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应州之战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句话,“自古得国之正,惟汉与明。”,我只知道汉朝在我国历史上是尚武且最具血性的朝代,但为何与汉比肩呢?
在查阅历史资料后我发现,明朝的血性完全不输于汉。明朝虽然是由草根朱元璋起立建立,但这完全不影响明朝的血性。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引用当下较为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一位不拘一格的皇帝,他一生不羁放荡爱自由。他特爱豢养奇珍异兽,不惜斥巨资在京城外专门为自己建造一座豹房,供自己游玩。但他也有一腔热血,当时蒙古骑兵屡次骚扰中原边境,他亲自上阵杀敌,最后平定战乱保得北方边境数十年安定。
这位离经叛道的皇帝就是明武宗朱厚照,这场战役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战争——应州之战。
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与张皇后长子。朱厚照自小就展现出极高的天赋,善骑射,管弦器乐,梵文、阿拉伯语等无不一学就会。
在他未登基之前,他被世人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成为一代明君,流芳百世。十四岁登基的朱厚照在没有父亲的约束下,行为愈发偏僻性乖张。他登基还未逾两年,他就搬离了紫禁城,不再受繁琐复杂的宫规束缚。他新建的房屋取名为“豹房”,其内豢养了大量的奇珍异兽。
朱厚照一生最爱除了驯服野兽之外,便是美女。他对美好的事物从不抗拒,无论是异域风情的舞女还是温柔如水的江南娼J。即使对于文官的谏言和意见他也从未在意,他只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文武百官认为这样的皇帝简直是荒唐至极。
这些都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明武宗朱厚照,如果我们跳出刻板的印象的束缚,换一种全新角度看待问题,我们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朱厚照。
朱厚照建立的豹房并非只是在内寻欢作乐,朱厚照还在豹房内校场养兵蓄锐,积极研究新的作战技术甚至制造出当时较为先进的战车,外覆铁皮,内置大炮,高三层。
听说蒙古骑兵多次侵犯北方边界,怒不可遏。他便不顾当朝文武大臣的反对,亲自领兵出征,自封为威武大将军朱寿,上阵杀敌。
他虽平日做事荒唐,但上阵杀敌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处事果断,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即使是在骑兵少步兵多且粮草不足的情况下,对阵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也毫不逊色,仍能击退蒙古骑兵并大获全胜。
应州之战全程中,朱厚照与士兵同吃同住,并未嫌弃军营艰难。在应州之战中不顾疲惫的身体将蒙古骑兵逐出中原境内。应州大捷使得北方边境人民有了得以绵延生息的机会,也保证了边疆数十年的安定生活。
1517年,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部落小王子达延汗屡次率兵侵犯明朝边境目标山西大同。当时正值朱厚照出关巡边,大同总领王勋连夜派人通知明武宗朱厚照希望他远离是非之地。朱厚照并没离开,而是命令王勋集结兵马,北上迎敌。
他不顾当朝大臣的反对,自封威武大将军,御驾亲征。大臣对“亲征”二字谈之色变,怕多年前土木堡之变再次发生。
朱厚照考虑很周全,在北巡之前就提前做好准备:朱厚照提前将久经沙场、镇守两广的武定候召回;英国公张伦坐镇奋武营以备不时之需;对通往京城的古北口等要地加派重兵把守。以避免重蹈七十年前土木堡之变的覆辙。
自古中原王朝与草原蛮族打仗多采用防御策略,此次朱厚照并未循规蹈矩,而是选择主动北上,并不惧怕蒙古骑兵的机动灵活,可见朱厚照并不像史官笔下中那样昏庸无道。
蒙古军发现由王勋驻守的大同城戒备森严,准备另寻他路。他们发现大同城西南侧应州城兵力薄弱,于是蒙古军首领小王子达延汗准备向应州城发起进攻,应州战役一触即发。
据后世史学家分析,应州城兵力薄弱只是一种假象,朱厚照是想打乱小王子达延汗的战略,引君入瓮。待蒙古骑兵大军孤军深入后,再切断他们的后路。此时蒙古军孤立无援,无疑是刀俎下的鱼肉,任人宰割。
据《明史》和《武宗实录》记载,在蒙古骑兵兵临应州城下时,大同总领王勋率大军南下与蒙古骑兵大战,小王子达延汗认为这明兵的主力,未敢贸然进攻只是以防御为主。待到两军交战至黄昏,小王子才发现自己被王勋给迷惑了,于是蒙古骑兵全军出击,双方皆伤亡惨重。
第二日,蒙古骑兵将王勋团团包围,无奈之下王勋进入应州城内防御,等待援兵。此时王勋所率领的明军和小王子率领的蒙古骑兵实力差距悬殊,无奈王勋只能苦苦坚守等待援兵。
就在王勋迟迟看不到希望的曙光,他听到城外马蹄声越来越近,熟悉的语言犹在耳畔。跌落谷底的心一下子燃起了熊熊烈火。
当时在身在阳城的朱厚照已在不知不自觉间集结了张永、魏彬等率领的部队。大军由阳城出发向应州城挺进,此时包围圈内似乎已经绝望的王勋并不知道明武宗朱厚照率领的大军正在一步步逼近应州城。
在王勋快要不抵蒙古军时,朱厚照终于及时赶到。他没做任何休整,当机立断命大军向蒙古骑兵进攻。明武宗朱厚照的到来,使精神萎靡不振的士气大振。被分割四散的明军合兵一处,摆脱了被一一击破的威胁。
此时明军和蒙古骑兵势均力敌,奈何蒙古骑兵孤立无援粮草不足,只能向西北方撤离。由于大风大雾,考虑到用兵安全的因素,朱厚照也未敢贸然北上。明军也撤离应州,应州大役也就此结束。
应州之战取得大捷回到京城后,坊间开始流传:“应州之战是明军战败,皇帝不厚道,撒谎了。”
在朱厚照死后,文官在编撰《武宗实录》时,写下:“此次战役共死亡六十八人,其中蒙古军阵亡十八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短短的一句话却暗藏玄机,表面是在描述战争的伤亡情况,实际是在暗示朱厚照撒谎。
撰书人当时似乎忘记了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当时双方军队大约有十万余人,除去后勤人员和预备役部队,当时直接参与作战的人应该不少于六万人。当时自早晨激战到黄昏,蒙古军怎么会仅仅只阵亡十六人呢?试问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是如何能清楚准确记录当时的阵亡人数呢?
