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分封之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简单点就是站位问题,楚汉相争时,各诸侯无力也无心去和项羽争夺天下,只有刘邦要做这个出头鸟,
那究竟是站队刘邦,还是站队项羽,各个诸侯都是有自己的考量的。这并不关乎所谓的公平,你也很难说要求政治公平。
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史记·项羽本纪》
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秦朝灭亡以后,项羽以诸侯盟主的身份分封了六国的后代,以及一些新的诸侯王。在分封的过程中肯定是有暗箱操作的,譬如为了限制刘邦,把他分到地理位置不算优越的巴蜀之地,其它诸侯被分封以后也没有表示反对。
可见在分封时,各个诸侯都没有表示项羽的这种分封很不公平,就连刘邦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黯然前往巴蜀之地当自己的汉王,那项羽是什么时候开始失去人心,导致各个诸侯联合起来反叛他呢?
杀义帝,并诸侯
项羽之所以会激起诸侯们的反感,并不是因为分封土地引起的利益纠纷。第一次分封实际上是很成功的,但是各个诸侯都没有表示反对,分封完成以后大家就去了各自的封地。
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史记·项羽本纪》
但是在分封以后他做了一件很不得人心的事情,那就是杀了义帝,由此导致群臣对他产生了逆反心理。
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史记·项羽本纪》
除了杀义帝,项羽也开始野心膨胀,找各种借口吞并诸侯们的领地,他先是找借口说韩王没有军功,所以把对方囚禁起来,后来又将其杀了。
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除此以外项羽还喜欢干预诸侯国内部的事情,他把齐王田市改封为胶东王,把田市的部下田都扶持为齐王,把前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封为济北王。
而同样是齐国田氏宗族的田荣由于没有得到项羽的分封,心中十分怨恨项羽。
此外赵国将领陈余也因为没有帮助过项羽而没有被分封,所以这两人都很怨恨项羽,因此在齐国和赵国内部反叛,掀起了分封以后第一波反抗项羽的战争。田荣杀死田市和济北王田安,自立为齐王。
田荣以负项梁不肯出兵助楚、赵攻秦,故不得王;赵将陈馀亦失职,不得王:二人俱怨项王——《史记·田儋列传》
在这件事上项羽还挺冤枉的,毕竟这两个人都没有什么军功,不难怪人家项羽不分封。总之说一千道一万,彼时反抗项羽统治的浪潮就以这件事为契机而变得风云涌动。这个时候的刘邦也没有闲着,开始用反间计离间项羽。
赵国将领陈余在齐王田荣的帮助下击败赵王张耳,迎立故赵王歇为赵王,自己则被封为代王。张耳失败后就逃到了刘邦那里得到了庇护,项羽后来知道田荣造反以后很生气,又听说刘邦收容了张耳,而且有东进的意图。
因此要出兵攻打刘邦,张良见此情景连忙写了一封信告诉项羽:
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史记·项羽本纪》
又说:
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史记·留侯世家》
这就是所谓的明烧栈道了,此外张良还挑拨项羽和各诸侯的关系说:齐欲与赵并灭楚。
因此项羽被刘邦所迷惑,认为刘邦只想当他的汉王,并没有真的打算要东进。因此一门心思的去对付田荣之弟田横和赵国陈余,这就算是诸侯开始反抗项羽的一个楔子了。挑起人主要是田荣和陈余这两个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分封。
但实际上两人既然对项羽无功,那么项羽自然不会分封他们了。而刘邦又在背后煽风点火,时刻想要东进中原,因此拉开了对抗项羽的大幕。
刘邦崛起,诸侯面临的站位问题
刘邦通过明烧栈道麻痹项羽的方式把他的注意力放在了东面战场上,背地里却在紧锣密鼓的集结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暗度陈仓了。一举击败了分封在三秦之地的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当时项羽正在攻打齐王田荣,加上张良的游说,让项羽认为刘邦只是想得到关中,所以就没有做进一步的行动。
后来刘邦认为时机成熟以后,就出兵攻打项羽,刘邦当时实际上是没有号召力,他所谓的诸侯盟军实际上都并不是心甘情愿跟着他去打项羽,而是因为被刘邦打败了,只能无奈硬着头皮上。
彼时刘邦的阵容有:塞(司马欣)、翟(董翳)、魏(魏豹)、赵(赵歇)、代(陈余)、齐(田荣、田广)、闽越(无诸)、建成侯(彭越)
项羽的阵容有:雍(章邯)、燕(韩广)、九江(英布)、临江(共尉)、衡山(吴芮)
其中的彭越比较特殊,他也是在分封时没有得到分封,所以才依附了刘邦。而其他诸侯基本上都是被刘邦击败收编的,只有赵王、代王、齐王因为正在和项羽打仗,那肯定是依附在刘邦这一面。
当时刘邦组成的这支诸侯联军一共有56万之多,靠着这支军队刘邦打了一场大胜仗“彭城之战”。但刘邦当时占了一个大便宜,因为项羽的主力正在攻打齐国,所以才让刘邦搞了一个大偷袭。
