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盘点古代四大白袍将军,他们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以史为鉴 2023-06-12 06:49:32

盘点古代四大白袍将军,他们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很多英勇无畏,骁勇善战的勇猛战将。他们都有万夫不当之勇,被烙印在历史的史册中,也深深地被世人所崇拜。而这些英勇威猛的大将中,就有四位身披白色长袍的大将,他们胯下骑着白马,身披银色盔甲,在场场战役中出手不凡,战功赫赫,可以说他们是战场上不可小觑的人物。

其中,穿白袍的猛将中排名第四的是“冷面寒枪”的俏罗成。他容貌清秀,面若桃花。少年时已经精通各路枪法。罗成被称为隋唐时的第七条好汉。他总是头戴银冠,二龙抢珠在前,前发齐眉后发披肩,战时身着白袍,肩披鱼鳞铠甲,其使用的武器是丈八滚云枪和五沟神飞枪,胯下骑西方小白龙,擅长回马枪枪法。而罗成的回马枪更是在古今都被称为出神入化、人人叫好的枪法。只是在小说中对罗成的描绘就可以让我们觉得罗成是如此的英姿飒爽,也不枉为俏罗成这个称谓。

罗成不只是长相出众,英俊潇洒。在战场上更是英姿绰绰,勇猛不羁。在他为李世民攻打洛阳的时候,亲自挂帅,消除了王世充、朱灿、窦建德、孟海公、高谈胜五个反王,也就是后来世人所说的罗成“锁五龙”的英雄事迹。被称为一代猛将的罗成最终却被设计陷害惨死。这样的结局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白袍猛将的第三名是便薛仁贵。薛仁贵是唐朝时名望相当的战将。他是北魏一代名将薛安都的后人。薛家因为薛仁贵父亲薛轨的早逝而变得日渐衰落。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苦,地位卑微。之后薛仁贵应征入了伍,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薛仁贵征战沙场数十年,他的功勋卓著,曾经大破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也在云州大获全胜。他的一生坎坷,征战数十年,六七十岁还一直征战沙场,并且几乎从未败绩。薛仁贵被称为历史上唯一能够让敌人还未开战就下马投降的大将军。

在和铁勒大战时,为斩草除根,薛仁贵让他手下的人把十三万已经投降的铁勒人就地坑杀,制造了史上令人心惊胆寒的杀降暴行。由此看出薛仁贵也是一个手段过硬的枭雄战将。在永淳二年,薛仁贵西去,享年70岁。他也算是一位高寿的老将军了。

白袍猛将的第二位就是三国的一代名将――赵云了。赵云作为三国时期名将,一直受世人所推崇。在数百年来也一直是人人推崇,深得大众们喜爱的三国英雄。赵云并不似三国演义和三国游戏里面的那个英勇无比,能够以一当千的无双名将,但是他的确也是见识高远,勇猛无敌。赵云作为一代武将,却能时时刻刻的关注整个局势的长远利益。也终是富有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怀的人。

在蜀汉时期那些战功显赫的人数不胜数。而他们在品格上却都有瑕疵,像法正的睚眦必报;关羽的刚愎自用;张飞的暴躁无礼;马超的背信弃义,孝义皆失等。再此相比之下,赵云或许官职比不上他们,但是其关怀天下的品格却被后人更加喜欢。只因他的人品高洁,心系百姓,人们在后来将其逐步地偶像话和神话,也为其添加了许多的英雄传奇事迹!

作为排名第一的骁勇战神,他战功卓著却几乎无人知晓――这个人便是陈庆之。陈庆之是中华武将中的传奇,他身着一身白袍,风度翩翩,跨马而行。他曾经作为是梁武帝萧衍敷衍策略的一个执行者,率兵7000人去护送元颢北归洛阳称帝,而就这样一个敷衍,却成就了赫赫战功的陈庆之以七千战数十万的无敌神话,也因此成为了陈庆之的一个传奇事迹,为后人一直称颂!

我国历史上的白袍将军到底有多厉害?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惯穿白袍的将军,如三国时期的赵云,唐朝的薛仁贵,其标志性装束就是银盔冠甲的潇洒形象。古代对于白袍将军的评价都相当之高。毕竟在古代敢穿的那么风骚的都属于惊才艳艳之辈。战场之上最关键的就是低调,只有低调才能活的最久,要知道古代战场上也不缺乏放冷箭的人。在战场上敢穿的如此闪亮的将军必然也有其过人之处。但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梁大将陈庆之。历史上著名的“白袍将军”!











