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孔子为什么说卫灵公是“无道昏君”孔子的评价中肯吗

以史为鉴 2023-06-30 06:50:00

孔子为什么说卫灵公是“无道昏君”孔子的评价中肯吗

孔子为什么说卫灵公是“无道昏君”?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说起孔子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儒学大师,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言行举止都被后人记录整理,写入了《论语》之中。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论语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那就是孔子曾经对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撂下一句狠话,说他是“无道昏君”,从而抹黑卫灵公长达2500年之久。那么问题来了,卫灵公真的是无道昏君吗?

这就要从孔子在卫国的经历说起了。在孔子准备周游列国的时候,他首先带领弟子来到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到来之后非常尊重,但是就是不给孔子一个实权官职让他参政。孔子无奈之下只好在卫国待了10个月之久,想要等到卫灵公回心转意的那一天。

然而让孔子意想不到的是,此时有人向卫灵公散播谣言,声称孔子之所以留在卫国,是为了趁机谋反,因此卫灵公就派人打听孔子的动向,这就让孔子等人感到非常生气,于是孔子气愤之下大骂卫灵公是“无道昏君”,然后离开卫国,开始了自己漂泊十多年的游学历史。

由此可见,孔子在骂卫灵公是“无道昏君”的时候,明显带有偏颇的语气,因为在当时,孔子以60多岁的年龄带领弟子来到卫国居住,苦等10个月没有受到卫灵公的重用,因此孔子的愤懑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孔子的后人将这句话记录在《论语》之中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论语》毕竟只记载儒家一家的言论。

并且,孔子当时的言论就引起了其他人的反驳:“夫如是,奚而不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卫国还不灭亡呢?孔子只好推脱说,因为卫灵公手下有3位贤能的大臣,将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才让卫国得以延续。那么按照孔子的逻辑,君王是否贤德和社稷无关的话,那么为什么孔子到达鲁国之后,听说鲁昭公因为美色3天没有上朝的时候,孔子就忍不住要去劝说鲁昭公呢?很显然,孔子当时说得只不过是一句气话而已,后人却总将圣人的话当真,从而误解了卫灵公长达2500年之久。

【论语集解53】事天不媚人

【论语·八佾】3·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大意】王孙贾问:“‘与其在奥处求媚,不如在灶处求媚。’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祷告了。”

王孙贾,卫国的大夫。《卫灵公》篇,孔子对季康子说卫灵公无道却不败亡的原因是知人善任,列举卫国的三位能臣“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14·20)。由此可知,王孙贾是卫国统率军队的大夫,可谓权臣。《左传·定公八年》晋卫的鄟泽之盟。王孙贾辅佐卫君参加盟会。盟誓时,晋国大夫侮慢卫君,王孙贾及时上前劝止卫君动怒。盟会后,王孙贾使用计谋发动卫国臣民叛晋,足见王孙贾之沉着智勇。

孔子在鲁国“堕三都”失败,同时也失去了当权者“三桓”的信任,被迫离开祖国,周游列国,希冀遇见明君,兴复周礼。孔子第一站来到卫国。当时孔子的贤能已名闻天下,卫君接纳他,并给他与鲁国同样俸禄,却只把他当作花瓶,以养贤的名义供养起来。有一次卫灵公外出,他和南子同坐一辆车,让宦官雍渠同车伺候,而让孔子坐在后一辆车上,招摇过市。将孔子与以色侍人者同列,孔子羞愤地感叹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9·17)孔子不见用于卫君。君夫人南子、宠臣弥子瑕以及权臣王孙贾就纷纷示意孔子攀附他们,以成就他们好德尚贤的美名。南子派人对孔子说:“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史记·孔子世家》)寡小君,是国君夫人对外国人的自称。南子说,如果你想得到国君重用,就必须来见我。胁迫孔子去见她。按理说,拜见国君夫人也不是违礼的事。但南子淫荡的恶名众所周知。君子若有求于这样的女子,会有损名节。所以“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6)子路以为孔子去见南子是为干谒求仕,故不高兴。孔子就向他发誓,如果我做了不正当的事,让天厌弃我,让天厌弃我。《孟子·尽心上》记载:子路之妻与弥子瑕之妻是姐妹。弥子瑕对子路说:“孔子主我,卫卿可得。”孔子如果投靠我,就能让他当上卫国卿大夫。孔子说“有命”。命里有的终会有,命里没有的也没必要用投靠小人的方式来获求。弥子瑕是卫君的宠臣。“断袖分桃”之“分桃”典故说的就是卫灵公与弥子瑕。弥子瑕是卫灵公宠爱的男色。孔子不投靠南子,自然也不会投靠弥子瑕。

