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什么宁愿死儿子都要造反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明末,吴三桂背叛了明王朝,归顺了大清。吴三桂作为清廷的开国功臣,被封为镇守边疆的藩王。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天高皇帝远,他自己居然当上了云南的土皇帝。
在云南,他公然的圈占公田,大兴土木,不仅如此,他还操纵市场,发行自己制造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就还不算,他还要求朝廷把选派云南等地官员的职责交给吴三桂,由他自己来任命。
吴三桂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权力呢?因为当时三番的势力逐渐的膨胀,而且当时的康熙帝还很年幼,对吴三桂等人只能是一度的忍让。为了安抚吴三桂,当时的朝廷把和硕公主即顺治帝的妹妹,康熙帝的亲姑姑许配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吴应熊作为驸马留在北京。
吴应熊虽然贵为驸马,实际上是作为人质困在京都,这对于吴三桂和吴应熊而言都是向心知肚明。吴应熊心知自己的命运,但是他对自己的父亲是百依百顺,为自己的父亲传递京城的一举一动,吴三桂对朝廷的情况了如指掌。吴应熊确实一步一步的走向里死亡的边缘。
康熙帝铲除鳌拜后不久,吴三桂就认识到自己的危机到来了,三番的势力对于清廷来说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他分析等康熙帝稳定局势后,肯定要铲除这一毒瘤,所以他要先下手为强。他认为年轻的康熙帝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他起兵反了清廷。
在康熙七年,吴三桂公然反叛,刚开始,吴三桂的叛军确实是取得了一些胜利,清军是节节败退。康熙帝在这时展现出了帝王应有的气势,他先是将吴三桂的罪状公布于天下,接着是处死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
按理说,自己的儿子朝廷中做人质,应该有所收敛。可是吴三桂不一样,查看吴三桂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为了保全自己,不惜牺牲自己的父亲的性命。自己的儿子更是不在话下。为了能够称帝,他是费尽了心思,可是是不如己愿,自己的盟友背叛了自己。
盟友背叛完全打乱了吴三桂的计划,吴三桂的优势完全丧失。吴三桂在穷途末路之时,在衡州称了几天帝就一命呜呼了。群龙无首,叛军很快就被消灭。
查看历史就会发现,吴三桂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被权力的欲望冲昏了头脑。为了自己的野心,不惜牺牲自己儿子的性命。可是他这样做,完全不顺应民心,虽然他打出反清复明的口号,可是他的所作所为百姓都看在眼里。所以他的失败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当时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北京城被李自成破了,吴三桂变成孤军,投降李自成或大清都是可能的。
小说和野史都说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是说他是因为陈圆圆。不知是否确有其事,但我想即使这事是真的,以吴三桂一代枭雄的性格,应该也不是他降清的全部原因,顶多是一个借口罢了。
明季之末大量的明庭故臣变作汉奸的原因是多式多样的。常见的是战穷活命型和投效觅官型。前者典型为洪承畴、祖大寿等,后者典型为张存仁、马光远、冯铨等。吴三桂跟他们都不同。吴三桂没有战穷。山海关和五万将士均在他掌握之中。他官至明庭总兵官、平西伯。若明庭得以延寿,他的升官图仍未有穷期。更为重要的是,从十几岁至此他一直处在与满清毫不妥协的交战之中,可以说他身上并无显著的汉奸因子。鉴此,有必要探讨他终究成了大汉奸的原因。
面对事实进行探究,应该承认客观因素是促成吴三桂蜕变为汉奸的重要原因。这客观因素就是李自成入京后所采取的一系列错误作法。
基于农民起义军对地主豪绅阶级和故明官僚的痛恨,大顺军许多将士对明庭降臣进行拷掠追赃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李自成并不具备一个封建改朝换代者的眼光和胸襟。古代的农民起义并非近代、现代的民主革命。它只能是以一个新兴的王朝代替原有的王朝。大顺要能站稳脚跟就必须与故明官僚合作。而且这些故明官僚已抛弃朱明政权张开双臂准备与大顺朝合作了。如礼科给事中惠世扬就十分肉麻地向李自成下跪说:“天生老臣,以遗陛下。”可是李自成竟对个中奥秘欠缺洞悉。任由大顺将士去拷掠故明官员,甚至骚扰百姓,于是李自成大失京师民心。许多故明官员降后复萌叛志,有的则化装潜逃。
从整体上来看,大顺的作法是丢弃了于自身政权的稳定十分重要的故明官僚的合作,从局部上来看,是逼反了吴三桂。这既是促使吴三桂降清,也是使大顺朝由盛至衰最终覆灭的关键。对于那十几天--历史长河中短短的一瞬间--里的情况各种史籍中有着略有出入的记载。在剧烈的变动面前,吴三桂情绪激动举止失措。有记载说他已接受李自成的招降。只是在还没有完全公开之时,又陆续得到父亲被关押拷掠和爱姬被霸占的消息。有说是,他还勉强能接受父亲的遭难,却决不能接受爱姬的受辱。
他明白自己是处在满清和李自成两大势力的夹缝之中。无论是出于父亲滞留京城的考量,还是从他与满清拼杀了十几年的仇恨来看,他归降大顺才是顺理成章的。可是三十二岁血气方刚的青年武将在斩了李自成的使节并口出“李贼自送头来”的狂言后,就自断了这条应该走,并且本来已打算走的路。可是尽管如此他对降清仍有顾虑,以至在获悉李自成起兵后曾想自戕以了断一切。然而当他面对现实后,只得走出向满清搬兵的招数。而这一搬就把满清的都城从沈阳搬到北京,吴三桂没有后悔药可吃.
