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八阿哥为什么会和皇位无缘,主要有两点原因尤其的关键

以史为鉴 2023-06-30 02:04:05

八阿哥为什么会和皇位无缘,主要有两点原因尤其的关键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八阿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康熙47年,大清朝发生了一件惊动朝野的大事,那就是康熙以图谋不轨的理由,废黜了当了多年太子的胤礽。这对胤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不过其他皇子却暗中窃喜,因为一旦太子被废,就意味着储君的位置空缺,那么只要好好表现,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都有可能入主东宫当上太子。

由于康熙的子嗣众多,虽然不是每个人都热衷于当太子,但是觊觎皇太子之位的阿哥不在少数,而众皇子中最具实力的便是八阿哥胤禩。首先他的才干极为出众,正是如此康熙对他颇为重用,让他负责广善库和内务府等朝廷的重要机构。对于这一点,雍正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弟弟确实能干,曾这样的称赞过胤禩:“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由此足以知晓,八阿哥是一位多么能干的皇子。

再者,八阿哥在人际关系方面处得极好,众阿哥对他的印象都还不错,尤其是九阿哥、十阿哥以及十四阿哥跟他都得很近,他们成了胤禩后来争夺太子之位的团队支持者。除此之外,胤禩还深得百官的拥护,不管文臣还是武将,对胤禩都很看好,当太子之位空缺之后,他们都希望八阿哥能被立为储君。可是我们知道,胤禩虽然看起来是立为太子的最佳人选,但最终康熙并没有立八阿哥他为储君,而是让四阿哥胤禛继承了皇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八阿哥无缘皇位的呢?

其实,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康熙注定不可能立胤禩为皇太子。

其一,八阿哥得群臣拥护正是致命要害。虽说八阿哥人缘好,得百官拥护,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在康熙征集百官推举新太子人选的时候,百官几乎一致性的都选择了八阿哥。可是这恰恰也让康熙感到害怕,一个皇子还没当上太子就竟然获得这么多朝臣的支持。这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若是他一旦被立为太子,那么朝廷势力便会立刻分为两派,一是拥护皇权的一派,二是拥护胤禩的群臣。但是按照这个架势,必然大部分群臣都会站在胤禩那一边。

这就必然会出现一个可怕的局面,太子党的势力将会超过皇帝,也就是说康熙很可能会被儿子架空,甚至会出现太子逼宫的下场。再者,一旦胤禩作为储君继位,那么功臣派势必也会影响到君权的统治,因为胤禩要想真正得到大臣的支持,势必要允诺给他们足够的好处和权位。那么将来这些功臣派的势力将会十分庞大,便会极大的削弱皇权,不利于大清朝江山稳固。

其二,八阿哥子嗣凋零。历代君王考虑接班人的时候,除了考察皇子之外,还会考虑到其子嗣问题。因为任何君王都想要把自己的江山永远的传承下去,谁会希望传到中途因后继无人而导致王朝灭亡呢?而康熙不可能立胤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八阿哥子嗣凋零。他并不是没有儿子,实际上他有一个儿子弘旺。但并不是由正妻所生,而是由一个侍妾生下的,故而一直得不到康熙的认可。

康熙在这一点上,就觉得胤禩没本事。不仅是因为八阿哥的妻室没有为他生下一儿半女,更重要的是胤禩的妻子德行很差,以至于康熙评价其“嫉妒行恶,是以允禩迄今尚未生子。”也就是根据康熙的推测,八阿哥一把年纪了却没有子嗣,很可能就是妻子因妒忌行恶所致。站在康熙的角度来看,他是担负着大清江山传承重任的,为了祖宗的基业,就算胤禩再有能力,再得人心,但没有子嗣也是万万不可能立他为太子的。

康熙年间的“八阿哥”胤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康熙究竟不满意他的皇八子胤禩什么?为什么坚决不传位给他?这是一个让后世迷惑不解的问题。

说起来,按照康熙对太子的要求,胤禩可以说是完全符合的。比如康熙认为,作为太子应该全面发展,文武全才,将来当了皇帝,才能处理朝中各种复杂的问题。而胤禩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最终确实成了一个文武全才的人。早年也是因为这一点,他深得康熙的喜爱。比如康熙认为,作为太子,必须要忠诚孝道。当年他废胤礽的时候,就是胤礽晚上的时候,在他的大帐外往里窥探。

康熙认为,胤礽这就是不忠不孝,欲对父亲图谋不轨。但胤禩不一样。胤禩一直对父亲都表现出忠诚孝道的样子,对待自己母亲也是这样的。再比如康熙要求,太子应该做到团结兄弟们,做到与兄弟们和睦相处。同样,康熙不满胤礽,也是他对自己的兄弟们不好。而胤禩刚好相反。在康熙的所有儿子中,最团结兄弟的人,和兄弟们关系最好的,就是胤禩。

