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信的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韩信的去世,在后人看来,有点冤枉。当时西汉遭遇战事,刘邦前去平叛。韩信那时刚被贬,他知道陛下嫉妒他的才能,为不出风头,他选择托病不往。但没想到的是,韩信躺在家中,也有锅从天上来。他被家臣告发,蓄意谋反,然后被骗进宫中,被萧何和吕后设计杀害。
刘邦战胜归来后,听说韩信被杀的消息,并没有恼怒,反而显得有些欣喜,最多有一点怜惜之意。之后他问萧何,他死前有交待什么话吗?萧何说,他提到了一个人,蒯通,他说自己后悔没听蒯通之言。
刘邦听了这话,马上就明白了此人是谁。他说这人是齐国人,并令萧何马上把他抓来。蒯通被抓后,刘邦亲自审问他。刘邦一上来就问,“是你唆使韩信谋反的吗?”蒯通不惧刘邦的威严,直言不讳,说自己确实说过。不过之后他又补充,韩信坚决不采纳他的建议,还说如果韩信自立为王,现今陛下还能杀得了他吗?
这样大言不惭的话,当然使得刘邦大怒,于是刘邦当即下令,活煮了他。但蒯通这时又说话了,直言自己冤枉。刘邦问,“你怂恿人谋反,有何冤枉?”蒯通答,当时秦朝日益衰亡,政权即将土崩瓦解,各方势力纷纷起事,抢夺帝位,这时只有行动迅速,富有才干的人才能得到它。狗对着尧狂叫,不是因为他不是天下之主,而是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那时我只知天下有个韩信,而不知有陛下,况且天下想要夺您帝位的人,又何止我一个,陛下难道要将他们全数煮死吗?
蒯通虽然为了活命,将自己比作狗,但整个“演讲”下来,不卑不亢,毫无奉承之辞。刘邦听了这段话,立马把他放了,没有定他的罪。或许是刘邦不想自己成为滥杀才子之人。
而这种结果也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韩信可以说因蒯通而死,但蒯通最后却独活,因此,后人普遍认为,韩信虽打仗了得,但在官场上太不知变通,这是他最后惨死的主要原因。
被吕后所杀。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有人告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无明确证据,只有把韩信骗来,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韩信因为和萧何的友情,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民间传说韩信与刘邦约定韩信死时“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器”,吕后就用白布将其裹住,用竹签扎死了他。)
这就是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具体挺复杂的,建议查阅一下《史记》。
韩信之所以会惨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所立下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再加上韩信的手中握有很重的兵权,所以对于刘邦来说他是万万不可能放任韩这么一直成长下去的,必须要想方设法把韩信处死,但是以刘邦的身份他又不可能明面上对韩信做什么,然后刘邦便暗地里知会吕雉,让她协助自己完成杀死韩信的目标。
当然吕雉也是这样做的,吕雉趁着刘邦带兵征讨期间,派遣萧何秘密的召见韩信进宫,韩信进宫之后吕雉强行的给韩信附加了很多的罪名,面对这种情况韩信也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就是吕雉砧板上的鱼肉,就算再怎么狡辩也洗刷不了这些罪名,所以只能默默的选择接受。当然吕雉为了杀死韩信也是煞费了苦心,毕竟韩信有着见天不死,见铁不死的特权。然后为了杀死韩信吕雉让那些宫女用布把韩信包起来,之后又让宫女拿着竹签扎死了韩信,然后一代战神就这样死在了妇人的手中,刘邦御驾亲征归来之后得到韩信死亡的消息并没有说什么,然后表现的也很平静,当然也没有责怪吕雉,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刘邦早都想处死韩信了。刘邦本以为韩信的死到此可以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然后想着韩信的死可以震慑一下别的诸侯,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好好的在自己的封地享福,但是天不遂人愿,以英布为首的诸侯还是决定到起兵,因为在英布看来韩信的死完全是刘邦一手策划的,如果自己坐以待毙的话,那么最终的结局也会跟韩信一样,所以还不如主动的出击,可惜的是起兵并没有成功。
韩信平定齐地之后,谋士蒯通曾劝说韩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然而最终被韩信所拒绝。那么,如果韩信依蒯通之言自立,天下局势会发生什么变化,韩信的最终命运又将如何呢?
