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文天祥临死前曾说做道士忽必烈为何还要杀他

众妙之门 2023-06-30 06:17:00

文天祥临死前曾说做道士忽必烈为何还要杀他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文天祥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都说文天祥是中国的脊梁。

然而,文天祥临死之前,忽必烈曾派人来劝降,文天祥当时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只要满足这个要求,他便可以投降,然而忽必烈不仅拒绝了要求,还残忍地杀害了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278年的一天,文天祥正和士兵们吃饭,这时元军突然袭来,文天祥猝不及防,成了俘虏。

文天祥早就料到了这一天,将事先准备好的龙脑塞入嘴里,准备自杀殉国,然而因为龙脑放的时间太长了,失了效,所以文天祥没有死成。

后来,元军带着文天祥来到了崖山,企图让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文天祥被逼无奈,写了一守千古佳作《过零丁洋》。

当元军首领张弘范看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千古名句之时,默默地将这封信收了下来,他是识货之人,这可是名贵的收藏品啊!

幸亏张弘范懂点文化,倘若换做一个大字不识的莽夫,或许直接就把信撕了,那么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也就流传不下来了。

第二年,崖山之战爆发,陆秀夫抱着少帝投海自杀,十万宋朝子民纷纷跳海自尽,南宋灭亡。

南宋已经不存在了,这时候张弘范再次劝降文天祥,只要他愿意投降,可以力保他做个宰相,哪知道文天祥再次拒绝了,并且开始绝食,坚持了八天,没死成。

这时候,忽必烈又派人来劝降,这时候派出的是南宋旧臣王积翁,王积翁“苦口婆心”地劝道:“现在大宋已经不在了,你这样折腾下去有什么意思呢?蝼蚁尚且贪生,不如投降了吧!”

文天祥叹了口气,说道:“国家已经灭亡,我本想以身殉国,奈何死了两次也没死成,如果得到宽恕,我愿做个道士,以平民身份出谋划策是可以的,但让我当官是万万不能的。”

后人解释说,文天祥之所以这么说,其实是想让忽必烈先放了他,然后他再号召天下抗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王积翁见文天祥让了步,急忙联合十个南宋旧臣向忽必烈求情,期望他同意文天祥的要求,让其出家做个道士。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忽必烈应该会同意王积翁的请求,然而,这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说了一句话,结果直接判了文天祥死刑,他这样说的:

“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

意思是假如文天祥放出来了,回到江南又造反,那么咱们这些曾经劝过他的人,岂不要遭大祸了吗?忽必烈能轻饶了我们吗?

说这话的人叫留梦炎,后来他在忽必烈面前再三请求处死文天祥,结果文天祥不幸遇害。

留梦炎是第二个秦桧。

400年后,乾隆看了这段历史后,发了一通感慨:

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为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以降元。

意思是文天祥是上上等人,留梦炎是下下等人。

元朝灭亡之后,明朝齿于留梦炎的所作所为,下令禁止其后人参加科举考试,留梦炎成了一个任人唾骂的大奸贼。

文天祥被俘后,曾提出一方法为元朝效力,为何还是被忽必烈杀害呢?

历史上,每次王朝更迭时,都会涌现出一大批勇士,他们会为国家奋战到底,宁死也不愿意投降。南宋名臣文天祥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他出生于公元1236年6月6日,长得眉清目秀,皮肤也非常白嫩,不过身材却非常魁梧。文天祥小时候,在学宫里看名人画像,他这些人谥号里都有一个“忠”字,非常羡慕。文天祥立刻下定决心,长大以后能跟他们一样为国尽忠,不然就没有资格做男子汉。

文天祥带着这种想法发奋读书,20岁时就成功考中进士。在殿试时,他没有丝毫慌张,以法天不息为题,洋洋洒洒写下一万多字,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完全没有任何停顿。宋理宗看文天祥这么有才,亲自下令将他提拔为第一名。考官也对文天祥非常佩服,认为朝廷能够得到这种人才,是一件大好事。文天祥本想着在朝廷里大展宏图,可惜没过多久其父亲突然去世,他只能舍弃一切事务回家守丧。

守丧结束后,文天祥回到朝廷继续做官,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做事,始终坚持为百姓和国家考虑。开庆初年(1259年),宦官董宋臣认为,元朝军队即将打来,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抵抗,只能尽快迁都避其锋芒。当时,宦官董宋臣非常得宠,文武百官都不敢站出来反对。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为此专门上书建议皇帝“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

可惜的是,文天祥这一提议并没有得到皇帝重视。不久之后,董宋臣得到朝廷提拔和重用,文天祥却因为小人谗言,经常遭到排挤和打压,过得相当不如意。后来,南宋朝廷因为奸臣当道,实力越来越弱。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分三路,再次对南宋发动进攻。朝廷吓得赶紧下令,号召天下军民进京勤王。文天祥受到勤王诏书后,痛哭流涕,立刻下令让人发动地方豪杰,一起进京保护皇帝和太后。

