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武将打斗都是数十数百回合的,这个回合究竟怎么划分

众妙之门 2023-06-30 00:17:37

古代武将打斗都是数十数百回合的,这个回合究竟怎么划分

还不知道:一回合怎么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读一些古代的经典名著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够在其中看到这样一些表述,大致意思就是说某人与某人打斗,斗了数十数百个回合,要么不分胜负,要么终于分出高下。人们的关注点自然很大一部分就是在他们争斗的最终结果上面,但是这个“回合”究竟应该怎么划分呢?虽然现在很多游戏当中也有回合之说,但是毕竟不是实战,敌人也不可能等你出手结束之后再进攻,那么这个回合究竟应该如何划分?

回合,这是我们读名著的时候经常看到的词汇,特别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经常出现。怎样算一个回合呢?这是很多朋友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回合必是需要武器的,短兵相接,那就可能产生一个回合了。其实不是,《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也是有回合的,用法术也能看出双方斗了一个回合。所以,回合与有没有武器无关,与武斗或者法术无关,与招式有关。

1.《西游记》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回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著道:“那行者没高没低的,棍子乱打。大仙把玉塵左遮右挡,奈了他两三回合,使一个袖里乾坤的手段,在云端里把袍袖迎风轻轻的一展,刷地前来,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西游记》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在提到回合之前,吴承恩先是说了孙悟空没高没低的棍子乱打,后是说了镇元大仙把玉塵左遮右挡。

由此可见,回合必是双方各自出招,甲先出招打,乙后出招挡,这就形成了一个回合,甲或乙再出招,乙或甲再挡又是一回合,假如某一方被杀死或者被擒,那被杀或者被擒的这一合就不算一回合了。

当然,硬碰硬也算,甲出招的瞬间,乙眼明手快也出招打,硬碰硬接了下来,也是一回合。

2.在《三国演义》里,有不到一回合斩杀对方的例子。

原著道:“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三国里出现过很多多少回合的描写,此处关羽温酒斩华雄,作者没有提到多少回合,可见一合都没有。

怎样的情况算是一合都没有呢?关羽出招,华雄没接住,直接死了。一个出招,一个没接住,这便不是一个回合,应该说不上一合就斩杀了某某。

回合是双方对阵,一攻一守或者双方都攻,只要一方败了那失败的这个回合就不算,比如前面打了80回合,第81回合的时候,一方败了,那我们就会说某某80合斩敌于马下。

3.双方不分胜负呢?那就是大战X合,未分胜败,比如《水浒传》里豹子头林冲经常出现这样的局面。

原著道:“秦明自把军马从左边踅向山坡后去。这里呼延灼自战林冲。两个正是对手,枪来鞭去花一团,鞭去枪来锦一簇。两个斗到五十合之上,不分胜败。”(百回本《水浒传》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林冲和呼延灼斗到五十合之上不分胜败,也就是说,两人对阵,你来我往,你攻我挡,我攻你防,一来二去的都没有输,胶着着,这就是平手。

这一点,也是有证据的,赛仁贵郭盛和小温侯吕方打斗的时候,便是平手的状态。

原著道:“当时两个壮士,各使方天画戟,斗到三十余合,不分胜败……花荣在马上看见了,便把马带住,左手去飞鱼袋内取弓,右手向走兽壶中拔箭,搭上箭,拽满弓,觑着豹尾绒绦较亲处,飕的一箭,恰好正把绒绦射断。只见两枝画戟分开做两下,那二百余人一齐喝声采。”(《水浒传》百回本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小李广梁山射雁)

二人也分不出高下,花荣一箭将两人分开。假如没有花荣呢?要么两人继续打斗,直到筋疲力尽同时撤招或者不想打了,同时撤招,也是不分胜败。假如一方不想打或者筋疲力尽而打不了了,另一方趁此击败对方,那就会是某某多少合击败某某。

林冲和呼延灼不分胜败,最后没人替他们分开,而是二人根据战局的不同,同时做出撤招的决定,才有了不分胜败的说法。上面都是提到的二人对阵,假如是二打一,三打一呢?这就有了区别,人少的一方一招或者几招接住人多的一方各自所出的一招才叫一合。

若是三打二,二打二呢?也不难理解,我们以三打二为例,假如攻方是三人,那三人各自出一招,守方二人同多招接住且都有出招才是一回合;功方是二人,他们各自出一招,守方的三人必须都出招才叫一合,只有两人出招接了,另一人不曾出招不算一回合,只有全部出招了才叫一回合,不管是出招守还是同伴守了自己再攻。

