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死后为什么37年未下葬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进程中,孝庄文皇后(俗称“孝庄太后”)作为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对于清朝的统一、稳固和发展真可谓呕心沥血,其功绩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等到孝庄太后驾崩后,一向对祖母孝顺备至的康熙帝,为何没有将她与太宗皇太极合葬,而是停尸宫中37年时间呢?
孝庄太后画像
对于孝庄太后未与皇太极合葬的原因,民间广为流行着一种说法,称皇太极驾崩后,孝庄太后曾下嫁给小叔子多尔衮,以此来换取他放弃对皇位的觊觎,转而辅佐福临做皇帝。正因为没有做到从一而终,所以孝庄太后对皇太极深感有愧,自认为没有脸面跟他葬在一起。
其实,孝庄太后改嫁多尔衮的传言,即使在清朝便开始流行,而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出处,是明朝遗臣张煌言所做的十首《建夷宫词》。在这组词当中,其中有一首写道:“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这首词直白无隐地告诉世人,孝庄太后的确下嫁过多尔衮,并且还曾举行过盛大的婚礼。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史料,也语义隐晦的提到太后下嫁之事。
多尔衮迎娶孝庄太后一事,明显属于谣言
但是按照清史大家孟森先生的考证,孝庄太后根本没有下嫁过多尔衮,张煌言之所以作诗诽谤,完全是因为他乃明朝遗臣,对清朝怀着刻骨铭心的痛恨情绪。孟森进一步指出,很多人拿多尔衮自称为“皇父摄政王”来说事,认为这是他迎娶孝庄太后的“铁证”,殊不知“皇父”跟“尚父”、“仲父”、“亚父”一样,只是帝王对股肱重臣的敬称,根本不足为据。
既然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一事纯属子虚乌有,那么她婉拒跟皇太极合葬便另有原因,其实按照史料记载,并结合常识推断,我们很容易总结出三点原因:
其一,不想惊扰亡夫的神灵。众所周知,皇太极在崇德八年(1643年)驾崩,而孝庄太后则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去世,中间相隔近半个世纪,如果她坚持要跟丈夫合葬的话,必然要重启封闭多年的地宫。虽然从技术手段上讲这绝非难事,但在迷信色彩浓厚的古代,却往往被视为惊扰亡者神灵之举,一旦处置不当,极有可能会给世间带来诸多不详。正因如此,孝庄文皇后才会合葬一事深感犹豫。
清太宗皇太极
其二,不想与姑母哲哲、姐姐海兰珠在地下“争宠”。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皇太极在世时最宠爱的女人,是孝庄太后的亲姐姐-宸妃海兰珠,而一直占据着中宫位置的,则是她的亲姑姑-孝端文皇后哲哲,而无论是地位还是受宠程度,孝庄太后都远不及姑姑和姐姐。正因如此,在海兰珠、哲哲都合葬昭陵的情况下,孝庄太后因为不想在地下继续跟她们“争宠”,便决定知难而退,不选择合葬。
其三,挂念儿孙,期望能守在他们身旁。孝庄太后既然无法从丈夫那里获得足够的关爱,便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顺治帝、孙子康熙帝身上,为了帮助他们稳固皇位、治理帝国可谓是操碎了心。正是在孝庄太后的全力帮助下,顺治帝、康熙帝在位期间成就斐然,文治武功皆有可称者,堪称有为之君。
康熙帝玄烨
正因如此,孝庄太后将顺治帝、康熙帝父子视作自己的骄傲,不仅在生前关注他们成长,而且也期望能在死后继续守在他们身边。这个想法绝非笔者凭空杜撰,而恰恰是孝庄太后在临终前的遗言(“太后疾大渐,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见《清史稿·卷二百十四》)。
孝庄太后薨逝后,康熙帝尊重祖母的遗愿,果然没有将她的灵柩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顺治帝的孝陵附近。事后,康熙帝将祖母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除,然后在昌瑞山下重建,并将灵柩停放于此,称“暂安奉殿”。虽然这种安排符合祖母的遗愿,但毕竟有违祖制,所以康熙帝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都在思索妥善的处理办法,但直到他驾崩,都没能想出好主意。
