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嘉靖帝和海瑞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嘉靖帝在位中后期,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身居深宫不上朝,严嵩父子把持朝政二十余年,大明朝吏治黑暗,国库年年亏空。到了嘉靖帝晚年,更是沉迷于炼丹修仙,大明王朝每况日下。
嘉靖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户部云南司六品主事海瑞,给嘉靖帝上了一道“天下第一疏”——治安疏,海瑞在奏折中历数朝政弊病,批评嘉靖炼丹修仙。嘉靖帝恼羞成怒,将海瑞关入诏狱,满朝文武皆认定嘉靖一定会处死海瑞。
可是嘉靖帝直到驾崩也没有处死海瑞,也许有读者会感到困惑,嘉靖帝为什么能杀掉党羽众多,权倾朝野,号称大明第一鬼才的严世蕃,却不敢处死只求一死的清官海瑞呢?
海瑞
一:大明第一鬼才严世蕃
严世蕃是嘉靖帝时期的内阁首辅严嵩之子,严嵩深得嘉靖宠信,把持朝政二十余年。严世蕃虽然没有科举入仕,却能凭借严嵩的权势而官居工部侍郎。
严嵩晚年眉目稀疏,声洪而尖。严世蕃和严嵩长的并不相像,他身体肥胖,并且瞎掉了一只眼睛,形貌颇为猥琐(短项肥体,眇一目)。
严世蕃
但是严世蕃虽然长相不佳,却有着过人的智力,他通晓朝事,熟读经典(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然颇通国典,晓畅时务)。所以有大明第一鬼才的称号。
严嵩能够把持朝政达数十年之久,也多倚仗严世蕃,严家父子广结党羽,培植亲信,罗龙文、鄢懋卿,甚至连胡宗宪都是严家的亲信。
胡宗宪
不过即便如此,嘉靖帝最后还是处死了严世蕃,那么他为什么不敢杀小小的六品主事海瑞呢?
二:大明第一清官海瑞
总的来说,嘉靖之所以决定处死严世蕃,扳倒严家父子,是形势所逼,而之所以不敢杀海瑞,也是形势所逼。
严家父子执掌朝政二十余年,把大明朝的银子都装入了自己的腰包,朝廷内忧外患,国库却连连亏空。因此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等“清流”不得不联合裕王进行“倒严”。
裕王
随着“改稻为桑”的实施,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此时唯有处死严世蕃才能稳定朝政。
嘉靖没有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海瑞,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海瑞在《治安疏》中指出的问题客观存在。
海瑞列举了嘉靖朝的种种弊端,如嘉靖追求长生不老,二十年不上朝,荒废朝政,加征赋税,大兴土木等等。
嘉靖
海瑞以一人之力,言群臣所不敢言之事,处决海瑞,嘉靖将会背上无道昏君的骂名,海瑞则名留史册,流芳千古。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治安疏》节选)
第二点,海瑞上疏恰逢一个最合适的时间节点。
嘉靖四十五年是嘉靖在位的最后一年,严党已经倒台,内阁首辅是徐阶而不是那个能为嘉靖帝遮风挡雨的严嵩了。而嘉靖本人因为长期服用丹药,身体状况堪忧,精力消减,皇位即将要交接到裕王手里,此时正值嘉靖朝皇权最为松动之际。
海瑞
第三点,海瑞是一把利刃,嘉靖帝要把他留给裕王使用。
这一点很好理解,海瑞的治安疏虽然惹怒了嘉靖,但嘉靖也由此看出他是刚正不阿的忠臣。大明朝北有鞑靼之忧,东南有倭寇入侵,内部土地兼并之风日甚,未来的出路一定是改制。
海瑞
改制就需要海瑞这样不畏权贵,对朝政直言不讳的臣子,因此海瑞这把利刃虽然不能被嘉靖重用,却能就给裕王。