回合,与有没有兵器无关,与骑不骑马无关,与是否是武斗也无关,与双方各自根据对方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回击有关。

简单点说,一回合便是双方各自出招,攻也好,守也罢,只要一方没出招,就不算一回合,即便某一方连续出了几招来进攻,对方只是躲闪,一招未出,那也不是一回合。

三国时期英雄聚集,猛将谁的战斗力最高,具体排名是什么

在战例与档次的关系上,根据演义的特点,依据下列原则设定:
同等回合数下,生擒高于斩杀一档,斩杀高于击败一档,击败高于平手一档,击退战退视同击败,大败介于击败和斩杀之间。
同等战绩下,回合数按倍数关系划分档次,以两百回合、一百回合、五十回合、二十回合、十回合、五回合、三回合、一回合为界限划分,其余回合数按就近原则取值,数回合考虑为三、五回合。
对于一回合就被杀或被生擒的武将,因为只能明确其上限,不能确定其下限,部分武将基于一定缘由取其上限。

一档:吕布
早期吕布第一的地位几乎没有争议,近年来对吕布第一的争议也多了起来。但各种质疑的依据,也主要是说吕布的这个第一不是那么绝对,并没有哪个武将真正意义上能够撼动吕布的第一位置。 吕布的第一有以下依据:1)吕布拥有数个对超一流武将的可类比优势战例,但一个可类比的劣势战例也没有。应该说剩余超一流武将中也有对其他超一流武将的优势战例,但他们也同时有劣势战例,唯独吕布只有可类比优势战例而无劣势战例。于禁乐进双战吕布不住,优于马超、张飞对于禁的战例;夏侯惇对吕布遮拦不住,优于夏侯惇对关羽的战例;吕布对公孙瓒的战例优于文丑。2)作者给吕布安排的对手独一无二,显示了吕布独特的地位。关张唯一的一次联手就是对吕布,而且还战不倒,让许褚典韦等六将群殴的也是吕布。3)对吕布的评价也是极高,“吕布英勇无敌”,“吕布非一人可胜”等。其他人能够将吕布比下去的只能通过有无比较,比如关羽有斩颜良诛文丑,赵云有长板坡等,并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对比优势,这些武将争第二尚不保险,没法来争第一。
二挡:空缺。
空缺理由是为了保持档次的延续性,张飞与吕布只打了100回合,刘备就恐有失收兵了,然后被吕布围城攻打,最后刘备弃城突围,以张飞的性格,如果认为自己还有一战之力,不会如此老实。所以张飞对吕布的100回合看来也快到极限了,既然关羽与黄忠差了两档,张飞与吕布也要差两档才合理。再参考,吕布击败于禁加乐进,击败夏侯惇的战例,吕布高关张赵马两档并不为过。
三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颜良。 三挡对一档的标准战绩,一百回合平手。 什么表示武将水平接近?有人认为是看单挑平手的回合数接近程度,我认为还不够,因为三国演义中平局实在是太多了,门槛其实不高,武将只要接近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分出胜负了,马超与许褚230回合不分胜负,但两人的其他战例相差不小,黄忠和庞德都能战平关羽,但其他战例体现出关羽的实力也不是黄忠和庞德可以相比的。我认为互有优势战例才更体现水平接近,你这个战例比我好,我那个战例比你强。关张赵马互相比较时都有自己的优势战例,同样也都有各自的软肋,谁也不是百分百能压倒另一个。由于关张赵马横跨整个前三国,交手战例非常多,而且几名武将水平接近的群众认同度也较高,所以还是其他武将确定档次的首选参照物。 早期我将颜良列为关张赵马之下一档,主因就是颜良被关羽所斩,下意识也要降一档,但在和网友多次讨论之后,还是觉得与关张赵马同档合适,颜良20回合击败徐晃的战例确实太抢眼,即使放在关张赵马之中,也丝毫不差。而颜良被关羽所斩,情况确实有些太特殊,说是百年一遇也不为过,所以将颜良提升至这一档。
四档:许褚、典韦、文丑 四挡对一档的标准战绩,五十回合平手; 四挡对三挡标准战绩,两百回合平手。 这个档次首先定位的是许褚,许褚是演义中拥有战例非常多的一名武将,许褚拥有与吕布、赵云、马超正常交手的战例,均未失败,特别是与马超230回合不分胜负,说明与马超比较接近。但也有不少在非正常情况下面对张飞、关羽失利的战例,根据许褚的战例特点,入选超一流没什么问题,但又比关张赵马颜弱了一些,一是不干净的失利战例太多,二是有分量的取胜战例不足,在徐晃的战例对比上被颜良明显压倒,对高览的战例又不如赵云。 典韦的武力不好定位,因为战例比较少,典韦没什么败绩,不过同样好的胜绩也不多,特别是与名将交手较少,与关张赵马相比,典韦勇名还是逊一筹,取胜战例也不如上述四人,降一档应能得到更多的认同。由于许褚与典韦的战例是演义中时间最长的,而且是最严格的平手,所以两人不好分开太多,许褚的定位影响着典韦。典韦与许褚有几个近似战例可类比,但总体优势并不明显,不足以高一档次。 文丑与颜良齐名,与公孙瓒的战例可与吕布类比,但同样是对徐晃,文丑不如颜良的击败干净明确,仅仅是让徐晃料敌不过,差距明显,而且失败身死过程比颜良也难看一些,比颜良低一档比较合适。文丑最大的争议是对失败身死过程的评价,文丑败走的原因是心怯,这点已经注明,那么心怯的原因是什么呢?关羽的武力在其中起多大作用,这都是争议的焦点。先搁置这个问题,文丑其他战例中比选参考价值最大的是对徐晃,“曹操却令军将一齐下土阜击之,文丑军大乱。曹兵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只得拨马回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从描述可知,文丑军已成败势,文丑靠个人能力断后与曹将交锋,那么曹军是什么状态,前面有“曹兵围裹将来”的词语,所以前面虽然是张辽、徐晃与文丑的交锋,但曹军也必然在左近,而文丑的军队是由于文丑顶住了曹军的进攻才返回的。所以,我以为徐晃的“料敌不过”是针对文丑本人的,开始时徐晃自己有强大后盾,占据形势上的优势,所以对文丑无后顾之忧,后来文丑军马回来,拉平了态势,徐晃原先的军力后盾失去优势,再根据两人武力情况自认“料敌不过”,而不是“料敌不过”文丑和他的军马,从词语本身的针对性看,也是针对个人比较合适,所以在以徐晃为参照物时,文丑虽不如颜良,但超过了许褚,而且文丑还是处于全军形势不利时。加上文丑击败公孙瓒及公孙瓒手下四健将,列于四档没有问题。
最后再来重新分析文丑对关羽之战,如果认为关羽的武力起了主要作用,那么在处理平衡性方面则会出现一些问题,难以自圆其说,所以本人认为文丑心怯的主因是其他因素,颜良之死埋下了伏笔,关羽一开始未出现在战场上使文丑心存侥幸,徐晃料敌不过后文丑采取了错误的举动-追击徐晃,导致脱离了部队的掩护,关羽在文丑由败转胜的节骨眼中出现,对文丑的打击巨大,导致文丑心怯。

