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时期的大将们穿着厚重的盔甲,夏天不热吗

众妙之门 2023-06-30 07:44:12

三国时期的大将们穿着厚重的盔甲,夏天不热吗

三国时期,没有空调,没有风扇,没有冰块,怎么避暑呢?那只能去树荫下呆着,或者河里面呆着了。

可是,三国是兵荒马乱的年代,男人不能一直呆在家里,是要出去打仗的,打仗是要穿铠甲的,而不穿铠甲是不敢打仗的,因为那等于送死,为何这么说呢?

三国时期,弓箭是杀伤力最为强大的武器,万箭齐发,暴雨一般密集地射向对方,不仅能大量的杀伤敌人,而且能够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心理震撼,不射死也能把对方吓死。

这时候,铠甲就派上了用场。

然而,不是所有铠甲都能挡住弓箭的,三国时期的铠甲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皮甲。这种甲是用动物皮毛做的,功能非常有限,只能挡住一般的铁制刀具,对于长矛和弓箭,基本没有任何作用。这种是小兵穿的。

第二种是鱼鳞铠甲。这种甲分为两层,里面一层是皮甲,外面一层缝着铁片,铁片与铁片之间留有间隙,这种甲比皮甲高级许多,能挡住大部分刀具,但因为铁片之间有缝隙,所以防御长矛还是有欠缺的。这种甲是普通将领穿的。

第三种是升级版鱼鳞铠甲。在鱼鳞铠甲的基础之上,在胸部装上护心镜,而且由小铁片变成了大铁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铠甲的空隙。这种甲一般是高级将领穿的。

类似关羽、赵云、许褚穿的都是升级版鱼鳞铠甲。这种铠甲安全系数确实提高了不少,但是负重也大大地增加了,最关键的是不散热。

冬天还好,春秋天也还凑合,到了夏天就麻烦了。铁甲在阳光的暴晒之下,能达到六十度,这就好比大夏天穿着羽绒服,敌人根本不用放箭,自己就已经热死了!

那么,三国大将夏天怎么过的呢?

在家呆着!

三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夏天一律放暑假,不出去打仗。三国主帅还是挺人性化的,他知道夏天天太热,容易中暑,而且夏天蚊虫滋生,多发瘟疫。所以夏天不打仗,一般选择秋天打仗。

秋天秋高气爽,人也有精神,士兵作战积极性高,而且秋天小麦成熟,粮草充沛,后勤也有保障。

不过,也有不遵守夏天放假约定的,如刘备。

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借口,公然违反夏天放暑假的国际约定,肆意挑衅吴国人民的尊严,置世界和平于不顾,公然挑起了夷陵之战。

当时正值夏天,蜀军热的受不了了,刘备也热的差点中暑,江南真是太热啊,可比成都热多了,刘备后悔没看天气预报。

后来,刘备听从下属建议,把军营从空旷地带移到了树林里,这一移就出事了,被陆逊趁机放了一把火,火烧联营七百里,蜀军被烤死的,熏死的不计其数。

最终,刘备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年羹尧用兵有哪些典故?

清朝大臣年羹尧,字亮工,号奴峰,汉军镶黄旗人。康熙进士,任内阁学士、四川巡抚。因平乱西北及拥立允稹之功任抚远大将,主西北军务。后以功高骄横,滥杀无辜,又谙知雍正帝争位内情,遭劾查办。终被构织罪名九十二款,赐死。

征青海时,行军前,忽传令:“每人携板一片、草一束!”将士皆不解其意。行军中,遇一沼泽地,令各将草束掷入,上铺板片,军行无阻。叛军以此地为险,不料年羹尧率大军突然而至,直捣其巢。征西藏时,夜半时忽闻疾风西来,片刻即息。年羹尧急呼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然有贼人一伙,尽歼之。有人问其缘故,年羹尧说:“风一霎,时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之声。夜半鸟出,必有惊者。西南密林,宿鸟必多,必有贼人潜伏,故鸟惊起。”其兵法之灵变,不愧一时之名将。

