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丰台大营有多少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反复强调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顾名思义,这是两处军队的驻地。在康熙在位的末期,老四胤禛集团和老八胤祀集团都想掌握着两个军营的指挥权。不得不说,胤禛掌握了主动权。在胤禛顺利继承皇位的过程中,丰台大营一直是胤禛强大的后盾。那么,丰台大营到底有多少驻军,为何让双方都那么看重。其实,丰台大营的兵力并不多,但是战斗力非常强悍。
首先讲一下两个大营的问题,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提到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不得不说,小说和历史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真实的历史中,西山锐健营是乾隆中期组建的,雍正不可能调动西山锐健营。至于丰台大营则是真实存在的,历朝历代中,京师的周围都会部署一些精锐部队。这些部队一方面能够防止京师出现叛乱,另一方面也可以增援前线。由于部署在京师周围,一般人根本无法调动丰台大营的军队。
京师内部的防务和治安,由九门提督具体负责。至于丰台大营,九门提督根本无权调动。换句话说,九门提督指挥的部队类似于内卫军,而丰台大营的部队类似于野战军。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老四胤禛极力拉拢九门提督隆科多,从而掌握了京师内部的控制权。至于丰台大营,则一直是老四的一块心病。经过一系列的手段,胤禛最终还是控制了丰台大营。在雍正继位的过程中,丰台大营是雍正强大的后盾。
那么,丰台大营到底有多少军队呢?目前有3个完全不同的说法,最常见的说法认为,丰台大营有12个营,总计6000多军队。还有一个说法认为丰台大营有28000多人,是清朝重要的机动力量。最后一种说法认为,丰台大营的驻军超过4万人。根据其他的记载来推测,28000多人的说法最可信。请注意,这是清朝的一支精锐力量。除了骑兵和步兵以外,还有火器部队。依靠战斗力这么强的部队,雍正皇帝当然放心。
雍正皇帝继位的初期,自己还有很大的隐患。当时,老八集团在京师蠢蠢欲动,老十四胤禵在西北虎视眈眈。在康熙末年,西北准噶尔部再度挑战清朝。老十四胤禵率领10多万军队出战,这是雍正最大的威胁。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皇帝首先控制了西北大军的后勤补给线,随后,利用自己的亲信年羹尧取代了老十四胤禵。这就意味着老八集团丧失了外援,对于雍正来说,大清洗的时机已经到来。
丰台大营原本是拱卫京师的精锐部队,但是随着生平日久,军队的战斗力发生了严重的下滑。到来乾隆皇帝在位的末期,大将福康安曾经阐述了自己的担忧。福康安发现京师周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严重,而是吃空额的现象很普遍。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时,曾经目睹了清朝军队的一场军事演习,马戛尔尼认为这完全是忽悠上级的花架子。到了几十年之后,英法联军在天津登陆,曾经强悍的丰台大营根本无力拱卫京师。
在《雍正王朝》当中,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够顺利登基,主要是由胤祥控制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来帮雍正巩固皇权。当八爷党二次逼宫的时候,又是靠胤祥重新夺回丰台大营的控制权,才得到最后的胜利。
从这里可以看出,胤祥和雍正皇帝两兄弟的关系亲密无间。从雍正给胤祥的祭文来看,两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忆昔幼龄,趋侍庭闹,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
