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宜芳公主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起公主,古代女子几乎人人羡慕,因为她们出生在皇家,自幼便有享不尽的权势与富贵,而且也不必像皇子一样去争夺,公主长大后,她们也大都下嫁王公贵族,生活可以继续无忧无虑。但古代女子不知道的是,迫于无奈联姻的公主,不幸的也不在少数,更何况,自古公主还有和亲的使命,走上和亲之路的公主。
她是宜芳公主,说到她,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她下嫁的民族,奚。可能大家对此民族不是很了解,但是在隋唐到辽,这个民族一直都活跃北方,唐朝初期,他尤其被重视,甚至超过了契丹族。武则天时期,契丹首领无法忍受唐朝地方官的压迫。遂起义,奚也跟着行动,但是后来奚被大唐收买,从背后袭击义军,就此他们的势力更加壮大。
壮大之后,他们经常在大唐边境骚扰,甚至还攻入境内抢夺,而安禄山所在的幽州三镇,众所周知,是为防范“两藩”的,这两藩指的就是奚和契丹。唐朝国力虽然强盛,但是一直征战也不是长久之计,除了征战之外,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能将其笼络,而这时,和亲便是最惯用的手段。
宜芳公主并不是第一位下嫁奚的公主,其实早在717年和724年,唐玄宗就曾将皇家宗室女子2次下嫁,如今到了宜芳公主,众人本也司空见惯,但没想,她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留下最惨痛的一页。公元745年,唐玄宗将自己的外孙女封为公主,下嫁给奚首领李延宠。公主悲痛欲绝,却也无法拒绝,在随着和亲队伍走到虚池驿时,她终于难忍悲伤,在驿站墙上留下一句绝望的诗句“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可惜现实比她想象的还要惨,她下嫁后,甚至没有在边塞中孤寂老去的生活,也没有在伤感中遥望长安的机会,婚后的第6个月,她就被夫君斩杀祭天。当时安禄是平卢节度使和范阳节度使,负责镇守边疆,他当时为了功名,9月率兵开始攻打奚,李延宠本就不想降服大唐,趁机便和契丹联合反抗,为了表决心,奚和契丹分别斩杀和亲公主以示反叛唐朝。
公主就这样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由于史料的缺失,公主的具体出生年月没有,但是根据推测,公主死时,年仅10余岁,她还是花一样的年纪,却已经遭受了最惨的一切,实在叫人惋惜。
在常人的印象中,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平日里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生活幸福的不得了,不知羡煞多少民间女子。从实际情况来看大抵如此,但有两类公主并不在其列,一类是亡国后的公主,另一类则是用于跟外族“和亲”的公主。前者的情况自不待言,后者则很少为人所知,今天我们便借用唐朝两位“和亲”公主-宜芳公主、静乐公主的遭遇,来做个说明。
静乐、宜芳公主下嫁番邦,结果很凄惨
关于宜芳公主的身份,各种史书的说法不一,按照《旧唐书》的说法,她是唐玄宗的外孙女;按照《唐会典》、《资治通鉴》和《册府元龟》的观点,则称她是玄宗的外甥女;而按照《新唐书》的说法,她又成了宗室女子(“宗室出女”)。考虑到中原王朝跟外族和亲的惯例,宜芳公主的身份很可能是宗室出女,跟玄宗之间并没有紧密的血缘关系。按照同理推测,静乐公主的身份也是如此。