总之,胤禩几乎就是按照康熙对太子的要求,量身打造的。可是为什么,康熙却那么厌恶胤禩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胤禩的那些表现,威胁到了康熙的皇位。这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不过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不靠谱的说法。为什么说不靠谱呢?因为就算胤禩有非常好的人缘,获得了朝中大臣的一致拥戴。

但并不表明,胤禩当了太子后,就会篡夺康熙的皇位啊。历史上太子篡位的情况其实并不多。在整个清朝,也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康熙就那么担心儿子会夺他的皇位呢?所以,康熙不满胤禩,乃至于对胤禩极为厌恶,应该是别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胤禩违背了获取储位的两条原则。

一、不运作原则。自古君王都认为储位是不能靠运作获得的。这个话,最早是由李世民说出来的。当年李世民之所以既不传位给李承乾,也不传位给李泰,而是传给了李治。就是因为他认为,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个人在运作,而李治没有运作。胤禩在获得储位的过程中,就有明显的运作痕迹。大臣们称呼胤禩为“八贤王”,皇长子胤禔说胤禩命中有大贵,在康熙看来,这些都是胤禩运作的结果。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反对通过运作的方式获得储位呢?因为运作必然引起争斗。康熙认为他的儿子们之所以大家互相争斗,就是他们都在运作,而胤禩就是一个罪魁祸首。还有一点,运作容易造假。这样一来,所有的行为,都不是出自于真心,是一种虚情假意的表现。可能在当了君王以后,就会暴露出来。

二、不作为原则。所以“不作为”并非不做事,而是应该韬光养晦。古人说讲人应该“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一个太子,他只需要“立德”就可以了。“立功”“立言”,那是其他皇子干的。康熙为什么要把他的皇十四子胤禵派去边关打仗,其实就是要让他“立功”。当时,很多大臣都认为,康熙这样做,是想传位给胤禵的表现。恰恰相反,他这样做,正是不可能传位给胤禵的表现。

反而是胤禛,一直韬光养晦,只注重“立德”。因此,康熙最终才传位给了胤禛。作为太子,为什么只能“立德”,不能在其它方面打主意呢?因为如果太子什么都想做,就只能引起权力的动荡。那些大臣们,很容易就会为谋一个好的去处,提前去和太子搞好关系。而这样做,必然会引起整个朝廷的动荡不安。就算太子不一定夺位,朝廷动荡不安了,国家就会不稳定。

胤禩恰好就是什么都想做,非常张扬,提前结交大臣。所以这不是康熙喜爱看到的情况。胤禩因为运作,变得虚情假意。又因为张扬,因此提前结交大臣。这样的人,康熙怎么会喜欢他呢?不喜欢,当然不会传位给他了。(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八阿哥深受康熙喜欢,却为何当不了太子呢?

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康熙在位的第22年,九皇子胤禟出生了。但是康熙并没有停止生儿育女的打算,直到他晚年的时候,依然还有皇子诞生,除了一些夭折的,他总共有二十多位皇子。按理说,这么多皇子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毕竟江山需要人手打理,这么多皇子岂不是能更好地为他分忧?可事实上并没这么简单,由于皇子身份的特殊性,就必然会滋生他们觊觎皇位的野心,毕竟皇位接班人只能从他们之中产生,但残酷的是,二十几位皇子却注定只能有一个幸运儿坐上皇位。



因此,皇子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在所难免,而康熙也是肉体凡胎一个,早晚免不了一死,那么江山社稷谁来继承呢?这是他一直很头疼的问题,虽然早已经立了胤礽为太子,但是他仗着太子的身份一直胡作非为,贪财好色强抢民女,在当时的影响极为恶劣。因此,胤礽最终被康熙废掉了太子之位。



当胤礽在太子之位的时候,阿哥们都免不了蠢蠢欲动,当他被废之后,诸皇子们之间的争夺就更加的激烈了。但最有力的竞争者只有四阿哥和八阿哥,充其量还算上一个十四阿哥。但是十四阿哥常年在西北统兵,虽然康熙很喜欢他,但是常年不在京城,在夺嫡这件事情上他并不占优势。因此是剩下四阿哥和八阿哥了。



四阿哥胤禛虽然很有野心,但是表现得却十分低调,好似根本无意于皇位的争夺。而八阿哥胤禩却截然相反,处处的表现自己,而且很会拉拢人,因此诸如九阿哥、十阿哥等诸多皇子都与其统一战线支持他。不仅如此,更关键的是八阿哥确实很有能力,在他负责的广善库和内务府期间表现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因此深得康熙的喜爱。如此一位既有学识又有能力,既有领导力又得人心的阿哥,似乎是未来皇位接班人的最佳人选。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胤禩没能当上太子,无缘于皇位。为何如此全能的胤禩最终没被康熙立为太子呢?