“老头子”三字何解

清朝大臣纪昀,字晓岚,号石云、春帆,河北献县人。世为河间大族。乾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以学识为乾隆所赏识。曾获罪谪戍乌鲁木齐,后召还。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主持编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书成。次年,擢兵部侍郎,后升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纪昀体肥畏暑,夏日汗流浃背,衣尽湿。入南书房值班,总是脱衣纳凉。乾隆帝获悉此情,亲临南书房戏之。纪昀与同僚正赤身谈笑,忽见乾隆至,皆仓皇披衣。纪昀近视,乾隆至其前,始见之,已不及披衣,急伏于御座之下,喘息不敢动。乾隆故意迟迟不肯离去。纪昀酷热难耐,探头而问:“老头子去否?”乾隆与众人皆笑。乾隆说道:“纪昀无礼!何出此轻薄之语?‘老头子’三字何解?说得通则可,否则杀之。”纪昀顿首谢曰:“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乾隆大悦。

古代人打完仗,为何即使再热也不能脱盔甲,常遇春是因此而死的吗?

其实在许多的中医书当中都有提到,比如中医有曰:?功后一身汗,避风如避箭?。在古代医学书对此也都有论述,比如《混俗颐生录》也有记载:?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陶真人卫生歌》:?尝闻避风如避箭,坐卧须当预防患,况因食后毫孔开,风才一入成瘫痪?。《孙真人卫生歌》:?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中风,风才着体成灾咎?。不少名人都曾遭过它的罪,比如著名的俄国革命家列宁。

01

相信不少读者在看电视剧时,都会疑惑:为什么在古代战争中,军人打完仗,为什么再热都不要马上脱盔甲呢?这其实与中风有很大的关系,而明朝的开国大将常遇春,就是因为不注意身体防范而导致中风猝死的案例。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古代战争中,由于是冷兵器时代,讲究的是贴身肉搏,所以上阵杀敌的官兵们,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通常都要穿着沉重的盔甲,尽可能的保护自己身体重要的部位。但是,防护的盔甲材料都是以金属为主,里面还有皮革,布料等材料,将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

可想而知,这样的装备,如果是冬天还好,那就可以保暖。假如是夏天,穿上这样厚重的盔甲去作战,我想对于任何一个官兵来说,都是一种煎熬。更为麻烦的是,穿盔甲虽然热,率领他们征战的将军或者军医们却时常都会警告:?战斗结束后,绝不能马上脱掉盔甲,否则会有暴毙的风险?。

02

从将军的方面来看,他们要求的是战术上的安全,虽然目前战斗已经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敌人不会重新过来挑战。如果是马上脱掉盔甲,敌人奇袭过来,没有盔甲,那恐怕是跟自杀也没有什么区别。

就军医们的方面来说,不允许官兵们马上脱掉盔甲,是因为军营里面还有着另外一种可怕的疾病?卸甲风?。所谓的?卸甲风?,用现在的医学原理来解释,是因为军人在长时间穿盔甲战斗之后,由于沉重的盔甲,裹住了身体的热量和汗液,导致他们无法及时排出。

此时身体还没有降温,加上在战斗过程中,官兵们的肾上腺激素飙升,心跳急剧加快,致使血液流动速度加快,血管膨胀,尤其是表层上的毛细血管血液流量,会为了让身体降温,短时间内会增加。再加上战斗结束后,人比较疲劳,会消耗大量氧气,容易出现缺氧的情况,大量的流汗,同时也加剧了体内微量元素的流失,从而患上卸甲风。

03

相传,明朝初年开国大将常遇春,就是因为卸甲风而身亡。作为朱元璋帐前一员猛将,体壮如牛,身经百战,但年仅40岁,就暴毙于征战途中。

据说,在一次战斗结束后,常遇春就迫不及待的脱去闷热的盔甲,想立即凉快一下,结果汗流浃背的身体,马上遇到了冷风,汗液的大量蒸发,导致了体温急剧下降。身体突然受冷,因此血管收缩,他的心脏无法及时调节血液流动,同时身体的供应量不足,进而导致中风。战后卸甲如此大忌,作为将军不以身作则,导致卸甲风不请自来找上了他,常遇春最终咎由自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0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