按照常人的理解,唐朝国力极其强盛,凭借雄厚的财力、军力,在东亚、中亚和漠北进行远距离投送、大兵团作战,并有李靖、李勣、苏定方、薛仁贵、王忠嗣等一大批名帅良将领军出征,几乎是每战必克、灭国无数。能实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目标的,似乎也就只有汉唐两朝。
唐朝虽然军势强盛,但也经常采用“和亲”政策
按说如此霸道的表现,在对付外族侵扰时只需动动刀把子、马蹄子就可以,根本犯不着把自家美女送入蛮荒之地,用“和亲”的形式来笼络对方。可令人大感意外的是,越是强盛的王朝,反而越是“和亲”政策的积极践行者,汉朝如此,唐朝也是如此。原因无他,四境外的蛮族实在太多,而且叛服不定,如果仅凭武力解决实在太耗费精力、国力,划不来,还是把美女、财物送过去更靠谱一些。
所以等到天宝四年(745年)三月,玄宗在得知东北地区的契丹、奚两大蛮族归顺的消息后(契丹与奚起源相同,在历史上经常联合作战),为笼络他们的首领,便再次祭出“和亲”政策,将宜芳公主赐与奚王李延宠,将静乐公主赐与契丹首领李怀节(“三月,壬申,上以外孙独孤氏为静乐公主,嫁契丹王李怀节;甥杨氏为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宠。”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两位公主虽然不愿和亲,但终究难违皇命
在皇权决定一切的时代,玄宗一纸诏书便将两位豆蔻年华的美少女送入番邦,却根本不会,也不可能去征求她俩的意见。两位公主虽然没有出过远门,但也知晓塞外苦寒、夷狄腥膻,跟着两位蛮王过日子不可能有幸福不说,万一哪天他们再度反叛,自己极有可能沦为“祭旗”的道具。所以在接到诏书后,两位公主哭哭啼啼、软磨硬泡,就是不肯上路。
但皇命终究难违,在家人的苦劝下,两位公主最后还是踏上“和亲”之路,一条步步滴泪、日日泣血的不归路。历史上对静乐公主的心绪反应没有记载,倒是在离开长安前,宜芳公主曾写下过一首题为《虚池驿题屏风》的诗,借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哀愁与无助、对家乡的留恋及未来暗淡生活的悲伤,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如今读来依旧令人哀婉:
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宜芳公主临行前赋诗一首,倾诉满腹辛酸
从长安到东北路途有三千里之遥,虽然两位公主希望这是一条永远不要到终点的旅程,但是在数月后她们还是抵达塞外,与两位蛮王奉旨成婚。婚后的生活苦不堪言,两位公主几乎天天以泪洗面,只能靠“他日望长安”的愿景来支撑自己,继续卑微地苟活于世。然而让她们意想不到的是,就连这最后一丝幻想也被迅速的掐灭,并沦为夫君的刀下之鬼。
原来此时担任平卢、范阳两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为了用军功向玄宗邀宠,便屡屡无故侵袭奚族和契丹族的领地,抢掠两族的财产和子民,意在激怒对方造反,自己好出师有名地去讨伐他们。李怀节、李延宠愤恨之际,自知向朝廷申诉无门,索性联合起来扯旗造反,跟唐朝再次兵戎相见,时当天宝四年(745年)九月,距玄宗赐婚才半年时间。
两位蛮王最终造反,并杀死静乐、宜芳公主
在正式起兵前,两位蛮王将静乐公主、宜芳公主押到三军阵前,砍下她们的人头来“祭旗”,以此来表示跟唐朝决裂,并鼓舞士气(“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禄山讨破之。”引文同上)。可怜两位公主过门还不到半年,没有一天的快乐享受到,便成为异域之鬼,实在是可怜!