《鞑靼列传》中记载:“是后岁犯边,然不敢深入。”这让人不禁怀疑蒙古军才阵亡十六人就数十年不敢“深入”,仅仅是损失了十六人就不敢深入了吗?蒙古骑兵也不敢还击。当时数十万大军厮杀一整天,伤亡人数竟然才六十八人,在古代战役中也是非常奇葩。
经后世的史学家分析,应州大捷朱厚照并未作虚,而是有人撒谎,目的是为了刻意抹黑和故意掩盖朱厚照的功绩。
原因一可能是因为此次出征是不顾文武大臣的反对“偷溜”出去的,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并是一件多么值得大肆宣扬的事;原因二明武宗在位期间行为荒诞,做事离经叛道。是与文官心中治国为民的明君形象背道而驰。
对他抹黑也就说得通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朱厚照的庙号是“武”,实褒暗贬。事情的真相为何,我们也不得而知。
但很显然朱厚照绝非是一个骄奢无度荒唐奇葩的昏君。很多时候历史上的精彩且应该被后世铭记的事情都被一笔带过,目的不同,史事以何种姿态呈现在后世也不尽相同,朱厚照绝对是一个昏君,大事上不糊涂,小事上纠结。
在世人看来,朱厚照是一位奇葩荒诞且不称职的皇帝,在我看来他一个被皇位羁绊住的一个不羁放荡爱自由的普通人。
朱厚照当天子后的第十二个年头,大约五万鞑靼军队在其首领小王子的率领下入侵明朝边疆,恰好遇到化名朱寿的朱厚照巡视边关(其实朱厚照是特意来堵小王子的,小王子曾多次侵犯明朝边疆,朱厚照之前就想好好教训教训他,但上次冒险出关却被内阁大臣给死命拦住了。),于是双方开打。不得不说,朱厚照还是蛮有军事天赋的,他知道鞑靼军队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机动,于是他采取了添油战术,先用少数军队做诱饵拖住蒙古军队,然后不断增兵,不断消耗对方士气,最后决战。此战最后结果究竟如何我们现在很难完全了解,因为对于此战说法很对,有的说其实是明军大败,但《明史》记载是双方都只阵亡了百余人。这个记载可能比较扯,因为交战双方人数加起来有十万多,十万多人在一起,除非用枕头打,不然的活,就算是纯肉搏,都不止死一百来个人,何况朱厚照还说,他亲手杀了一个人呢。至于说明军战败的,更是扯淡,因为在史书中还有一句话,说此后鞑靼不再敢深入明朝边疆了。所以,这场战争应该是明军大胜,要不然鞑靼军队不会轻易被吓破胆。从这场战争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朱厚照还是蛮有军事才能的。
明武宗就是这个被抹黑得很厉害的明朝君王,经过抹黑的他多被认为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君王,但是实际上他的军事才能是非常突出的,且拿得出手的政绩也有不少。明武宗作为明孝宗唯一一个顺利长大成人的孩子,自小就备受宠爱,也因此养成了非常乖张的性格。明孝宗在世时他尚且比较收敛,但是等到他父皇一死,他所隐藏的性格就全数爆发了出来。
不可否认明武宗的性格确实比较不守章法,贪玩这一脾性也让人觉得他不适合当一个君王。因为这样的性格特点,明武宗一直备受诟病,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世人眼中的无能君王。但是他为政期间也是有过一些政绩的,其中就包括御驾亲征抵御边寇。
明武宗统治期间,蒙古多番骚扰北方边境地区,给边境百姓造成了非常大的不安,同时也威胁到明朝的安全。因为蒙古军实力强劲,所以明朝派出的军队总是无功而返,于是明武宗最终决定亲赴战场。这场由这位君王亲自指挥的战役就是应州之役。原本以为这样一位只知“吃喝玩乐”的君王肯定会铩羽而归,结果没想到明朝最后取得了胜利,蒙古军被打得只能选择撤退。
其实明武宗自小就非常喜欢武术与骑射,所以学得非常不错。但是成为君王之后,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让他发挥这方面的才能,所以直到应州之战才被发现。而除了成功抵御外敌以外,明武宗还曾杀奸臣、平叛乱,所取得的功绩还是挺多的。
应州之战
