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关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庞德射伤关羽后,每天来到阵前搦战。关平因父亲关羽箭伤未愈,不敢贸然出战,坚守不出。于禁唯恐庞德击败关羽、夺得头功,下令全军前往距离樊城城北十里的罾口川下寨,并亲自扼守要道,强行将庞德所部部署在全军最后,将庞德与关羽隔开。
一段时间过后,关羽的伤势终于痊愈。此时,关羽得到于禁突然屯兵樊城城北的消息,便亲自前去查探。当发现江水湍急、于禁的营寨地势低洼之后,关羽很快便想出了破敌之策。
没过几天,樊城一带暴雨倾盆而下,持续多日。督将成何得到关羽在汉水预备战船的消息,担心一旦江水泛滥,全军将遭遇不测。但当他将这一担心告诉于禁时,却遭到了于禁的呵斥。成何转而去找庞德商议。庞德赞同成何的意见,并说自己将于次日移军驻扎在高处。
没想到就在这天夜里,江水突然暴涨,将七军的营寨淹没,不少将士被淹死,于禁、庞德等人慌忙登上小船,各自寻找附近的小山躲避。此时,关羽率领战船杀到。于禁见身边仅有五、六十人,走投无路,向关羽投降,被关羽命人押上战船。
此时的庞德与督将成何、部将董衡和董超及五百多名士卒也遭到了关羽所部的包围。关羽命乱箭齐发,令庞德伤亡惨重,士卒死伤大半。董衡、董超提出投降,被庞德所杀。庞德率领余部死战不降,遭周仓生擒。关羽故意提及庞德之兄庞柔和故主马超,企图劝降庞德。庞德破口大骂,誓死不降。最终,关羽将庞德斩首示众。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过,“水淹七军”尽管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但庞德却并非是七军的成员,而是樊城守将曹仁的部下。那么,为什么在“水淹七军”之际,庞德会与于禁一起被关羽抓获呢?关于这个疑问,在史料中却找不出答案。
较为合理的推测是,当时庞德奉命曹仁之命在樊城外围与关羽作战,并与于禁的七军合兵一处。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作为守军的庞德与在城外的援军于禁会先后被关羽俘虏。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董衡和董超,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据《三国志庞德传》载,董衡当时任职将军,董超则是部曲将。关羽“水淹七军”后,董衡、董超与庞德一起遭到关羽水军的围困。两人欲投降关羽,结果被庞德当场处死。
小说中还提到了一位曹军将领——成何。有关此人的记载,在史料中只是一笔带过。此人时任督将,随同庞德参战。庞德被围时,成何就在庞德的身边。在小说当中,此人被关羽一箭射死。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水淹七军”后,成何便下落不明,也不知是在战斗中阵亡还是被俘。
尽管小说与历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汉末三国期间,的确发生过“水淹七军”之事。那么,“水淹七军”究竟是关羽临时起意还是精心部署呢?从《三国演义》的描述来看,当关羽得知于禁的七军在樊城城北十里的罾口川下寨,大喜过望,并说出“吾已差人堰住各处水口,待水发时,乘高就船,放水一淹,樊城罾口川之兵皆为鱼鳖矣”之语。由此可以看出,“水淹七军”经过了关羽的精心部署。不过,从史料的记载来看,情况却未必如此。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史料中的记载。早在此战发生前,就有人预判樊城前线很有可能会出现“水淹七军”的情况。这个人名叫温恢,时任扬州刺史。据《三国志温恢传》载,温恢曾对兖州刺史裴潜说过:“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没过多久,“水淹七军”之事果然出现。
而在《三国志》相关传记中,对于此事的记载也比较一致。例如《三国志关羽传》载:“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三国志于禁传》称:“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三国志庞德传》云:“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
最能证明这次行动是关羽临时起意的证据还有一个,那便是此战过后司马懿和蒋济的表态。“水淹七军”后,曹操打算迁都,以避关羽的锋芒。不过,这个决定遭到司马懿和蒋济的反对。据《三国志蒋济传》载,司马懿和蒋济对曹操表示:“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其中的“非战攻之失”就足以证明,在司马懿和蒋济看来,“水淹七军”只不过是一次有利于关羽的巧合而已。
从这些记载可以发现,所谓的“水淹七军”之战其实并非关羽战前的精心部署,而是临时起意,利用河水暴涨,突然向于禁的七军及庞德的樊城军队发动突袭。
中国古代,战乱频仍,各种战法战例层出不穷,其中水战屡见不鲜。三国时期关羽“水淹七军”无疑是最让世人津津乐道的水战之一。在历史上,关羽水淹七军也实有其事,只不过七分实、三分虚,是罗贯中在史实基础上略加演义而成的。
书中第74回,关羽领军攻打曹魏的樊城,曹操闻报,命于禁、庞德二将共起七路大军,前往樊城解围。两军对阵,关羽在与庞德的交战中,不慎左臂中箭,蜀魏两军进入相持态势。
当时正是八月秋天大汛到来的时节,于禁、庞德虽均号称名将,竟没有对荆襄一带的水文地理进行任何考察,就在樊城北面十里外的依山下寨,而且正处在山谷之中。
