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张飞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从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刘禅来看,说明张飞乃俊美郎君。赤壁之战前,鲁肃到当阳找刘备时,见到张飞惊道:"我江东有周(瑜)美郎,不想冀州也有此等美姿颜者”。周瑜有多帅我想不用我多说吧,说他是东吴第一大帅哥也不为过。张飞的颜值居然能与他媲美?即使鲁肃话中带有一些恭维之语,那也绝对是当时的偶像派啊。
历史中的张飞是个势利眼:
张飞性格中“残暴”这个特点带有明确的指向性,史书上针对张飞性格中的矛盾点写的很清楚。即:“爱君子,但不体恤士卒,残暴无恩。”
这句话很有意思,首先“君子”指的是同僚,比如诸葛亮、关羽、法正这些有官位在身的人,而无品无衔的士兵却得不到张飞的体恤,甚至体罚、打骂士兵,这说明张飞看不起底层群众,是个十足的“势利眼”。
这也是为什么张飞在历史中的口碑不如关羽好的原因。
历史中的张飞是个土豪:
张飞在跟随刘备之前,是一位十里八村有名的土豪,家中经营着酒庄、屠宰场,还有一大片桃园。
东汉末年作猪肉买卖的生意人非常少,特别是在乱世,人都吃不上粮食,哪有精力去喂猪?所以贩卖猪肉,都是大户人家干的事情,而张飞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涿郡,家中颇有地产,而且卖猪肉是祖业,所以张飞并不仅仅是个屠户那么简单,而是经营着一家颇有规模的屠宰场,养猪,杀猪,卖猪,生产养殖一条龙,大规模的饲养,大规模的贩卖。
这还不算,张飞还拥有一家酒庄和一个桃园,如此来看,张飞简直就是一个有房、有地、有事业的土豪。所以说,张飞为什么看不起基层士兵啊,因为他有钱啊!
历史中的张飞并不是莽夫:
“粗野”和“鲁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廉颇、韩擒虎都是粗野之人,但却都是古之名将,张飞也是如此,粗而不莽,粗中有细。
历史上真正的长坂坡之战其实一点也不激烈,曹操并没有对刘备携带的十余万百姓下杀手,只是命令五千虎豹骑抢资重、追刘备。百姓和刘备在长坂坡撤退后,张飞负责断后,直接就将桥砍断了,而曹操追过去的时候并没有大军随行,曹操看到刘备已经跑远了,桥也断了,便放弃了追杀刘备的念头,
张飞在长坂坡喝退百万大军,那是文学杜撰出来的,瞎扯淡。
张飞在长坂坡一战中,唯一出彩的地方,就是张飞能够快速的占据桥东的有利地形。
张飞的身后上一片密林,而曹军占据的桥西一片一眼望全的开阔地,张飞机灵的砍断了桥遁入密林,曹军不敢在没有遮蔽的开阔地停留,便果断退军了。
“张飞断桥退曹军”这一幕,充分的说明了张飞并不是一个莽夫。而张飞巴郡破严颜、巴西破张郃,这两场胜仗也都是靠着张飞巧妙的利用地形优势取胜的,这足以证明张飞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至少比马谡强。
此外历史上真实的张飞,不仅能武,还能文,他擅长草书,喜欢画美人。
明代卓尔昌在《画髓元诠》中说:“张飞喜画美人,擅草书”。南北朝时期的陶宏影在《刀剑录》记载了一个故事:张飞新拜新亭侯,亲自书写刀剑铭文:“新亭侯,蜀大将也”,很有气势。张飞还喜欢画画,特别擅长画美人。清代的《历代画征录》里讲:“张飞,涿州人,喜画美人”。
综上所述,历史中的张飞是个粗人,但却比一般的粗人有钱,所以他尊敬君子儒生,轻视贫贱军卒;张飞是个聪明人,他经营祖产,投资刘备,最终成就了“桃园三结义”的千古美谈(当然桃园三结义其实也是杜撰)。张飞是个心怀天下之人,他跟随刘备的目的并不是渴望加官进爵,而是期望刘备能够结束乱世,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为此他不惜变卖祖产,毫无保留的支持刘备,这份豪情、这份胸怀,清史罕见。
历史中的张飞,其实和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并没有多大出入,只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更为戏剧化的锐化了张飞粗野、蛮横的角色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读者们下意识的对张飞形成了一个脸谱化的印象。
