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的通缉令真能抓到人吗画像能认出来吗

以史为鉴 2023-06-30 11:13:11

为了抓住逃犯,古代的官府往往会张贴通缉令,上面还会有个看上去惟妙惟肖的画像。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围观的人群里,往往就会有穿着斗篷或者带着斗笠的逃犯。然而围观的百姓只为重金悬赏而感到惊叹,对于逃犯就在身边浑然不觉。很多人对此表示,这种通缉令是糊弄人的吧,能抓到人吗?

其实在古代除了海捕文书以外,官府抓人还有很多的方法。首当其冲的,就是古代的身份认证制度,其实远比现在要严格。虽然那个时候的身份证,其实不过是"照身贴"以及"路引"之类的东西,但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人很少外出,没有这种官府出具的证明,是寸步难行的。

其次,为了避免有人窝藏罪犯,历朝历代一直通行着保甲连坐的制度。发现罪犯知情不报的话,很可能一大帮人都会受累。其实这完全可以看成是连坐的翻版和延伸。再加上保长、甲长不定期的登门检查,罪犯根本没有容身之所。只要是此前没有见过的外乡人,就很容易就会被人盘查,逃犯根本就不敢抛头露面。

再次,海捕文书之所以会引人围观,并不是由于罪犯长得有多好看,也不是有人为他感到冤屈,其实大家都是奔着重金悬赏去的。古代可是农业社会,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高消费活动,找到一个逃犯的话,基本上一辈子就衣食无忧了。老百姓对于那些形迹可疑,或者是陌生口音的人,都会抱着宁信其有的态度,跑去报官。

第四,古代的很多条件,都不利于罪犯逃跑。虽然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监控,也没有高科技的刑侦技术,但那个时候的交通很不发达。为此就不难理解,一些逃犯明知通不过头卡检查,却仍然要铤而走险,因为除了这条路,他们想逃得远远的,根本没有其它办法。

还有一点,就是古代的人口流动很少,毕竟人们离开了土地,是根本无法生活的。这种相对封闭、静态的环境,根本不利于罪犯的逃亡。因为他们无论逃到哪里,都会是众矢之的。那种海捕文书,与其说是给吃瓜群众看的,莫不如说就是给逃犯准备的,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威慑。

再加上还有一些人,虽不是官差,也不吃皇粮,但专门以抓逃犯为生,更是使得逃犯无处遁身。毕竟对于官府来说,他们更信奉一句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此很多犯了事的古人,就知道想跑难于登天,为了不过东躲西藏的生活,就选择了落草为寇,以武力来对抗追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4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