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选皇帝继承人是一件大事,朱棣为什么会传位给身体残疾的皇子

以史为鉴 2023-06-30 06:30:55

古代选皇帝继承人是一件大事,朱棣为什么会传位给身体残疾的皇子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传位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近些年来,宫廷影视剧的盛行让观众们对历史产生了一个错觉,会认为古代的皇帝都是俊美威武,长身玉立,其实不然,影视剧会美化历史人物,但真正的历史不会,即便是天下最尊贵的皇室,皇室成员也不可能个个皆是人中龙凤,在他们之中也有极为普通的外貌身材,甚至还有不足常人的。但被选为皇帝,靠的可不是完美的外在条件,这实在是太过武断了,继承国家不是儿戏,而是看是否具有治国才能,需要经过层层选拔,选最适合做皇帝的人,如此他们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明朝有一位皇帝,他体态肥胖,个子还矮,行动不便,甚至是残疾,他走路之时还需要两个内侍搀扶着,就这还会跌跌撞撞,以这样的身体条件想要继承皇位,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比如皇帝若是御驾亲征的话,恐怕这样的皇帝一上场,想必士兵们也不会涨太多的士气,而且一国帝王是这样的形象,这可是让那些觊觎中原王朝的蛮夷之人有了笑柄,最起码也该是相貌端正,身材中等。这位皇帝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他的父皇正是明成祖朱棣,那么一向尚武的朱棣会选朱高炽为皇帝呢?

从综合条件来考虑,其实朱高炽是最适合的继承人,首先就是历朝历代基本沿用的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是朱棣和许皇后的长子,而且相传他还是孝文皇后徐氏梦见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出来的。

若是朱棣执意要换继承人的话,恐怕满朝的文武大臣就都会反对,这可是中原王朝的传统惯例,若是随便违背,废长立幼,很可能被认为是昏庸帝王的。如此嫡长子继承制成为了朱高炽的最大优势,他的继承人之位是理所应当的。

朱高炽虽然身体较弱,但他的脑子可不笨,相反还很聪明,专心致志于经籍和文学,教他的老师都很喜欢他。后来更是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朱棣起兵后,他则留守北京,守护者他们的大本营,当时建文帝派出大将李景隆率领着五十万的大军,而朱高炽这边只有万人军队,但在他的带领下,他们成功守住了北京城,当建文帝使出反间计,许诺朱高炽封王的时候,朱高炽丝毫没有动摇,将书信送到了朱棣面前。由此看来,朱高炽并非身无长处,相反他很适合后方指挥,而不是亲身临阵,如此他完全可以做一名皇帝。

康熙因为疼爱四阿哥胤禛的儿子弘历,而顺带重视胤禛,果真日后胤禛成为了雍正皇帝,这是雍正继位的一个说法,虽没有太大的可信度,但若是真的有隔辈亲的话,这放在朱高炽身上是很适用的,他有一个儿子朱瞻基,聪明伶俐,能力突出,朱棣十分疼爱孙子朱瞻基。

当朱棣北伐的时候,往往会将朱瞻基带在身边,当朱瞻基在一战中遇险之时,朱棣很着急,命令军队急速出击,救回皇太孙,这可是他们的儿子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这样看来,朱棣很有可能因为喜爱朱瞻基而决定让朱高炽即位,日后他亲自培养出来的朱瞻基也很有可能继承皇位。

而且这隔辈亲可不仅仅是朱棣和朱瞻基之间的,还有朱元璋和朱高炽之间的,朱高炽的能力是被朱元璋认可的,有一次朱元璋派他去检阅军队,但朱高炽很快就回来了,给出“清晨太冷,让士兵们吃完饭再检阅”的理由,这让朱元璋大为满意,还有一次,朱元璋让他批阅几份官员奏章,只见朱高炽有条不紊地将奏章分为文武两类,各自处理,很快就做出了报告,这让朱元璋被他的行政能力所打动。

朱棣本人是不大满意朱高炽这个儿子的,他一生尚武,南征北战,有着一身本领,怎么可能看着儿子连走个路还跌跌撞撞的呢?相比朱高炽,他更加偏爱两个年幼却好武的儿子朱高燧和朱高煦,经常带着他们去打仗。

朱高煦是位优秀的军事将领,他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还在朱棣身处险境之时,多次营救朱棣,朱棣认为朱高煦很像他,甚至还暗示要将皇位传给他,这让朱高煦洋洋得意,恃功骄纵。其实在朝廷商量立储之事时,也有人支持朱高煦,但他实在是仗着功劳做了许多的不法之事,最终还是认为朱高炽仁贤,而且考虑到对皇孙朱瞻基的喜爱,所以朱高炽被立为太子。

朱高炽即位后,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

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这样看来朱高炽不尚武的性格倒是恰恰符合当时明朝的国情,过度的穷兵黩武很有可能让一个国家从此走向衰弱,此时的明朝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政策。只可惜朱高炽仅在位一年就去世了,他死后,嫡长子朱瞻基继承皇位。

朱棣心中不愿意选择朱高炽,但是碍于种种外界条件,比如祖制,也比如大臣的意见,只能选择与他不像的朱高炽,而放弃与他相像的朱高煦,但事实证明,他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朱高炽才是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只可惜是太过短命了。

朱棣明明不喜欢自己的大儿子,为什么最后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大儿子?