真实的张飞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但也却是一位不虚伪、不奸诈的真英雄,真好汉。
对于蜀汉阵营来说,更是一员大将,最后死得那么憋屈,实在可惜!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应该说,骁勇威猛不一定就莽撞粗率。三国时代的很多猛将,在小说戏曲里就不是这样。吕布虽勇而无谋,但并不憨莽。关羽之威猛不亚于张飞,但人们却常看到他于帐内灯下,绰髯凭几,看《春秋》之书,有一副儒雅之士的风度。还有赵云、马超……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备曾告诫他:“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后来,他率兵欲会合刘备伐吴,果然被他的部下杀了。好刑杀、鞭挝下士,这可能与粗莽有关,但主要是不爱恤部下。
邓拓《燕山夜话》有一篇《由张飞的书画谈起》,说相传张飞擅长历史上的张飞虽然骁勇威猛,却不一定粗率横莽,至少,他应该有一些文士的素养和气质。
但是,我们现在从《三国演义》和其他地方看到的,却是一个猛而莽的张飞,丝毫没有文士的风度和素养。
他的长相打扮就十分粗莽: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脸是黑的,满脸胡子是黑的,头巾、衣服,甚至坐下马都是乌黑乌黑的。
在唐代时,张飞大约就是以这副模样特征而招人喜爱的。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应该是个证明。这里所谓“张飞胡”,既应是长得胡里胡气,更应是性格的胡莽粗率。
在后来艺人笔下,莽张飞的这一性格更鲜明突出了。
《三国演义》里,“怒鞭督邮”使我们第一次领略到这一点。这在历史上倒实有其事,不过“怒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那是刘备因平黄巾有功升安喜县尉,听说督邮到了县上,奉诏要免去他的职务。刘备想见督邮说个明白,督邮称病不肯相见。刘备这才大怒,带了吏卒闯进传舍,谎说奉州官之命捉拿督邮。把督邮从床上捆起来,拖出县城,解下系印的绶带系住督邮的颈脖子,绑在树上,着实用鞭杖打了百余下,还要杀掉他,督邮求饶,这才作罢。刘备也因此而弃官亡命。这在《三国志·先主传》及注引《典略》都有记载。刘备这时血气方刚,颇有战功却只得一个小小的县尉,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火,偏又遇上小小的督邮欺人太甚,当然火上浇油,要发作一通。这本来很正常,只是演义家把刘备写作仁厚的典型,这类事便不宜算在他的名下,恰好这类事符合人们心目中张飞的莽爆性格,移花接木便很自然了。
《演义》写此事还算有分寸。这之前的《三国志平话》,便不只是用鞭子打几下了事。刘备加官赴任之前,张飞还打了向刘备索要钱物的十常侍之一,打下两个牙,满口流血。刘备得补县尉,定州太守有意刁难,张飞又把太守和太守夫人、衙内兵卒一应人都杀了。待督邮到县,张飞不仅当胸一百大棒,当即把督邮打死,还将他分尸六段,将头挂在北门,脚吊在四隅角上,尔后和刘、关一起领众往太行山落草去了。
《三国志平话》里,张飞还活活摔死了袁襄。袁襄是袁术的太子,刘备占了徐州,袁术却派袁襄引兵来取徐州。张飞奉刘备之命作为接伴往南迎袁襄。行三十里到得石亭驿,迎着袁襄,相见礼毕,举杯饮酒,因话不投机,两人对骂起来,尔后袁襄要打张飞,张飞恼起,一把拿住袁襄,用手举起,一下便把袁襄摔死在石亭上。元杂剧也有这个剧目,题目便叫《摔袁祥》(袁祥即袁襄)。
张飞的粗莽表现在嫉恶如仇、直率干脆、胸无宿物上,让人觉得可爱。他也用智,不过他的智也总带着莽直之气。《三国演义》和其他民间创作传说还有很多这类例子,不必一一细说。
这当然是历代民间艺人进行理想化再创造的结果。没有他们的精心创造,就不会有这样一个莽得可爱,个性鲜明的张飞形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5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五虎上将中,诸葛亮最看重的是谁
下一篇: 和珅死后,嘉庆为什么放过了丰绅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