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乾隆一生中为两位妃子抬旗,这两位妃子分别是谁

以史为鉴 2023-06-30 09:53:13

乾隆一生中为两位妃子抬旗,这两位妃子分别是谁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乾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抬旗,指清朝旗人为了提高出身而抬升旗籍的制度。我们知道,清朝有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之分,各个旗的地位都不一样,其中最尊贵的就是上三旗,而抬旗就是清朝为了让嫔妃的出身和位分相匹配的制度。当然,这个旗也不是随随便便说抬就抬,名额相当的少,而乾隆时期,高宗总共为2位妃子抬过旗

其中一位就是我们熟悉的令妃娘娘,令妃原名魏佳氏,是汉军包衣出身,地位很低,是没有成为妃嫔的资格的,但是因为获得了乾隆的恩宠,加之她为乾隆生下了六个子女,所以被抬旗一点都不奇怪。

那么另一位获此殊荣被抬旗的汉妃是谁呢?答案是高贵妃。

在《延禧攻略》中的高贵妃,是一个嚣张跋扈宛如华妃的一位女子,而且处处针对皇后,这可是真的冤枉了人家。因为在历史上,高贵妃和富察皇后之间的关系那可以说是情同姐妹,在清朝皇帝的起居注中,层级多次描写过这是一位贤良淑德,还颇有文采的女子。

历史上的高贵妃出身于内务府包衣世家,而包衣一族如果放到现代来说,那就是万年保姆的命。当年雍正为给皇子们充实府邸,就将她分给了当时的宝亲王弘历当侍妾,人称高氏,后来过了不久,她又被雍正下旨提拔为弘历的侧福晋。

后来乾隆继位,在短短的一个月中,就将高氏一家又包衣抬到了满洲镶黄旗,要知道,这可是上三旗,是最尊贵的存在,而高氏也被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富察皇后,说是盛宠也不为过。

虽然高贵妃深得乾隆的喜爱,但是她的身体却一直不好,所以也没还有为乾隆生下一儿半女,只能靠药养着,乾隆十年(1745),高氏旧疾复发一病不起,乾隆心中很是着急,于是就想了个不是法子的法子,冲喜。

正月二十三日下诏,晋封贵妃高氏为皇贵妃,意为冲喜。同期也有不少妃嫔跟着沾了光,不过让人伤心的是,成为皇贵妃仅仅两天,高贵妃就不幸去世了。

魏璎珞历史原型

魏璎珞的历史原型是乾隆皇帝的一位妃子,人称其为"令妃"全称为"令懿皇贵妃",后来又追封为"孝仪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生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病逝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享年四十九岁。魏佳氏(原姓魏,由正黄旗汉军抬旗入镶黄旗满洲),乾隆帝妃嫔,嘉庆帝生母,内管领清泰之女。

《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为令妃,孝仪纯皇后。个性正直,机智灵敏。为调查姐姐璎宁的死因,潜入紫禁城当宫女。一直利用傅恒报仇,却没想到和他产生感情。魏璎珞得到孝贤纯皇后的帮助和开导,决定放下恩怨侍奉孝贤纯皇后。

孝贤纯皇后死后,魏璎珞代替她陪伴在乾隆身边,辅助乾隆做一个明君,魏璎珞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对孝贤纯皇后的承诺。

历史中"孝仪纯皇后"长相秀美而且心地善良,甚得乾隆帝的喜爱,在乾隆十年正月被封为嫔,而那时"孝仪纯皇后"只有十九岁,就已经位列三嫔之一(当时乾隆帝嫔位上共有三人,即舒嫔叶赫那拉氏,怡嫔柏氏与令嫔魏氏),乾隆帝封其为"令嫔"。

人物性格

身份:绣房绣女→长春宫一等宫女→辛者库宫女→长春宫一等宫女→圆明园宫女→魏贵人→令嫔→令妃→令贵妃→令皇贵妃→令懿皇贵妃(谥号)→孝仪纯皇后(追封)

父亲:魏清泰

母亲:杨佳氏

姐姐:魏璎宁

丈夫:爱新觉罗·弘历

子女:皇十四子永璐(夭折)、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皇十六子(未命名夭折)、皇十七子永璘、昭华公主(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昭瑜公主(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