五档:黄忠、庞德。
五挡对一档的标准战绩,三十回合平手,五十回合落败; 五挡对三挡标准战绩,一百回合平手; 五挡对四挡标准战绩,两百回合平手。 两人都与关羽百回合战平,跟许褚230回合与马超不分胜负比起来,战例逊色一些,降一档也合情合理,而且这是他们两个的主要战例,并无其他战例可以提升他们的位置。庞德击败魏延无疑是最有力的取胜战例,但庞德前面与魏延战成平手的战例,魏延上坡来杀曹操,庞德救主奋力才战退魏延,与正面直接击败还是有区别。相比庞德有奋力击败魏延的战例,而黄忠未能击败夏侯渊,但黄忠迎战的关羽更年轻一些,不象庞德迎战的关羽已经有年老的提示,加上黄忠有力斩夏侯渊的战例补充,所以两人各有优势,总体还是同一档比较合适。

六档:夏侯惇、孙策、曹彰、文鸳 六挡对一档的标准战绩,十回合平手,二十回合落败; 六挡对三挡标准战绩,五十回合平手,一百回合落败; 六挡对四挡标准战绩,一百回合平手; 六挡对五挡标准战绩,两百回合平手。
夏侯惇的唯一失败是败给吕布,如果说庞德是否能战平吕布还是一个未知数的话,夏侯惇则是肯定不行,而庞德能战平关羽百回合,夏侯惇只有十余回合,夏侯惇最大的战绩是击败了高顺,这点可以压倒下面的张辽等人,但与庞德相比,庞德也击败了魏延,所以夏侯惇惇低庞德一档合情合理。
孙吴武将的定位是比较难的,因为他们普遍缺乏与关张赵马的战绩,此外与曹将也多以中等时间的平局为主,所以位置的可变性很大,只能更多地凭主观定义了,孙策、太史慈、甘宁是东吴武将中较突出的几个,定位的原则是先定太史慈,再根据太史慈定甘宁和孙策。
孙策放这一档主要是因为他的勇名比太史慈高,加上没有劣迹,所以列在了太史慈之上。太史慈面对二流的程普未能抓住机会击败,而孙策却抓住机会刺死了战平黄盖的周昕,此外太史慈还有面对王朗的尴尬记录,太史慈的优势是射箭,但射箭不考虑在基本武力之内,而且与孙策这样的高手交锋,太史慈的箭法无从发挥,所以设定孙策比太史慈高一档。作为东吴将领,需要一个代表,小霸王孙策比太史慈更合适,孙策是在有限的出场机会中都表现出色,太史慈则是出现了不少机会但一些机会未能把握住。
曹彰在与刘封的对决中明显压倒了徐晃,直接刺死吴兰也压倒了张郃,而且这还是在有马超参与的战例中,所以要比两人定位高,曹彰在有限的战斗机会中最大限度争取了战绩,值得看高一线,加上还有“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的评语,但与庞德相比,还是缺乏更有说服力的战例,所以放在第六档。
文鸳最难定位,因为他是后三国的佼佼者,可摆放幅度非常大,但这个人又非常重要,最后根据他在败势中战平了邓艾,设在这一档。
七档:张辽、太史慈、甘宁、徐晃、张郃、夏侯渊、曹仁、
七挡对一档的标准战绩,十回合落败; 七挡对三挡标准战绩,二十回合平手,五十回合落败; 七挡对四挡标准战绩,五十回合平手; 七挡对五挡标准战绩,一百回合平手; 这个档次中首先定位的是张郃、徐晃。按照徐晃和张郃分别二十回合败给颜良和马超的战绩看,两人要归于八档才合理,但徐晃又有五十回合战平许褚的战例,颜良与许褚要差2档吗?而马超又与许褚200回合战成平手,差1档已经是比较明显了,再大有些说不过去,这也是三国武评的难点及关键点。徐晃设定比张郃高一档可以在这里解释过去,但其他战例又不太支持这一说法,比如徐晃、张郃在与庞德交战时,表现都接近,而许褚与二人的战例差距比较明显,说明徐晃与张郃比较接近,而与许褚距离较大,如果徐晃比张郃高一档,那么颜良也要比马超高一档,这个结果很难接受,张郃多次与徐晃并肩作战,徐晃的表现并没有比张郃更突出,最终决定将二人设于七档,然后进行战例解释自圆其说。按标准战绩,张郃和徐晃应分别支持到50回合方败走,何以仅支持20回合?我认为从战场形势上看,张郃和徐晃均有提前撤退的缘由,其一前面有败战,对方士气上升,己方士气降低;其二为标准的列阵单挑,自己下来后其他武将还可以再上。这种解释之后也给张郃高于曹洪提供了依据,张合实际可以支持50回合,曹洪支持四五十回合之后已经非常危险了,保证了张郃可以压过曹洪。还有一个战例就是赵云三十回合击败张郃,这个战例也与标准战例有查别,而且赵云还明显经历过长时间的战斗,体力受损,能拿出来解释的理由只能是由于高览被杀,给了张郃比较大的震撼,导致张合缺乏信心,所以早败,但张合不肯退,也可以说明败得不心甘。
夏侯渊与黄忠三十回合战平,然后面对马超时被马超撇开直击曹操,虽然没有被直接击败,但也不好看,还有汝南被张飞杀散的战例,最后因以逸待劳之计被黄忠所斩杀,基本符合第七档的入围标准。徐晃、张郃、夏侯渊三人在与庞德交战时,表现都接近,这是支持三人同档的重要例证。
张辽与张郃有一个50回合平手的战例,张辽没有徐晃和张颌那样干脆的失利战例,但赤壁与徐晃许褚联手对张飞那次,与前面张颌与徐晃对赵云相比,这次换了张辽的表现也确实一般,所以张辽也无法太高看。曹操对张辽还是比较看重的,对张郃能与张辽五十回合战平暗暗称奇,言下之意没想到袁绍手下还有能人能战平张辽,说明曹操对张辽的能力比较信任,曹操还常让张辽与许褚并肩作战,张辽还能扮演立功者的角色。关羽曾对张飞说,张辽的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关羽首先是不原意与张辽交手,其次是告诉张飞没那么容易击败张辽,从第七档的标准设定看,张辽可对张飞支持五十回合才会败,也可以对得起这句话,张辽与上一档的夏侯惇相比,还是逊色一些。
太史慈与张辽打了七八十回合,水平也是较接近,由于宋谦的落马,太史慈撤退导致被张辽掩杀,表现不佳,不宜高于张辽,不过太史慈也没有失利战绩,低于张辽一档也不好,这样会把东吴武将整体拉低了,东吴武将已经够低了。
甘宁杀了很多菜鸟,也算英勇无敌,不过没怎么与强将交手,这点不如太史慈,但根据周瑜在赤壁的武将排序,甘宁还在太史慈之前,加上有百骑踏营的壮举,两人还是同档合适。
曹仁出场虽不少,但纯粹的单挑不多,有价值的战例主要在江陵之战,曹仁在救牛金的过程中体现了很强的武勇,不过以曹操面对董卓伏军的出场顺序看,曹仁不应超过夏侯渊,但要超过李典乐进等人,曹操依次派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加上未出战的曹洪,乐进、李典,可以大致看作曹操对手下武将的定位。曹仁应比曹洪高一个档次。

