不受魏惠王劝其称王的诱惑,在当时魏国衰退下去,齐楚秦三大强国中齐国实力最强之时,齐国将大有可为,至少不会败于楚国之手。

齐威王起了一个不好的头,齐国自齐威王开始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屡屡图霸中原,事实上齐国地处东海之滨远离中原,它最应该做的是虎视一旁,谁强大起来就联合各国群起而攻之,而不是一头扎进争霸中原的泥潭之中不可自拔,以至于灭了宋国后引起五国伐齐差点亡国,从此一蹶不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5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