但项羽也是一号战争狂人,听说彭城被刘邦偷袭了,简直是怒发冲冠。带着三万的轻骑就往回赶,一举击溃了刘邦的诸侯联军,打的刘邦是溃不成军,连妻子家人都被俘虏了,为了逃命途中还数次把一双儿女踹下马车。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这一败,诸侯联盟也就顿时土崩瓦解,刘邦又成了一个孤家寡人。那些原来支持刘邦的诸侯干净又跑去请求项羽原谅,重新依附了项羽。
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史记·项羽本纪》
可见,除了当时的赵国、齐国是因为分封问题导致叛乱,其它诸侯基本上都是被迫选择站队问题,谁打赢了就站在谁那一边。所以这些诸侯并不是铁了心要反对项羽,仅仅只是一个站队问题。
像刘邦失败以后,他们马上又站到了项羽那一边。可见当时的主要冲突还是刘邦和项羽之间,不过当时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彭越在刘邦失败后依然还是站在刘邦这一面。另一方面刘邦也在不断的清理各个诸侯。
他击败章邯、并策反了英布,击杀了魏王豹和赵王陈余,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地盘,所以当后期时诸侯其实已经越来越少。像齐国原本是刘邦的盟友,但刘邦依然派遣韩信去攻打齐国,间接把齐王推到项羽那边。
但齐楚联军被韩信击败,齐国的领土因此被并入了汉地。当时项羽还损失了一员大将龙且,随着刘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项羽也不得不和刘邦议和,以鸿沟为界,两人平分天下。
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史记·高祖本纪》
但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短暂合议之后刘邦继续发动对项羽的战争,直至将其击败。实际上从头至尾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些诸侯反叛项羽的背后都有刘邦的影子,而且到了楚汉相争的后期,也基本上没有什么诸侯了。
老的诸侯都被消灭殆尽,新的诸侯都是刘邦重新扶持起来的,譬如他册封的异性七王。所以说天下诸侯群起反对项羽其实是不准确的,那些诸侯不过是谁打赢了,就跟着谁走,但却没有料到在楚汉相争中自己的势力逐渐被消磨殆尽。
而这些诸侯的站位选择,实际上体现的是刘邦和项羽博弈的结果。
首先,项羽的分封并不算公平。他是怎么排挤刘邦的,就不用多说了。就拿后来推倒楚汉战争“多米诺骨牌”的齐国来说。当时的齐国有两派势力。一派是以田假、田安为代表的近支宗室势力,一派是以田儋、田荣兄弟为代表的齐国远支宗室势力。
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田假、田安都只是打酱油的角色,无尺寸之功。田儋、田荣才是齐国反秦的真正主力。立了大功。
结果,项羽分封时,为了削弱齐国实力,使齐国对自己不造成威胁,他就把齐国直接一分为三,分成了三个国家。
其中的两个王号给了功劳不大,但拍他马屁的田都和田安。另一个给了田儋的儿子,也就是性格懦弱的田市。而反秦功劳最大,同时也是齐国最有实力的田荣,则什么封号都没得到。
项羽排挤田荣,而田荣本身又有实力,后来田荣和项羽开打,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项羽对赵、魏、燕、韩等诸侯王以及实力派人物也进行了打压。
当时的赵国被项羽一分为二,原赵国大将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原赵王赵歇封为代王,至于赵国的实力派陈余,则不予封王;
燕国也被项羽一分为二,原燕将臧荼被封为燕王,原燕王韩广被封为辽东王;
韩国也被一分为二,原赵国大将申阳被封为河南王,韩王韩成不变。不过项羽认为韩王成跟刘邦关系太好,就把他弄死了,又封了自己的部将郑昌为韩王;
魏地跟齐国一样,被一分为三,依附于楚国的魏王魏豹封为西魏王,原赵国大将司马昂封为殷王。
至于魏国的实力派彭越则不予封王。并且项羽还把应该封给彭越的地盘直接划入了他自己的西楚国版图
所以说,项羽的分封确实谈不上公平,他该封的不封,不该封的乱封。结果就是:分封不久后,田荣就在齐地起兵,先杀田巿,再诛杀田安,接着拉拢陈余、彭越二人,助他们一个击楚,一个乱赵,搅得项羽周围一圈诸侯王全乱了。
至于韩国,韩王成死后,张良投奔刘邦,为刘邦出谋划策。刘邦派韩国太尉韩信(与大将军韩信同名同姓)反攻韩国,项羽封的韩王郑昌根本就不敢抵抗,直接投降了刘邦。
第二,项羽“分封诸侯”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准确的说,应该是:项羽承认了各地诸侯的政治地位。
项羽灭秦后,分封了: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为十八路诸侯王。
在这十八路诸侯王中,除了田都、田安、司马欣、章邯、董翳等人的地盘是项羽分封给他们的外,其余诸侯的地盘,都是诸侯们自己打下来的。(刘邦也是被项羽分封的,但他是特殊情况,他被项羽排挤了)
比如,项羽为什么要发动巨鹿之战?