雍正帝胤禛
孝庄太后的灵柩停放30多年迟迟无法下葬,虽然有康熙帝的一片苦衷在里面,但毕竟影响不好,很容易引起民间的风言风语。正因如此,等到雍正帝即位后,便趁着孝庄太后与皇太极“成亲”百周年的日子,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并将她的灵柩葬入地。时在雍正三年(1725年),此时距孝庄太后驾崩已经过去37年时间。
史料来源:《清史稿》
文|格瓦拉同志
在讲论清朝的 历史 时,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俗称“孝庄太后”,下文同)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的关键人物,作为皇太极的妃子、顺治帝的生母和康熙帝的祖母,她为清朝奉献出全部心血,对帝国的统一、巩固和发展立下奇功。但令人不解的是,孝庄太后去世后却拒绝跟亡夫皇太极合葬在昭陵(位于今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12号),并且停灵38年后才出入土为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按照野史和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孝庄太后之所以不愿跟皇太极合葬,是因为她曾下嫁给小叔子多尔衮,以一女侍二夫有违礼法人伦,因此觉得没有脸面跟前夫葬在一起 。而孝庄太后之所以改嫁,并非因为她很爱多尔衮,目的无非是打消后者对皇位的觊觎,以尽心辅佐顺治帝福临(孝庄太后的儿子)坐江山。如此说来,孝庄太后改嫁有她不得已的苦衷。
孝庄太后改嫁多尔衮的说法,早在顺治帝在位时便流传开来,考察其起源,很可能是出自明朝遗臣张煌言之口 。出于反清复明的政治宣传需要,张煌言曾写过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写道:“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在这首词里,张煌言告诉世人孝庄太后不仅改嫁多尔衮,并且还曾举行过盛大的婚礼。
不过,按照清史专家孟森的考证,孝庄太后根本没有下嫁过多尔衮,而张煌言之所以捏造流言,完全是因为他对清朝充满鄙视、憎恨,所以此说并不值得相信 。孟森进一步指出,很多人拿多尔衮自称为“皇父摄政王”来说事,认为这是他迎娶孝庄太后的“铁证”,殊不知“皇父”跟“尚父”、“仲父”、“亚父”一样,不过是帝王对股肱重臣的敬称,根本不足为据。
通过对众多权威史料的分析,孟森的观点很接近现实,由此说来,孝庄太后根本没有下嫁过多尔衮,即使两人真的有暧昧关系,至多也不过是地下恋情,不可能公之于世。既然如此,孝庄太后婉拒跟皇太极合葬便另有他因。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孝庄太后的真实想法,但依据史料和常识推测,其中的原因大概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夫妻二人去世的时间相隔太长,孝庄太后不想惊扰亡夫的神灵 。熟悉清朝 历史 的朋友都知道,皇太极死于崇德八年(1643年),而孝庄太后则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去世,中间相隔44年时间,如果选择合葬的话,必然要重启封闭多年的地宫。虽然这种事在古代并不鲜见,而且操作起来也并不困难,但对于笃信萨满教的孝庄太后来讲,却被视为惊扰亡者神灵的举动,因而倍感犹豫。
其次,孝庄太后不受皇太极的宠爱,因而对亡夫颇有怨言 。皇太极妻妾甚多,但最受宠的却并非孝庄太后,而是她的姑母孝端文皇后哲哲和姐姐宸妃海兰珠(注:哲哲姑侄3人先后嫁给皇太极,也算是清朝后宫史上一则奇闻),而她们死后都获得陪葬昭陵的待遇。由于不受皇太极的宠幸,孝庄太后难免心生怨言,加之不想再到地下跟姑母、姐姐争风吃醋,因此她才决定知难而退,选择不跟亡夫合葬。
