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雍正为什么要违背祖制建清西陵

众妙之门 2023-06-30 05:54:40

揭秘,雍正为什么要违背祖制建清西陵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雍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满清皇陵有三座,一座是清东陵,一座是清西陵,一座是关外陵。

关外陵位于辽宁省,是满清的老祖陵,里面埋的是皇太极、努尔哈赤以及努尔哈赤的先祖们。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里面埋的是顺治、康熙、乾隆和慈禧等等。

清西陵位于河北保定,里面埋的是雍正、嘉庆、道光等等。

在雍正之前,几位死去的皇帝都埋在了清东陵,然而到了雍正,却违反祖制,另辟蹊径地选择了百里之外的清西陵,这是为何呢?

有人说,雍正心中有鬼,他担心死了之后,康熙找他算账,因为他害死了九阿哥,还篡改了遗昭,将本该属于十四阿哥的皇位,偷到了他的手里。

当然,这都是人云亦云了,到底为何雍正不愿葬在清东陵呢,这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啦!

当年,雍正为了换墓地,可谓是大费周章,为了避人口舌,他先是故作姿态,命风水大师在清东陵找来找去,算来算去,可就是找不到一块风水宝地。

这么大的陵区,居然找不到一块安葬之地,连三岁孩子也不相信啊,做臣子的终于明白雍正的真实意图了,于是在清西陵附近找了块风水绝佳之地,据说山灵水秀,龙气升腾。

雍正故作推辞地说,“这样不好吧,离父皇太远了,我心塞啊!”

大臣们引经据典,找了许多历代帝王的先例,如唐朝高祖、太宗、高宗分别葬在三个地方,又纷纷劝道:“皇上,请您以万世基业着想,早日将陵墓定在西陵吧?”

雍正这才“朕心始安”。

然而,乾隆继位之后,故意和老爹反着来,他又将陵墓选在了清东陵,这是为何呢?

乾隆自己解释说:“子孙都葬在清西陵,以后清东陵就冷落了,这样不好吧,我觉得要两者兼顾。”他定了一个“兆葬之制”,说白了就是“东埋一个西埋一个”,孙子随爷爷安葬。

乾隆这么做,倒是避免了以后出现南陵、北陵,但是他管得了自己,管不了身后之事,到了后来,越来越乱,嘉庆葬在西陵,道光本该葬在东陵,可是他认为东陵漏水,于是移到了西陵;慈禧太后本该葬在西陵,后来改到了东陵。

最后,不管清东陵,还是清西陵,都被盗墓贼翻了个底朝天。

大清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既有清东陵,为何还要再建清西陵

中国自公元前475年进入封建 社会 后的2000多年,无论 历史 风云变幻,朝代更迭,但封建帝王们对至高无上皇权的追逐和维持都是竭尽全力的。“贵为天子”的帝王们,生前不遗余力追寻长生不老的仙丹,企盼永享荣华富贵,死后亦难舍奢华的气派,把皇陵建造得胜似金銮殿。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 历史 悠久,数量众多,而且规模浩大,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象征意义,明清两朝帝王的陵墓更是突出的代表。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自入关后分别位于河北的遵化和易县修建了东西两大王陵, 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了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而到了雍正皇帝执掌政权第一年 的 雍正初年,就将他死后的栖身之处确定在遵化境内的清东陵九凤朝阳山,并运去了大量建筑材料开始修建陵寝。然而到了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皇帝以那里“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为借口,将原址废掉,复于河北省易县泰宁山下重新选址,营建其死后的“万年吉地” 泰陵 。

由于雍正在位时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虽然勤勉, 但是得罪了许多人,口碑不好,所以民间传说,认为雍正是篡改康熙遗诏而上位的,死后不敢去见他的父亲,才在西陵另建坟墓,自此才有“东陵”、“西陵”之分。

为了平衡东陵和西陵的关系,1796年(嘉庆元年)已经传位给儿子嘉庆的乾隆太上皇弘历,谕令以后各帝陵按宗庙制度的昭穆次序在东、西两陵分建。实际上皇帝们也是不听祖宗的话,本该埋在东陵的道光却埋在西陵,而应该埋在西陵的同治帝,其生母慈禧就把他埋在了东陵,因为咸丰帝的陵寝在东陵,慈禧也在东陵为自己修建了奢豪的陵寝, 在阴间也要一家团聚。

西陵所在地易县,是个十分古老和人文深厚的地方,从夏朝就有记载,这里是“风萧萧兮易水寒”,荆珂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地,这里还有老子道德经和九大名关之一的紫荆关而闻名,也是抗日战争狼牙山五壮士故事的发生地。