八档:魏延、李严、关平、纪灵、高览、李典、乐进、曹洪、管亥、王双、徐质
八挡对一档标准战绩,五回合落败,十回合被杀; 八挡对三挡标准战绩,十回合平手,二十回合落败; 八挡对四挡标准战绩,二十回合平手,五十回合落败; 八挡对五挡标准战绩,五十回合平手; 八挡对六挡标准战绩,一百回合平手; 八挡对七挡标准战绩,二百回合平手。
魏延被超一流弱档的庞德击败过,而张郃、徐晃是输给了更高档次的马超、颜良,所以魏延不足以与张郃、徐晃比肩,庞德想要击败一流弱的张郃、徐晃、夏侯渊恐怕不会那么容易,魏延在前三国表现并不突出,中三国期间大量优秀武将去世才出头。我认为中三国的武力水平比前三国已经大大降低,比如被赵云一合生擒的吴懿在中三国成了重要将领,包括原来表现平平的徐盛、丁奉在后面都表现抢眼。所以魏延在中三国的表现需要打一个折扣。魏延还有不如张郃的暗示,诸葛亮对自己的智谋应该是很自负的,但却对张郃的武力担忧,如果魏延不逊张郃,孔明恐怕就没必要担忧,如同曹操担忧颜良、马超的武力,所以魏延比张郃、徐晃低一档次。
李严只有一个战例,不过根据李严四五十合战平黄忠的战例,表现比魏延败给庞德要好,诸葛亮认为李严武艺不可力取,意思是认为黄忠不容易胜,专门针对李严设一计策,也说明李严的武力经得起考验。由于徐晃也战平过许褚,所以李严放在比徐晃低一档也是可以的,考虑刘备征汉中并未带上李严,而是魏延,所以高于魏延也不大合适。
关平与庞德三十回合战平,加上有击败丁奉、徐商、吕建等的战绩,似乎还超过魏延。但从刘备入川的部将排序来看,魏延是当主将使用的,关平列于魏延之后,如将关平武力列于魏延之上似有不妥之处,所以关平只能与魏延同档。最后重新分析一下魏延与庞德之战,魏延首先与庞德战平,因曹操后营被截寨,曹操采取群殴的方式,而魏延还是以诈败的方式撤退,后来魏延射中曹操,来杀曹操是上坡,地形不利,庞德奋力才杀退魏延。关于地形的优势,黄忠击败冷苞以及斩杀夏侯渊都是从坡上杀下来,所以地利的影响确实存在的,所以魏延被庞德击败也不是实打实的,可以支撑魏延与李严、关平同档。
纪灵战绩虽不多,含金量却很高。能顶住关羽三十回合,所以还是有些斤两的,但已经大叫少歇,然后不出战,基本算要失败了,被张飞所杀是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应非正常情况,可以归入第八档。
高览表现与纪灵类似,高览战平的对象许褚不如关羽,回合数也不详,被赵云所杀的场景比较模糊,如果纪灵还可以归结于客观条件不利的话,高览要有也只能是自己的失误。高览有一个干净斩杀刘辟的战例,正是这个刘辟和龚都联手能让曹洪屡战不利的,高览与纪灵同档是比较合适的。
李典对赵云是十回合仅仅是料敌不过,可以看作近似10回合平手,加上根据前面排序分析不能超过夏侯渊和曹仁,放八档较合理。
在合肥时,乐进的表现与李典差不多,不过乐进通常排名在李典之下,两人同档考虑。
曹洪是一名武力争议比较大的武将。首先,我以为曹洪与马超的战例不能认为是简单平手,由于曹洪要救曹操,死战不退,所以曹洪不会选择败走,那么马超只有杀死或刺伤曹洪才能摆脱曹洪,到后面曹洪实际已经很危险了,如果不是夏侯渊赶来,生命有危险。当然如果正常单挑,曹洪是能够从容败走的。关羽认为张飞没那么容易击败张辽,曹洪显然不到这个级别,张郃级别是他的顶。但曹洪还有一个战例是对刘辟、龚都屡战不利,刘辟、龚都是分别被高览和夏侯渊直接斩杀的水平,即使两人联手,想让高览不利也是困难的。还有就是后来刘备有嫌刘辟军少的说明,曹洪因兵力不足而不利的理由也不大能成立。那么最有可能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刘辟、龚都联手,二是曹洪的统兵能力不行,最大可能是两种理由兼有,因为只是某一方面都不足以支持实战。那么这样只能把曹洪放在高览之下了,不能高于高览。但从能死顶马超四五十回合来看,比于禁之流应该要强一些。
管亥被关羽数十回合才斩杀,并斩杀孔融部将宗宝;根据对其他版本的考究,管亥应是被关羽数回合斩杀,这样才可与“量管亥怎敌得云长”说法对应,但毕竟毛本原文就是写的数十回合,所以这里将数十回合尽量往低考虑,考虑为二三十回合。
王双的定位是一个难点,王双打伤张嶷之后,王平和张翼上去拦截,最后还是被王双大杀一阵,如果是认为王双击败了王平和张翼两人,那么王双起码不弱于张郃,但王双面对张嶷还要用诈败这样的计策,跟祝融夫人差不多,按照赵云一回合生擒吴懿,张嶷跟吴懿应该差不多水平推测,如果王双有一流水平应该可以直接速败。回过头看与王平张翼的战斗,由于张嶷被打伤,所以蜀军士气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还要救张嶷回阵,所以我认为不是完全的击败,但如此至少高于姜维,姜维面对王平和张翼的夹击完全失败了(有两军夹击的因素),孔明顾忌王双,担心魏延不能摆脱王双,魏延不宜高于王双,王双也就一直与魏延对峙,王双也不宜高于魏延,所以看来王双还是与魏延同档比较合适。 考虑徐质干净击败了廖化和张翼,比姜维肯定强,姜维与夏侯霸商议曰:“徐质勇甚,当以何策擒之?”,也说明姜维认可徐质的武力成为隐患。不过最后大惊无措,被姜维一枪刺倒座下马,最后被众军乱刀砍死,这里要减分,与诸葛尚相比,诸葛尚击败邓忠,这个邓忠可以与姜维战平,比廖化、张翼都强,所以徐质要比诸葛尚低一档。