在雍正皇帝刚继位的时候,八爷党的两次逼宫,都让胤祥带着丰台大营的将领来解围,那么胤祥为何能被丰台大营的将领拥戴?你看看他的嫡福晋兆佳氏,你就明白了。
胤祥的嫡福晋是兆佳氏,属于满洲正白旗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她的父亲是尚书马尔汉,马尔汉是顺治十一年的举人,授工部七品笔贴式,累迁刑部员外郎。到了康熙年间,马尔汉在平定三藩中,有很大的功劳。
马尔汉算厉害了,他在满洲正白旗还有一位族叔费扬古,更是厉害。《清史稿列传六十八》:费扬古,栋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三等伯鄂硕子。状貌魁异。年十四,袭爵。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乱爆发,岳乐带着费扬古在江西围剿吴三桂的叛军,黄乃忠率领一万人马,从湖南进犯袁州,费扬古与沃赫、赵应奎打败了黄乃忠的进犯,进而收复万载。
《清史稿·列传六十八》:十五年,击走夏国相於萍乡,进围长沙,累战皆捷。十八年,复败吴国贵於武冈。师还,擢领侍卫内大臣,列议政大臣。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噶尔丹进犯车臣部,漠北的各部请求归附清朝,如果清朝不接受漠北各部,他们肯定被准葛尔部吞并。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任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西征噶尔丹,让费扬古去科尔沁征兵,同年打败噶尔丹。
康熙三十五年(1695年),康熙再次御驾亲征噶尔丹,兵分三路,西路的统帅就是费扬古,费扬古在昭莫多将噶尔丹的主力全部歼灭。康熙三十六年(1696年),费扬古再一次对噶尔丹的战争,这次平定噶尔丹,费扬古被封为一等公爵。
到了康熙皇帝末期,各军当中的将领,都曾任职过费扬古的部下。胤祥的岳父是马尔汉,马尔汉的族叔费扬古,胤祥虽然是皇子,在有马尔汉和费扬古这亲上加亲的关系,费扬古和马尔汉肯定会把他们最好的资源给胤祥。
所以,胤祥能够得到丰台大营将领们的拥戴,第一个方面是胤祥的为人处世,人称“侠王”的胤祥,肯定会和丰台大营的将领们搞好关系,另一个方面因为自己的嫡福晋兆佳氏娘家的关系,肯定得到了费扬古还有马尔汉曾经部下的支持。
丰台大营是一对训练有素,拥有无数精兵强将的队伍,当年雍正通过十三阿哥掌控了丰台大营,才抵挡住带兵回来的十四阿哥,平安继位。清朝早建立初期,民间有很多反清复明的人,为了确保皇权的稳固,第一任君王组建了丰台大营,队伍中全部是货真价实的八旗子弟,对朝廷一律忠心耿耿,这支队伍是朝廷的王牌,兵权掌握在君王手中。
康熙晚年时期,由于太子胤礽被废,各位皇子蠢蠢欲动,竞争的十分激烈,尤其以八阿哥和四阿哥为首的两队人马,争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但后来康熙帝在御书房怒斥八阿哥,彻底断送了他登上皇位的梦想,但八阿哥仍然不死心,开始掉头撺掇十四阿哥,当时十四阿哥是康熙帝最喜欢的儿子,为了锻炼他,几次将他送进军营,几年的时间下来,十四阿哥已经有了自己的人脉基础。
不久十四阿哥奉命出征,他前脚刚走,康熙帝便病重了,很快各位阿哥都收到消息,却被年羹尧带兵堵在宫门口不得进入,之后康熙帝驾崩,去世前传下遗诏,四阿哥为继承人,虽然有三位朝中重臣证实遗诏的真实,但八阿哥等人依旧不相信,他们在丧礼上大吵大闹,而且将此事快马加鞭报给了十四阿哥。
八阿哥谎称康熙帝是要传位十四阿哥,但被雍正篡改了遗诏,十四阿哥立刻带兵回京,但雍正帝也不是吃素的,他在拿到遗诏的那一刻便立刻下旨,将丰台大营的兵权交给了十三阿哥,命他全盘接手。当时的丰台大营无论人员配备还是武器弹药,都是整个大清朝最强的,是君王的底牌,十四阿哥即便骁勇善战也无法和这支队伍抗衡,所以雍正帝才顺利登基。
《雍正王朝》中,丰台大营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康熙传位给雍正时,十三爷临危受命,掌管丰台大营兵权,为雍正顺利继位赢得先机;第二次是胤禩串通隆科多及丰台大营逼宫,还是十三爷力挽狂澜,平息了这次危机。
