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为什么不让儿子朱棣继位

以史为鉴 2023-06-30 11:30:33

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为什么不让儿子朱棣继位

关于朱元璋的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朱元璋心里只有朱标,哪怕是朱标死了,那这个皇位也得是朱标的儿子来继承,这就是爸爸对长子的爱。

至于朱棣,他压根儿就没考虑过。如果单纯论能力,朱棣远远强于朱允炆,而且朱元璋的其他的几个藩王儿子都比朱允炆强,如宁王主权,他甚至比朱棣更适合做皇帝,年轻有为。那么朱元璋为什么没有选择其他儿子来继承太子之位呢,而是传位给了朱允炆呢?

第一,朱元璋独宠朱标父子。

虽然说每个孩子都是朱元璋的亲儿子,但是总有某个儿子是父亲特别垂爱的,朱元璋虽然是开国之君,但是他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面对自己的众多儿子,他也有比较偏爱的一个。

朱元璋当年最喜欢的就是大儿子朱标当年,因为马皇后没能给朱元璋生下一儿半女,把朱标过继给马皇后以后,朱标成为了嫡长子。对于这个嫡长子,朱元璋重点培养,什么都给朱标最好的,反观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是“散养”长大,与朱标根本没办法比。

可不幸的是朱标还没坐上皇位就去世了,悲痛的朱元璋只好把对儿子的爱转移到孙子身上,对自己四子还是原来那样不温不火的态度。

当然,朱元璋喜欢孙子朱允炆不仅仅是因为朱标,朱允炆的表现也确实可圈可点。

朱标生病时,朱允炆昼夜不离左右。朱标死后,朱允炆哀痛非常,竟至于消瘦,连朱元璋也感动了,安慰他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一个晚年丧子的老皇帝,和一个少年丧父的孙子,一句“顾不念我乎”让我们看到了朱元璋的慈爱。王朝崇尚以孝治天下,朱标生前深得朱元璋的信任,而仁孝的朱允炆让朱元璋看到的朱标的影子。

成王败寇,朱允炆的无能懦弱和不堪重任,是他四叔明成祖朱棣及其后任帝王们的一种抹黑而已,当年朱标病死后,朱允炆守孝期间,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曾经安慰的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由此可见,在朱元璋眼中,宝贝孙子的仁孝和好学,日后将会是一位仁君。

朱允炆性格宽厚并且孝顺,朱元璋明白打天下需要残忍和强权,可是治理天下却需要朱允文这样的君主,现在国家需要休养生息,在策略上需要一位宽厚仁者的君主,国家客观上需要一位阴柔、仁爱的皇帝,让人民歇歇脚、喘口气,而朱允炆是符合这个特征的。

既是第一继承顺序,又有贤德,朱允炆自然成为朱元璋的主要考虑对象。

朱元璋不惜自己背负骂名,早已“一日斩十候”、“火烧庆功楼”,为废除丞相制他前前后后杀了不下两万人,导致整个帝国都陷入白色恐怖中,这一切都是为了孙子荡除了功臣悍将,以免他们威胁他的帝位,朱元璋还特意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完全杜绝了外姓篡权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自己这个孙子有多重视。

第二,祖制不可更改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朱元璋最看重的就是规矩。

朱元璋在朱标没有死的时候就制定了《皇明祖训》来确定了皇室传承以及子孙待遇等等。正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朱允文的父亲朱标是朱元璋嫡长子,所以,朱允文是太子,是储君。朱允文死了,也就是嫡长子没了,是不是就可以朱棣了呢?不是。朱允文是朱标的嫡长子,长子长孙,仍然是立储优先考虑的。

朱元璋之前,历史上不乏长孙即位的案例。

南齐永明十一年,武帝萧赜的太子萧长懋去世,萧赜几乎毫无犹豫的立了嫡长孙萧昭业。

金大定二十五年,世宗完颜雍的太子完颜允恭去世,完颜雍同样立了允恭之子完颜璟为皇太孙,是为金章宗。

元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死于至元二十二年,忽必烈同样选择了真金第三子铁穆耳,而不是真金的兄弟们。

即使朱标没有儿子,从立储原则上看,朱棣也不可能被立为储君,因为,朱棣还有哥哥。

太子朱标一死,按照以往朝代的大部分做法,肯定是传位给其他的儿子来继太子位。可是朱元璋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有能力的儿子都就藩戎边,身边的儿子又都是些窝囊废。

