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杀曹氏7000余人,曹操的部下为什么没人阻止

众妙之门 2023-06-12 06:20:32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杀曹氏7000余人,曹操的部下为什么没人阻止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司马懿的故事。

在三国这个时代,有着太多的尔虞我诈,而最后笑到最后的不是魏蜀吴三国,而是隐藏得最深的司马家族,虽然曹操曾梦到““三马同食于槽”,可惜的是并没有怀疑到司马懿身上,在公年249年,司马懿乘大元帅曹爽陪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睿之时,悍然发动了叛乱。他先是控制洛阳,亲身率军据守各个要道,另外迫使皇太后公布谕旨,讨伐曹爽。

司马懿非常的成功,而无谋无勇的曹爽只能迫不得已交出了军权。曹爽交权的目的其实是想保全自己,可是他的想法太可笑了,以司马懿的城府,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这么大的一个威胁。一举诛灭了曹爽,而且为了斩草除根,对曹魏的宗室举起了屠刀,前后共涉及大约7000余人,非常的惨。

想当年曹操是何等的威风,曹丕、曹睿也做过很多的功绩,但最后曹氏却落得个凄惨的下场,不得不感叹世态炎凉。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那就是曹操的那些忠心的部下呢?为什么这次叛乱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止呢?

这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都知道曹操时代部下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能臣武将扎堆,并且都对曹操忠心耿耿,比如典韦,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都要保护曹操,可为什么在高平陵事变之时都没人出声呢?

其实原因非常的简单,因为高平陵事变的时候离曹操死时(220年)都过了接近30年了,就算还剩下部下,也都老弱病残了吧,其余的大多都已经死了,所以那时候已经没有人了,但在那时候还是有人前来出头的,比较著名的就是“淮南三叛”,只不过很快就被司马氏给平定了,没有翻起什么浪花。

1、王凌叛乱

高平陵事变后,曹军政党事实上已慢慢被司马氏所操控。一年后,72岁的司马懿去世,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当政。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3起叛乱,在其中有可以算是曹操的老部下的一人,就是王凌,他虽然在曹魏当官,可是是一个边缘化的人物了,但是从他的叛乱的行为,还是对曹魏很忠诚的。

王凌密秘聚集准备反抗司马懿,殊不知计划不密,被司马懿侦知,遂率部队出乎意料地进行突击。王凌猝不及防,只能仓促应战。司马懿捉拿王凌后,把他送到洛阳,王凌在路上服毒自尽了。可悲可叹!

2、文钦、毌丘俭叛乱

也在这一年,司马师果断废黜掉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第二年,毋丘俭和文钦举兵反抗司马师。司马师亲率精兵前往征讨,和毋丘俭、文钦的部队僵持。因军力薄弱,毋丘俭军大败,二人乘乱逃跑,毋丘俭在逃跑中被乱军砍杀,文钦则逃往了吴国。

在平定毋丘俭之乱时,司马师本就有有伤,因事情重大,迫不得已亲征。得胜后,刚一班师就去世了。他的弟弟司马昭接任其职。

3、诸葛诞叛乱

一年后,诸葛诞(三国诸葛亮族弟)又举兵征讨司马昭。这个不能算是曹操的老部下,可以算是曹操的老对手更恰当。这一次,诸葛诞汲取了过去2次起兵的不成功经验教训,他知道司马昭权利已牢固、兵雄势大,不易凭战斗力击败他,因此事前暗地里和吴国建立联系,自己则恪守不战。

吴国派降将文钦率军前往支援他,诸葛诞以为有了外援,就更加坚定了守城的自信心,司马昭费了挺大气力才将诸葛诞包围起来,又分兵封控住了吴国增援。

借助人多势众,竟然一举攻破寿春。诸葛诞与文钦有分歧,突出重围时竟乘乱袭杀文钦,仅率数骑逃离寿春,中途被胡奋的击杀。之后,司马昭一声令下将诸葛诞三族尽诛。

所以因高平陵之变而引起的三场叛乱,其中有两次,是与曹操当初的老部下相关的。但是可惜的是,都没有成功,甚至在历史中没有留下多少记载,假如他们有一次成功的话,司马家族也就不能统一了,可能后面的五胡乱华也不会发生了,可是历史不能倒退。