养子:爱新觉罗·永琪

初恋:富察·傅恒

恩师、效忠:富察·容音

义兄:袁春望(后决裂)

好友:明玉、吉祥、张嬷嬷、叶天士、庆妃陆晚晚、愉妃珂里叶特·阿妍、舒妃纳兰淳雪、多拉尔·海兰察

心腹:明玉、珍珠、小全子、翡翠、玛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孝仪纯皇后

乾隆皇帝的妃子——慧贤皇贵妃(高氏)的详细资料,她有孩子吗,

她没有孩子

慧贤皇贵妃高氏,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与乾隆皇帝同岁),是大学士高斌之女。高氏出身内务府包衣世家,世居辽阳地方。

乾隆在藩邸时,初为使女,后由于宝亲王请封,于雍正十二年三月初一日钦奉谕旨于使女之中超拔为侧福晋,这使高氏一跃成为宝亲王藩邸仅次于富察氏嫡福晋、那拉氏侧福晋之后的第二位侧福晋。

雍正帝驾崩,刚即位二十一天的乾隆帝就封高氏为贵妃,使之超越藩邸第一侧福晋那拉氏(乾隆初封为娴妃)成为乾隆后宫仅次于皇后的第二尊贵的人物。并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在尚未改年号前下旨:“贵妃之外戚,著出包衣,入于原隶满洲旗分。”从而使贵妃高氏成为乾隆朝唯一得享皇帝亲自抬旗的特例后妃(乾隆元后继后本身就出身上三旗,不需抬旗)。在乾隆二年,乾隆帝为雍正帝守孝的孝期满后正式册封后妃大典时,高氏被册封为贵妃,只有她和皇后一样,享有了公主王福晋和三品以上命妇到她的寝宫向她跪拜叩头朝贺的礼仪(在十多年后高氏贵妃去世后册封娴贵妃,纯贵妃,嘉贵妃这些由妃嫔逐步晋升上来的贵妃时。乾隆以“初封即系贵妃,与由妃嫔晋封贵妃者不同,前者位份尊贵,所以得享公主王福晋大臣命妇的叩头。由妃嫔逐级晋升贵妃的则不同,未便照初封即系贵妃的典礼”为由取消了贵妃的应享公主福晋命妇齐集叩头的大典)。在生活中,高氏也享有较高的待遇。纯皇御制诗二集《填仓日》中,记录了她在圆明园独居在紧邻九洲清晏西侧的景色绝佳的茹古涵今韶景轩,与皇帝寝宫九州清晏西路的“乐安和”隔岸相对,而皇后与其他随侍妃嫔则集体住在九州清晏中轴东路“天地一家春”。在紫禁城中,贵妃居住在乾隆年间皇帝偶尔起居之所的咸福宫和御花园之间的储秀宫。储秀宫前殿悬挂着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大匾:“茂修内治”,与乾隆皇帝为其皇后所居住的长春宫而亲题的“敬修内则”匾相辅相成。在《心写治平》图中,只有皇帝、皇后和贵妃三人是乾隆元年郎世宁亲笔所画,此图中贵妃和皇帝皇后一样身着明黄龙袍(按例贵妃只能着金黄龙袍,太后、皇帝、皇后、皇贵妃级别才能使用明黄色)。

乾隆十年元旦,时年三十五岁的贵妃旧病复发,正月二十三晋封为皇贵妃,正月二十五填仓日,高氏病逝。正月二十六日,加封"慧贤皇贵妃"。为了怀念贵妃,乾隆皇帝写下了多首挽诗。并在皇后离世后,将贵妃画像一并挂在长春宫纪念。

