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比,强在哪些地方呢

众妙之门 2023-06-30 02:44:16

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比,强在哪些地方呢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起三国时期,我们总愿意谈到那些英雄相惜、决战杀场的故事,比如赵子龙力战救幼主;比如张飞一声吓退万人;比如吕布独挑群雄等等,这些人可以说撑起了三国风云际会的半壁江山。但是在这热血喷张的背后,其实还有一群人,他们不曾上阵杀敌,不会舞刀弄枪,甚至可能杀鸡的力气都没有,可是他们却能用一个个计策让数万大军或胜或败,让历史因为他们的智慧重新书写,这群人被称为谋士。而三国时期的谋士,虽然人数很多,但真正能青史留名的却很少,其中诸葛亮算是最有威望,后世赞誉最好的一个。

他走出自己的草庐,帮助刘备打下了蜀汉的天下,他这一生遇到过很多险境,但他都能一一化解,他也遇到过很多对手,但都未能将他打败,尤其是司马懿,他与诸葛亮较量多年,如果最后不是诸葛亮早于他离世,恐怕后来蜀汉和曹魏的历史会出现不一样的结局吧。那为什么同为实力最强的两个人,诸葛亮却比司马懿要更胜一筹,后世的赞誉更高呢?其实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两点来分析一下。

忠诚度。中国人最讲究“忠孝节义”,为臣也最重忠诚。诸葛亮一辈子为刘备大业谋划,不仅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还在其去世后,耗尽心力的为没什么能力的刘禅鞠躬尽瘁,从来没有动过非分之想,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忠义二字。反观司马懿,谨慎隐忍,知道自己不是曹家父子对手的时候,就安分的守着自己的那点业务,没有僭越,但是一到了曹芳这里,他野心膨胀,诛杀大臣,无视皇帝,自己成为了国家的主宰者。就这一条,诸葛亮在人品上就胜了他一筹。

才华。诸葛亮刚出来的时候,可以说要啥没啥,当时自己的主公连一个稳定的地盘都没有,缺兵少将,后来的一切真的是他一点一点操办起来的,巴蜀那富裕之地也是他辅助打下的,之后又主导了助力蜀汉成就霸业的几次大战。再看司马懿,他身在曹魏,当时可以说是实力雄厚,而且他自己出身又好,生活的还是很舒服的。这么一比,诸葛亮算是从起点就开始拼搏的人,而司马懿一直生活在离终点最近的地方,有点浑水摸鱼之感。诸葛亮后来能拼下如此基业,这才华应该比司马懿高出一大截吧。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之间,究竟谁更厉害一点?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台词出自《三国演义》中,东吴都督周瑜在临死前说出了这句经典名言。其中的“瑜”代指自己,而“亮”则代表蜀汉丞相诸葛亮,整句话的意思是“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表达出了自己才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无奈的叹息。除了周瑜,同时期还有不少人将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视为自己的死对头,其中就有小编今日所要说的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笑到最后的人,司马懿的隐忍与谋略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那如果拿他与诸葛亮做的对比的话,到底是谁更胜一筹呢?

先说说诸葛亮吧,他在演义初期最有名的场景应该是隆中对。诸葛亮在茅庐之中与刘备畅谈天下,并且还想他提出了如何谋取天下兴复汉室的建议。大致的步骤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要先占据荆、益两州,建立己方的根据地,紧接第二步便是兵分两路,进军中原。在刘备看来,诸葛亮的这一番战略是很妙的并且之后也这样实施了,而后世也有很多人认为诸葛亮的想法很厉害,但毛主席却认为这不是一个好主意,甚至还给出了“蜀汉灭亡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的评价。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毛主席管用的战术策略是“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势,战胜兵力分散之敌”,而诸葛亮却将蜀汉的兵力分为关羽、刘备以及自己三支。三分兵力就会使本已弱势的蜀汉兵力无法集中,从而导致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走向灭亡。毛主席将刘备集团的失败归咎于隆中对上,一语中的,道出了前人所未道之事。同时再将诸葛亮与笑到最后的司马懿比较,孰强孰弱,相信结果已出。

再说司马懿,此人在《三国演义》中略带反派色彩,但毛主席不这样认为,给予了他“司马懿敌孔明之智”的评价。司马懿到底有多聪明,从以下一事便可看出。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当时的守城将领是司马懿。诸葛亮大军远行多日,利在速战,于是他便一再刺激司马懿手下大将出战,甚至还送司马懿一块‘巾帼妇人之饰’,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急于求战,便一忍再忍,最终使亮自败。

司马懿比诸葛亮强在哪里?

