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刘统勋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刘统勋与刘墉是父子关系,刘墉是刘统勋的长子。
说起刘墉他们家,那可真的是称得上名门望族了,从刘墉这一代往上数,连者四代都是进士。刘墉是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他爹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他爷爷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他曾祖父刘必显顺治九年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
从地位和历史影响来看,刘统勋与刘墉无疑是他们老刘家最为出色的两位,都曾做到过内阁大学士。要知道这个官儿,可是妥妥的一品大员,乃是清朝单个官衔中的最高级别。其再往上,估计也就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这等虚衔能够压其一头了。
而如果仅从知名度而言,刘墉无疑要比老爸刘统勋高很多,当年那部《宰相刘罗锅》可谓是家喻户晓。刘墉也和纪晓岚一样,成为了和珅的苦主之一。但事实上,真实历史上的刘墉,远没有那么厉害,其与和珅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其终其一生,临到死八十多岁了,才被嘉庆皇帝给升到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而年纪更小的和珅三十六岁就已经坐上了大学士的位置。
而且刘墉早年多在外为官,与和珅打交道不多,待其调回京城,已经年逾六十。此时的刘墉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争锋相对。其为人变得圆滑世故,面对朝中如日中天的和珅,刘墉并没有选择于其作对,而是“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乾隆死后,嘉庆着手收拾和珅,而查办者正是刘墉。所以,刘墉其实没有电视剧里面那么厉害。相对而言,他老爸刘统勋其实要更厉害。
相比刘墉靠着老爸的关系以恩荫举人的身份直接越级参加科举,而且顶着“宰相之子”的名头到处伸张正义。这么多外力加持,才博得了一个大学士的地位。
刘统勋可以算得上是白手起家了,虽然自己也是官宦世家出身,但谈不上恩荫。只能说是书香门第带来了良好的培养环境。刘统勋可是一步一个脚印,从秀才到举人,最后中的进士。那一年他才26岁。这个年纪在进士里面已经算是了不起了。
他儿子刘墉走后门,都得32岁才考上。
刘统勋比较幸运,在雍正朝没有被外派,而是一直在宫里办事儿,比如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等,官衔不高,但近水楼台,地位可不低。
由此,其在乾隆时期被当成了新班组成员的重点培养对象。乾隆刚登基,他就被拜为内阁学士,开始跟着大学士嵇曾筠下地方调研去了,第二年就升了刑部侍郎,乾隆六年便被升为了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个官儿可厉害了,从一品啊。而且具有监查百官之责,相当于今天的纪委书记,这个地位可不低啊,可谓是官运亨通。
而且这还是中间他母亲去世回家守了一年孝的结果。
而在担任左都御史期间,刘统勋也是不含糊,居然直谏张廷玉,说其晚年骄横,不宜重用。张廷玉是谁啊?三朝元老,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雍正年间他就是内阁大学士加军机大臣,位极人臣。而雍正驾崩前更是任命其为顾命大臣,辅政乾隆,有点托孤重臣的感觉。而在刘统勋上谏之时,他已经是总理事务大臣,可以说是为臣者之顶峰。论权力、论地位,十个刘统勋都不够看的。
可是刘统勋就是不畏权贵,一切坦白讲。
当然,乾隆无疑是十分开心的,他正愁怎么大权在握呢,刘统勋这一出,直接给他机会,把张廷玉给革职了。三朝元老,就这么被刘统勋和乾隆这两个小年轻给绊倒了,刘统勋因此闻名朝野。当然,更多的是得到了乾隆的信任。
刘统勋也因此走上属于自己的历史大道。
这个人为人正直,且颇有能力,其最大的功绩就是治水。运河疏浚,黄河水患、江南决口……每一个事关万千百姓生命的大灾,都是在他的带领下渡过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少有出现咱们再历史上所常见的豆腐渣工程,亏空赈饷,腐败贪污。因为刘统勋眼中揉不得沙子,只要被他发现,绝对严惩不贷。他经常微服私访,暗地查探,揪出了一大批贪赃渎职的官员,深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由于地方上的出色政绩,刘统勋后来又被调职入京,正是进入到清朝的权力中枢——军机处。这地方,刘墉终其一生,都没进来过。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刘统勋还没拜大学士,这在军机处里是比较罕见的,可见其能力。
后来刘统勋又升任东阁大学士,加上其军机大臣的职位,在当时的清朝,差不多已经是位极人臣了。大学士加军机大臣,在清朝就相当于宰相。这个高度刘墉可没达到过。
“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清史稿》)
由此可见刘统勋之地位。
1773年,刘统勋于上朝路上去世,享年75岁。乾隆悲痛不已,亲自上家悼念,并作挽联。此外,他还追授刘统勋为太傅,并赐谥号“文正”,这个谥号是古代文人做官的最高褒奖,是每个文人都梦寐以求的死后哀荣。
司马光曾说过,“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由此可见,刘统勋不失为清朝一代名臣!