如果按照《雍正王朝》的理解,那么丰台大营在清代无疑占据了很高的地位,事关皇权的稳固。那么, 历史 上究竟有没有丰台大营呢?丰台大营到底驻扎了多少兵马?这恐怕是各位读者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
要想搞清这两个问题,就必须从八旗驻防制度着手。
清入关后,将八旗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在京八旗,也叫“京旗”,一个是直省八旗,称“驻防八旗”。如果再细分,那么还有一个畿辅驻防。前面两个很好理解,关键是畿辅驻防。
清代的八旗军队总人数约为20万人,京旗约10万,直省和畿辅驻防约10万。京旗驻防在北京内城。清定都北京后,将内城的汉人全部逐出,将北京内城分为八个区域,由八旗分别驻守。
京旗分为左右两翼,左翼为:镶黄旗(驻皇城东北角,安定门两侧、东直门北侧),正白旗(驻皇城东侧,东直门南侧),镶白旗(驻皇城东侧,朝阳门南侧),正蓝旗(驻皇城东南角,崇文门两侧)。右翼为:正黄旗(驻皇城西北角,德胜门两侧),正红旗(驻皇城西侧,西直门南侧),镶红旗(驻皇城西侧,阜成门南侧),镶蓝旗(驻皇城西南角,宣武门两侧)。
上面讲的是京旗的驻防方位,在军事系统上京旗又有不同的军兵种组成。具体分为骁骑营、护军营、步军营、前锋营,这四大营是八旗中的精锐。此外,还有虎枪营、火器营、健锐营、善扑营、神机营等,这些营属于特种兵。
自康熙晚年以后,尤其是雍正初年,随着圆明园的营建,京旗的驻防方位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八旗各旗又抽调一部分兵力守卫圆明园。
畿辅驻防顾名思义,就是驻防在京师附近的军队,主要职责是拱卫京畿。畿辅地区的八旗驻防军共有8处,分别是:沧州、保定、天津、郑家庄、采育里、山海关、密云、热河。
从地图上来看,这8处驻军分布在顺天府、保定府、天津府和永平府。若是以京师为参照中兴,采育里最近,其次是密云,然后依次是天津府、保定府、沧州、郑家庄、山海关、热河。
从兵力配置上来看,以上八处驻防军人数普遍不多,沧州为525人,采育里为55人,保定府为526人,天津为2251人,郑家庄为621人,密云为1935人,山海关为1128人,热河为2261人,总计9302人。
不难看出,清代的八旗驻防中,不管是京旗还是外旗,都没有丰台大营这个机构。这恐怕和大家想象中有不小的出入。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清代统治者都不可能在丰台驻军,原因有两个。
其一、距离京师太近
丰台现在是北京的城区,清代时属于南郊,清末时划为城属区。满打满算,丰台和京师不过几十里的路程,如此短的距离,完全在京旗兵力的覆盖之下,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抵达。
离京师南面最近的畿辅驻防地是采育里,这里里京师的距离也不过上百里,正南方向又有天津府、西南方向又有保定府,这两个地方都有规模不小的八旗驻防军。丰台正好夹在中间,完全没有必要设防。
此外,京师除了八旗驻防军还有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这两个衙门,它们下属的还有几万军队,只不过这些军队大多不是八旗,以绿营为主。丰台属于顺天府辖区,即便有驻军,也是以绿营为主,其级别也不会超过千总、把总一类的下级军官,人数也不会超过500人。
其二、八旗兵力不足
《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曾说过,丰台大营的兵马要比步军统领衙门要多很多,步军统领衙门的人数有据可查,大约2万多人,以此推算,丰台大营的兵力应该不下于3万人。
很明显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上面提到,八个畿辅驻防军中,兵力最多的热河不过才2261人。这一点也可以从直省驻防八旗的兵力上进行对比,比如:西安驻防军为6711人,江宁驻防军为2620人,成都驻防军为2064人,荆州驻防军为5839人,杭州驻防军为1986人,福州驻防军为2162人。