关羽虽然身有箭伤,却时刻在寻求寻破敌之策。在决战的关健时刻,他不顾箭伤,冒着绵绵秋雨瑟瑟秋风,亲自深入到战场周围,进行实地调查,他观察到魏军竟然屯扎在樊城以北十里的山谷之中,又看到襄江水流湍急。关羽熟知战策兵书,立刻想到,当时秋雨连绵,襄江水流必然泛涨,不禁想出一个破敌之策:命人沿襄江上游堵住各个沟谷出水口,只等江水大涨时,剩坐船筏把堵住的水口全部打开,放水一淹,那么樊城、罾口川的魏兵必然变成像水中的鱼鳖一般任人宰割。
关羽当即依计行事,派人到沿江截流聚水。果然,时机很快到来,蜀军大肆决口放水,洪水突然之间猛地泛涨,像巨型猛兽一般冲向屯扎在樊城峡谷之中的魏军营地,于禁、庞德所领七军哭天抢地,抱头鼠窜,不计其数的士兵被湍急的水流瞬间就卷走了。
经此一役,关羽重创魏军,于禁被俘投降,庞德拒降被斩,从而威震华夏,锐不可挡,吓得曹操一度与群臣商议迁离许都,以避开蜀军的锋芒。
造成这次曹魏惨败的原因,在于两位最高指挥员于禁和庞德耽于陆战,却缺乏必要的防汛意识。在决策上出现了三大错误:
其一,曹魏七军到达樊城之后,没有对驻地的地形和汉水、襄水等河流的水文特性进行最起码的调查研究,贸然将部队驻扎在罾口川这样的险隘之处,而不是驻扎在开阔地带;
其二,曹魏七军驻扎之后,就碰上连续多日大雨不止,督将成何看出了一些问题,曾劝说于禁装饰营寨移驻他处。他明确指出,魏军驻扎之处地势太低,而且最近有探子报告说蜀军把营寨移到了高处,又在汉水口准备了不少战筏。一旦江水泛涨,魏军就非常危险,应当尽早提防。于禁自以为是,不仅不听劝谏,反而责骂成何是在惑乱军心。
其三,于禁的助手庞德虽身经百战,居然也没看出他的人马已深入绝地。当成何急匆匆赶来提醒他时,庞德虽然不像于禁那般愚蠢顽固,认同了成何的观点,却并没有当机立断采取措施紧急撤出,而是拖拖拉拉,准备第二天再把人马驻扎到别的地方,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天夜里就大难临头了。
于禁和庞德这两位指探员,一个因愚昧固执缺乏防范意识,另一个却迟疑不决,发现问题也不赶紧采取行动,致使自救时机被耽误,造成无可挽回的惨败。
在史书上,关羽水淹七军一事的确有记载。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这段记述颇为简略,但从中足以看出,曹魏七军被淹纯粹只是突发的天灾,并不是关羽设计奇策——在襄江上游截流放水所造成的。罗贯中为刻画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也无可厚非。但是话又说回来,魏蜀两军都有被淹的可能性,但是为什么这场洪水只淹了曹魏七军,而关羽所率领的蜀军非但没被淹,反而因这场洪灾大获全胜,这就不仅仅运气而是作战水平的问题了。
事实上,关羽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将军,而且在蜀汉首屈一指,甚至比诸葛亮还强。因为关羽比诸葛亮更有经验,打小仗也能迅速制定战略,所以诸葛亮做决策时总是犹豫不决。刘备攻占汉中电梯后,关羽也很高兴,就想领兵攻打樊城,为刘备再立大功。关羽的进攻势如破竹,淹没了第七军,杀死了庞德,使中国成为一个大国。关羽那时候已经60岁了,还是那么勇猛无敌。可见曹操和孙权为什么那么怕他。但我们还是要对言情中的情节打个问号。关羽水淹七军是真的吗?其实这个历史故事里隐藏着很多细节。这一次,我将向你介绍真正被洪水淹没的第七军是什么样的。
刘备夺得汉中后,挟汉中王,关羽升为前将军,被视为蜀汉最高级别的将军。关羽没有参加汉中之战,因为他要守卫荆州,这很重要,但是荆州对蜀汉同样重要,关羽的压力也不小。其实关羽会分两路进攻樊城。一个是关羽得知刘备打了胜仗,所以想再为刘备娱乐一把。其实这个说法太牵强了。樊城也是曹操的地盘,关羽离开荆州就不怕荆州被袭失守?所以后一个理由更有说服力,就是关羽想证明自己的实力,做刘备手下第一武将。
其实之前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的实际权利都差不多,只不过关羽和张飞跟随刘备的时间更长,成了拜把子。但是刘备把黄忠和关羽列在一起,也让关羽心里不平衡。所以关羽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证明自己的实力,想和别人拉开距离,于是关羽决定发动襄樊战争。当时关羽直接领兵攻打樊城,曹操及时调兵遣将,让于禁率领第七军抵抗关羽,拯救樊城。然而,几次交锋后,杜快乐大本营让关羽占了上风,庞德和于禁都拿关羽没办法。而庞德却是三国名将,曾跟随马腾。他的实力不在马超之下,所以蜀军一开始对庞德还是挺怕的。
然而8月份,正好是襄樊的雨季,连续的大雨让汗水一路飙升。于禁本来地位就低,又在城中,于是七军汗流浃背,损失惨重。于禁和庞德被迫逃往高地,但关羽早已截住大路,伺机上钩。结果,宇金和庞德知道无路可走,决定和关羽一战。到了第二天,宇金这边已经是筋疲力尽了,他的很多部下和士兵都投降了。庞德拒不投降,但最终被关羽俘虏,因拒不投降而被杀。
关羽第七军被淹,正史上确实有记载,但肯定不是因为关羽知道天气,知道要下好几天雨。只能说关羽的运气比较好,在合适的时间占据了合适的位置,以少胜多,最终完成了反击。当时整个樊城都已经被淹了,关羽就坐船来到了城下,包围了整个樊城,这对于关羽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胜利。其实在三国时期,如果双方势均力敌,攻城是非常困难的。诸葛亮北伐就在这方面吃了大亏。只能说这一次关羽进攻,上天选择了站在他这一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3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