九档:姜维、关兴、张苞、马岱、于禁、孙坚、程普、黄盖、邓艾、华雄
九挡对一档标准战绩,三回合落败,五回合被杀; 九挡对三挡标准战绩,十回合落败; 九挡对四挡标准战绩,十回合平手,二十回合落败; 九挡对五挡标准战绩,二十回合平手,五十回合落败; 九挡对六挡标准战绩,五十回合平手; 九挡对七挡标准战绩,一百回合平手; 九挡对八挡标准战绩,二百回合平手。 中三国蜀军最强武将无疑是魏延,从战张郃前诸葛亮目视魏延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诸葛亮认为魏延高蜀军其他武将一筹,在魏延不肯主动出头之后,诸葛亮显得很无奈,所以关兴、姜维、张苞应低魏延一档,而从实际斩将记录上看,这三人的表现都不差,其中姜维在中三国的表现不如关兴张苞,但在后三国表现抢眼,还是同档考虑。 马岱的失败战例只有对魏延和张飞,另有不少斩将战例,马岱对魏延和张飞都有诈败的嫌疑,尤其对魏延迹象明显。在与忙牙长的对比中,马岱明显压倒王平,奇怪的是这么一个猛将,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用得却不多,与关兴张苞相比,胜绩少一些,不宜超过关兴张苞,马岱10回合败给张飞,不能再低了。 于禁八九回合败给马超,列九档。 孙坚能摆这个位置没有太多原因,主要是因为他的勇名定位,不宜比部下程普低,在毛本中孙坚的战例并无太多缺陷,战吕公的回合数只有一合,战华雄没有战败的交待。 程普、黄盖的战例差不多,对蔡瑁和黄祖都是速胜,黄盖的战例看起来更好看一些,不过程普还有与张辽、太史慈的战平战绩,不过由于他们缺乏与强手的战例,放太高也不合适。
邓艾主要根据姜维设定为同一档,同时邓艾五十回合战平文鸳。 华雄放在这里实际还是强调被关羽斩杀有一定的其他因素。袁绍说关羽出战怕华雄耻笑,华雄连斩两将也可能出现对关羽的判断失误,以为联军武将就这个水平了。华雄不高于程普和孙坚也可以解释,华雄为什么看到程普杀死胡珍却没有出战复仇了。
十档:高顺、李傕、郭汜、周泰、凌统、文聘、夏侯霸、吕蒙、严颜、鞠义、公孙瓒、冷苞
十挡对一档标准战绩,三回合被杀; 十挡对三挡标准战绩,五回合落败,十回合被杀; 十挡对四挡标准战绩,五回合平手,十回合落败; 十挡对五挡标准战绩,十回合平手,二十回合落败; 十挡对六挡标准战绩,二十回合平手,五十回合落败; 十挡对七挡标准战绩,五十回合平手; 十挡对八挡标准战绩,一百回合平手; 十挡对九挡标准战绩,二百回合平手。
高顺被夏侯惇四五十回合击败,被典韦击败,与侯成联手被典韦击败。
凌统能跟张辽50回合平手,不过在败退时抵住张辽,结果自己身中数枪,看来也是到极限。
李傕、郭汜分别对垒夏侯渊和曹仁,显示了一定的实力,不能再低了。
周泰虽有救孙权的英勇事迹,但也有被关兴张苞吓得退入本阵的劣迹,比程普黄盖应逊色一些,所以降低一档,周泰曾经斩杀沙摩可,但沙摩可也没有什么好的表现,无法提升周泰。
文聘与魏延长时间交战未分胜负,应距离魏延较近,但跟许褚典韦的交锋不一样,文聘和魏延是带着部队交战,文聘还把张著围住但无法形成胜势,最后被赵云救走,文聘的表现不能太高看,文聘还有一被韩当、周泰击败的战例,但那是在船上,船战很难形成一对二的单挑,应视为带领部队作战失败,所以文聘比魏延降了两档。
夏侯霸一刀斩卑衍于马下,战不十合,击败郭淮,表现次于姜维,夏侯霸看到魏延就撤退,低两档较合理。
吕蒙登船砍翻陈就,可类比周泰,加上还有追击时被张辽抵敌的例子。
严颜是在中计的情况下被张飞生擒,且有斩夏侯德的战绩。
鞠义如按照他对赵云数合被杀只能再降一档,不过他毕竟斩过严纲,而且在颜良文丑均在的时候能被袁绍放在中路,太低了不好看,鞠义面对赵云时可能有过于轻视、准备不足的情况。
公孙瓒面对鞠义不敢迎战,不能高于鞠义;公孙瓒与文丑交手十余回合落败;公孙瓒与吕布交手数回合落败,但公孙瓒被吕布追之甚急,如果不是张飞,公孙瓒就被杀了,所以认为公孙瓒此战不能直接判定为失败,而是比普通的失败更严重一些,武安国同样是被吕布击伤,但武安国也可以逃命,说明赤兔马的优势也不是绝对的。
冷苞分别能顶黄忠10回合、魏延30回合,但形势不利时被魏延直接生擒。