无论是处死严世蕃,还是留下海瑞,都是嘉靖帝权衡利弊的结果,对嘉靖而言,杀严世蕃能充实国库,以儆效尤平众怒,而杀海瑞有弊无利。
嘉靖认为海瑞相当比干,但是他却不想当那残暴的商纣王,再加上当时的嘉靖其实心中也有点泄气,所以对他这种蛮横无理的做法就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徐阶看到嘉靖已经病入膏肓了所以就偷偷的扣留了上奏处死海瑞的奏折,就这样,最终海瑞熬死嘉靖。
身为君王都特别贪恋那至高无上的位置,所以很多君王都一直在致力于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而嘉靖就是其中之一。他自认为找到了长生不老的方法,所以开始荒废朝政,杀害忠良,最终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再敢来对他说三道四。
别人不敢,有一个人却敢,这个人就是直臣海瑞。海瑞当时直接让人抬着自己的棺材去觐见,按照嘉靖的性格肯定要收拾他,但是可惜的是最终嘉靖却放过了他。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嘉靖说的一句话,他想要效仿比干,但是我却不愿意做纣王。
要知道当时海瑞来的时候简直就是大张旗鼓,如果说自己没有容人之量直接杀死他,那不更坐实了残暴之名。所以心中不痛快的嘉靖硬生生的把这口气忍了,毕竟自己不能成为他名垂千古的梯子。
嘉靖当时对利用道家方法获取长生不老的痴迷程度日益加深的缘故就是他病了,甚至是病入膏肓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此。所以说其实当时嘉靖是没工夫搭理他。要知道自己的命更重要,这些小虾米还是暂时让他蹦跶蹦跶吧。
当时有些奸佞为了讨好君王所以就上了折子请求处死海瑞,但是要说这个海瑞的人缘真好,徐阶居然偷偷的帮了他一把,把这些折子暂时的扣了起来。就这样,在多方面的原因下,嘉靖还是没有杀死海瑞。
海瑞知名度很大,一旦追责过去了不太好收尾。一者海瑞是一个清官,这与那时候政界的腐坏情况是背道而驰的,但都不消除一些有良知的高官,如京城翰林院里的清流党及其许多知识分子适用乃至青睐海瑞的思想观点,当做海瑞的粉丝们。二者海瑞在民俗做了很多救助黎民的好事儿,是天地老百姓认可的爸爸妈妈,青霄,为朝廷塑造了许多优良形象。假如惩罚海瑞便是证实朝廷是不兼容,乃至否认海瑞的,这也就与此同时就会把海瑞塑造起来的朝廷爱惜老百姓的形象击的破碎。
存着海瑞,把他做为监管受贿偷漏税的国之利器。在封建社会国家里一个十分怪异的规律性,在一个时代中最厌恶腐坏的并不是最下一层的劳动者,便是顶部的皇上。前面一种好了解,后者也不会太难。那时候的政党方式是家天下,普天的地方,莫非王土,普天之款,也难道说王财。第二要大胆敢多说。在那时的社会发展要找一个这样的人,相当于海底捞针。这也就使腐坏滋长,贪尽皇款,嘉靖穷得连盖做观的钱也没有。海瑞果真也不辜负皇上期待,刚就任没几日,就翻出了内阁丞相徐阶亲人占有农田,逃税的案件。即给皇上讨回借款,又给海瑞自身加重了不惧权势的形象,又为老百姓取回了土地资源,可以说一石三鸟。
维护保养自身历史上的形象。自古以来,一切一个人都爱面子。皇上也是人也自然不除外,并且还比平常人更甚。便是她们不仅注重自身死前的脸面,也注重去世后的脸面——自身史籍上的形象。而海瑞在奏折众的那句:嘉靖,嘉靖,家家户户都净。刚好,点出了嘉靖帝假如久而久之,就将在史籍上留有的形象。这免不了让嘉靖提心吊胆。因而,他那时候就会考虑到,当今最重要的便是快速改变自我的形象,而海瑞之事,天地尽知,恰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假如自身上海瑞,很有可能消一时之气,但自身的形象便是摧残贤臣,罪同桀纣。而若自身放了海瑞,自己的形象便是虚怀纳谏,宽容大度。权衡再三,嘉靖帝当然就挑选后者了。