背景:韩信开辟北方战线攻占齐地,项羽陷入腹背受敌之境彭城之战后,刘邦虽然稳住阵脚与项羽在荥阳一线对峙,但正面压力十分巨大,于是便采纳了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之策,派韩信与张耳开辟北方战线。之后,韩信偷渡夏阳、兵围安邑,魏王魏豹被迫投降、举家被俘。
汉二年(前205年),韩信继续向东挺近,?后九月,破代兵?,迅速攻占代地,进而?(韩)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背水一战?大破赵军,赵军主将陈馀被杀,?岁余乃下赵五十余?,用时一年全面攻占赵代之地,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之后,韩信在李左车的建议下,派使者前往燕地,燕王臧荼不战而降,就此臣服于汉王刘邦。然而之后,刘邦因在成皋之战中战败,恼怒韩信与张耳驻兵修武而不救援,冲入韩信军营夺取韩信兵权,并要求赵王张耳和韩信重新招募训练士卒,继续向东攻占齐地。
此后,韩信在蒯通的劝说下,不顾郦食其已经劝降齐国,率兵攻打齐地,齐国因已决计降汉,并未有所防备,结果迅速被击溃。到汉四年(前203年),韩信已经全面平定齐地,项羽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先拍龙且率兵攻打韩信,但惨遭战败,之后又派武涉劝韩信反汉,但韩信不为所动。与此同时,在张良的劝说之下,衡山王吴芮也转投刘邦。
至此,刘邦已经直接掌控蜀地、三秦之地、魏地,张耳、臧荼、吴芮则各据齐地臣服于刘邦,九江王英布虽然归汉但九江地区以被项羽所占,而韩信则占据齐地。
此时,项羽虽然依旧在正面战场上保持着一定优势,但刘邦却已经对其形成了战略性的包围,项羽已经处于三面受敌的境地,而背后又有彭越不断骚扰粮道,局势已然极为不利。
内容:蒯通建议据齐地、连燕赵,阻天下兵祸而恩抚各诸侯蒯通此时正在韩信手下充当谋士,司马迁评价其?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意思是善于峰分析和陈述天下局势、利害关系,乃是一位口才极为出众的辩才。
韩信在稳固了对齐地的统治后,蒯通先是为韩信分析了一番此时的天下局势,他认为刘邦面对项羽接连战败,已经是?智勇俱困者?;而项羽虽然所向无敌,但与刘邦对峙三年,已经是士气受挫、国库耗尽,百姓苦不堪言。并认为此时刘邦与项羽相持不下,韩信占据齐地便已经足以左右天下局势,倒向谁,谁便有可能取得最终胜利。
因此,蒯通建议韩信,?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以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天下孰敢不听!?意思是说,可以占据强大的齐地,联合燕、赵两国,出兵到空虚之地控制他们的后方,然后顺应民心,调停楚、汉之间的争斗,从而使士卒免于死亡,百姓安居乐业,天谁又有谁敢不听从!
同时,?足下按齐国之故,有淮、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君王相率而朝齐矣。?意思是说,只要占据齐国故土,便拥有了淮、泗之地,再以恩德安抚诸侯,礼贤下士,那么天下诸侯必然竞相臣服齐国。
分析:蒯通的建议虽然看似可行,但想要成功实际难度极大如上所述,蒯通对于天下局势的分析虽然有一定道理,劝说韩信自立的建议也具有一定可行性,但从当时的局势来看,韩信想要成功自立,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刘邦曾先后两次轻松夺取韩信兵权
1、韩信无兵无将,没有能力自立。韩信被誉为?兵仙?,极为能征善战,但一直以来却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始终没能培养出亲信将领和军队,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刘邦不断?掺沙子?的结果。这点从刘邦先后在汉三年(前204年)成皋之战后和汉五年(前202年)垓下之战后,两次直闯韩信军营,轻松无比的夺取韩信兵权便可看出来。同时,纵观韩信的一生,除了蒯通曾站在韩信的立场为其考虑,即使到后来被贬被杀,都始终少有人为其说话,可见他的势力之弱。韩信纵然是个帅才,奈何手下的将领和军队却均是忠于刘邦的,这种情况下贸然自立,恐怕并非明智之举。
△张耳与刘邦更多为从属关系
2、此计可用于称霸,而并非夺天下。从蒯通的计策来看,他显然是以分封制的思想在考虑天下局势,例如?据强齐,从燕、赵?,燕王臧荼投靠刘邦乃是畏惧韩信的东进,因此还是有可能投靠韩信的,但赵王张耳的情况却不同,赵王张耳虽然与刘邦同为诸侯王,但和刘邦却属于从属关系,想要说动他转投韩信,其实并不容易。此外,刘邦本人其实并非想要回到分封制,他所要的是夺取天下,因此想要劝说刘邦和项羽罢兵,恐怕并不容易;而项羽素有称霸之意,即使与刘邦罢兵,也不会容许韩信占据齐地而霸天下。
△刘邦志在天下
3、天下一统不可逆转,韩信败亡难以避免。即使以上两条全部达成,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下一统已经是难以逆转的历史走向,迫于韩信与项羽联手后的压力,刘邦或许会同意暂时罢兵求和,但绝不会甘心与两人三分天下。而从此时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团队能力来看,刘邦最终夺取天下的可能性无疑要远远超过韩信、项羽两人。事实上,就在韩信夺取齐地一年之后,项羽便已经支撑不住了。需要明确的是,夺天下虽然需要武力,可并非仅仅依靠武力便能成功,否则历史上名将并不少见,但为何却少有名将能够成功夺取天下呢?
