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游牧民族拥有成群的牛羊马匹,他们顿顿都是吃肉的吗

以史为鉴 2023-06-29 23:12:06

游牧民族拥有成群的牛羊马匹,他们顿顿都是吃肉的吗

游牧民族都是顿顿食肉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游牧民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一个庞大族群。他们追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千百年来一直过着骑马放牧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放牧就像中原地区农民种地一样,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游牧民族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独具特色的饮食习惯。在人们的印象中,游牧民族拥有成群的牛羊马匹,他们吃的自然是顿顿牛羊肉。其实,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真的想多了。也许很多人会感到疑惑,游牧民族不是顿顿吃肉,那么他们吃什么?

首先,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游牧民族养牛羊马匹是为了吃。其实,并非如此,古代游牧民族养牛羊马匹除了吃外,更主要的是为了出售,用牛羊马匹换粮食、铁锅、茶叶生活物资。游牧民族虽然拥有成群的牛羊马匹,但他们自己是舍不得吃的,因为马匹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昂贵的,他们根本舍不得吃。这就和很多盖楼的建筑工人一样,他们盖了一片片的楼房,但他们连个阳台都买不起。他们只吃一些病死的和老弱的牛羊,大部分都要留着卖钱和产仔繁衍更多的牲畜。

其次,游牧民族虽然以肉食为主,但那是富人的生活,只有贵族和富裕阶层才能天天有肉吃。古代牧民们一般吃两顿,早晨一顿米粥(主要是小米),晚上一顿肉粥,偶尔能吃上一顿肉或者肉干。肉类主要来自他们狩猎的猎物和一些老弱病残的牲畜。他们常吃的是羊肉和牛肉,一般只有招待贵客或者祭祀的时候才有马肉吃。意大利传教士加宾尼在《出使蒙古记》中记载:“他们把小米放在水里煮,早晨喝一二杯汤,白天就不再吃东西;晚上吃一点肉,并且喝肉汤”。由此可见,除了肉类外,粮食也是游牧民族必须的食物。正是由于对于粮食的需求,所以游牧民族经常会南下掠夺汉人的粮食,一些强大的游牧民族还会向周边附属的农耕部落和农耕小国征集粮食和各种生活物资。

最后,为了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游牧民族还会吃鱼、蔬菜等食物。他们会在湖里捞鱼,在草原上采集沙葱、沙芥等野菜,捕捉土拨、黄杨、鹿肉等野生动物来吃,当然对于土拨鼠这种珍贵的猎物,一般人是吃不起的,只有贵族才能吃得上。此外,他们还会食用马奶和乳制品、酒类以及茶叶等来调剂日常饮食。随着游牧民族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游牧民族饮食习惯由原来的两餐变成了三餐,他们的饮食才逐渐走向以肉类为主的多元化饮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

古代游牧民族靠打猎生活,草原能打什么猎物啊?

首先,古代游牧民族主要是游牧,随着季节变化在草场山地转场牧养牛马羊牲畜生活,他们不是主要进行渔猎活动。?

游牧,简单来说就是逐水草而居,哪里草新鲜,去哪里,但是草这种东西并不是足够多,所以迁徙。

从羌,美,羯,羱,这些字看出,羊对游牧民族影响,并不是说天天吃肉,杀羊,吃不起,以小氏族为单位生活,分散人口压力,就像狼群只在冬天集群捕猎,一般分散开来。多以奶制品为生,但盐分调味料缺乏,有些生羊肉晾干可直接食用,为牧羊提供热量。

古代游牧有很大风险,天灾,漫长冬季,都是影响生存,为了活下去,转移压力到农耕民族上,所以影视剧中大都是,从秋季末,敌人开始寇关掠夺食品,当然这个过程对农耕民族是及其不友好的。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为什么天生犯冲,天天打架?食物就是最大的矛盾。因为相对来说农耕文明只要不闹战乱天灾,基本上吃饱是没问题的,但是游牧民族可惨了,几乎每年冬天都要冻死一批人。