始建于1730年的清西陵, 历经186年, 埋葬了雍正、嘉庆、道光与光绪四个皇帝, 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76人。 占地面积达80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58万平方米,殿宇巍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之一,也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除了陵寝辉煌的建筑,西陵四周山川秀美,古松参天,风水上佳,古代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赞誉为:“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雍正的清泰陵是西陵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体系完整,以泰陵为中心,其余各陵分布在它的东西两侧,规制与 清东陵基本相同。过一座联拱式的五孔桥,进入陵区,前有三座精美高大的石牌坊和一条宽十余米、长5华里的神道贯穿陵区全部。依次建造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圣德神功碑楼、七孔石拱桥、石像生、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和宝顶 等一系列建筑和石雕刻。与其他帝陵不同的是,三座石牌坊一座面南,两座东西,与北面的大红门相对应,形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这种入陵的结构形式,在历代帝陵中是惟一的。

泰陵的主体建筑隆恩殿建造精美壮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黄瓦顶,木结构卯榫对接。明柱沥粉贴金包裹,殿顶有旋子彩画,梁枋装饰金线点金,枋心彩画“江山统一”和“普照乾坤”,色彩调和,殿宇金碧辉煌。

四座皇陵中,雍正的泰陵占地最大也最豪华,而占地最小的光绪崇陵,则是唯一被盗墓,因此是可以参观地宫的地方。 崇陵是清朝最后一座帝王陵墓,也是整个漫长封建 社会 的最后一座皇帝陵寝,地宫里埋葬了光绪帝和他的隆裕皇后,附近妃园还埋葬了光绪最喜爱但被慈禧嫉恨而害死的珍妃。因慈禧亲生儿子同治帝早逝,光绪作为慈禧妹妹的儿子,4岁时被立为清朝皇帝,但是光绪帝从他继位到退位的34年,基本上都是慈禧的傀儡,始终无法真正执掌整个大清王朝,并因实行 “戊戌变法 ”得罪了慈禧遭到软禁,在慈禧临死前把他给谋害了。 光绪是个有抱负的皇帝,但生不逢时,遇到慈禧这个祸国殃民的皇太后,无法施展抱负才华而抱恨终天。

与其他皇帝一上台就马上着手修建陵寝不同,光绪的陵址虽然在他生前就已经选好,但是却因为慈禧的原因始终不能动工修建,直到1908他去世三个月以后才开始修建,但未及修好,三年后就发生了辛亥革命,清帝退位,后来根据民国政府的续修协议拨出修陵的资金和依靠一帮前朝遗老的努力及捐助资金,直到1913年才修建完工。不幸的是,1938年日寇侵华兵荒马乱时候,崇陵遭到盗掘,地宫的随葬品被盗一空。1980年经过清理后对游客开放,这也是清西陵中唯一一座开放地宫的陵寝。崇陵的规模虽远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楼、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吸取了我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精华,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崇陵的隆恩殿内有四根金柱采用沥粉贴金的盘龙装饰,为清帝陵的独到之处,构架用质地坚硬的铜藻、铁藻木建成,有“铜梁铁柱”之称。

清西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物馆,四座帝陵中除崇陵地宫被盗外,均保存完整,泰陵的三座石牌坊、昌陵隆恩殿内的花斑石墁地、慕陵的 金丝楠木 大殿、昌西陵的回音壁、祟陵的铜梁铁柱等,都是清陵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珍品。432座古建筑、数以千计的雕刻作品和彩绘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陵寝建筑艺术风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同时中国的皇陵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不可多得的世界文化遗产。

清西陵四座帝陵及其附属陵寝的建筑,无论在规模和形制上,都反映 了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泰陵、昌陵完整宏伟的陵寝规模,反映了清王朝鼎盛时期的辉煌,到了道光皇帝的慕陵,因国内外忧患重重,国力大不如前,陵寝的建筑进行了全面的裁减,清朝陵寝中第一个裁去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明楼、宝城等、而到了光绪帝的崇陵,陵寝规模更进一步的减小和简化,真实地记录了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亡,由封建 社会 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 历史 轨迹,清西陵也成了燕赵大地上谱就的一曲封建 社会 衰亡的挽歌。

揭秘雍正的墓为什么不打开 雍正墓里有什么

  清朝的皇陵也是历史上的一座迷宫,在清朝皇陵下面埋葬着很多的财富,有物质上的财富,也有文化上的财富,更埋葬这个很多皇室中的传奇和秘密。而清朝皇陵的建筑也是当时时代最高水平的建筑,能够体现出清朝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对于清朝皇陵很多都已经被盗墓贼打开,更是被洗劫一空,而其中有一位皇帝的陵墓却没有被打开,原因是打不开,这个皇帝就是雍正。那么雍正的墓为什么不打开呢?他的墓里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有着很多不解之谜的陵墓究竟怎么回事?