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刘统勋官至宰相,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闻讯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
乾隆没杀刘统勋,刘统勋是猝死的。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刘统勋赴紫禁城早朝,行至东华门外时,轿内忽然倾斜,抬轿人拉开轿帘发现刘统勋双目紧闭。乾隆听说后赶忙派御前大臣福隆安携药赶往救治,但刘统勋已经故去。
乾隆皇帝亲往吊唁,到刘统勋家门口时发现门楣窄小、家居简朴,为之感动。回宫尚未进乾清门,乾隆就忍不住涕泣,对群臣说:“我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刘统勋不愧是真宰相”,还亲自作挽联和怀旧诗,将刘统勋列为五阁臣之一,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
扩展资料:
乾隆十七年,刘统勋进入帝国的核心权力机构,担任军机处行走,从此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下旨修纂《西域图志》,由刘统勋、傅恒、褚廷璋、何国宗等负责。
刘统勋亲率测绘队历经艰难险阻踏遍天山以北地区,远涉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吹河、塔拉期河,获取了大量实地测绘资料,乾隆二十六年书成。《西域图志》成为后来新疆地图的蓝本。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是清朝出名的官员,他是唯一一个敢直言进谏的人,他这一特点深受乾隆喜爱,他为官清正廉洁,一心向着百姓。
刘统勋到底有多牛?
刘统勋是出生在陕西,他出生时家里条件还不错,当时他父亲是一名进士。家里所有的人都喜欢读书,刘统勋生活在这样书香门第家中,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刘统勋考中进士后开始为官,历史中记载他为官多年从未收取过任何贿赂,一生过着清贫如洗的生活。刘统勋被提拔为内阁学士后,曾经到浙江学习治理水患,后来由于他的母亲去世他辞去官职回家守孝,从此点可以看出刘统勋是一位大孝子。
两年后刘统勋又被乾隆招回朝廷继续为官,这次的官位是左都御史专门负责监督官员的言行,在这个阶段刘统勋体现出了敢于直言进谏的性格。
刘统勋发现尚书张廷玉行为不端,就上书进言。大致意思是尚书是三朝重臣手握重权,由于威望高,所以部分官员们会非常关注他平时的态度,刘统勋就把这些所见如实的上书给乾隆,让乾隆对张廷玉留意些,同时也告诫尚书应该适时收敛自己的行为。
刘统勋的这次进言让乾隆发现刘统勋是为官的好材料,他不仅敢进言而且方式适当。由于他之前学习过治理水患,后来山东出现水患时,乾隆还派刘统勋去治理。因为之前学习过治理方法,所以这次任务也顺利地完成了。
刘统勋是历史上难得的清官,而且在官场有自己的为官之道。他一辈子为百姓着想,不收取贿赂,遇到不合理的规定敢直言向乾隆进谏。我觉得清朝时期乾隆能拥有这样的臣子是非常幸运的,同时刘统勋也是幸运的,他能遇到乾隆这样的明君。
大清名臣刘统勋,究竟做了什么,死后能让乾隆亲自吊唁?
大清名臣刘统勋,一生为了工作鞠躬尽瘁,在官期间任劳任怨,深受乾隆的信任与赏识。在他去世后,乾隆亲自去吊唁。
首先刘统勋为人正直,敢于直谏。他曾经参奏张廷玉和亲事宜,因为此事在朝中已经有不好的风声传言,同时为了避免日后官官相护产生的不良后果,所以不建议张廷玉进行和亲。乾隆听后觉得他此言有理,遂采纳了他的建议。要知道张廷玉当时在朝中任命总理事务大臣,且位高权重。刘统勋竟然不畏权贵,敢于参奏张廷玉,一下子就出名了,不仅得到乾隆的信任,刘统勋的名声也传遍朝野,从此以能谏著称。
其次刘统勋还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治理水灾及河道疏通方面上,他放下身段,虚心向他人请教,认真学习治水原理方法,在防治水灾方面,他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发挥极致,并且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这也是他一生工作成绩中最辉煌的成果之一。每一次他被派去地方防治水患时,都勤奋刻苦工作,带领老百姓一起度过水灾,不仅工作上取得显著的成果,还造福一方百姓,得到老百姓的喜爱与称赞。
刘统勋于乾隆三十八年病逝,乾隆听闻后悲痛不已,亲自去刘统勋家中进行吊唁。刘统勋为官四十多年,位至宰相,还身兼数职,任职始终保持清廉,拒绝和贪官同流合污,严于律己,所以才会得到乾隆给予的最高评价。
同样是宰相,那么刘墉和刘统勋他们两个谁的功绩更大?
其实刘墉和刘统勋在他们最高峰时都是大学士,都是正一品,但他们俩的不同在于刘统勋是体仁阁大学士,并且职务和行政级别都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如果从这个方面看,刘统勋功绩更大一些。
第一,刘统勋为政四十余载,他是一向正直无私,他敢于谏言,这是许多大臣都不具有的。他涉猎广泛,在各领域都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他在军事和治水以及政事上,都有着显著的贡献,他工作到了人生最后一秒,在上朝途中不幸去世,连乾隆都十分惋惜,继而追封谥号。
第二,他不仅仅是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而且还是首席军机大臣,更是雍正、乾隆的亲信。他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总理,但刘墉只能相当于副总理,依此可见,是刘统勋的职位更大一些,也能一方面表现他的功绩是更大的,毕竟位高权大。
第三,刘统勋生了刘墉这样优秀的儿子,这才是他最大的功绩,不仅是他效力于朝廷,连他的儿子也被他培养的继续为朝廷作出贡献,一定是他的耳濡目染,谆谆教诲,才能教出如此优秀的儿子,他为国家贡献了一个做宰相的儿子,这是他最大的功绩!
总结:其实我认为没有所谓的谁的功绩更大,同是宰相,每个时期的形势与政策都不同,两个人同样是为国家效力,尽忠尽职的,评价他们的功绩大小就像是评论他们的衷心度大小,我们又怎么能说谁更加衷心呢,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为国效力的良臣呀!我想如果刘统勋知道了后人评论他们的高低一定很是欣慰,他们是多么优秀的父子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5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揭秘,商朝十七万奴隶军为什么会反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