食物是在草原生存的基础。食物很少,蒙古一带有戈壁,沙漠,草甸,草原,再往北是大陆性气候带的地区,水分少,长不出高大植物或者是耐寒植物。

这就决定了草是游牧民族的根,河套地区,宁夏地区,草源丰富,或者向北去靠近大型湖泊之类的,还有天山地区。其实森林地区食物也不多,求生很艰难。不能杀光动物,猎杀不绝。每个民族都很艰难,在生存上拼劲全力。

二、草原上的动物非常多.笼统概括起来就有昆虫类如蚂蚁、蝗虫、毛虫、蜘蛛等等以及它们的天敌小型鸟类,啮齿类动物如鼹鼠、野兔等等以及它们的天敌蛇类,食草类动物如斑马、大象、羚羊、鹿科动物等等以及它们的天敌狮子、猎豹、狼等等,还有食肉的老鹰,食腐的秃鹫,杂食的大鸨等等,虽然不是很专业哈,但这些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大伙儿肯定知道。

什么是旅鸽的特征有哪些怎么灭绝的?


提到美国的自然环境,欧洲人总会酸溜溜地调侃“上帝即便不是美国人,也有一半的美国血统”。但仅仅这样说,你依然无法想象美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塑造这个国家民族性格中所起的作用。今天我们来讲一种被美国人硬生生吃绝种的鸟类,它对美国今天的版图形成、美国的拥枪文化,乃至美国的大国地位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神奇作用。1914年9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由于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叫“玛莎”的雌性旅鸽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动物园死去,旅鸽正式绝种。旅鸽,又称漂泊鸠,是欧亚大陆分布广泛的家鸽的近亲,也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曾以亿为单位进行集体迁徙的陆生脊椎动物,它曾经广泛分布于北美大陆,尤其是今天美国的版图内。17世纪,当欧洲人刚刚开始开发北美时,旅鸽数量在50亿到100亿只,由于它们喜欢集群迁徙,这种数量出奇庞大的鸟类在美洲大陆上构成了一道令人难以想象的壮丽景色——印第安土著用“鸟之云”来形容上亿只旅鸽同时迁徙的情景。而欧洲的拓荒者则如是说:“当它们在远处时,那是一条飘荡在天边的缎带,而当这条缎带朝你飞来,它们几乎在一瞬间遮蔽了太阳和大半个天空,宛如一只从天际伸来的巨人的手。”如此数量众多的鸟类,是怎样被吃光的呢?事实上,这只花了大约一个世纪。在18世纪末以前,无论印第安人的弓箭,还是殖民者的滑膛枪,都不能对旅鸽构成实质威胁。但进入19世纪,由于枪械技术的飞速进步,猎杀旅鸽变得轻松起来。于是,肉味鲜美、尝起来比鸡肥嫩又不像家鸽那么油腻的旅鸽成了当时美国穷人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1805年的纽约,一只旅鸽只卖一美分,再穷的人每天都能吃上一顿。而如果你有一杆猎枪,又愿意参与西部拓荒,靠打猎顿顿吃肉也不是问题,多打一点还能卖了换钱花。仅顿顿吃肉这一项,对同时代的欧洲穷人就是一个无法抵挡的诱惑。19世纪中期,一个有志气的欧洲穷小子的奋斗史很可能是这样的:他在家乡做10年左右的工,攒够去美国的船票钱,而后在纽约登岸,在工资较高的美国再做工一年左右,攒钱购买步枪和马匹,而后趁着初秋加入西进拓荒大军。这个时候,栖息在美国东北部的旅鸽也刚好开始迁徙,它们迁徙的目的地是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新墨西哥等地,这些地方刚好又是美国西进移民的目的地。所以你只要跟着旅鸽走就可以了,一路走一路打旅鸽等野物充饥,多余的猎物还可以沿途跟农户换点粮食。