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瞻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诸葛亮如此雄才大略,但他的儿子却是个庸才,甚至还有人说其是个蠢材,当真如此吗?
诸葛亮有两个儿子,老大诸葛乔,老二诸葛瞻。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养子,因为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哥哥诸葛瑾就把小儿子过继给了他。
严格来说,诸葛亮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诸葛瞻,然而,诸葛瞻出生的时候,诸葛亮已经46岁高龄了。
为什么说是高龄呢?因为诸葛亮总共就活了54岁,诸葛亮死的时候,诸葛瞻年仅7岁。诸葛亮常年在外出征,所以陪伴孩子的机会并不多。
诸葛亮曾经给哥哥诸葛瑾写信,夸赞诸葛瞻聪明伶俐,然而又担心他磨炼太少,不够老练,成不了大器。
没想到,一语成谶。
诸葛亮在蜀汉的名气很响亮,所以蜀汉百姓就对诸葛瞻有很多的期许,希望他子承父业,继续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而,蜀汉百姓显然期望过高了,比之诸葛亮,诸葛瞻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以下几点可以说明。
首先,诸葛瞻原则性差。
这一点,从处理与黄皓关系上可以看出来。蜀汉后期,宦官黄皓专权跋扈,祸乱朝纲,然而,作为右将军的诸葛瞻却听之任之,根本没有任何动作,其实以他的名气和实力,是足以威慑黄皓这个毒瘤的。
其次,诸葛瞻政治能力差。
这一点从与老将姜维的关系上很容易看出来,姜维是诸葛亮嫡传弟子,按理说,诸葛瞻应该与姜维勠力同心才对,然而,诸葛瞻似乎极为不待见姜维。在姜维吃了败仗之后,诸葛瞻上表弹劾姜维,说他屡战屡败,致使蜀汉国力日益损耗,最后姜维被贬。
第三,诸葛瞻军事能力差。
这一点从绵竹保卫战可以看出来,邓艾奇袭阴平之后,诸葛瞻带领大军前往抵抗,然而到达目的地之后,下属建议他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做好战斗准备。然而,这时候的诸葛瞻却突然犹豫不决起来,最终错失了有利战机。
最后,诸葛瞻死在了战场之上。临战前,诸葛瞻大哭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
这句话是记载于《三国志》中的,然而有史学家质疑诸葛瞻根本就说过这话,试问,有谁会承认自己是个百无一用的人呢。
有人怀疑这句话是陈寿故意添加的,因为陈寿曾经在诸葛瞻手底下任职,还曾被诸葛瞻责罚过,他一肚子意见无处发泄,所以借《三国志》批评了老领导一通。
诸葛瞻有个儿子叫诸葛尚,随父亲一起战死了绵竹,年仅十九岁。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作为刘备的心腹大臣,诸葛亮为蜀汉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诸葛亮对蜀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唯一可惜的是诸葛亮仅仅54岁就去世了,要是诸葛亮多活10年,三国的历史肯定会被改写。
历史没有如果,虽然诸葛亮去世了,可是蜀汉依旧存在。但没过多长时间就被曹魏给灭了。蜀后主刘禅与刘备是亲父子,这两人有很大的差异。首先刘备建立了蜀汉,兢兢业业的想要一统天下,可是刘禅并不是这样。
刘禅继位之后,根本无暇估计朝政,整日里就是吃喝玩乐。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昏君。刘备和刘禅这对父子还算可以,但是刘禅绝对没有刘备的智谋,蜀汉之所以能够撑得下去,全靠诸葛亮一人盘活。
那么诸葛亮的儿子相比诸葛亮如何呢?古人们喜欢用一个家族的后代来代表一个家族的兴衰。在诸葛亮这一代人中,诸葛亮是最有谋略的,同时也是最有出息的,那么诸葛亮的儿子相比父亲如何?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按理说诸葛瞻也应该差不了。不过在诸葛亮的眼中,自己的儿子以后难委以重任。《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8岁。
诸葛亮去世之前,向蜀后主刘禅推荐了三个人,分别是蒋琬、费祎、姜维,只字不提自己的儿子。要知道以诸葛亮的能力,看出一个人以后是不是能够辅理朝政,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这时候的诸葛亮根本不对自己的儿子抱有希望。
诸葛瞻这一生,牢牢的被父亲的硕大光环覆盖。诸葛瞻任职期间,宦官弄权,这里的宦官就是黄皓。可是诸葛瞻与宦官黄皓并不交好,假如诸葛亮还在的话,宦官当权的事情绝不会发生。之后蜀汉与曹魏发生战争,诸葛瞻前去迎击。
与诸葛瞻一同前去的有很多武将,这几位武将劝说他要趁早占据有利地形,阻碍敌人进攻。可是在这关键时刻,诸葛瞻犹豫了。曹魏的大将是邓艾,看到诸葛瞻非常犹豫,于是给他写信对他进行讥讽。
诸葛瞻气愤不已。坚决要和邓艾决一死战。结果可想而知,被曹魏军包围,诸葛瞻自刎而死。现如今看来,诸葛瞻从臣子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当诸葛瞻担任要职之后,诸葛瞻就变了。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诸葛瞻身居高位,职位与才能却不相匹配。不仅仅是这样,另外诸葛瞻不知天高地厚,自翊大才盖世,目空一切。综上所述,这一切与诸葛亮相比,诸葛瞻都差太多了。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能力如何,这则成语故事道出真相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瞻传》,时间是在蜀汉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原文如下: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诸葛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兵出武功时,诸葛亮曾经写信给哥哥诸葛瑾说:“诸葛瞻已经八岁了,聪慧可爱,但担心他成熟的太早,恐怕不是能够担当重任的人。”诸葛瞻十七岁时,娶公主为妻,被任命为骑都尉,第二年担任羽林中郎将,其后很快又被晋升为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等职,被加封为军师将军。诸葛瞻擅长书法绘画,记忆力强,蜀国人怀念诸葛亮,对诸葛瞻的才气非常赞赏。每当朝廷出现善政或好事时,虽然并非是诸葛瞻提出并倡导,但老百姓还是会奔走相告说这是诸葛瞻所为。因此,诸葛瞻的美名到处传扬,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言过其实。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当时诸葛瞻的真实能力,叫做“美声溢誉”,意为赞美和过分夸奖言过其实。这也是《三国志》作者陈寿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诸葛瞻是诸葛亮之子,从小就很聪明,但父亲诸葛亮却担心儿子难以承担重任。等诸葛瞻长大之后,仕途一帆风顺,蜀汉老百姓非常欣赏他。不过,这种欣赏并非诸葛瞻的能力很强,而是因为老百姓怀念诸葛亮而对诸葛瞻给予了太多的希望,陈寿便用了“美声溢誉”这句成语对诸葛瞻的能力做了一个客观的评价,简而言之就是能力一般、言过其实。
在随后进行的灭蜀之战中,正是因为诸葛瞻在涪县的停滞不前,错失良机,最终不得不与邓艾决战,最终兵败而亡。
参考书籍:《三国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9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