而且应该说明,一开始吴山桂并不见得真的有降清意图,他首先是于清军结盟借兵的意图,事实上,多尔衮收到吴三桂书信后,立刻复书,再次以清朝一贯对吴三桂的招降态度表示:“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福贵,如河山之永也。”吴三桂在回信中仍未对是否“来归”有任何明确表示,只是模糊表示,若得民心与财土,“何事不成”。
史料佐证,明亡后数年内,虽然也有亲历甲申之变的杨士聪在《甲申核真略》中斥责吴三桂“西不能讨贼,东不能守关,有何功言?”但《谀闻续笔》曾记载吴三桂请求多尔衮“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明太子)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显示出他复明的确存在真诚性。
而此后他在讨清的檄文中指责多尔衮“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居燕都,窃我先朝神器”,清朝官方对此不敢正面回答,更显示吴三桂当年与清朝的盟约并非子虚乌有。然而在山海关之战击败李自成后,多尔衮以顺治皇帝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令吴三桂以下各将领和吴军全部剃发,这标志着吴三桂已经彻底投降清朝。身为明将多年不接受清朝招降的吴三桂,于是迅速完成了从降李到反李,从借兵到降清的复杂过程。
研究历史,讲究的不过是“求实”二字,我并不是标新立异,只是结合现有史料对清代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人物或者案件进行考证,我欢迎各位网友提出你们的意,毕竟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只希望某些网友如果您不能体面的发言,就请您体面的保持沉默;非理性的发言只能证明我考证的正确。
吴三桂,他投靠清朝没有?的确,吴三桂接受了清朝的官职并且还亲自杀害了永历皇帝,他是早有预谋的吗?很显然从现有资料看,不是。从当时形势上来看,当时天下一共有四股势力,李自成、吴三桂、清朝、南明,其中吴三桂的实力最小,形势也最险恶,夹在李自成、清朝两股势力中间。吴三桂能走的只有三条路:1.投降李自成;2.南渡江南,参加南明政权;3.联合清朝抗击李自成。第一条路,由于李自成愚蠢的扣押了吴三桂的父亲、掠夺了他的爱人,吴三桂自然不可能去投靠李自成。(这里叉开一下,由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历史上很多破家为国的名人为榜样使得我们错误的认为古人对国家都很“无私奉献”,但是,我要说那是假象。在家天下时代,家族是至高无上的,家国、家国,家是在国之上的。连舍身取义,誓不降元的文天祥私下都劝说或者说命令其弟弟‘出仕蒙元’以保全家族。别说什么劝不劝是文天祥的是,听不听是他弟弟的事这样的话,在封建伦理道德异常发达的时代,不听父母、兄长的话走出自己的路的从来只有两种人,名人与普通的终身被人唾弃的逆子,在我们歌颂‘名人’的同时请不要忘记在他们脚底有千千万万‘逆子’。所以责备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靠同是汉人的李自成的人都是拿今朝的剑去斩前朝人的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我们在看第二条路,投靠南明政权,如果吴三桂的实力都到了可以带着十几万平民、军属打败李自成几十万大军,在一路顺利到达南京的地步,我想吴三桂还不如直接打败李自成来的痛快;所以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的通。那就是联合清朝抗击李自成,吴三桂一开始可没有想着投靠清朝,他想的不过是联合。
吴三桂在担任辽东宁远总兵期间多次参加抗清斗争,且就在明清松锦战役后,明军节节败退,许多将领被迫投降清朝的情况下,“明之将师孰不惶惧”,但是吴三桂的态度依然很坚定。明朝降将致函劝降,吴三桂都是“答书不从”的。坦白说,吴三桂是明辽东部队在‘后袁崇焕时代’表现最坚定,成绩最出色的明朝边防将领。
不但如此,吴三桂同多尔衮磋商联军过程中的书信也可以证明吴三桂没有主动投降清朝。“我国与北朝(清朝)通好二百余年,今无故遭国难,北朝应恻然念之……速选精兵,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所报北朝者,将裂地以酬。”(《清世祖实录》)吴三桂在信中可只是说割让国土作为酬谢,没有说投降啊。
山海关一战之后,吴三桂的部队消耗非常大,多尔衮乘机控制吴三桂,他把步骑一万配属给吴三桂,又任命吴三桂为“平西王”。吴三桂不能也不敢拒绝多尔衮的好意,但是就这样吴三桂也没有说如同其他投靠清朝的汉族官吏那样卑躬屈膝,应该说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做了反抗。山海关一战胜利后,清、吴联军乘胜追击李自成,吴三桂“传檄远迩”,提出“周命未改,汉德可恩”,“试看赤县之归心,仍是朱家之正统”等口号。如果吴三桂真投靠清朝,这些口号他不会也不敢提,清朝如果把吴三桂当做臣属,清廷也不可能同意吴三桂发这样的檄文。
李自成败退到永平后,吴三桂“请太子而使入议和”,并且提出了“约自成回军,速离京城,吾将奉太子即位”,又“传帖至京,言义兵不日入城,凡我臣民为先帝服丧,整备迎候东宫”。从这些可以看出吴三桂依然是以朱明臣属自居,并不认为自己是清廷官吏,只不过后来被多尔衮算计“令(吴三桂)其西行追贼”,吴三桂不敢与清军抗衡,而造成后来一系列事情。假如南明能励精图治,能在黄河以北打上两场胜仗,吴三桂能不动心?可惜南明实在太不争气,导致吴三桂只好死心塌地的投靠清廷。
但是吴三桂自己内心深处是没有臣服过清朝的,在他任平西王开府云南的时候,他“阴养天下骁健,收招荆楚奇才”,积蓄藩本,训练士卒。并且他后来也确实是起兵反抗清朝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0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