武宗皇帝朱厚照是明孝宗的长子,两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因弟弟早夭,他成为唯一的继承人。父母对他极其宠爱,以至于形成了朱厚照放荡不羁自由散漫的性格。另一方面来看,朱厚照异常聪颖。当初他爹孝宗皇帝驾崩前给托孤大臣说过:“东宫(朱厚照)聪明,但年尚幼,好逸乐,先生辈常劝之读书,辅为贤主”。
正德皇帝在位时,明朝与外邦通商,朱厚照甚至还跟着国外使者学习外语。除此外,朱厚照在军事上也颇有才能,喜爱兵法。正德十二年(1517年),朱厚照自封为“镇国公”,因其先祖朱棣曾御驾亲征,留下辉煌的战绩。朱厚照对边疆外的“马上生活”十分向往,也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御驾亲征,留下战功,光照千秋。
于是,在宠臣的帮助下,朱厚照偷偷离开了皇宫,来到边防重地宣府。在此地虽能见到几个蒙古人,他却并没有直接参与到战争,所以随后他又去了真正的前线——阳和。为了能够更顺利的参战,朱厚照还为自己拟订了封号“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并为自己安排了品级和相应的俸禄,将自己的档案入兵部和户部存档。
当时,自称“威武大将军”的朱厚照给大同总兵王勋写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要来大同管管军务。王勋收到信件后,一头雾水,因为从来没听过这个官职,后经多方打听之后才知道,这位所谓的“威武大将军”就是皇帝陛下本人。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部落小王子带了五万骑兵,向大同汹涌而来。王勋十分担心皇帝的安危,赶忙把消息传来,希望他能尽早回京避难。但朱厚照本来的目标就是参与战争,听到消息并没有离开,反而决定带领部队主动出击。王勋知道皇帝打算留下来后,连棺材都买了,毕竟,自己死了没啥,皇帝陛下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全家的人头都不够砍。
当时王勋的兵力并不足以主动出击,朱厚照随即紧急召集了附近的军队,并详细安排了作战部署,最后通过对现场的精准控制和决策,打了蒙古鞑靼部落小王子一个措手不及,取得了应州之战的胜利。
由于朱厚照是偷偷跑出宫,身边没有史官,所以应州之战的详细资料非常少。但值得一提的是,史书对此战战果的记载却很明确:明军死亡五十二人,蒙古军死亡十六人。据后来朱厚照本人口述:“朕亲杀一人。”后世得知,朱厚照还在战场上亲自杀死一名敌人。
后世对此战战果持有怀疑的态度,主要原因是:双方几十万人近距离肉搏厮杀一整天,最后双方合计总共阵亡六十八人,这实在是匪夷所思,不合常理。据后来的人经过多方调查和分析,应州之战极有可能被后来的人故意篡改结果,想以此进一步让“玩世不恭,不理朝政”的朱厚照更符合史书上的记载,而抹黑他英明的一面。
最有力的一个证据便是《鞑靼列传》中对此战结果的记载:
明史作者:张廷玉此篇内容在列传·卷二百一十五。蒙古军五万人马,阵亡十六人之后,再也不敢来犯,这明显不合常理,而此次领兵进犯大同的蒙古军领导小王子又是何许人?
正德六年三月,小王子率军五万,入侵河套,击败边军;正德六年十月,小王子率部六万入侵陕西,抢夺人口、牲畜万余;正德六年十二月,小王子率部五万人进攻宣府,杀守备赵瑛、都指挥王继;正德七年(1512年)五月,小王子率部进攻大同,攻陷白羊口,守军难以抵挡,抢劫财物离去。
正德九年(1514年)九月,小王子率部五万进攻宣府,攻破怀安、蔚州、纵横百里,肆意抢掠,无人可挡。
所以应州之战后,小王子率军五万,阵亡十六人后,便仓皇逃走,从此不敢来犯。这一点并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小王子的“人设”,最大的可能,就是应州之战中,蒙古军遭到朱厚照率领的明军重创,伤亡惨重,所以从此只敢在边境闹事,却不敢深入来犯。
武宗皇帝朱厚照回宫之后,专门举办了隆重的阅兵仪式,来纪念自己的战绩。但是在史书中,我们却只能看到关于这场战役,寥寥几笔的文字,以此来感受这场属于朱厚照一个人的胜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鳌拜为什么到死都不敢造反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