朱元璋无论传位给谁,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议,这种争议肯定会动摇国本,如果传位实力藩王,必定会引起其他实力藩王的不满,这对新立之君带来非常大的反叛隐患;如果传位给朝中平庸皇子,那就更不得了,此皇子不但要稳定朝中大局,还要应对就藩戎边的兄弟藩王的觊觎。

朱标在死期间,朱元璋非常的明确的确定了朱标的太子地位,而且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朱标继承大位的地位,朱标既是长子,更是朱元璋在朝中重要的助手,他的威望和地位不是其他皇子可以比拟的。

朱标先于朱元璋死了,太子之位的空缺其实并没有让朱元璋有更多的困惑,朱元璋从原来的皇位传承的制度来看,就是让朱标一系来传承,老子死了,还有儿子,而且朱标还不止一个儿子。

朱元璋让朱允炆来继承皇位,既可以让外地藩王彻底死心,继续执行朱元璋的强藩护国,中央集权的国策。

太子、秦王、晋王都已去世,朱元璋为何不肯传位给四子朱棣?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其中皇长子朱标早在朱元璋称帝之时便已经被册立为太子,但他不幸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去世;次子朱樉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被封为秦王,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去世;第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去世。按照我们现在的逻辑来说,第四子朱棣是有继承皇位的正当理由的,毕竟朱元璋驾崩之时朱棣就是在世的皇长子啊。但是朱棣为何选择传位给皇孙而不是皇子呢?

第一、朱棣并非嫡子

尽管《燕王令旨》、《明太宗实录》以及《明史·成祖本纪》中都记载朱棣乃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但是傅斯年、吴晗等众多历史学者考证,朱棣很有可能是在即位之后下令篡改了《实录》,他的亲生母亲应该是碽妃。因为如果朱棣确实是马皇后所生的话,那么他就真的具有了继承皇位的正当理由。毕竟秦王朱樉与晋王朱棡在朱元璋眼中都很不争气,而朱棣则能文能武,颇有朱元璋的风范。

《明史》中记载,朱元璋曾经询问群臣:“燕王英武似朕,立之如何?”如果这段记载是真的,那么朱元璋计划册立朱棣的唯一理由就是朱元璋太赏识朱棣的才能了。

但是,中国古代就是一个注重礼法的社会,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几千年来不可动摇的根本礼法。也就是说,不论是大宗还是小宗,能够继承皇位或者爵位的只能是嫡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就应该立嫡孙。所以,翰林学士刘三吾曾经对朱元璋表示:“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

第二、朱元璋的个人情感及长远考虑

大家都知道,太子朱标从出生之后便一直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他们父子共同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感情非常深厚。而朱元璋也在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称帝之后甚至为了皇位的平稳过渡,朱元璋对自己早年的战友们痛下杀手。而朱标也曾经是一个不负众望的理想接班人,他为人仁厚,在朝野都拥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去世对朱元璋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此后朱元璋又将自己的爱子之情转移到嫡孙身上。

从另一方面来讲,雄才大略的明太祖朱元璋自然很清楚,以武力征服天下,却必须以文治坐稳江山,所以,他的接班人不应该是一个过于强势、过于看重武功的人。大明江山建立之后,最重要的就是与民休息,以图长治久安。

第三、大臣们的意见

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汉朝初年陈平、周勃等人荡平诸吕之后,没有拥立能力出众,并且在铲除诸吕的过程中立功最多的齐王刘襄,而是拥立了低调甚至看似软弱的代王刘恒,其根本原因就是大臣们不希望自己将来的顶头上司过于强硬。明朝的大臣们同样有这种小算盘——如果军旅出身的燕王朱棣成为下一任皇帝的话,大臣们仍然天天担惊受怕,唯恐自己就是下一个被清算的人。

所以,朱元璋最终选择的还是仁义平和的皇孙朱允炆,并在他身边安排了大量的可以守成之臣。

朱标已死,朱元璋为何传孙子也不传位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忠实粉丝,在尚为称帝之前,朱元璋便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一套具有明朝特色的“嫡长子继承制”,为的就是避免后世出现兄弟争储、祸起萧墙的局面。吴元年,朱元璋在称吴王的同时,便正式册立嫡长子朱标为吴王世子。洪武元年,朱元璋开元建国,正式称帝,是年,正式册立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

有一种说法,说孝慈高皇后马氏无所出,朱标系李淑妃所生,个人对此持保留态度。如果朱标真的是李氏所生,朱元璋在世时或许会压制李氏的地位,可是明惠帝朱允炆即位之后不太可能继续压制自己“亲祖母”的地位。毕竟,尊李氏为后与“嫡长子继承制”并不矛盾,即便朱标是庶出,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庶长子依然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这丝毫不影响朱标系的正统地位。

那么,为何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宁可传位孙子朱允炆也不传位明成祖朱棣呢?原因很简单,朱棣是庶出!虽然“靖难”之后,朱棣为抬高自身身家,标榜自己是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嫡子。但是,实际上他只是庶出。而且,在朱棣之上还有秦愍王朱樉、晋恭王朱棡两位哥哥。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去世时,朱樉和朱棡都活着!