避免老百姓谋反。要了解明代到了嘉靖阶段,治吏早就腐坏到不可救药的程度了,最底层的普通百姓遭受了腐败分子的挤压却无从伸张正义,必定会揭竿起义,打倒明代。这个时候,朝廷发布来一个"海青天",毫无疑问是给普通百姓说,你们有不白之冤千万不要谋反,快去找"海青天",使他给大家伸张正义。为了更好地自身的保险库。要了解在封建时代,最厌恶腐坏个人行为的常常并不是普通百姓,反而是居高九重的皇上。
嘉靖是一个对于权力欲望极为敏感的人,而且还是个十分聪明的人。以藩王身份入及大统的,在明朝有五个,他排老三。藩王入统,都普遍有个特点,那就是对于自己法统身份极为敏感,造就了他们天生的敏感性与不自信。这样入位大统的皇帝一般会快速寻找一帮近臣近侍去打击旧朝旧人,而同时对于他人和集团的察觉也更为敏感。所以越中四谏、戊午三子、左顺门杖击,都让嘉靖这样敏感的君王嗅到了党争的味道,因此必须要要严厉打击,要及时扼杀,避免他们连成一块影响自己的统治。
反观海瑞,他无党无派,因为无人指使,使得海瑞的行为更趋向个人化,这样从政治意义上,避免了海瑞要挨一刀的政治必要性。对海瑞来说,一个六品户部主事,说到底也就比七品芝麻官大一点,紫禁城下掉下块砖砸死的人都有可能比他大。这样的底层官员,如果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会因为骂了自己几句,就杀了海瑞,那倒是真的侮辱了嘉靖的智商。
因为无党、因为官小,海瑞之死就变得可死可活了,并不是非死不可,这是大明王朝的里子!而面子呢?最大的面子就是嘉靖修道、效仿文景之治的政治面子!真按海瑞的直言书说的,杀了海瑞,等于侧面证实了嘉靖修道二十多年都是白修了(事实上却是白修了),这对于一个雄猜刻薄的嘉靖来说,莫过于认错。
按照历史记载,海瑞是好官,但是并不迂腐
海瑞他怼过胡宗宪的儿子,怼过土地兼并,但是徐阁老家在苏松占田24万亩,拥有佃户几万人,这事天下皆知,但在徐阶告老还乡前,他可从来没怼过,因为徐阁老是清流派的领头。
而怼胡宗宪的儿子,更是表明自己跟严党不两立,明显是清流的人,一旦他出事,清流的人不保他,清流派的名就臭了。就是保不住他的命,清流派也一定会保住他的名并搞臭杀他的人。
所以嘉靖想杀海瑞,要么自己名声臭了,要么就要先搞垮徐阶和清流派。
海瑞抬棺上朝进谏,皇帝自然是生气的,但是他之所以没有下令处死海瑞是因为他不想落下一个乱杀臣子的千古罪名,另一方面,嘉靖帝深知海瑞的谏言都是对的,但海瑞又让他下不了台,他只能将海瑞关进监牢以挽回自己的颜面。
嘉靖帝晚年沉迷于玄学之道,无心处理朝政,群臣不敢直谏,朝廷之中人心惶惶。刚刚上任为户部主事的海瑞就抬着一副棺材进宫面圣了。海瑞上呈给嘉靖帝一本《治安疏》,里面痛心疾首批评了嘉靖帝的不作为。海瑞也知道他这么做,定是没有生还的可能了,他也已经向家里人交代了后事这才进的宫。嘉靖帝读完了海瑞的奏折,气的手都抖了,立即命令手下抓住海瑞。
嘉靖帝并不是一个能够大度接受臣子进谏的皇帝,海瑞敢如此猖狂地讽刺嘉靖帝肯定是死路一条。但是嘉靖帝读海瑞奏折的时候,黄锦刚刚好在身边,他就间接提醒嘉靖帝海瑞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进谏的,加上内阁首辅徐阶也劝嘉靖帝趁此机会宽容他以彰显皇帝的圣明。因此,有了这两人的劝告,嘉靖帝才决定先不杀海瑞。
虽然海瑞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要得到释放还是有难度的。刑部尚书黄光升上书劝告嘉靖帝海瑞的罪过不至死,海瑞的做法完全是忠君的表现,嘉靖帝是君王,好比父亲,海瑞是臣子,父子之间没有解不开的结。这样一来给了嘉靖帝一个台阶下,让他不至于下令杀了海瑞,保证了海瑞的生命安全。后来直到嘉靖帝去世之后,海瑞才得到释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