令妃是乾隆十分宠爱的一个妃子,为何她却只做到了皇贵妃?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的一生有三位皇后,第一位是被乾隆帝念念不忘的白月光富察皇后,第二位是那拉皇后,那拉皇后是在富察皇后去世后继后的,但是她一直没有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后来那拉皇后因为断发事件而被夺权,后宫的掌管权则落到了备受乾隆宠爱的令妃手中,但是令妃生前只做到了皇贵妃,这是因为乾隆皇帝实在是很喜欢令妃,所以在保护令妃免受伤害。首先,令妃是为乾隆生育儿女最多的后妃。令妃是乾隆后宫中最特殊的一位妃嫔,令妃是汉族人,原为魏氏,后来被乾隆皇帝抬旗而入满洲正黄旗,从此改为魏佳氏。魏佳氏是大内总管的女儿,最初是以宫女身份入宫,后来因为魏佳氏外貌出众而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从而成为了魏贵人,而后又被升到了嫔位,不久后又被册封为令妃。而后令妃为乾隆生下了四皇子,从而被晋封为令贵妃,然后又生下了九皇子从而成为了皇贵妃。令妃一生为乾隆生下了四子二女,成为了为乾隆皇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

然后,因为乾隆的过分喜爱而使得令妃在生前只做到了皇贵妃。根据史料可知,令妃生下最后一个孩子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如此高龄还能够侍寝,可见乾隆是多么宠爱令妃,但是令妃管理后宫十几年却一直没能被册封为皇后,这是因为乾隆皇帝太过喜欢令妃,不想让令妃受到伤害。我们都知道在清朝时期,一般有皇后就不会封皇贵妃了,因为这样会给皇后很大压力的,而当时那拉皇后在位的时候,乾隆就册封令妃为皇贵妃,可见乾隆实在是非常喜欢令妃的。但是当时发生了断后断发事件,使得乾隆害怕自己这么喜爱令妃,如果立令妃为皇后,那么等于公告天下令妃的儿子就是下任国君,因此为了不让自己喜欢的人受到伤害,而没有立皇后。

最后,令妃生前虽然没有皇后的头衔,但拥有着皇后的待遇,在其逝世后乾隆追封其为孝仪皇后,成为了乾隆皇帝的第三位皇后。

清朝皇帝对清宫后妃的最高赏赐是抬旗,抬旗对后妃来说是独特的荣耀吗?

随着近些年清宫戏大行其道,抬旗也成了人们非常熟悉的东西,似乎皇帝一高兴就给谁谁谁抬旗,而某位妃嫔家族一旦被抬旗,便鸡犬升天了……

何为八旗

八旗是清朝独特的编制,亦军亦民,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形成八旗定制。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将被俘和归附的蒙古人、汉人、朝鲜人等等也编入了八旗之中,遂形成了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三种编制,以满洲为尊、蒙古次之,汉军地位最低。


所谓八旗,并不是指满洲、蒙古、汉军各八旗、总共二十四旗,而是八旗某一旗下包含满洲、蒙古、汉军多少不等的牛录,总数依然是八旗,而不是二十四旗。以正黄旗为例,正黄旗下分为正黄旗满洲、正黄旗蒙古和正黄旗汉军多少不等的牛录,而不是满洲正黄旗、蒙古正黄旗和汉军正黄旗三个旗。


与此同时,在八旗满洲内部有包含着很多独立编制的包衣牛录,这些人大多是原女真贵族的世奴和后来战争中女真、满洲俘虏或者归附于其的汉人、朝鲜人、蒙古人甚至包括一些满洲人。虽然仍然属于八旗满洲,却是单独编制的牛录,包衣属于奴籍、低人一等。至少理论上他们比汉军地位要低,为什么呢?以洪承畴为例,他降清后最初被编在了包衣牛录之中,后来清太宗为了“照顾”他的脸面,才将他改编入了汉军牛录。可见,至少清初包衣理论上的地位要低于汉军,不是吗?


何为抬旗

有了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和包衣有高低贵贱之分,就有了抬旗存在的土壤。因为八旗是人为编制而不是天然形成的东西,所以它并不是一成不变或者无法改变的东西。前面说到了洪承畴由包衣改入汉军的事情,其实这就是抬旗的雏形。为了给功臣奖励、为了抬高外戚的身份,抬旗应运而生了。


抬旗指的是由地位低的牛录编入地位高的牛录,并不单纯指从地位低的八旗蒙古、汉军牛录编入满洲牛录。例如八旗满洲内部的包衣牛录抬入普通满洲八旗牛录,也同样叫抬旗。此外,因为下五旗由入八分宗室王公分掌而上三旗由皇帝亲掌、上三旗地位高于下五旗,所以由下五旗抬入上三旗也叫作抬旗。这种抬旗可以是在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内部,也可以由下五旗蒙古、汉军抬入上三旗满洲等。