陈庆之出身寒门,他并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可依靠,所以从年少时起陈庆之就开始追随南朝梁武帝萧衍,作为萧衍的随从,陈庆之非常受萧衍的重视。但陈庆之受重视归受重视,但陈庆之始终没有被委以重任,一直以来陈庆之都是以萧衍随从的身份出现。直到南朝梁普通六年时期,时年四十一岁的陈庆之才开始领兵征战。当时北魏政权的徐州刺史元法僧造反失败,在面临北魏镇压的时候,走投无路的元法僧就干脆向梁武帝求救,表示愿意投靠梁武帝萧衍。随即梁武帝就委任陈庆之为武威将军前去营救元法僧。这是陈庆之第一次领军,也是其征战生涯的开始。结果出乎寻常的顺利。











元法僧投靠南梁后,萧衍认为陈庆之救援有功,所以加封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且率军带领萧衍的养子萧综前去接手徐州地盘。北魏政权自然也不甘示弱,肯定不愿意把大片的领土让给南梁政权。所以北魏派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亲率两万大军来对抗陈庆之。要知道当时陈庆之手上只有两千人,他想要从两万大军手中夺走徐州可谓是千难万难。本身陈庆之率军和北魏军队交战也不落下风。甚至还占了便宜。但在梁军对战期间,萧综却投降了北魏,这让陈庆之军队军心大乱,南梁军队随即溃败,陈庆之见事不对只得率部突围。但陈庆之进退得体,虽然溃败而走,但所辖部队全员生还没有损伤。











次年,南梁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陈庆之为假节、总知军事。北魏豫州刺史李宪派遣他的儿子李长钧筑造两座城池抵抗陈庆之大军。但两城很快就被陈庆之攻陷,李宪投降后,其镇守城池也被陈庆之攻伐,此次南梁和北魏之间的战役,南梁攻克五十二城,俘虏七万五千人。其中陈庆之居功至伟被封为东宫直阁,赐爵关中侯。











大通元年,南梁和北魏鏖战于涡阳。当时魏孝明帝元诩担心涡阳北魏军队不足,所以又派遣大批精锐增援涡阳。而陈庆之趁夜色率部两百人偷袭北魏大军先锋部队,结果大获而胜。魏军大为惊恐,所以不再敢轻易出击,而是仗着优势铸成了十三座营堡,想要彼此相连来困死梁军。当时南梁军队十分惊恐,不论将军还是士兵都想要撤退逃跑。此时陈庆之假借密诏,亲率骑兵连续攻克魏军四座营堡,涡阳城主王纬害怕之下开城投降。陈庆之趁势率大军掩杀,又攻破了剩下九座营堡。此一战凭借陈庆之之功,南梁获得了涡阳之地的统治权。











大通二年,北魏发生内乱。北魏权臣尔朱荣大肆屠杀北魏皇族,北魏北海王元颢害怕就投降了南梁。并且请求萧衍帮助自己夺取北魏政权。梁武帝萧衍认为这笔交易比较划算,所以派陈庆之率军护送元颢回到北魏继位。北魏内部自然不会希望投靠了南梁政权的元颢继位,所以派出大军阻拦陈庆之进军。北魏大将丘大千率众九万建造了九座防御城池,想要抵御陈庆之大军。结果陈庆之一日之内连克三城,丘大千惊恐之下开城投降。之后北魏宗室济阴王元晖率两万大军前来阻截陈庆之。但却尽数被杀。元晖自己也被俘虏。











陈庆之一路突进连克数城可把魏孝庄帝元子攸给吓坏了。元子攸赶紧派重兵把守荥阳,虎牢等地,来保证京都洛阳的安全。当时魏军三十余万,而陈庆之手下只有七千军队,士兵们都恐惧异常毫无战心。但陈庆之确认为战争就是你死我活的事。他鼓励士兵勇往直前,并且亲自擂鼓以震声威。士兵因此大受鼓舞,连下荥阳,虎牢两镇。魏孝庄帝元子攸惧怕陈庆之锋芒,逃出洛阳避难长子。元颢进洛阳改元大赦天下。不久后北魏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四万攻克大梁,梁国危机之时,陈庆之率大军回援击破魏军。并且光复了梁地。因为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陈庆之扶持元颢入洛阳称帝,一路上作战四十七次,攻克城池三十二座,所向无敌。也令世人胆寒。











但元颢占领洛阳后纵情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所以元颢的统治引得很多人非常不满。并且元颢开始对陈庆之产生了忌惮和怀疑。对于陈庆之要求继续追剿北魏孝庄帝的建议置之不理。此时北魏孝庄帝和北魏天柱将军尔朱荣等人皆在外没有铲除。元颢就开始排斥陈庆之并且狂妄自大,自然付出了代价。十万大军被尔朱荣击溃。元颢自己也被生擒。洛阳再次失陷。而陈庆之数千兵马也成为了孤军。元颢战败后陈庆之数千兵马根本无力再战,所以只能撤退。后来陈庆之还遭遇了山洪,数千军队全部被山洪吞没,陈庆之侥幸逃脱要不容易才逃回南梁。