事实上,朱棣也不是完全不喜欢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只是朱高炽有一段时间的权力过大,导致朱棣开始有危机感了,而朱棣之所以将皇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朱高炽立过大功;2、朱高炽能力强;3、朱高炽声名好

1、朱高炽立过大功

首先,明朝时期的皇帝本身就很看重嫡子和长子,而朱高炽又刚好是嫡长子,所以皇太子之位其实是非他莫属的。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炽曾经带兵守城,要知道当时朱高炽面临的是李景隆带领的数十万大军,而朱高炽仅仅用数万大军就抵挡住了,足以见朱高炽的能力之强,朱高炽也成为了朱棣登基中的大功臣。

2、朱高炽能力强

其次,朱高炽立了大功以后,其实非常受朱棣喜爱,朱棣还将朱高炽立为太子了,但是朱棣对朱高炽其实并不是完全放心的,因为当年唐高祖李渊起兵造反的时候,李世民就是功劳盛大,后来还杀了李建成,逼迫李渊让位,而功劳盛大的朱高炽也因此遭到了父亲朱棣的疑心。

不过话说回来,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以后,能力也是真的超级强,朝政的事情全都被他处理得妥妥当当,而且基本上是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朱棣当时也是因此有一些惊恐,担心朱高炽未来会跟李世民一样逼迫父亲让位,但是后来也是因为朱高炽能力真的强,所以朱棣也就将皇位传给他了。

3、朱高炽声名好

最后,朱高炽有一段时间被朱棣厌恶,其实就是因为在朝中的威望太大,导致朱棣感到了危机,但是很多老臣和忠臣都愿意给朱高炽说话,朱棣也明白了朱高炽是能服众的。

朱高煦战功显赫,朱高炽肥胖迟钝,为何朱棣还把帝位传给朱高炽呢?

说起朱棣想必无人不晓,但谈到他的继承人朱高炽或许少有人知。朱棣一生风云交错,尽管皇位得之不当,然其文治武功实属一代明君。而朱高炽中年登基,仅坐了十个月龙椅便骤然驾崩。人们对他本人的印象除了肥胖就是迟钝,相比之下他弟弟朱高煦高大勇猛,屡立战功,所以朱棣最后传位给朱高炽令人甚是难解。对此笔者认为朱棣做此番选择是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嫡长子继承制根深蒂固

自周朝以来,除王朝生死存亡之际与少数民族及外戚专权外,嫡长子继承制贯穿始终。当然随着君主专制越发强盛,君王个人喜好所起作用愈发重要。也就是说皇帝喜欢哪个儿子,哪个儿子就可以继承大统。但事实上一般皇帝在初立太子时都会优先考虑嫡长子继承制。

就比如汉高祖刘邦不论多喜欢戚夫人,多想立次子刘如意为太子,也始终没废太子刘盈。而程朱理学盛行的明朝,对该理论践行最深刻的莫过于嫡长子继承制。该制度规定:"国家建储,礼以长嫡,天下之本在焉,居长者必立正储君 "、"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明朝采取八股文科举考试制度,科考内容完全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与宋元人注的《五经》为依据。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朝野上下皆以程朱理学为治国根本。立储君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事项之一,皇帝本人的意愿固然重要,但涉及江山社稷,皇帝绝不会仅靠喜好来定夺,尤其是明君。

换句话说,越是英明的君主越会以大局为重。毋庸置疑朱棣是个集权主义者,他也的确更喜欢次子朱高煦,甚至他曾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暗示立朱高煦太子之位。但其皇位是靠武力夺来的,很多人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心里实为不满。若他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恐怕更难服众。

2、?朱高煦居功自傲、恃宠而骄

朱高煦由于性格最像朱棣且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不少战功,故而特别受朱棣疼爱。当年他作为成年亲王,理应前往千里之外的封地云南。然而他非但向身边人发牢骚,还赖在南京不走。对此朱棣并无惩罚,还让他搬进豪华气派的汉王府。这个王府原先是朱元璋修给陈友谅之子陈理住的,其规模巨大。清朝时,它是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时期,它是天王府;民国时期,它是总统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8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