司马昭在平定了诸葛诞的叛乱后,立曹奂为帝,军政实权彻底集中在了司马昭手里。公年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

司马懿诛杀曹氏3族共计7000余人,为何曹操当年老部下坐视不管?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曹爽自己做人有问题,实在是太不得人心了;第二个原因就是司马懿比较会做人,会收买那些老臣的心;第三个原因就是曹魏那会已经走向没落,老臣们早就有心无力了;这三个原因就是为何司马懿诛杀曹氏而曹操的旧部下不管的原因,曹操的老部下已经不想摊这趟浑水了,并且曹爽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他们寒心,反而司马懿让他们还觉得挺温暖的,所以他们就坐视不理了

我们先来说一下第一个原因,其实曹操之所以成功,和他会识人会用人有关系。但是曹爽却不是这样的人,他骨子里特别的专制,固执,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他这么的独断专行,早就伤了很多曹操旧部下的心,所以司马懿下手杀曹家人的时候,曹操的旧部下并没有出手相救。

我们再来说说第二个原因,如果说曹爽不会做人,那么司马懿就是一个太会做人的典型。其实曹操的很多旧部下和司马懿都有接触,他们通过接触觉得司马懿比曹爽好相处太多了,所以在司马懿杀曹家人的时候,那些合和司马懿接触过的老臣并没有出手。由此我们可知,不管你有多大的权力,为人还是应该谦逊一些,不要像曹爽那样咄咄逼人,否则你出了事大家也不会管你的。

我们再来说说这第三个原因,曹操死以后,曹魏已经逐渐走向没落,从这个新的继承人曹爽我们就得知曹魏可能再也辉煌不起来了。那些老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怎么会为了一个逐渐走向没落的曹魏去得罪司马懿呢?所以他们不会出手。

司马懿心狠手辣,斩杀曹氏家族约7000人,曹操旧部为何不敢反抗?

曹操部下大都被曹爽欺压,在司马懿夺权时,曹操部下不敢反抗的原因是没能力反,不想反也反不赢。

在曹芳年少比较喜欢亲近宗亲曹爽时,曹爽并因曹芳的信任肆意妄为,也就破坏了宗亲与世家大族之间的平衡。

曹爽是个愚昧、好色之人,各种侵占土地,私吞财物,各种欺压曹操部下。心胸狭隘把司马懿贬到了无权无势的官位上。激怒了司马懿,也得罪了满朝的曹氏子孙。曹爽的所作所为使司马懿变成对立的敌人,还使众多老臣寒心。

司马懿在年少时聪明好学,后来因为聪明才智被曹操引诱到曹营为曹操卖力。因此,司马懿也是个有能力的人才,在长期为曹操效力的时候,也因此拉拢了一些老臣的心。对于明事理的臣子来说,司马懿是上过战场,有过杀敌经历的人。比起无得无良的曹爽,司马懿的作为更得人心。

也是因为如此,在司马懿反抗之时,或许曹操的老部下并没有觉得司马懿这样做是要夺权的,且曹爽本是欺人过之,让人给点教训未尝不可。再者就算后面发觉司马懿有夺权之心,老部下些不反抗,也是要看他二人在争权中谁能胜利,以免自己乱站队,而让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这也是历代史上每位有权之人在争夺之后,下面的一些臣子明哲保身之法。

于当时的曹魏,已没有了曹操带领时的强大。本来自身实力就在下滑,朝堂之上又因曹爽的狭隘性格使臣子不能亦不敢提出自己的忠言。这样的天下对于曹操旧部守着也是看不到希望,曹氏子弟也无优选之人。这时司马懿的反抗及与曹爽的争夺,也让这些老部下明确了自己的选择,坐视不管,顺其自然的态度也能让自己不背负叛国欺君之罪。

这也体现了当时最本质的狼性社会,能当头的自己争取,狡猾或其余的人就按兵不动,静看事态如何发展,更何况争夺者在这些人看来是比现在的担任的更适合这个位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