或许是源于刘邦的知遇之恩,韩信最终拒绝了蒯通的建议,但正如以上所说,韩信此时其实并不具备自立的条件,更不要说称霸诸侯或夺取天下了,而这或许同样也是韩信最终拒绝蒯通建议的重要原因。
如上所述,韩信如果同意了蒯通之策,那么非但难以扭转命运,恐怕会死的更快。
西汉名将韩信之死,无疑是最令人同情的。
初期刘邦与项羽对战,几乎都是以失败收场。比如公元前205年,刘邦率领五十万大军伐楚。到了彭城,项羽用三万精兵,就将其打得落花流水,汉军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刘邦带着数十人仓皇而逃,在路上,他甚至几度将儿女扔下车。而他的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皆被楚军俘虏。
公元前204年,刘邦又在荥阳被项羽包围,多亏将军纪信与刘邦身形相似,愿意代他一死,刘邦才得以脱险。之后刘邦守成皋,又被项羽包围,刘邦逃入韩信军中,收韩信之军。
公元前203年,刘邦又被项羽一箭射中胸口,但他强忍着剧痛,还笑着说只不过射中他脚趾头罢了。可见项羽的确是刘邦的死敌,刘邦对项羽也是束手无策。
不过有了韩信以后,刘邦这边的局势出现了反转。汉军利用韩信之计出陈仓,之后?攻完三秦,劫取五国。?韩信还设计杀死了楚将龙且,等同于断了项羽的臂膀,也敲响了西楚灭亡的丧钟。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爆发。刚开始韩信、彭越没到的时候,刘邦大败。关键时刻,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承诺愿意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二人这才出兵相救。
在整个过程中,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最终大败楚军于垓下。紧接着,韩信命汉军在夜晚高唱楚歌,直接导致楚军士气崩溃。第二天项羽带着八百精锐逃走,在汉军的追击之下,只剩二十八骑。最终项羽在乌江自刎。
楚军之败,韩信当居首功,然而刘邦刚刚葬了项羽,随即就夺了韩信的兵权。这就是所谓的?共天下?,看来千年后的明朝燕王朱棣,承诺与宁王?共分天下?,原来是跟着刘邦学的。
司马迁在写韩信的列传时,对于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这一段,写得甚是精彩。只不过韩信始终没有答应,导致了他后来悲惨的结局。
当初韩信得到张良的推荐,才被刘邦重用,可是最后也是张良将他引进宫,然后与吕后一同将其杀害,所以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于是很多人都将韩信的死,算在吕后与萧何头上,认为刘邦并不知情。那么名将韩信之死,真的与刘邦无关吗?
笔者认为,刘邦肯定是知道的。韩信功高盖主,兔死狗烹是必然的,即便杀韩信是吕后怂恿的,但刘邦不可能不知情。当时刘邦虽然不在现场,可是他完全可以事先嘱咐好吕后如何行事,或者直接默许,随便吕后怎么做,只要杀了韩信就行。
首先,给韩信定的是?谋反罪?,但要知道,蒯通当初劝韩信自立为王的时候,韩信还是齐王,手握重兵。可是他并没有答应蒯通,当他临死前也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虽然兵权被夺,但实力尚存,这时候他仍然没选择造反。可最后韩信一个兵都没有了,却被以?谋反罪?处死,这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吗?
况且密谋造反是何等大事,韩信如此有谋略的一个人,怎么会让自己与陈豨的对话泄漏出去。而这段对话,最终详尽出现在史书中,可见很可能是有人刻意编造的谎言。而这一切,很可能就是吕后怂恿,张良献计,刘邦下令或是默许。
再者,史书记载: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这里说刘邦平定陈豨回来后,听到韩信已经死了,他的反应并不是悲伤,而是又欢喜又同情。这说明刘邦是希望韩信死的,而同情代表着,他事先就已经知道韩信要死了,当木已成舟,他便感到有些可惜。
最后,刘邦在审问蒯通的时候,蒯通已经承认他唆使韩信造反。既然刘邦认定韩信造反,那提建议的人,自然就是罪魁祸首。然而刘邦最后却赦免了蒯通,说明他就是出于忌惮,才杀的韩信,什么谋反都是借口罢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2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