这个公主就是宜芳公主,当时出于和亲的原因嫁给了奚族部落首领,后来奚族与契丹想一起反抗大唐,所以就各国出一名和亲公主祭旗,而宜芳公主就是被祭旗的那一个。
在历史上,无数人去羡慕生在皇室的人,现在的话说就是下生就含着金汤勺,所以很多人都憧憬,但是生在皇宫的人也有他们的无奈,男的要面对权力和政治的斗争,而女的在战乱时代有很多也是不得已作为政治牺牲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和亲。
宜芳公主当时就是和亲去了奚族,她原本是唐玄宗封的一个公主,并将她许配给了但是的奚族首领李延宠,尽管她自己十分的不愿意,但是个人的儿女情长和国家大义比起来反倒是微不足道,所以她也同意了,可能说在唐朝是一个大国,对于奚族这个小部落为什么还要和亲,这主要是奚族的位置比较重要。
奚族当时处于契丹和大唐的边境中间,无论奚族占在哪一方,对另一方边境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大唐当时为了拉拢奚族,将宜芳公主以和亲的方式嫁给了曾经在唐朝为质子的李延宠。但是和亲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
安禄山当时可谓是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对于奚族和契丹更是多次的打压,后来奚族和契丹开始反抗,决定一起来对抗大唐,而当时两国在决定后,为了鼓舞士气和立下决心,他们决定各出一个和亲公主来祭旗,而奚族祭旗的公主就是宜芳公主,奈何生的美貌,却是自己早逝的间接原因。
历史看客们好,这里是青史小圈,欢迎您的阅读! 在中国的历史上,由西汉开始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这是中国和亲历史的开始,此后为了缓和汉族与匈奴、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的关系,历朝历代都会从皇家或宗室选择适龄女子被派去和亲。 所谓「 ”和亲”,是指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态,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口头或文字)规定了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 宜芳公主就是唐玄宗时期被派去和亲的宗室女子之一。她是唐玄宗的外孙女,卫国公主之女,但其实其父亲杨说与卫国公主属于重组婚姻。所以卫国公主是宜芳公主的后妈。唐玄宗的外孙女这个身份也着实有些水分。同时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的和亲公主,新婚半个月就被丈夫李延宠杀害祭旗! 奚族背景 古代匈奴画像(图为网络截图) 说起宜芳公主所嫁的部落,奚,全称库莫奚。这个部落可能有不少人没听说过,但其实自公元四世纪的北魏时期起,直至十三世纪的元代,库莫奚在历史上活动近千年之久,一直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民族,对中国历史做出过突出贡献。 奚与契丹同是源出鲜卑宇文部的一支。早期为宇文部所控制,是个相对弱小的部落。我们都是知道像这种少数民族之间为了争夺地盘,以及草原上的资源,经常其冲突。公元344年,鲜卑慕容部向北攻打宇文部,并取得了胜利。 契丹浮雕(图为网络截图) 失败的宇文部单于逸豆归走死漠北,其残余的部落势力被分为为契丹与奚。宇文部被击溃及东部鲜卑主力相继迁离故地后,奚逐渐壮大。契丹也起源于东胡之鲜卑,两个部落民族语言相通、文化和生活习俗相近,属于同族异部的兄弟关系。 公元7世初至9世纪中叶,是厍莫奚族的发展鼎盛时期。军事实力与契丹旗鼓相当,有时还稍强于契丹。所以为了拉拢安抚实力不弱的奚,唐玄宗时期,曾经先后将宗室女固安公主辛氏、东光公主韦氏先后嫁给了奚首领李鲁苏。 所以唐朝而言,宜芳公主不是第一个嫁到奚的公主,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赐封公主 幼年宜芳公主(图为网络截图) 公元745年,杨氏被封为宜芳公主出嫁奚首领李延宠。再次之前宜芳公主可以说是宗室里的一只小透明,历史上没有任何关于她的记载。 所以从这里也可以推测出,宜芳公主实在是没啥背景,不然的话,也不会在这时候被推举出去和亲。虽然历史上每次被退出去和亲的适龄女子都会被封为公主,但是真正的公主实在是少有被退出去和亲。 