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落难为何无人来救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了,而很多人也都信以为真,真的认为西周就是因为荒唐的周幽王宠爱美人而断送江山,褒姒也成了人们所说的“红颜祸水”。但是这就和现如今把很多责任全部推给女性的言论和思维是一样的落后迂腐。其实在历史上,烽火戏诸侯究竟是否真有其事都是没办法确认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周幽王最后是落难了,然而为什么落难之后,其他诸侯都不来救他呢?
周幽王时期,犬戎入侵西周都城镐京,而诸侯不去救。《史记》上说的是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于诸侯。因此,后来犬戎攻进来的时候,诸侯们都不相信周幽王,因此不来救他。《吕氏春秋》上则说,不是“烽火戏诸侯”,而是“击鼓戏诸侯”。但不管是哪种方式把诸侯招来,总之是戏弄,是失信,因而在犬戎正式攻打的时候,诸侯们不相信,因而就不去救。
不过,一些学者却认为,“烽火戏诸侯”是不存在的。钱穆先生就说:“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钱穆先生的意思是说,当时是周幽王带兵去攻打申侯,周幽王既然带兵去攻打申侯,他用得着动烽火吗?
清华大学学者在整理战国竹简的时候,也发现上面记载的是周幽王主动去攻打申侯,佐证了钱穆先生的看法。因此,我们要回答为什么没有人来救周幽王,就要基于这个事实。下面我试着分析一下。
1.这是周幽王的家事,其它诸侯不便干预。
周幽王获得美女褒姒后,对褒姒宠爱不已,由此冷落了他的结发妻子申后。后来,褒姒生了个儿子姬伯服。于是,周幽王便废了申后的儿子姬宜臼(后来的周平王),改立姬伯服。申后不服,周幽王又废了申后的王后之位。申后母子逃回申国。周幽王大怒,带兵前往征讨。于是,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东方的缯国和西方的犬戎,共同对抗周幽王,打败周幽王,并在骊山下把周幽王杀死。
从这段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周幽王的家事,诸侯怎么参与呢?帮助周幽王打申侯。申侯又没有错,道义上说不过去。帮助申侯打周幽王,这是谋反,当然不能这样干。
最后周幽王被犬戎杀死,也是一个例外,诸侯们是没办法判断的。而且,当周幽王被杀死后,诸侯们也是有行动的。他们把姬宜臼扶起来,帮助他迁都洛邑,并没有撒手不管。
2.周幽王所做的确实是荒淫误国的事情,诸侯们懒得搭理。
周幽王执政的时候,当时出现了比较大的自然灾害,又是地震,又是连年干旱。要知道,在古代,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人们不会认为是自然灾害,是正常的事情,而会认为是“君王不德”,上天有意地降下灾祸“示警”。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周幽王确实有些乱政,贪图享乐。他任用奸臣虢石父为卿士(相当于宰相),执掌政事。虽然虢石父并没有给周幽王提过“烽火戏诸侯”的建议,但是,他确实伙同周幽王寻欢作乐,对本来就灾害丛生的老百姓进行搜刮,闹得民怨沸腾。
周幽王的这种乱政和贪图享乐,似乎是在“印证”上天对他“不德”的惩罚。因此,就算周幽王被犬戎攻击,诸侯们也懒得来救他。
3.诸侯们已经不再那么听周王室的话,都在各自打着小算盘。
西周经过了三四百年的发展,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在周幽王的上几代,周王室的威信已经大减。诸侯们都在考虑做大做强。尤其是楚国的熊通,那时候甚至已经“自立为王”。其它诸侯当然也在蠢蠢欲动,想要“独立”。后来犬戎灭了西周,几个大诸侯帮助周平王东迁的时候,其实也是为了捞到更大的好处。而此后,各国就开始做大,春秋也就开始了。
对于夏商周三朝的灭亡,历史上曾有文人归结为是“红颜败国”:夏亡于末喜,商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关于褒姒亡西周的故事,为现代人所熟知的是典故“烽火戏诸侯”。不过,对于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真假,历来是有争议的。
1、“烽火戏诸侯”的漏洞在哪里
《吕氏春秋》、《史记》、《烈女传》是较系统记载“烽火戏诸侯”故事的。因为周幽王宠姬褒姒不笑,周幽王大伤脑筋,最终用点燃烽火,各诸侯紧急勤王,却发现是假情报,于是乱哄哄聚集在城下,狼狈不堪。褒姒见状,终于笑了……
西周都城是镐京,各诸侯国遍布黄河流域。烽火点燃,各诸侯离镐京远近不同,不会同日到达,并聚在城下乱成一团。诸侯行军会有斥候前哨,断不会到都城后才发现没有敌情。甚至对于西周有没有烽火台也有人怀疑:为抗击匈奴,汉朝才开始设置烽火台。
2、这是谁编出来的故事
“烽火戏诸侯”为人所熟知是源自《吕氏春秋》:西周都城临近胡地,周天子与诸侯要约:建高台在王道,台上设置大鼓,如胡戎侵犯,击鼓相传,诸侯起而来相救。而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击鼓而诸侯兵至……没错!吕不韦的门客说是“击鼓戏诸侯”。