  这个问题《三国志》中没有明论;即使有,恐怕也不能过分依从《三国志》的意见。因为虽然《三国志》没有以晋朝和司马氏为主体,不存在为司马氏歌功颂德的内容;但陈寿毕竟是晋朝人,毕竟是司马氏的臣民,只怕多少还是要给他们的“宣帝陛下”一点面子的。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晚期一流的英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文无第一”,谁更胜一筹,这很难说,一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般来说,文人儒生较倾向于诸葛亮(传承千年的“诸葛亮情结”),赵蕤的《反经》中就提到过文人们对两个人的评判:

  【经文】 晋宣帝雄谋妙算,诸葛亮冠世奇才,谁为优劣?

  虞南曰:“宣帝起自书生,参佐帝业,济世危难,克清王道,文武之略, 实有可称,而多仗阴谋,弗由仁义,猜忍诡伏,盈诸襟抱。至如示谬言于李 胜,委鞠狱于何晏,愧心负理,君子不为。以此伪情,行之万物,若使力均势敌,俱会中原,以仲达之奸谋,当孔明之节制,恐非俦也。”

  [吴张微《默记》论诸葛亮、司马宣王二相优劣曰:“汉朝倾覆,天下分崩,二公并遭值际会,托身明主。孔明起蜀汉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 盖有九分之一也。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 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务自保而已。使彼孔明若此而不亡,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译文】:

  晋宣帝司马懿老谋深算,诸葛亮盖世奇才,哪一个更高明?

  虞世南说:“司马懿出身于世代儒家,参与建立魏国的政制,在世事危难之际能有所救助,清理朝纲,文才武略,实有可称道的一面。然而这人好玩弄阴谋,做事不讲仁义,猜疑妒忌,诡计多端。譬如他为让魏明帝自取灭亡,故意装病,河南尹李胜离京赴任前去看他,他故意说胡话,装得命在旦夕,使曹爽放松了警惕;他把何晏等人下狱后,任由狱吏审讯拷打,最后连诛三族。这类伤天害理昧良心的事,正人君子是做不出来的。用这种虚情假义对待一切事物,倘若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到中原地带去会战,以他的奸谋来对孔明的统帅有方,恐怕就不是对手了。”

  [东吴时的张微在《默记》中谈论到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的忧劣时说:“汉朝灭亡,天下三分,这二人同时生活在风云际会的时代,投靠了一方之主。 孔明从蜀汉开始活动,地盘只有一个州,与大国相比,只占九分之一,指挥着数万军队,长驰于祁山一带,意气奋发,大有饮马河、洛的壮志。司马懿拥有天下十倍之地,仗着兼并的大军,城垒坚固,部队精锐,不敢斩将擒敌,却只能自保而已。假如孔明不是死于五丈原,凉州、雍州(今陕甘宁一带)的军队和武器装备还在,战争继续下去,谁胜谁负很明白。比起司马懿来, 孔明不是更高明吗?”]

  政治上,诸葛亮擅长治国,司马懿也长于理政,两人可谓不相伯仲;权谋上,诸葛亮罢黜李严,司马懿诛杀曹爽,两人都是排除异己,大权独揽,也可以说不相上下。他们的高下之别,其实主要看军事上。

  司马懿极善用兵,孙权就说过:“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而诸葛亮的军事指挥能力,则远远不如。

  关于诸葛亮的才能其实原本是有定论的,没有什么必要来争议,陈寿说得很清楚——诸葛亮的特点,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也就是说,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忧于他的军事才能。军事才能当中,治军又优于用兵。所以,让他治国,绝对一流;让他治军,也没有问题。但要说设奇谋、出奇兵,那就不是他的强项了(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这原本是实事求是评价,然而后世却徒起纠纷。反对派的依据,主要是据《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司马懿在巡视诸葛亮军营时,曾经佩服地说一句“天下奇才也”的话。其实,司马懿赞叹的,正是诸葛亮的治军之才。对于他的用兵,则另有评价。这个评价记载在《晋书?宣帝纪》中,原文是“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诸葛亮这个人,志向很大却不识机微,谋划很多却缺少决断,喜欢用兵却不知权变,简直就等于说他志大才疏,不是打仗的料。所以司马懿说,别看诸葛亮人多势众来势汹汹,消灭他却是指日可待(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许多历史学家都己说过,此处不再赘言。

  什么叫“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就是说,他诸葛亮虽然统率十万大军过来,却已经堕入我的计划中,击破他是早晚的事情。”什么计划呢?以守为攻。