这些军事重镇的八旗驻防没有一个超过一万,最多是西安和荆州,也不过6000人左右。这个兵力配置是大致可以满足基本的防守需要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所谓的丰台大营不过是子虚乌有,史料上并无丰台大营这一说法,至于丰台大营有多少兵力就更无从谈起了。《雍正王朝》中的丰台大营,不过是影视渲染而已,切莫当真。
雍正帝可以成功继位,能在九子夺嫡的残酷斗争中笑到最后,丰台大营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不代表是雍正帝可以成功继位的唯一关键原因。
雍正帝的成功因素无外乎掌控兵权,而对内他获得了负责京城守卫的隆科多支持,对外获得了川陕总督年羹尧的支持,用以切断在西北手握重兵大将军王老十四的大军补给线,使老十四屈服,并以年羹尧来代替老十四。
而京城外的丰台大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下面宋安之就来说说。
在康雍交替之际,除了各地的八旗驻防军队和绿营,全国大致有三股重要的力量。一个是大将军王老十四的大军,他当时拥兵十多万,可以说是清庭可以拿的出手的所有机动部队了。
一个是九门提督隆科多,主要负责北京的守卫工作,虽然隆科多负责的军队的并不是机动部队,但意义非凡,是非常关键的部门。一个是京城外的丰台大营,属于是保卫北京的机动部队。因为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还以为有个西山锐健营,其实西山锐健营是乾隆中期才组建增加的军队,真实历史上雍正时代西山锐健营是没有的。
真实历史上,雍正篡位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的清楚的,也并不是一些网友用所谓康熙遗诏可以解释的,因为康熙遗诏并非康熙帝亲笔所写,而是康熙驾崩三天以后才写出来的,满汉蒙一式四份遗诏的确不能改,但三天时间可以写出来无数份了。
背后诸如为什么遗诏三天以后才写出来等深层次的原因才是值得让人思考疑惑的,当然老十四至康熙驾崩都是贝子爵位,连一个贝勒都不是,所谓的大将军王只不过是一种称呼罢了,颇有一些不伦不类的感觉,也证明不了康熙一定就是选择的老十四等等。
所以不论雍正是不是篡位当上皇帝的,毫无疑问当时那种局面,抓住兵权才是成功继位的前提。
远在西北的老十四有川陕总督年羹尧牵制,切断大军的补给线等于是切断大军的生命线,所以老十四只能乖乖听话。(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京城里负责守卫,掌控兵权的隆科多是雍正的心腹,自然可以让贤王老八他们不得不认命。京城之外的野战正规部队丰台大营雍正也早已掌控,所以当时再无人可以挑战雍正,雍正就此成功继位。
可以说丰台大营对于雍正帝很重要,是成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虽然不能说是雍正帝唯一成功的因素,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了。
那么丰台大营有多少人数呢。
关于丰台大营的人数有三种说法,一说驻扎有十二营军队,每营大概500人,一共6000多人。一说驻军最多时达4万多人之多。一说是28000余人。
丰台大营中驻扎的都是八旗精锐。
按照入关时期的八旗精锐之师最多十万来算的话,到了康熙末年,经过快八十年的发展,丰台大营的八旗精锐,不可能只有6000人那么少,也不可能是4万人那么多,因为清朝入关以后,顺治和康熙年间都有不少大战,八旗精锐也是有损失的,所以丰台大营的人数当时应该介于20000到30000之间。
丰台大营身为正规的八旗精锐,可是拥有步兵、骑兵、火炮部队等齐全的兵种。
这两三万军队可以说是雍正帝对于老十四大军的第二道保险,如果年羹尧牵制老十四失败,老十四造反回京的话,丰台大营加上隆科多的军队,还有雍正继位后的皇帝正统性,老十四也是翻不了什么天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5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