这是不是间接承认了,秦国时尚没有烽火狼烟的军事传递?《史记》则完整讲述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数举烽火”。而之后刘向编撰的《烈女传》延续了司马迁的说法,周幽王“数举烽火”,同时说周幽王“烽燧大鼓”,烧烽火、击大鼓都干过。
3、为什么要编这样的故事
“烽火戏诸侯”而亡国,其实比较符合后世文人所说的“红颜败国”。主旨是提醒国君不要沉湎于声色之中,要远离祸水,远小人,亲贤臣,如此才能治理好国家。当然,这是编这样故事的核心思想。但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周幽王之死,其实是与申侯密切相关,正是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导致西周的灭亡。随后继位东周首任天子的周平王,是申侯等大臣拥立的,而且周平王的母亲正是申侯的女儿。为掩盖申侯弑主之举,编出这样的故事用以说明周幽王实在该死。
4、真相到底是什么
“烽火戏诸侯”真相是这样的:申国是夏朝诸侯国,炎帝后裔,侯爵,世称申侯。因为源出姜姓,得到周天子信任,被委任守护边境的重任。周幽王娶申侯女为王后,宠爱美女褒姒后,就废掉申后、太子宜臼(后来的周平王),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
申侯外戚地位被褒氏族人取代,申侯只好举反对废长立幼大旗,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各诸侯不满周幽王不遵周礼,不来救驾,西周灭亡。申侯同鲁侯、许侯拥立周平王,为酬谢申侯援立之功,申侯的小儿子封在屠原(今陕西)。
《竹书纪年》对于上述历史真相的记述更加直白:
从热衷于巡游的周穆王起,西周国库日渐空虚,周幽王继位后不断增加异姓诸侯赋税,此举被诸侯普遍反对。晋文侯又与郑桓公攻打鄫国,占据土地取名“郑父之丘”。然后,周幽王为讨褒姒喜欢,搞废嫡立庶、废长立幼之事,太子宜臼跑回申国后,又派人追杀……
先是周幽王不顾诸侯死活,为追求个人享乐向诸侯国加税;鄫国又受到晋、郑两个周天子同姓国家的欺负;申侯女儿失去后位、外孙又被追杀,这真是无路可退了,于是申侯与鄫国一拍即合,利用申侯守边与犬戎熟识的优势,三方联军灭掉了西周。
5、终极答案原来是这样的
周幽王朝政昏暗,喜爱声色犬马,加之被诸侯所痛恨,因此申侯、鄫国引来犬戎时,无人相救,西周被灭可谓正得人心。周平王继位,感激还来不及,哪有工夫去追究申侯弑君之罪。而且还编出“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证明周幽王死得其所。
这就是终极答案!为了进一步佐证周幽王该死,史料还记载了一件事:周幽王的同胞兄弟詹文侯,周幽王继位后任少师,见周幽王宠爱褒姒,不理政事,就辞职返回封地。后来周幽王被申侯等所杀,而詹文侯毫发无损,后世子孙得其荫福。
如此看来,周幽王死前已众叛亲离。再给你编段故事又算得了什么。最后要说一句:正史说美姬褒姒被掳往胡地,野史则说褒姒被申侯所杀……
新任周天子和重新夺回外戚地位的申侯,是不会关心一个“红颜败国”主角最终归宿的。
我们要说起西周最后一位君王周幽王,一定绕不开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这个“求锤得锤“、”不作不死“的故事本身就非常戏剧性,再加上司马迁出神入化的文笔修饰,让周幽王成为了史上最著名的亡国之君之一。
然而如果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个故事仍然有难以解释的问题。
首先,古代没有和谐号、复兴号这种快速的交通方式,诸侯赶来镐京勤王时效性本来就存疑, 即便这头周幽王点起烽火,各诸侯就马上发兵,在当时的交通状况下,少则十天多则数月,诸侯才有可能带兵赶来,加上各诸侯地理上距离镐京的路途不一,基本上是无法做到所有诸侯同时到达的情况。
因此,事实上,即便周幽王真的打算要用烽火来调戏诸侯,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出现每隔个十天半个月就稀稀拉拉来几个诸侯军队赶到镐京,然后发现是消息有误就三三两两离开回国,这种情景,在故事中笑点如此高的褒姒看来,恐怕是无论如何都笑不出来的。
更何况,打仗从来就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秣马厉兵,算上战前准备的时间,恐怕诸侯到达镐京的时间会更长。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故事,故事里周幽王昏庸无道,褒姒祸国殃民,这样的形象就仿佛向所有人宣称,这对君王夫妇德不配位,以至于后面亡国失地,君主战死、王后被掳走都是他们咎由自取,周幽王失去王位似是理所应当,大快人心, 演义的痕迹太重,仿佛就像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剧本一样不真实。
我们看一下当时的人物关系,当时周幽王宠爱的褒姒是褒国的一位贵族女子,褒姒生下儿子,周幽王动了废长立幼的心思,他废掉了原先申国的王后,也废掉了原先的太子姬宜臼,这一切都是在为褒姒与她的孩子在铺路。
周幽王战死的时候,正好处于要废立储君的节骨眼,而 周幽王战死的地点是在骊山脚下,骊山的地理位置处于镐京东南方向,而并非是西戎所在的西北方向,而镐京东南方向正是废掉的王后申后的母家申国!