什么人才有资格抬旗

在现而今的清宫戏中,似乎皇帝一高兴就可以给人抬旗,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被抬旗!其实不然,抬旗在清朝是一种非常高的荣誉,不是一般人能够获得的,否则也就没有其存在的意义了。清朝能够获得抬旗待遇的基本上只有两类人:一、功臣;二、高级外戚。

给功臣抬旗是一种超过金银、爵位的恩赏,因此能够获得抬旗待遇的功臣通常都是功勋非常卓著者,如雍正年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的功臣年羹尧就被雍正帝从下五旗的镶白旗汉军抬入了上三旗的镶黄旗汉军。再如乾隆年间枢臣阿桂,就是因军功由下五旗的正蓝旗满洲,抬入了上三旗的正白旗满洲。能够获得抬旗待遇的功臣,基本上就是年羹尧、阿桂这种级别的,一般人是没有资格的。


再就是高级外戚了,这里之所以要加上高级两个字是因为清朝有规定,只有皇后和皇贵妃(副皇后)家族才有资格举族抬旗,单独编制一个牛录!以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家族为例,佟佳氏家族原隶正蓝旗汉军,后来举族抬入了镶黄旗满洲。从下五旗汉军牛录直接改编入上三旗满洲牛录者,整个清王朝独此一家!再如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家族,魏氏家族原本为正黄旗满洲包衣,因为孝仪纯皇后晋封皇贵妃之故,举族出包衣,编入了镶黄旗满洲并单独编制为了一个世管牛录。


综上所述,除了前面说到的功臣和高级外戚之外,清朝抬旗获得抬旗待遇的人其实是非常少的,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皇帝一高兴了就给人抬旗。正是因为抬旗的人少,这种“恩赏”才显得非常荣光!试想,如果抬旗是一个烂大街的玩意儿,雍正帝和乾隆帝有必要拿这个东西来赏赐年羹尧和阿桂吗?那不是成心恶心人吗?


抬旗的好处有哪些

既然抬旗是一种荣誉,那么它究竟有没有实惠呢?还是就相当于一张奖状?当然是有实惠的!包衣抬旗就不多说了,它直接让包衣出了奴籍,这是有利于子孙万代的事情。清朝有规定,上三旗包衣适龄女子都必须应内务府选秀,选中者必须入宫充当宫女。不管你是总督家的小姐、还是将军家的千金,只要你是包衣籍,就必须老老实实进宫当下人、伺候人,这是包衣的义务!换言之,一旦出了包衣牛录,那就可以参加户部组织的选秀,选中者进宫直接当主子!就算进不了宫,也可以被指给宗室王公作配偶,而且以嫡福晋为主,最差起码也是个侧福晋!而包衣就只能当“格格”(低等侍妾)了。


再就是升迁上的好处了,清朝对于皇帝亲掌的上三旗是有很多优待政策的,这里只举一条——上三旗功勋子弟是清朝侍卫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清初,侍卫一职几乎为上三旗所垄断!侍卫在清朝可是有实打实品级的,最低的蓝翎侍卫也是武职正六品。对比一下清朝的科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文职从六品。更重要的是,侍卫是可以以原品级转任文职的!换言之,你辛辛苦苦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都通过了,而且成绩也很好、考中了状元,也只是一个从六品。可是,上三旗子弟只要当上侍卫,那就比你状元高级,人家是正六品!这还只是最低的蓝翎侍卫。事实上,不少上三旗的功勋子弟起步就是头等侍卫,正三品!


以康熙帝的表弟兼小舅子隆科多为例,康熙二十七年,隆科多就被康熙帝直接授予了正三品的头等侍卫职务,不久之后又被提拔为了从二品的正蓝旗蒙古副都统。从白丁到从二品高官人家只用了短短小几年时间,就算你高中状元,自从六品翰林院修撰干起,干到从二品也不知猴年马月了。尹继善从进士到从二品的江苏巡抚用了六年时间,就已经被称为是清朝官场的异数了!这还没有算入其父尹泰与雍正帝的私人关系。由此也足可见抬旗的好处,那可不单单是一张奖状,而是后世子孙一辈子享受不尽的优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2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