因为要救赵国。
赵国不是被秦国灭了吗?项羽要救的这个赵国是哪来的?
秦末大乱时,赵国遗民趁陈胜吴广起义,复国了呗。
除了赵国,齐国、燕国、韩国也都复国。韩国是刘邦帮忙复国的。
这些复国诸侯,当时有自己的国王,有自己的军队,不管项羽封不封他们为王,他们自己都会自立为王。而且,这些诸侯当时本来就已经自立为王了。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项羽当时干嘛要分封诸侯,分封前直接把诸侯灭了不行吗?
灭,是灭不掉。项羽没能力灭这些诸侯。
项羽的兵权是在巨鹿之战中杀了宋义之后才取得的,一共五万人。而巨鹿之战和鸿门宴两起事件之间又只间隔了几个月。如果不算战争损耗,项羽给刘邦摆鸿门宴时,他手上最多不会超过十万兵。现实点说,项羽当时手上可能也就5~7万兵。
而在《史记》中又说了,刘邦十万,项羽四十万,刘邦迫于压力,只得赴鸿门宴。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史记·项羽本纪》
所以这很显然了:
项羽分封时,汇聚在关中的五十万大军中(包括刘邦),真正直属于项羽的嫡系兵力,只是少部分。绝大部分军队都是诸侯王的。这些人只是听说刘邦进了咸阳,要独吞关中,觉得气愤,才跟着项羽一起杀入关中,收拾刘邦而已
。
他们跟着项羽,只能说明项羽有威望,并不能表明项羽是诸侯们的“主公”。他当时与诸侯们的关系应该是“盟主”和“盟友”的关系。
千万不要把项羽摆鸿门宴时的兵力,全部都当成是项羽的了。
总的来说,项羽的分封并不公平。田荣、彭越等人反抗项羽,就是不公平最好的证明。
至于项羽分封的性质,并不是项羽大方得给诸侯们赐爵、赏地,而是诸侯们本来就有兵有权,项羽的分封只是承认了他们的合法地位而已。
既然项羽没有那么“伟大”,那么诸侯反他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对于楚汉战争,其实只要把它看作是一场诸侯混战就可以了。项羽对部分诸侯有恩,但并不是对所有诸侯都有恩,这些诸侯并不亏欠项羽什么。
项羽分封,在实际意义上创造出另一个战国乱世。各路诸侯有地盘的力图保住或者扩大自己的地盘,而没有地盘的,则想方设法要夺得一块土地或者一顶王冠。项羽在分封初期的实力十分强大,几乎无人敢直面其锋芒。就连刘邦,也不得不委曲求全,前往他的封地汉中。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各国,尤其是刘邦的汉国势力逐渐强盛起来,而项羽,则在列国之间充当警察的角色,简单点说就一个字:干。所以,项羽的实力实际上是在慢慢衰退的。之后便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压制了。
而且项羽的分封,虽然大部分分封出去诸侯都是亲近自己的,但是一旦获得一定程度上的独立,便会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了。项羽想借此让这些诸侯们作为自己的羽翼,永远视自己为主子,这确实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情,所以在这之后肯定会有人对他发起挑战,想要将他推翻。
相反,项羽在灭秦之后如果直接称帝或者采取中央集权的统治,对各路诸侯或者以高位,或者以富贵相赠,实在不行,也可以像刘邦之后所做的一样,先封个大国给你让你高兴一阵子,然后再把你的命也要回来,如此也是可行的。然而,项羽却选择将大好的天下分封出去,自己虽然名义上是诸侯的霸主,但实际上和其他诸侯王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他的尊荣实际上是他的实力带来的,然而,一旦实力衰退,这种尊贵的地位也就消失了。
而且他觉得的公平不是那些诸侯所想的公平,分封了的诸侯都觉得自己的地盘不够大或者不够好,而没被分封的将领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所以,我们看到,项羽分封之后,燕国、齐国等国便发生非正常的王位更替,而身为霸主的项羽,却几乎无法去制止或者说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既然他没有办法管住他手底下的诸侯,那么这些诸侯肯定不会服他的管束而群起反对。