  所以司马懿深沟高垒,只守不战,被很多人当做是“无能”的证据,其实不确。“蜀汉求速战,曹魏当久拖”——速战速决对诸葛亮有利,持久战对司马懿有利,怎么办?当然是拖着不打了!倘若当年官渡之战时,袁绍能像司马懿这么做,曹操早就灭亡了。

  总结:千年以来,被文人们控制的舆论都是倒向诸葛亮更胜一筹,认为他的失败完全是运气不好,是“天夺其魄”;但是究其根本,诸葛亮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不仅由于其个人能力,也是当时天下大势使然。诸葛亮的伟大,更多的在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道德情操,“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这是千古无双的。像康熙皇帝说的“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应该说,能力上是司马懿略高一筹,但是诸葛亮更加令人钦佩。

正史上的诸葛亮VS司马懿,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读三国,品人生。很大高兴和大家聊聊三国时代的两位智谋家诸葛亮和司马懿。

诸葛亮与司马懿是一生的对手,两位大军事家之间智慧的角逐,在那个时代的星空中绽放出令人神往的壮丽光芒。

那么,正史上的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究竟谁更胜一筹呢?其实他们之间的对抗具有一种象征意义:理想与现实,本心与利益之间的冲突和抉择。诸葛亮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的理想,他的内心充满了光明,为心底的信念执着一生,坚刚不折其志;司马懿就如同我们面临的现实,处处遍布着荆棘和陷阱,一次次头破血流的挫折,使他一点点妥协,一步步退让,苟且、隐忍和退避。

汉朝,是个伟大的朝代。因其壮美和欣欣向荣,因其不屈的精神而使?汉?这个字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称。其它的朝代皆是因为守弱而腐毁垮塌,而汉则是由于求强而将自己燃成了灰烬。这样的朝代直到今天仍为人崇仰,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质疑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和信念不切实际?

毋以成败论英雄。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无数豪杰在不息的征途中倒下。江风中的柴桑,崎岖的落凤坡,夕阳下的麦城,箭雨中的木门道,星光照耀的五丈原,白雪飘飞的祁山。他们都是优秀的战士,都曾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勇搏杀,都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成功并不是让你登上金碧辉煌的宝座,戴上皇冠接受万众的膜拜,而是让你直面本心,勇敢追求,百折不挠,做最好的自己。

六出祁山而无功,诸葛亮到底是输给了谁,是输给了司马懿吗?其实大家很清楚,在与诸葛亮的军事对抗中,司马懿每次都是棋输半步,处处受制,被打得丧失了直面的勇气,龟缩不出,忍气吞声。但司马懿算准了诸葛亮最大的弱点:粮草不济。漫长而崎岖的运输线导致蜀军的后勤补给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只能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速战速决,充分扩大战果。司马懿敏锐地把握住了诸葛亮这个弱点,只要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形成僵持,诸葛亮就不得不退兵。

所以说,诸葛亮实际上是输给了时间。蜀汉的实力尚不足以提供给他所需要的充分时间从容运筹,诸葛亮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只争朝夕,用尽了自己最后一丝智慧,耗尽了自己最后一滴心血,机关算尽而?鞠躬尽瘁?,却始终无法摆脱时间的束缚,以致于屡屡功败垂成。

当然,亘古至今,没有任何人能够战胜时间。

司马懿成功了吗?如果以一家一姓的帝王史观来说,他确实是个成功者。熬死了朝廷中所有的政敌,耗倒了战场最强的对手,掌握了国家最大的权力,使自己的儿孙终于登上了众人觊觎的皇帝宝座。

但我们也知道,司马家族所建立的?晋?完全丧失了?汉?的勇武、进取、阳刚和强悍,而是充满了妥协、隐忍、退让和逃避,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孱弱的朝代。难道这就是司马懿这位不屈不挠的大军事家内心真正所追求的吗?

选择执着于自我的本心还是选择屈从于现实的利益,哪个又更胜一筹?

确实很难评判。也许在很多人眼中,司马懿是一个突破了历史道德底线,为了利益而放弃了原则和尊严,不择手段利用他人而又背弃承诺的卑鄙政客。但在那个朝堂群狼环伺,战场陷阱密布,每时每刻都濒临绝境,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他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抉择?

虽然诸葛亮的理想最终输给了时间,司马懿的初心也毕竟输给了现实,但他们都是成功者。他们都曾经努力地去付出,努力地战斗,努力地去争取,努力地去付出和牺牲,努力地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一个肯定或者否定他们的机会。

永不放弃,就不会有失败。这就是我们这个伟大文明能够薪火相传繁衍至今的真正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3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