十一档:王平、韩当、朱桓、侯成、傅佥、潘璋、蒋钦
十一挡对一档的标准战绩,一回合被杀; 十一挡对三挡标准战绩,三回合击败,五回合被杀; 十一挡对四挡标准战绩,五回合落败,十回合被杀; 十一挡对五挡标准战绩,五回合平手,十回合落败; 十一挡对六挡标准战绩,十回合平手,二十回合落败; 十一挡对七挡标准战绩,二十回合平手,五十回合落败; 十一挡对八挡标准战绩,五十回合平手; 十一挡对九挡标准战绩,一百回合平手; 十一挡对十挡标准战绩,二百回合手。
王平有生擒夏侯楙的战例,对张郃能战有数十余合;
韩当面对黄祖部下张虎二十回合不占上风,靠孙策射死陈生后,张虎措手不及才杀了他,比程普黄盖差了不少,加上还有面对关兴张苞直接退入本阵的例子。
朱桓战不三合斩曹仁大军先锋常雕,高徐盛一档足矣。
侯成单独迎战典韦能败走没有直接被杀,比宋宪、魏续强。
傅佥活捉王真,打死李鹏,表现出超出一筹的实力,看起来比廖化和张翼强一些。
潘璋有生擒苏飞的战例,数合战平黄忠、三合败给关羽;
蒋钦也是三合败给关羽,另外被曹仁与牛金奋力冲散。