如果马皇后无子,那么朱标、朱樉、朱棡、朱棣都是庶出。朱标没了,在朱棣前面还有两个哥哥。如果朱标、朱樉、朱棡都是嫡出,而朱棣是庶出,就更加没有朱棣什么事情了。即便如朱棣所说,他也是嫡出,那么他之前依然有两个嫡出的哥哥朱樉和朱棡活着,怎么轮也是轮不到他的。


或许有人要说了,朱樉和朱棡都死在了朱元璋之前,朱元璋可以等他们死了再立朱棣为皇太子啊!可是,作为父亲,你会觉得儿子一定死在自己之前吗?更何况,朱棡死于朱元璋去世的当年,彼时朱元璋已经虚七十一岁了。即便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也已经虚六十五岁了,在那个时代也算是风烛残年了。试问,虚悬储位六年之久,朱元璋等得起吗?更何况,朱元璋怎么就能料定朱棡死在自己去世当年?别忘了,朱元璋可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忠实粉丝,他又怎么可能让储位虚悬六年之久。


从朱樉的谥号“愍”以及史籍记载来看,朱元璋并不中意这个儿子。而对于朱棡,朱元璋虽然不讨厌,甚至还挺喜欢,但是朱樉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这一点朱元璋也是知道的。因此,朱元璋不太可能立朱樉和朱棡为皇太子。那么,问题就来了,既不能虚悬储位封朱棣,又不能传位给朱樉、朱棡,怎么办?最终,朱元璋选择了更加彻底的“嫡长子继承制”,或者也可以叫做“嫡长房继承制”,就是说储位只在嫡长房产生,嫡长房绝嗣了才考虑其他嫡子和庶出的儿子。而明朝后来的皇太孙、亲王世孙、郡王长孙就是为这个制度而生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嫡出还是庶出,朱棣都没有资格成为皇太子。而朱元璋为了明朝的长治久安又坚定地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因此,朱标虽然死了,可依旧轮不上朱棣当皇太子!最终,朱元璋选择了孙子朱允炆。一来朱允炆性格温和,正好与朱元璋自己形成互补。二来,选择嫡长房的孙子,也避免了立朱樉、朱棡还是朱棣的麻烦。但是,朱允炆嫡得也不是那么“典型”,他的生母是朱标的侧室吕氏,并非原配。而且,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原配常氏的次子朱允熥还活着,只比朱允炆小了一岁。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最终选择朱允炆呢?


一个原因众所周知,朱允熥的舅姥爷蓝玉尾大不掉,在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很自然地认为孙子镇不住蓝玉这位悍将,已经准备动手除掉蓝玉了。这个时候立朱允熥,到底要不要继续处置蓝玉,很棘手。而且,处置蓝玉或多或少是会影响到朱允熥的,选择朱允炆则没有这么多问题。同时,由于朱允炆的生母吕氏在朱标原配常氏去世后被扶正,这又涉及到继妻扶正前所生之子的地位问题,而这个问题同样是会引起兄弟阋墙、政局动荡的潜在因素。

于是,朱元璋以最为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论原配、继妻所生,皆视为嫡子,只论齿序!这等于是给后世子孙树立了一个标杆,同样是为了避免储位之争,为了明朝的长治久安。就这样,本没有太大希望的朱允炆最终成为了皇太孙,继而成为了皇帝。但是,无论是朱允炆也好、朱允熥也罢,皇位继承人只能在朱标系、也就是嫡长房产生,怎么轮也不会轮上庶出的朱棣!这就是为什么朱标死后,朱元璋宁可传位给孙子也不传给朱棣的原因。

如果朱棣是秦愍王朱樉所处的位置,或许朱元璋也就没有那么多纠结了,直接立朱棣为皇太子了名正言顺。只可惜,朱棣不是,他是庶出,而且还是老四!这就注定了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大框架下,朱棣没有上位的可能性,而这也为后来的“靖难”埋下了伏笔。通过合法途径上位不行,那朱棣就只能通过非法途径了,不是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5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