  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在门口就有三座牌楼和两个石狮子,雍正自己认为自己能够当上皇帝就是因为这些东西,所以在建立清西陵的时候,雍正就按照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建立了清西陵,在清西陵门口就是三个石头做的牌楼和两个麒麟。

  雍正所住的泰陵是整个皇陵中最神秘也最核心的地方,这个地方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因为这个地宫从来没有被打开过,所以就被蒙上了一层非常神秘的面纱,没有人知道这个帝陵究竟是什么样的。

  根据清朝宫档的记载,泰陵地面是由473块金砖铺成的,或许和乾隆的地宫一样,也是布满了佛文雕像,也可能是遵循景陵建造的。皇帝在死后都会有很多的陪葬品一起埋葬,相信在雍正的地宫中也有很多的陪葬品,只是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没有人知道,这些也只是大家的猜测而已。

为什么雍正葬在清西陵

雍正为什么葬在清西陵 本来,清王朝入关后已选定河北遵化昌瑞山麓为陵区,为什么顺治帝的孙子雍正又另选陵址呢?对这个问题有种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雍正派人去东陵查勘,认为没有理想的地方,于是派人另找,便找到易县这块地方。另一种说法是雍正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篡改了父亲康熙的遗诏,因此不敢葬在父皇的旁边,找个借口另辟陵址。 实际上,雍正的陵址本来确实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那里“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 到乾隆时,又规定以后父、子不葬一地,相间在东、西两两陵选址建陵,因此,东西两陵的规模大体相当。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

后人总是质疑雍正皇帝皇位来源的合法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首先,雍正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这绝非是因为《康熙遗诏》。需知道,康熙遗诏不是康熙亲自书写的遗诏,而是雍正登基后,由其亲信经过特意的润色与编写,继而颁行于天下。因此,简单的说,康熙遗诏代表的不是康熙本人的意思,而是雍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现今,大家质疑雍正皇位的合法性,并不是因为那道诏书,而是他那扑朔迷离,及自相矛盾的继位过程。就是说,雍正的皇位之所以会被质疑缺乏合法性,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雍正的继位过程,是真的有问题。

第一、雍正元年,雍正初继位时,朝野上下就流传雍正“矫诏袭位”的议论,但此时雍正却并没有给出任何的解释,而是任由其这种议论流传于坊间。试问,若雍正真的没有问题,他为何不站出来解释?去向世人严正声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呢?当然,这里定会有人说,那是因为雍正不屑去解释,他一个九五之尊,有必要向臣民去解释自己的皇位是否正统呢?是的,若是雍正一直都不去解释,那这种不屑解释的理由倒是也能说得通。

可是,事实上雍正却并没有做到不屑去解释。雍正七年,雍正特意亲自编著了《大义觉迷录 》一书,将其颁行于全国,在这本书中,雍正开始为自己辩解,用自己的话诉说着其继位的合法性。到这里,大家肯定都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雍正在自己帝位还不稳固之时,不站出来为自己解释,反而要等到自己帝位已经很稳固的时候,才站出来解释呢?这不是有些轻重不分了吗?

是的,这确是一个问题,按照我们正常人的作法,若要解释肯定是在自己的位置还没有稳定的时候,就赶紧出来解释,以此来稳定局面,而不会在自己的地位已经稳固了,再跳出来去多此一举地向世人宣布自己皇位的合法性。那为什么,雍正却偏偏就这么做呢?这个我们无法准确的给出正确的答案。

当然,我们虽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合理的猜测。众所周知,雍正继位后,他所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就是八爷党,彼时,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四胤禵等皆是反对雍正继位的,而在当时,身为皇子的他们,多多少少是掌握着普通人所不知道的雍正继位的秘事的。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猜测,雍正为何不在即位之初就出来解释自己继位是否合法,而一定要等到雍正七年之时,其根本原因就是雍正的继位却是有些许问题的。

在雍正七年之前,因实力问题,雍正未能彻底的控制住八爷党,所以这时雍正需要尽可能的让百姓忘记这件事,他惧怕自己一出来解释此事,用了一些谎话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八爷党的人就会跳出来拆穿自己的谎言,所以这时他绝对不能主动站出来来解释,只要自己不解释,那无论八爷党的人如何的蛊惑百姓,都不能完全否定自己的合法性。而后,到了雍正七年,随着八爷党的人悉数被雍正所控,此时的雍正也就不再惧怕自己的谎言会被拆穿,如此《大义觉迷录 》也就出现了。

第二、对于康熙传位于雍正,其到底是口语,还是有遗诏,雍正无法自圆其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在上谕中曾这样说过:“圣祖……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当时雍正是接到了康熙的口谕后,才知道自己被选为皇帝,也就是说此时雍正继位,是康熙的口谕。

