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为何能百战百胜,希望大家能喜欢!
我们能够注意到,被明代人捧为兵仙的韩信一出道便是巅峰。
自韩信独立率军征战以来,先是魏国,后是代国,继而赵国、齐国都迅速地被韩信收入囊中。而后,韩信率三十万齐军挺进垓下,正面和项羽对抗,把项羽打到无路可退,只能率领八百勇士仓皇逃窜,但还是没跑出汉军的包围圈,被汉军的骑兵杀于东城: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为什么韩信一出道便是巅峰呢?
纵观韩信的人生,他并没有像项羽、刘邦、英布等人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攻城略地,而是一步登天,成为汉军的大将军,为什么一个看上去没有任何成功经验的人能够百战百胜呢?是靠运气吗?还是说韩信就是个天才呢?
我们当然要承认天才的存在。所谓的天才,就是智力远远高于咱们普通人,又会比咱普通人更努力地去做一件事,高智商加专注加努力,不成功才怪呢。
韩信就是这样的天才。
的确,韩信在当大将军前,是没有攻城略地经验的,但实际上,经验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现在的中国人,很多都经历过高考,高考前,哪个有高考的经验,但不还是一大堆考上清华北大的?相反,考过一次的,又有多少能考上清华北大的?
因此,与所谓的经验比起来,还是学习的成果更重要。韩信虽然没有攻城略地的经验,但韩信对兵法的学习却比汉军中任何一位将领都要深入。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背水一战结束,汉军的将军们都问韩信,兵法上都说,排兵布阵应当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侧靠水,但你韩大将军却让我们背对着水来列阵,这和兵法上的原理恰巧相反,你韩大将军还跟我们说,今天必然攻破赵军,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你韩大将军用违反兵法原理的方式来打仗反而可以胜利。
韩信见众位将军发问了,便详细地解释道:“其实这也是兵法中的原理,只不过你们没有发现罢了”,接着韩信便说了一堆众位将军都明白的话,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了,什么“驱市人而战之”了,将军们一定,果真,这都是兵法中讲过的,只不过他们没有韩信学得这样深入和灵活罢了。
如果把韩信比作高考状元,其他将军就是复读过多次的考生,其他将军的确有参加高考的经验,但却没把教科书吃透,所以没法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今天的中国人往往迷信所谓的经验。
找个工作吧,也需要经验的。但实际上,经验有什么用呢?经验不过是用来长知识和教训的嘛,没有经验就没有知识吗?不可能的。
你让一个北师大的高材生和一个绥化学院毕业且工作了两年的教师一起去教学,哪个教得更好?当然是北师大的高材生了,人家虽然没什么经验,但人家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就很多还很深刻,加上人家还聪明,爱动脑,所以人家自然教学工作就能做得好。
同样的,你让韩信去打仗,为什么就是比樊哙厉害呢?因为韩信学得好,学得好完全可以弥补经验的不足。被韩信击败的陈馀、龙且,哪个不是战场上横着走的大人物,结果还不都在韩信这里栽跟头?为什么?因为他们学得不到家,学得不到家,经验再多,也是枉然。
公元前206年,提前沐浴斋戒的汉王刘邦设拜将台,准备正式任命汉军的最高军事统帅。从沛县起兵以来,曾经刘邦身边的一群狐朋狗友都已经蜕变为了身经百战的大将,比如吹竽的周勃、杀狗的樊哙、看守监牢的曹参等等。这些人都跟着刘邦身经百战,纷纷以为这个大将军的位置非自己莫属。然而当韩信走上拜将台时,这群将军包括中下层的官兵纷纷表示吃惊。史载:“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在被拜为大将之前,韩信投奔刘邦的时间并不久,最初只是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也就比在项羽手下当个做摆设的执戟郎中好了那么一点点。就是这么个小吏,韩信还摊上事了,被别人牵连要处死。同案一共14人,其他13个人都被杀后,求生欲让韩信大喊了一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当时的监斩官是夏侯婴,因为是跟着刘邦起家的元老级人物,所以他在汉军内部的地位还是挺高的。但是地位高不代表能力强,夏侯婴一听这话就被唬住了,赶紧下令刀下留人。
和韩信简单交流了一下之后,夏侯婴发现他确实有点本事,起码比自己要强,于是便带他去见刘邦。但是到了刘邦面前,韩信并未展现自己的全部本领,这让刘邦也并不是很满意,只是看在夏侯婴的面子上给他稍微提拔了一下,从原本管仓库的小吏变成了管理粮饷的小官。直到后来和萧何交谈,这位汉军创业元老中文化程度最高的知识分子,才彻底发现了韩信的才能。所以在韩信和其他将领一起逃跑时,萧何才会顾不上跟刘邦请示,亲自连夜把他追了回来。
也正是在萧何的极力担保下,韩信才从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连升数级,成为了汉军的最高统帅。登台拜将之后,韩信开始展现自己的军事能力了,一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直接打懵了章邯。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征服了三秦之地,将关中平原、汉中平原、成都平原等“粮仓”连成了一片,有了与项羽争天下的后勤保障。之后刘邦又采纳了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的计划,开始对楚实施战略包围。在韩信的主导下,刘邦才能一次又一次的以弱胜强,建立汉朝天下。