最后,孝庄太后眷念爱子、爱孙,很想永远陪在他们身旁 。孝庄太后疼爱顺治帝、康熙帝父子,不仅在生前呵护他们成长,尽心辅佐他们治国,而且希望能在死后继续守在他们身边。这个想法绝非笔者凭空杜撰,而恰恰是孝庄太后在临终前的遗言(“ 太后疾大渐,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 见《清史稿·卷二百十四》)。
康熙帝是一位非常孝顺的皇帝,因为跟祖母之间的感情至深,因而遵照她的遗愿,并未把她的灵柩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时安厝在顺治帝的孝陵附近 。事后,康熙帝将孝庄太后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除,然后在昌瑞山下重建,并将灵柩停放于此,称“暂安奉殿”。 不过,与长辈合葬毕竟有违礼法,康熙帝无法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因此直到驾崩,都没有将祖母安葬 。
虽然康熙帝不安葬祖母有他不得已的苦衷,但老太后迟迟不能入土为安毕竟有违祖制、人伦,难免会导致民间流言四起,对皇家形象极为不利。所以, 等到康熙帝驾崩后,跟孝庄太后感情一般的雍正帝抛开所有顾虑,利用孝庄太后与皇太极“成亲”百周年的日子,下诏在暂安奉殿就地起建陵园,并将曾祖母安葬于此(即今昭西陵),时在雍正三年(1725年)。此时,距孝庄太后病逝已经过去38年时间 。
参考书目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版。
官修史料:《清实录》,中华书局2008年版。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崩逝,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是她的谥号是?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她就是一代贤后孝庄太后。孝庄太后是清朝初期最伟大的女性,可以说可没有她就没有康乾盛世,她也是清朝前期统治的巩固者之一。但是在孝庄太后死后,她的尸体在宫中足足停留了37年之久,这与中国人讲究的?入土为安?是相悖的,那么是什么导孝庄太后不入土为安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孝庄把自己的一辈子都花在了培养与辅佐顺治与康熙两位皇帝上,顺治皇帝死后年仅八岁的康熙登上皇位,但是朝臣都不服年幼的康熙,尤其是鳌拜与索尼,都有意将康熙废除,如果没有孝庄太后的帮助,康熙是不可能在14岁亲政,所以康熙皇帝对于自己的祖母也是礼遇有加。在孝庄太后病危之时,康熙皇帝日夜侍候汤药,并且亲自率领百官前往天坛祈求上天,折损自己的寿命来保自己祖母的平安,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
不下葬的原因 孝庄死后,原本这等尊贵的人一定是要风光大葬,但是孝庄太后的遗诏却不让康熙将其与皇太极合葬,孝庄的遗诏原文如下:?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原来孝庄皇后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因为皇太极已经去世很久,现在合葬可能会打扰了他的清净,另外孝庄太后惦念顺治和康熙,希望在死后也能离他们近一点。 康熙也不敢违背祖奶奶的遗诏,于是孝庄太后的就停灵在了清东陵,而这一停就到了雍正三年(1725),一共37年。难道孝庄太后的遗体就不会腐烂吗?
因为要存放棺椁,康熙皇帝命人建造了暂安奉殿,作为孝庄太后棺椁的存放处。而孝庄太后的棺椁也不是直接摆放在大殿中,而是在大殿的地下室中。地下室一年四季的低温环境可以防止腐败细菌的滋生,并且地下室中还有大量的冰块堆放,孝庄的遗体就像保存在一个大冰箱中,遗体就得到很好的保存。封建王朝皇族的棺木大多用金丝楠木制作,这种木料也被称为?帝王之木?,金丝楠木木料坚硬并且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可以防止蚊虫,这就使得孝庄的遗体保存在相对密闭的环境当中,避免了尸体的腐败。最后直到雍正三年,孝庄太后的遗体才入土为安,当年也恰好是皇太极与孝庄结婚100周年。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9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