宜芳公主和亲路途(图为网络截图) 除非是求亲的少数民族主动要求的,并且这个民族具有一定的实力。不然的话去和亲的女子一般都是像宜芳公主这种在皇室中没啥存在感,但有在皇室中挂有名号的女子。这就比较惨了,皇家本就没带给她什么好处,她还要为皇家履行任务。奈何在那个皇权高于一切的时代,她们能做的也只有服从。 于是当奚首领李延宠向唐玄宗求娶唐朝公主的时候,宜芳公主小可怜就被迫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按说,李延宠还曾经在唐朝长安当了六年的质子,以唐朝那样开放的社会环境两人说不定也会有点交集什么的,也有可能是宜芳公主太过老实根本没啥交际圈,所以才会一嫁到奚就被杀祭旗了。 公主遗诗 《全唐诗》复印本(图为网络截图) 能让宜芳公主成为名留青史的和亲公主,除了她是史上最惨的和亲公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这位宜芳公主还有一个称号,被称为史上最有才情的公主。并留诗一首《虚池驿题屏风》,被收录于《全唐诗》中: 「 ”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这首诗是宜芳公主在远嫁奚的路上所作。唐代和亲的公主不少,但关于和亲公主的诗作,大都是他人的有感而发,真正出自公主的手笔的只有这一个宜芳公主。能被收录进《全唐诗》里也是对宜芳公主才华的认同。 宜芳公主刚入奚(图为网络截图) 从这首诗词就可以看出宜芳公主本人对和亲这件事有多么的不愿,虽然她在大唐的时光也不是多光鲜亮丽,但是起码衣食富足。有个公主的后妈,虽然不一定会对她多好,但她也毕竟是上流社会的贵女,自小绫罗绸缎,锦衣玉食是少不了的。 此番远嫁于奚,不说前途未卜,她一自幼生长在大唐的女子,光是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都要很会很不适应。跟别提,远嫁的夫君还是素未谋面的了。再者她也不是真正的金枝玉叶皇家公主,若有一天奚与唐朝真正的起冲突了,她一个小女子的安危,根本不会被偌大的唐王朝所关心。 奉旨远离故乡的宜芳公主,此刻哪怕心中万般不愿离开故土,也只有「 ”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了。 斩于马前 李延宠初次见到宜芳公主(图为网络截图) 宜芳公主满怀对未知的异族生活的忐忑踏进了奚的领土,但是她万万没想到,从这一刻开始,她的生命就剩下了最后六个月的光阴。宜芳公主和李延宠成亲以后的生活,历史没有记载,也不会有人去关心。所以宜芳公主生命的最后六个月是怎么过的,笔者也无从知晓。 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当时正处于唐朝和奚的关系格外紧张的时期,更何况还有跟同属一宗的契丹日益强盛。可以奚现在正属于群虎环饲的时候,再加上唐朝还有个安禄山为立战功不折手断,频频派兵骚扰于奚,动辄大小战争不断。 就在这样一个格外紧张的时机,宜芳公主作为唐朝远嫁来的和亲公主,怎么可能会有平静的生活? 李延宠带兵反唐(图为网络截图) 终于李延宠对安禄山的忍耐到了极限,加上契丹国这边已经抛出了很明显的橄榄枝,李延宠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直接跟大唐正式闹翻,发起战役。可怜的宜芳公主就成了李延宠立威的一件工具,直接斩于马前。 刚来到这里六个月的宜芳公主就以这样屈辱的方式离开了人世间。她还不到双十岁月,正是红粉娇女、花样年华。 中国历代王朝的和亲都是为了结两国之好,免边境百姓的颠沛流离。能用一个女子换的边界十几年或者是几十年的平静,对于上位者,何乐而不为。甚至在百姓心里也会表示赞同。但是从来没有人关心过被和亲女子的意愿。 如果能在家乡生活的好好的,谁愿意背井离乡一辈子不得反悔,食异食,从异俗?两国关系友好时期还好,运气好的话,可以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但凡两国关系出现点差池,首先被拿来开刀的就是那些被用来和亲的女子。如斯悲哉! 今天关于和亲公主宜芳公主的故事就说到这里,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或者私信笔者也可。 这里是青史小圈,觉得不错可以关注我。谢谢您的阅读! 参考文献: 《旧唐书》 《唐会典》 《资治通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3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