前几期我们回顾了楚汉争霸的过程,从中不难看出,项羽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不能打,也不是因为刘邦太强,反而是因天下诸侯均背叛西楚,导致其内无战将、外无援兵,最终败亡。按理来说,天下诸侯为项羽所封,应当对其心存感激才对,为何反而全部背叛呢?我们不妨分析一番。
蛋糕并不好分项羽分天下看起来豪情万丈,风光无限,实际上暗藏了很多不得已的苦衷,莫为人知。秦国这个共同敌人的消失,导致外部矛盾从此不再存在,义军内部矛盾便成了主要矛盾。因此,项羽即使做得再公平,也不会让所有人满意,这是肯定的。
项羽与虞姬
而在分封原则上,与其说项羽是按照“军功”来分封的,倒不如说他是按照这些人的实际权力来分封的。原诸侯王手中无兵自然被项羽放到了一边,而将主要利益分给了手握重兵的各国将领们。
看似公平的分封其实并不公平我们来看看项羽的分封方案。
项羽分封图
项羽自认灭秦自己功劳居首,于是便自号西楚霸王,封地则为梁地、楚地最为富饶的九郡,占天下四分之一(秦分天下为36郡),建都彭城。而楚将英布、英布的岳父吴苪、义帝的相国共敖等楚军一派得到的好处最大,封地也最广,这自然被其他诸侯所不喜。
而由于自己和许多将领需要分封,在处理有地无功的诸侯王与有功无地的义军将领之间的问题时,项羽采取了对原诸侯进行改封的方式。例如魏王魏豹改封西魏王,赵王赵奢改封代王,燕王韩广改封辽东王,齐王田市改封胶东王,燕王韩广改封辽东王。这招致了战国各诸侯后裔和其手下战将的极为不满。
分封方案并未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燕王韩广不愿不满意项羽的改封,不愿意迁往辽东,于是原燕将臧荼便将韩广杀害,并兼并了其封地。
齐将田荣当时由于和楚军的矛盾,并未随项羽入关,因此并未得到分封,这本就让他极为不满,在得知项羽将齐王田市改封胶东王之后更为愤怒,于是干脆举兵反楚,先是赶走齐王田都,又击杀济北王田安,而田市因为害怕项羽跑去胶东封地,田荣一怒之下又赶去胶东杀了齐王田市,从而一统齐地,自封齐王,彻底举兵反楚。
赵将陈馀由于在巨鹿之战中与赵相张耳产生矛盾,也并未随项羽入关,项羽随后在其他人的劝谏之下封给了陈馀三县之地,这同样让陈馀不满,而在得知项羽将赵王赵歇改封代王之后同样怒了。于是陈馀向田荣借兵赶走了赵王张耳,重新迎回赵王赵歇,他自己则被赵歇封为代王。
击杀义帝之举导致楚国内部分崩离析项羽建都彭城,可是此时的义帝熊心同样在彭城,于是项羽便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为由,让其迁都至南楚地区的郴县(今湖南郴州)。要知道此时的湖南还是一片荒芜之地,这等于是将义帝变相发配了。更可恨的是,他对此还不放心,直接让九江王英布和衡山王吴苪将义帝杀死在了路上。
义帝熊心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项羽和原楚国将领之间产生了隔阂,例如临江王共敖原为楚国相国,在之后的楚汉争霸中虽未叛变降汉,但也从未帮助过项羽,而原楚国战将英布和其岳父吴苪最终选择了背叛项羽改投刘邦。
随意处死诸侯导致各诸侯心怀警惕韩王韩成虽然并未随项羽入关,但因为身为原诸侯韩国王室后裔,加上张良之前对项梁有恩,此时又向项梁请求,于是项羽还是将之封为了韩王,但一直对此心存不满,因此一直未让韩成前往封地,而是将之带到了彭城,并将之封号从韩王降成了韩侯。
韩王韩成
在刘邦起兵进入关中,灭了秦地三王之后,项羽由于张良效命于刘邦的原因更是迁怒于韩成,直接杀了韩成,改封郑昌为韩王。此举让各诸侯心怀警惕,例如燕王臧荼、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苪先后叛楚降汉,虽说有刘邦派人游说的因素在,但对项羽怀有戒备应该也是重要因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0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