十二档:徐盛、丁奉、邓忠、宋宪、魏续、马忠
十二挡对一档标准战绩,一回合被杀,一回合被生擒; 十二挡对三挡标准战绩,三回合被杀; 十二挡对四挡标准战绩,三回合击败,五回合被杀; 十二挡对五挡标准战绩,五回合击败,十回合被杀; 十二挡对六挡标准战绩,五回合平手,十回合落败; 十二挡对七挡标准战绩,十回合平手,二十回合落败; 十二挡对八挡标准战绩,二十回合平手,五十回合落败; 十二挡对九挡标准战绩,五十回合平手; 十二挡对十挡标准战绩,一百回合平手; 十二挡对十一挡标准战绩,二百回合平手。
徐盛被曹仁直接击败,比蒋钦弱,战无数合击败了张普。
丁奉能杀死韩综、桓嘉,但被关平奋力杀退。
邓忠与姜维交战三四十合,不分胜负,但后来被姜维挟住枪,又与师纂联手被诸葛尚击败。 宋宪、魏续均被颜良斩杀,从前面交待看,魏续地位比宋宪高,所以虽然被颜良斩杀的回合数少一些,依然同档处理。
马忠虽然武艺较低,但却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猛将杀手。擒关羽、关平;射杀黄忠,可谓风光无限。勉入此档,作为榜尾。
十二档后已少有名将,故不予详细评定。