这些种种的不合常理都在表明一个 历史 真相,一个完全有悖于烽火戏诸侯的 历史 真相。
历史 上申国是西周设立用来抵抗南蛮异族的诸侯国,申国在南方渐渐发展,开始逐渐壮大,有要脱离王室控制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之下,周天子必须利用其它诸侯来制约申国不受控制的壮大, 因此周天子选择了相对比较容易控制的褒国,娶了褒国的贵族女子褒姒,给予褒国高于其他诸侯国的待遇,企图制衡申国的力量。
这也不是周幽王的首创,在他的父亲周宣王的时代,周王室就发现诸侯力量已经开始不受自己控制,并开始挑起诸侯之间的争斗来实现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
在废掉申后之后,申后带着废太子逃回了申国,引发了周与申国之间的军事对抗,周申之间的矛盾爆发,申侯自然是咽不下这一口气,女儿跟外孙双双被废,让申侯开始对西周所在区域开始进行武装威胁,周幽王与申国撕破脸皮,也出兵东南,打算削弱申国的力量。
于是双方在骊山遭遇,爆发了大战,申国联合犬戎的军队击败了周的军队,并且直截了当地杀死了周幽王,攻占了镐京,拥立自己的外孙姬宜臼,既是随后的周平王,至于褒姒,她与申后水火不容,结局可想而知。
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不代表申国就大获全胜了 ,周平王没有得到所有周贵族的承认,这也是后来周平王东迁之后,有长达九年的时间里,没有诸侯来朝见周天子的原因,这部分不愿承认周平王的诸侯以虢公姬翰为首,他们拥周幽王的弟弟为天子,既是周携王,这也是导致东周开始同时出现两个周天子的原因。
申侯自知申国无法控制镐京所在的地区,而且又有周携王的势力威胁,因此不得不带着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邑,自此标志着东周时代的开始。
综上,周幽王与褒姒的死,并非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其原因在于周王室的衰落与诸侯的崛起不可避免产生的矛盾,而周幽王的昏庸形象只是经过史学家加工的一个亡国之君的结果而已,真实的 历史 ,比故事里的更加残酷。
想必很多的小伙伴都听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很多人都把这个故事当成是历史故事来听,其实不然,?烽火戏诸侯?并非真实发生的故事,而是后人为了取笑周幽王的昏庸好色而杜撰出来的。不过西周的灭亡,和周幽王的昏庸也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历史上周幽王不自量力主动攻打申国,而申侯联络犬戎,一举打败周幽王,从而造成西周灭亡,东周开始。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首先,?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被证明为假,是有佐证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在《史记》中记载的,很多年来,大家都以为这是实际发生的历史故事,然清华大学的学者在整理战国竹简(又称清华简)时发现,战国竹简中并没有关于?烽火戏诸侯?的任何记载。而是指出?周幽王是主动讨伐申国,申侯联络犬戎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战国简的这一记载,正好和钱穆先生的论断相符:?骊山之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
其次,?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存完全不符合历史,非常的荒谬首先西周时期是没有烽火台的,那时传递战事的方式是击鼓和鸣金。另外即使西周时期有烽火台,如果周幽王想通过点燃烽火台的方式博得宠妃褒姒一笑,那也有点不现实。毕竟点燃所有烽火并非一时之事,褒姒如果想看到烽火连营的景象,势必要在荒凉的烽火台等十天半月。估计受宠的褒姒应该是吃不了这个苦吧。真实的历史故事其实是,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经常会为其亲自击鼓。
虽然?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并非真实存在,但周幽王的昏庸好色却是事实。也许后人杜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只为了给周幽王的昏庸添一点料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0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