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韩信都是当时乃至整个战争史上不可多得的指挥官,所以后世兵家奉其为“兵家四圣”之一并尊其为“兵仙”。韩信的军事指挥能力是古今公认的,然而当我们翻开他的履历会惊奇地发现:这个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一代“兵仙”,竟然在登台拜将之前从未有过任何的实战经验!我们不妨来简单了解一下韩信早期的经历:韩信无经商谋生之道,也无缚鸡之力,穷得连母亲过世都没钱办丧事。
之后先是受亭长接济,后又被漂母舍饭,不敢惹事的他选择从屠夫的胯下钻过。可以说从军之前的韩信,就是生活在当时社会最底层的穷苦百姓之一,但是从军之后他也没有迅速被重用。之后楚国遗民项梁追随陈胜、吴广的脚步起义反秦,韩信便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一把剑投奔了项梁。项梁死后,韩信又归了项羽,做他的执戟郎中。执戟郎中是干啥的?名字听着不错,但实际上就是哪个戟给项羽站岗的,相当于众多保安中的一个。可是话说回来,项羽这种“力能扛鼎”的万人敌需要人保护?
在项羽手下时,韩信曾多次试着给项羽献计,但贵族的傲气让项羽瞧不上韩信,也听不进去他的建议。正是因为在项羽手下没有盼头,韩信这才选择了刘邦,毕竟亭长出身的他和自己差不了多少。把韩信拜将之前的履历翻个遍,我们也找不出来他有任何领兵作战的实战经历。兵家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古往今来能被叫得出名字的名将莫不如此,比如白起、李牧、刘裕、苏定方、岳飞等等,无一例外都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韩信凭什么可以例外?
答案只有一个——学习已有的经验。孙武留下的《孙子兵法》堪称兵家圣经,时至今日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商业等领域。除此之外,在当时韩信还能够从其他人的战役中总结经验并加以运用。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他的背水一战,就是兵法中讲的“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在他之前项羽曾在巨鹿“破釜沉舟”,要么死要么胜。所以我们与其认为韩信的天赋是领兵作战,倒不如把他当作是一个灵活的将理论和间接经验用于自身实践的天才。“闭门造车”并非不可取,只要做到和韩信一样“出门合辙”就可以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那就是千军易得而一将难求。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想要有千军万马是十分容易的,但是一个能够统领的了千军万马的将则比较难以得到。
其实说到不会带兵打仗,刘邦就是一个十分感人的特例。刘邦不会打仗不能用,不会而言简直就是打仗方面的奇才。在彭城一战中,带领着十几万的联军被项羽3万骑兵杀的找不着北。试问有哪个军事奇才能够打出这种战绩?所以说有一个能够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士是有多么的重要。刘邦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以劣胜优,其实是离不开他的大将军韩信的。韩信可以说是一代用兵的奇才了,甚至后世尊称他为兵仙。
其实韩信在政治上的一些作为抛开不谈的话,其实韩信在运兵打仗这个方面,中国古代并没有几个能与他比肩的了。其实韩信出生于一个落魄的贵族,其实连刘邦的畜生都不如,用现代的话说她就是一条咸鱼,还是一条没有梦想整天混吃等死的咸鱼。对,没错,早期的韩信就是如此的落魄。基本上是以与乞丐没有什么两样的,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带配件,因为这是能够证明他是一个贵族出身的人,所以被一个屠夫羞辱从胯下而过。从此之后韩信便决定一定要让别人看得起他,咸鱼要翻身。
在项羽方面多次不得重用的情况下投靠了刘备。在后面的一段日子当中,韩信曾经还差点被处死,但是他在洗筷子时候下手前的一秒。四德监斩的夏侯婴放了,他可以说也是十分的能言善辩了。韩信在多方推荐之下最终成为了大将军,并且为他举办了隆重的仪式。最终韩信在运兵打仗方面展现出了十分强势的才能。哦韩信虽然没有过实战经验,但是他看过不少有关军事方面的兵书,并且他在揣摩敌人的心里方面也是十分有得一拼的。这两点加起来,即使只读了兵书,没有实战经验也可以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并且在学习前人经验的方面,韩信做的也是十分的出色。可以说韩信是一个在古代学到老活到老的人,他在运兵打仗方面是一直在学习有关方面的经验,才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将军,并且战无不胜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0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