事实上,这一切都是胤禩自己造成的,他的一个错误举动,注定了将来无缘皇位。对于康熙来说,这二十几个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看着他们为了将来的皇位明争暗斗,实在是十分痛心。在康熙执政第47年的时候,他决定让百官推荐一下哪位皇子适合重新立为太子。其实康熙的意图并不是真的想要重立太子,而是想通过此来找到一个复立胤礽为太子的契机。但是群臣们并没有揣摩透康熙真实的想法,而是依照他们自己的想法举荐人选。



最终的结果令康熙大吃一惊,居然满朝文武绝大多数都是举荐八阿哥胤禩,投其他皇子票的人寥寥无几,更没有人提出复立太子的提议。这让康熙很舒服,为何会如此呢?八阿哥众望所归,这不正是代表他的能力出众,最适合立为储君的吗?表面上看是如此,但是往深里看,这恰恰是君王们最不喜欢看到的。



作为皇帝,最怕看到的其实不是皇子们都很平庸,而是怕他们结党营私,势力太过庞大。一旦皇子有很多朝臣的拥护和支持,则必然会威胁到皇权,严重的甚至还会架空皇帝,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发生过,康熙自然十分清楚这种潜在的隐患。胤禩还只是一个皇子,在朝廷就已经发展了这么多的拥护者,要是假以时日他当上了太子,那还不直接揣了老子自己来当皇帝?



因此,这让康熙十分后怕,八阿哥如此的会拉拢人心,则必然会存在着利益的输出,不然的话,哪来这么多人拼命的支持你当太子?再者即使胤禩没有逼宫觊觎之心,不会威胁康熙的皇权,那么这样的人将来做皇帝也是不妥的,因为当你与朝臣产生利益牵扯的时候,日后执政必定会束手束脚,不能很好地行使皇权,这对江山社稷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康熙要坚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不能让胤禩当上太子接替皇位。



所以说,胤禩看似很聪明,不断的笼络人心,拉拢朝臣支持自己,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声望。实则这是一个错误的举动,犯了康熙的大忌,导致他彻底的无缘于皇位。而看起来不动声色的四阿哥却是真正的聪明人,低调沉稳的做事风格反而得到了康熙的认可,成为了皇位的接班人!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能力不差,为什么会失败呢?

他为什么会失败,关键看康熙帝怎么做的!

老八胤禩根本就不知道,即使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休想夺得皇位,那么这是为何呢?


一、

有人会存在一个疑问,老八胤禩跟皇位无缘到底发生在什么时候?是刑部冤案之后,还是热河狩猎之后,亦或者举荐新太子风波,或者是“死鹰事件”?

先亮杨角风的观点:

其实《雍正王朝》一开局,就告诉我们,老八胤禩根本就夺嫡无望,可以说是毫无希望!

这个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老八胤禩的出身,这才是康熙帝最在乎的事情:

在康熙帝的眼中,太子胤礽是最好的皇子,也是最棒的,一方面融合了自己对故去的皇后的感情,一方面也代表他的偏向,因为太子胤礽是嫡出,这也是太子胤礽刚刚周岁就被立为太子的原因。

有人会有疑问,太子胤礽排行老二,貌似老大才是嫡出吧?

所谓的嫡出并不是指谁先出生的早,而在于是谁所生,只有正妻所生的孩子才能称为嫡出,其余的都不叫嫡出。比如最近正在热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关于嫡出跟庶出的等级观念相当突出。

太子胤礽是孝诚仁皇后所生,并且为了生太子胤礽,还难产而死,本身康熙帝对这个皇后感情又深,所以对这个嫡出的胤礽相当疼爱,在他的眼中,这才是正儿八经的皇位继承人。

其实太子胤礽并没有电视剧中演的这么愚蠢,也是从小受到过严格的教育。坏事就坏在了他也要跟几个弟弟争宠,他本身就在宠爱中,他还争个什么劲?

作为太子最该做的就是维稳,按部就班的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熬到一定的时间,皇位自然就是他的。而太子胤礽仿佛着了魔一样,或许几十年的太子让他心理产生了扭曲,最后活活把皇位给玩丢了。

正因为康熙帝看重皇子的出身问题,他才会在钟意老四胤禛的时候,刻意把他的生母乌雅氏升为皇贵妃,当然历史上并没有这么一回事。


二、

而老八胤禩就比较惨了一点,虽然号称“八贤王”,实际在康熙帝心中就是“系辛者库贱妇所生”,第一印象中就排除了他当太子的可能性。

即使满朝大臣大都举荐老八胤禩任新太子,康熙帝也不以为然,说的话就透露一切:

“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尔等各宜尽心详议,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尔等其再思之。”

也就是这时候就能看出来,康熙帝最在意的还是“其母家亦甚微贱”,这样低贱的出身怎么能当太子呢?