但是,在了雍正七年,雍正却在《大义觉迷录》中又换了另外一种说法,其在书中说道:“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此时雍正却说他当皇帝,是因为康熙的遗诏中是这样说的。雍正在即位之初,明明说的是口谕,可是到了雍正七年,却又说是遗诏,如此反复,实在让人不得不怀疑,雍正的继位真的是有猫腻的存在。此后,再预想这一年,八爷党被雍正悉数控制,这就更让人不得不怀疑了。

第三、对于到底都有谁在康熙的面前接受传位于雍正的官员,雍正是反复无常。雍正五年十月,雍正在提及康熙传位时的场景,他曾说过:“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人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是大臣之内,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就是说当时康熙驾崩前夕,曾召见诸皇子和隆科多等人,面降谕旨,将皇位传于雍正。当时,在不到数月后,雍正却又说道:“圣祖仁皇帝升遐之日,隆科多并未在御前,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也就是在这时,雍正又否认了隆科多曾出现在康熙面降谕旨的场景中。此后,到了雍正七年,雍正却又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隆科多当时也在,如此反复这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若没有问题,雍正为何要如此?

此外,在雍正五年,雍正只是说诸皇子被康熙召见,对于到底是哪几位皇子,雍正却并未明说。直到雍正七年,随着八爷党被清除干净,雍正突然就在《大义觉迷录》中详细说出了是哪几位皇子:“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允裪、怡亲王允祥”。到这里,这真的就让人很不理解,既然雍正明明知道这些皇子都有谁,他为何不在雍正五年就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非要等到雍正七年,这个八爷党覆灭的时间呢?

同时,在这份皇子名单中,有一个人的到底在不在,是存疑的,这个人就是果亲王允礼,当时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说;“果亲王允礼.....在寝宫外祗候”,也就是说在康熙传位于雍正时,果亲王允礼也在寝宫外候旨。但是,在隆科多的诉说中,果亲王允礼却并没有候在寝宫外,他这样说道:“圣祖皇帝宾天之日,臣先回京城,果亲王在内值班,闻大事出,与臣遇于西直门大街,告以皇上绍登大位之言,果亲王神色乖张,有类疯狂,闻其奔回邸,并未在宫迎驾伺候”,就是说当时果亲王允礼根本不在宫中,而是在听闻雍正登基后,疯疯癫癫的逃回皇城外的王府中了。

由此,试想,连一个允礼是否在外伺候,君臣之间就存在着两种说法,这难道不让人怀疑吗?虽说这并不能肯定就是雍正在说谎,但是存在着这个歧义,也就说明雍正的继位绝非是百分之百的合法的,还是有可能存在着问题的。

第四、雍正对于事先是否知道康熙要传位于他的事情,他无法自圆其说。雍正七年,雍正在《大义觉迷录》这样说道:“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时皇考圣躬不豫,静摄于畅春园。……至十三日,皇考召朕于斋所。

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允裪、怡亲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即皇帝位。’是时,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贝勒允禑,贝子允祎在寝宫外祗候。及朕驰至问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泪劝慰。其夜戌时,龙驭上宾。朕哀恸呼号,实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

照以上的记载所说,雍正事先是不知道自己要继位的消息的,当时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允裪、怡亲王允祥等诸皇子要比他早知道许久,而自己直到隆科多宣读诏书后,他才知道自己要继位的消息。试问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吗?这绝对不可能,若是诸皇子提前得到消息,、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允等这些皇子不提前告知他,这倒是能理解,可怡亲王允祥这个雍正的死党,却也是异常冷静,丝毫没有向雍正透露康熙的遗诏,这不是让人费解嘛?

第五、以隆科多的地位和身份,他显然没有那个资格去以那唯一外臣的身份去接受康熙的面授遗诏,并代替康熙宣读遗诏。康熙驾崩前夕,隆科多的身份和地位就注定他是没有资格去单独接受康熙的遗诏的,当时马奇等人,要远比隆科多有资格,再怎么排,也轮不到隆科多去,可为何在雍正的口中,自己的亲信隆科多就成为了唯一接受遗诏的外臣呢?这种做法,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怀疑雍正的继位确实存在着猫腻的。

此外,除了这传位的过程,让雍正皇帝的正统身份充斥着各种疑点,从之后雍正的表现来看,这更是让人不得不怀疑雍正真的是篡位的。首先,自雍正登基后,他就从来没去过一次避暑山庄,这个康熙皇帝的驾崩之处。其次,雍正在位时,就决定不将自己的陵寝放在康熙所葬的清东陵,而是要另选他处,去另建清西陵来作为自己的安眠之所。

总的说,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他会被质疑,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雍正的继位真的是存在着种种让人解不开的疑惑,这之中有着太多太多让人不理解的地方,也有太多太多互相矛盾的地方,这些漏洞,让人不得不怀疑雍正的皇位真的是篡位而来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7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