文天祥朋友认为,元军都是精锐,个个骁勇善战,他们这些人即使是赶过去,也没有能力跟元军战斗,只能被对方无情镇压。文天祥也知道这个道理,可他却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希望自己以身殉国后,其他忠义之士可以奋起,继续为国家战斗。文天祥一心为国捐躯,可朝中大臣却不愿意继续战斗。主降派逐渐占据上位,成功劝服皇帝,对元朝投降,希望双方能够停止战斗。

德祐二年(1276年),朝廷将文天祥册封为右丞相,让他作为使者去跟元军谈判议和。双方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最后元朝丞相恼羞成怒将文天祥抓捕起来。好在文天祥比较机敏,没过多久就趁夜逃了出去。文天祥逃出后,想尽办法集结队伍,继续跟元军战斗。景炎三年(1278年),文天祥不幸被元军俘虏。元军觉得文天祥很有价值,没有将他处死,而是将其押送到京师,交给元朝权贵处理。

在这期间,忽必烈突然下令说,希望招降一些有能力的南宋官员,让他们在自己手下做事。王积翁认为,文天祥在南宋无人可比,于是请求忽必烈下令招降。文天祥被俘后,曾多次自寻短见,只不过一直都没有成功。王积翁带着忽必烈圣旨赶到时,文天祥心生一计,立刻提出一方法,声称自己想要为元朝效力。文天祥提议说:希望元朝将他放回家乡,过一段时间他以道士身份回来,为元朝做顾问。

文天祥已经开口说,愿意投降为元朝效力,为何还是被忽必烈杀害?忽必烈手下有一个臣子,他认为文天祥回到家乡后,很可能会继续召集士兵跟元朝作对。因此,元朝没有答应释放文天祥,而是将其囚禁三年,看看他会不会屈服。从结果来看,文天祥确实没有打算投靠元朝,之前提议为元朝效力,只不过是想骗他们放掉而已。最终,文天祥因宁死不屈,被忽必烈下令杀害,享年47岁。

忽必烈曾经想放走文天祥,为何最后还是杀了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这是孟子提出来的孔孟哲学,在历史上能完美做到这一境界的很少,文天祥就少数中的一个。

1279年,忽必烈率军攻破襄阳城,南宋即将灭亡,但这时候却仍有人拼死报国,文天祥就是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号召勇士抵御异族入侵,但结果还是逃脱不了灭国的结果。




当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张弘范打败后,成为元朝的俘虏,张弘范想把他押送到厓山(今新会南),一路上上苦口婆心劝他归降元朝,但文天祥都没有同意。

当张弘范给文天祥讲大道理时,他附上《过零丁洋》一诗明志,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名句,后人都为文天祥的气节所感动。


忽必烈最终杀害文天祥,完全出于政治斗争需要。


文天祥战败被俘后,创作《过零丁洋》名扬天下。被押送京师路上,他绝食8日。忽必烈捜寻南宋名士,王积翁力荐之,并奉旨劝降。文天祥答:“国亡,我当以死报国。若赦我一死,我愿当道士回归故乡。以后,我可以世俗之外人的身份做元廷顾问。”王积翁想联合十余人“请释天祥为道士”,有人以文天祥被放后会“复号召江南”反对,“事遂已”。

文天祥被囚三年,忽必烈“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又遭别人反对而作罢。不久,“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扬言要救出文天祥。京城又突现匿名信,说某日将火烧城苇作乱,内有“丞相可无忧者”字样,元廷“疑丞相者天祥也”,问他“汝何愿?”文天祥坦然答:“愿赐之一死足矣!”


忽必烈成全其心意,又下诏停止行刑,可惜,文天祥已被杀害。


综上所述,忽必烈杀文天祥,目的就是摧毁南宋心中的偶像和旗帜,削弱百姓反元意识和斗争精神,以维护元廷统治。

文天祥曾向忽必烈提过一个很简单的投降条件,为何他还是被忽必烈杀了?

文天祥临死前对于忽必烈提的要求,无非就是假释投降,他当时作为大宋的宰相身份,投降属实不妥,倘若忽必烈能将其释放,则另当别论。


他也确实承认,当时大宋掌权者的无能,对忽必烈优秀的领导才能,也表示出了愿意跟随效命之意,但他的前提就是换一种身份。

至于忽必烈为何不同意,还要从以下几点辩证看待!