本章是权臣王孙贾来诱唆孔子。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这是当时的一句俗语。关于“奥”与“灶”的喻指,古来有多种解读:

一解奥,指居室的西南隅,是一家尊者所居之处,喻指卫君灵公。灶,是烹治食物的地方,喻指权臣王孙贾自己。灶虽卑亵,自天子以至庶人无不仰赖灶而活,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与其巴结那些地位尊贵的人,还不如巴结那些握有实权的人。《国语·周语》载“佐食者尝焉”,给伙夫当下手能尝到美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解古人祭灶神,先在灶边设主祭之,祭完后,又迎尸于奥,摆设食物再祭之。奥所迎之尸为灶神的替身,故为同一神。奥、灶应是指同一人所处的不同场所。故皆喻指卫君灵公。奥为朝堂之上,灶为燕私之处。意思是说,与其在朝堂上对卫君恭敬顺服,还不如在私底下迎逢讨好。

三解奥为室内深隐之所,喻指宫阃内之宠妾南子,和卧榻上之宠幸弥子瑕,都是国君之近幸。灶喻指权臣王孙贾。那些近幸虽地位尊贵,但终日闲静无事,攀附他们除了落得个同样花瓶的下场,还会有什么结果。不如投靠我这样执掌国政的权臣,还能干点实务。

四解奥喻指内宫南子。灶喻指朝政。王孙贾对孔子见南子之事也抱有与子路一样的怀疑,以为他想借援于宫阃谋取仕途,故劝其还是求合于外朝廷之上为好。这种解释是根据孔子答之“获罪于天”与向子路发誓“天厌之”为同一意思而得来。若依此解,王孙贾此问并非想要孔子巴结他,而是对孔子的善意提醒。

我取第三解。王孙贾乃一庸俗之人,见孔子来到卫国,就以为他有求仕之心,想要孔子依附于他。而媚奥、媚灶最终目的是为国君所重用,故奥不可能喻指卫灵公,而是指其近臣。殊不知孔子心志高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攀附权贵得到的是不义的富贵,孔子岂会贪恋。

孔子回答王孙贾说:“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不然之“然”,是说我不像世俗之言所说的那样。也就是说奥与灶我都不媚。媚人的行为是不合义的,君子事道不事人,谋道不谋食。卫君本不欲媚,何论朝堂之上,还是燕私之际?又何论是近幸还是权臣?天下就只一个正理,若为求荣华富贵,而去做不合天理、违背道义之事,那就会得罪老天爷。得罪了老天爷,任凭你再怎样祈祷,神灵也不会来保佑你的。《春秋繁露·郊语》:“天者,百神之大君,事天不备,虽百神犹无益,何以言其然也。祭而地神者,《春秋》讥之,孔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是其法也。”天是众神之主。如果事奉天不周到 ,即使事奉众神再好也没用。因为不祭天神而祭地神,受到了《春秋》的讥讽。此说出自《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传曰:‘何以书?讥不郊而望祭也。’”郊祭是祭天,三望,是祭泰山、黄河、东海等地神。鲁国举行郊祭,郊祭前要占卜,一般三卜为准,鲁国占了四卜,仍不吉,故放弃郊祭。不祭天,却祭三望。孔子故意将之写入《春秋》,是为讥讽这。郊祭占卜不吉,乃获罪于天,天不受祭。天不受祭,而祭三望,向百神祈祷亦无用。所以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的暗示,是对孔子人格的羞辱。孔子的拒绝谦逊而不激切,也借此教育王孙贾天下有正理,非只名利二字。所谓魔高一丈,道高一尺是也。

孔子对论语卫灵公中的人不知己的观点。

《论语八则》窦中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逾越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智慧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一样的过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多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音乐的创造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把实行仁道当做自己的任务,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下一代不如上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最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4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44、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 孔子说:“如果在家中尊敬父母团结兄长,却在外边经常以下犯上,这种人很少;不犯上,却作乱的人,从来没有。君子应该守本分,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才是天地正道。尊敬父母团结兄长,这是做人的根本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9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