到底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才算平手,一回合又是多久

大战三合,互无优势就算平手,真正势均力敌的平手至少要连续大战300合才算。分开战多次100合相加都不算。按照许褚战马超,及张飞战马超,从午时到旁晚是两个时辰,共战200合,其间有换马停歇,也就是一分多钟战一合。

求指导,古代武将单挑为何那么多平手的

浩子儿说的有几分道理!下面我就给各位科普一下原因: 1、三国时期马镫还未发明,因此战将要先练马术。就是两腿夹住马肚子,因此在马上高速冲击时坐稳是第一要务。可想而知,实际能用的力量就小很多了。 2、承1,由于没马镫,力量和骑术相差很多的人对战,立马就分胜负了。既然能战百余回合,说明彼此骑术和身体素质都不错,势均力敌。 3、古代打仗是讲礼仪的,马上对战是回合制。一个对冲后,圈马再接着对冲。基本上这种战法就是看谁骑术好力量大,因为一个对冲力量小的和骑术差的会倒撞于马下。就凭借骑术和力量来震慑对方和对方军队的,也是给己方士兵提振士气的方法。 4、古代骑马披重甲(金属甲骗),使重量很大的武器,就是便于骑马冲锋和马上对战。实际上冲锋时武器过于笨重,战将力气很快就耗完了。所以古代很多战将兵器的柄是木质的,而非纯金属的。 5、马上使用兵器较轻的,比如长枪,对战时基本上就是刺和格挡。象刘备使用双股剑,竟也能与使大刀的对战,也能与吕布方天画戟对战。 6、一次对冲,基本上就是先出手的进攻一击,后出手的格挡或者闪避。 综上,打个平手就屡见不鲜了。这也是两者差别不太大导致的。 查看原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0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