忽必烈此前之所以不杀文天祥,终究是认为他很有血性,对其颇有好感 文天祥在他20岁高中进士,厨子当官就被任命为:宁海军节度使判官,但和平的年代,并没持续多久。

三年后,蒙古大军就对中原大地展开进攻,面对蒙古大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南宋朝政之中一片慌乱,宋理宗对于文天祥提出的迎敌制胜之策置之不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天祥组织义务兵3万余人。

自此文天祥彻底走上征战戎马的道路,尽管文天祥奋力抗争,但同为大宋的将领,遇上文天祥的义兵被围困之际,却丝毫没有想要救援之意,眼睁睁看着浴血奋战的500余人与蒙古军队厮杀殆尽。

后来文天祥的遭遇更是让人为之扼腕叹息,被派遣支援却遇上守将投降,准备在首都与敌人决一死战,却发现身边众人偷偷败退,每次临危受命的总是文天祥,但每次仿佛是他一个人的战争。

就在1276年,元军统帅在春节过后不久,就再次大举南下进攻,屡次声明要让当时的丞相陈宜中前来商讨事宜,但终究在内心恐惧的驱使下仓皇逃跑,这就不得不让当时的文天祥临危受命,代替他出城议和。

当时慷慨陈词的文天祥,甚至把自己当成了战胜国的一方,反而让敌方的将领伯颜自愧不如,硬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压制了千军万马的强大威慑力,但终究没有硬实力反而顽抗到底的文天祥被逮捕扣押。

就在那样的环境下,文天祥依旧找机会成功逃跑,短短两年间重整旗鼓,力挫元军,也让当时的他声名大振,但此时的文天祥却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元军集结火力进攻的对象,最终他也因为悬殊的实力差距,溃败被俘,就连妻子儿女都未能幸免!

面对文天祥如此光辉的事迹,身为元世祖忽必烈自然对其不敢怠慢,作为整个南宋朝政当中鲜有的血性之人,尽管最终沦为阶下囚,但忽必烈无时无刻不想招降他。

当然为了让他们顺利投降,忽必烈甚至带来了他的妻子儿女,近在咫尺的家人团聚机会,只要点点头就唾手可得,只要不给元军制造麻烦,后来飞黄腾达也指日可待。


尽管文天祥内心属实想和家人团聚,但他终究用爱国之情压抑住了内心的团聚之意,屡次劝降无效的元世祖,终究失去了耐心,就在他准备要处死文天祥的时候,文天祥也说出了假释投降的想法,但忽必烈此时却不想再耗费时间了。

尽管文天祥的这个要求看似简单,最终也能达到为忽必烈效命的目的,但忽必烈对于文天祥的崇敬之意,仅仅体现在他的民族气节和带兵攻略上,对于文天祥本身的信任并不高,所以对他所说的话,自然也是不敢轻易冒险相信。

权衡利弊,杀了文天祥,损失的是一名优秀将领,但要是放虎归山,无疑是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劲敌,当然文天祥即使投降了,其实在忽必烈心中,他那完美的民族英雄形象也就随之崩塌了,就不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了。

文天祥被俘后,曾提出一方法为元朝效力,为何还是被忽必烈杀害?

文天祥作为中国历史上精忠报国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直被世人铭记,而且文天祥的精神长存于世。文天祥在南宋时期是非常有名望的人物,他也是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还是人人称颂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文天祥的心中始终牵挂着天下,牵挂着百姓,也用自己的一生将“忠义”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小文天祥就立志长大要成为一名忠义爱国之士,那一年文天祥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就有机会步入官场为百姓谋福,为国家献良策。不过那个时候的文天祥对官场习气并不了解,虽然刚刚入朝为官时就担任了直学士院等职。可是文天祥为人过于耿直,在上书时写下来很多嘲讽官员的话语,所以文天祥当时结下了很多仇家,随后文天祥就遭到了这些官员的集体弹劾,后来文天祥没能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胜出,反而被罢了官。

失去官职的文天祥后来凭借自己为国效力的忠心再次被皇帝重用,随后朝廷派他去和元朝议和。结果在议和的过程中因为文天祥言辞过于激烈而被拘禁起来,不过这一次文天祥顺利逃走了。逃走之后的文天祥集结兵力攻打元朝,后来因为作战不利被元朝俘虏,从此之后文天祥就被关押在大牢中,身心备受折磨。

文天祥在关押的三年期间有很多人前来为他求情,希望忽必烈可以释放文天祥,可是忽必烈又不是傻子,文天祥这样对国家一片赤诚之心的人,放了他就等于放虎归山,所以忽必烈没有释放文天祥,但是也没有想到处置文天祥的方法。后来被关押的文天祥终于松口了,他还向忽必烈提出了一个要求,只要忽必烈答应了他的这一请求,文天祥就可以投降。

随后忽必烈就让文天祥说出了他的想法,原来文天祥是希望忽必烈想将他释放,让文天祥以道士的身份示人。文天祥还有充分的理由,他担心自己以原来的身份投降会让自己的名节受辱,所以这样做更加妥当,而文天祥也表示愿意投降。

不过忽必烈并没有答应文天祥,因为忽必烈认为这只是文天祥的一个计谋,一旦将文天祥放出去,让他成为道士,他依然可以一呼百应集结兵力和元朝对抗,所以忽必烈就没有答应文天祥的这一条件。文天祥发现自己的计谋被忽必烈识破后,知道此生无望再为国效力,随后就坦然赴死,直至离世都不忘忠义二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8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