而作为康熙帝身边的人,有没有能猜透康熙帝心思的人呢?

别说,还真有!

关于张廷玉这个老臣有没有参透圣意,我们暂且不提,单提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康熙帝贴身侍卫图里琛。

作为贴身侍卫,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那就是保密啊,要做到守口如瓶,毕竟很多时候皇帝会无意中说出一些心里话,你要是太明白的话,或者乱传的话,迎接的必然是死亡。

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哪些话能跟皇帝讲,哪些话不能跟皇帝讲,哪些话听完了得装傻,哪些话听完了得听懂……

如果碰到了明君,那还好一些,要是碰到了昏君?

举个例子,比如有人在骂皇帝是昏君,作为侍卫的你听到了,要不要跟皇帝汇报?汇报了,那好,骂人的被咔嚓,灭九族,可是你来举报的,证明你也知道有人骂我了,那不行,也得咔擦!

所以,图里琛的差事就是脑袋别在腰上的工作,不管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只能当不知道一样,不然,能活下来,太难!


三、

有了这一个前提,我们再分析,为什么图里琛是第一个知道康熙帝传位意图的人呢?

其实真正掀起九子夺嫡浪潮的事件,是太子手下凌普带兵包围八大山庄开始的,而康熙帝在张廷玉的提醒下发现调兵手谕是假的,于是跟张廷玉演了一场猫捉老鼠游戏。

其实康熙帝也很为难,如果相信手谕是真的,那么太子没了,相信手谕是假的,那么底下的皇子就要没一个。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能既知道假传手谕的人是谁,还能不打草惊蛇,这就看帝王的谋略了。

不要觉得举荐新太子,是因为旧太子不称职,康熙帝其实是想借这次事件查出来朝中谁的威信最佳,也就是说假传太子手谕的事对谁最有利,谁就最可能是陷害人!

当然,这件事也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因为早就有预谋,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

我们还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也就是关于刑部冤案一事上:

当时康熙帝为什么没有彻查到底,而选择了草草结案,就是因为老八胤禩连夜上了一封奏折,指出,刑部冤案一案背后的指使者是太子胤礽。

这时候的康熙帝也有几种选择,一是相信老八胤禩,显然太子胤礽就不保;二是相信太子胤礽,显然老八胤禩就是陷害罪,老八胤禩不保;三是选择装糊涂,可惜康熙帝装糊涂难啊,关键他不糊涂啊,咋办?

于是就去找了张廷玉,张廷玉是谁啊,全剧数一数二的老狐狸,你康熙帝面对自己的儿子装糊涂,让我充明白,我不傻,我也糊涂,一把火给你烧了:

“臣没有见到过什么奏折!”

这下好了,康熙帝再想装糊涂也装不下去了,孩子有病,还得治啊,派谁去查病根呢?

就是图里琛,因为这件事不管调查结果如何,自然有一方会受伤,也只有图里琛能做好。


四、

那么图里琛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康熙帝先是悄无声息地让张廷玉把这个刑部冤案的案子结了,随后就派图里琛连夜把肖国兴压到宁古塔,路上谁也不能见面,专门交给盛京将军看管。

离开张廷玉那里,康熙帝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你说你的儿子病很难好了,我看是我的儿子他的病也是很难好了!”

我相信很多很多的人都觉得这个病儿是指太子胤礽,其实在杨角风看来,更像是指老八胤禩!

前提我也讲过了,老八胤禩出身不好,他又交了这么一个奏折,让康熙帝很容易怀疑他的初衷,从心理上来讲,他就觉得这个肖国兴有问题,这个老八胤禩有问题,有问题就是有病,得治!

而这一路上肖国兴什么都招了,招给谁了?

图里琛啊!

等到了热河狩猎的时候,图里琛回来了,直接跟康熙帝汇报肖国兴的事情,康熙帝听完,看来真跟自己猜的一样,于是连呼两句:

“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图里琛何等聪明,一听就知道康熙帝说的是老八胤禩,可是他又不能装作听明白的样子,于是一抬头:

“我这就去杀了肖国兴!”

要不怎么人家能历经三朝而不倒呢,功夫就体现在这里,太子胤礽怎么可能会做错事,八阿哥胤禩怎么可能会做错事,他们都是皇子好吧,唯一能做错事的只有肖国兴,这家伙诬陷太子!

而康熙帝也不傻,为了稳住老八胤禩,早在查出最终真相之前就给老八胤禩封了王,正应了那句老话:

“要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图里琛就已经确定了,康熙帝绝不会传位给八阿哥胤禩!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2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