回到南梁的陈庆之继续仍然被梁武帝萧衍所重用,命其都督缘淮诸军事,并赐持节。之后的陈庆之主要就是镇压地方叛乱。救治饥荒等等。大同元年,陈庆之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交战两次,但皆失利而还。很多人认为陈庆之以不复当年之勇,所以非常轻视陈庆之。大同二年,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七万大军进犯楚州。期间侯景还很狂妄的要求陈庆之投降。梁武帝萧衍也担心楚州有失,所以赶紧派大军增援。但援军还没到,侯景的七万大军就被陈庆之击败,这也再次证明了虎虽老,但雄威依在。大同五年陈庆之病逝,时年五十六岁。一代儒将溘然长逝。

古代都说“千军万马避白袍”,白袍将军到底有何实力?

不管是什么年代,总会有一些保家卫国的将士为我们守卫一方土地,现在的和平年代如此,更不用说动不动就兵戈铁马的古代了。在历史上,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将军为我们耳闻,比如说有白起、韩信、夏侯惇等等。古代都说“千军万马避白袍”,白袍将军到底有何实力?


要说白袍将军这一称号的源头,那就得说说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名将,陈庆之。陈庆之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白袍将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曾训练了一支军队,人数仅有3000人,但是每个人均着白袍,骑白马。因为这支军队有素的训练,他们在战场上几乎战无不胜,曾经以3000人打败了北魏的22万大军,这在京城传成了神话,都说陈庆之的军队就是天兵天将,而“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句儿歌就是当时为陈庆之而传开的。

赵云赵子龙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袍将军。赵云“一身是胆”,被人们称作“常胜将军”,在平日和作战时也是身着白袍,曾在长坂坡救下了刘备的儿子刘禅,立下了大功,同时也被曹操所赏识,不忍杀害赵云。

历史上还有很多厉害的白袍将军,这些人无论是在军事方面还是在人品当面都是十分伟大的。名将薛仁贵也是一位白袍将军,功勋卓绝,即使是让各朝头疼的高句丽也不放在话下。还有清朝的多尔衮,为大清的稳固立下了赫赫战功,收复了河山。

四大历史上的公爵猛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公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一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唐朝以后,公爵仅次于王爵,是爵位中的较高级别。在古代猛将中,有四大公爵猛将,一位战死,一位李世民误杀,一位朱元璋剥皮,一位朱元璋逼死,虽然爵位高,命运却很惨。

鄂国公常遇春(1330年—1369年),明朝开国第一猛将。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青少年随人习练武术。无力支付学费,以多出力干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长大后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卒于军中,朱元璋极为悲痛,追封开平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命人画常遇春穿龙袍像,明朝享此待遇者仅常遇春一人。



潞国公薛万均(?-公元641年),唐朝将领。本敦煌人,后徙京兆咸阳,隋朝名将薛世雄之子。大业末年与弟薛万彻客居幽州,后随罗艺归唐,授为上柱国、永安郡公。贞观初年,随柴绍讨梁师都,任行军副总管,击走突厥,围歼其军,升任左屯卫将军。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随李靖讨吐谷浑,任沃沮道行军副总管,在青海遇敌,单骑冲阵,诸将跟随他,斩数千人,升左屯卫大将军。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以交河道行军副大总管的身份与侯君集击高昌,进封潞国公。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李世民游览芙蓉园,薛万均负责警卫,因清理宫苑的闲杂人员不彻底,竟获罪入狱。薛万均气死狱中,李世民没想到薛万均会死,惊而悼之,令其陪葬于昭陵,以示恩宠。薛万均之死,是李世民无意之举,属于误杀。



颖国公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功臣、名将。初赵普胜死后,和丁普郎一起率军投朱元璋。从徐达北伐,在第二次伐北元时七战七胜平定甘肃,随后又挂副帅参加第四次、第五次、第七次北伐,大败元军,后挂帅取贵州、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太子太师。因与蓝玉来往过密,蓝玉案后,朱元璋对他多有猜忌,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璋大宴文武,朱元璋说对他儿子不满,正好侍者撤菜,他有一个菜没吃完,朱元璋又说他不敬,他起身告罪,朱元璋怒,令他提二子首级。很快,傅友德把二儿子头颅提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说:“你怎么忍心?”傅友德说:“不就是要我们父子人头吗?”说罢自刎死,朱元璋暴怒,传旨将其全家发配辽东、云南。



凉国公蓝玉。明朝开国猛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以在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而名震天下。洪武十二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拜大将军、凉国公。因恃功骄纵,被诬谋反,朱元璋将其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