等到冬天到达目的地时,你再依靠林肯颁布的《宅地法》获取一大片土地,待到来年春天就可以开始过小地主的生活了!可以说,土地、淘金和旅鸽肉是构成那个时代“美国梦”的三根支柱。没有旅鸽的支持,当时的美国不可能迅速吸纳从欧洲拥来的成批的饥民,鼓励他们西进以完成土地拓植更是不可想象的。到19世纪末,旅鸽虽然基本被打光,却巩固了美国人本已浓厚的拥枪传统,有枪就有肉吃成了美国人的共识。时至今日,当年旅鸽迁徙的沿线各州依然是拥枪文化最浓厚的地区。更要命的是,这种狩猎文化还把美国人培养成真正的“战斗民族”。旅鸽灭绝时刚好赶上“一战”开打,军国文化传统浓厚的德国人高傲地认为美国军队人员稀少,加入战争也没啥。但等到美国人真的进入战场,他们却吃惊地发现,美国平民中习惯玩枪的人居然如此之多。整个“一战”中,最迟加入战争的美军中涌现的神枪手数量居然超越英法,仅次于德国。美国人还带来了他们新发明的霰弹枪——这玩意儿最开始就是为大规模猎杀旅鸽而发明的,当美国人不拿它打鸟而改打人时,意外发现它在近距离作战中一喷一个准,打得德国人不得不向美军抗议,说这武器太残忍了,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应当予以禁止。“一战”结束后,德国总参谋部曾开过一个反思会。会上,在总结美国拥枪文化对战局产生的影响时,兴登堡元帅沉痛地说:“我们竟然忽略了,这其实是一支用现代武器武装的游牧民族。”是的,19世纪的美国拓荒者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支现代游牧民族,他们的精神气质已经融入了今天的美国文化,而对于这一点,被美国人硬生生吃光的旅鸽可谓居功至伟。
什么是旅鸽
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只旅鸽站在一根树枝上,长长的嘴,尖尖的尾巴,展翅欲飞。但它永远告别了蓝天自云。它再也不能动,不能叫,不能吃东西了。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而且是一只标本。那双木然的眼睛,怅望着这个世纪的人们,是怎样的捕杀它的同类,是怎么剥它的皮抽它的筋剜它的肉的
这只旅鸽标本的说明牌上,写着5行英文,大意是说:玛莎是它们种族中的最后一只,在辛辛那提动物园于1941年9月11日美国中部标准时间1时死去
到哪里再去找旅鸽,仅仅一百多年前,北美大地上空还飞翔着大群大群的旅鸽,总数估计有50亿只,远远多于北美其他的鸟类。只因为旅鸽的肉细嫩鲜美,性喜群飞群落,比较容易捕捉,于是,在人们的无情痛剿之下,旅鸽便迅速走向绝灭
1900年,最后一只野生旅鸽被射杀,当时,幸喜还有少数的旅鸽散养在动物园中,人们也在这时才警醒,再不保护旅鸽就会绝种,便对它们格外地细心喂养。不过,鸟笼里的生活怎能与大自然相比?它们病的病,死的死。十几年后,养在动物园里的最后一只旅鸽——“玛莎”也老死了
人们怎么也不相信,那满天飞翔、到处可见的旅鸽,真的这么快就绝种了。美国政府发出悬赏,谁要是找到一只旅鸽,可以得到奖金1500美元。悬赏是诱人的,更诱人的是美丽乖巧的旅鸽,它勾起人们无限的怀念,然而,直到今天,没有一个人得到这笔赏钱。人们再也见不到活的旅鸽了。那只老死在动物园的“玛莎”,被制成标本送进国家博物馆,那鸟儿永不闭阖的眼睛圆瞪着,那永不饶恕的目光,提醒人们记取沉痛的教训
旅鸽的特征有哪些?
旅鸽曾经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鸟类,为中型鸽类。形似斑鸠,翅尖,尾羽扇形,较长,可占体长的1/2。旅鸽体长32~40厘米,重250~340克;双翅展开达65厘米。头部和上体主要为蓝灰色,2枚尾羽褐灰色,其余尾羽白色,翅膀褐灰色并带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背上部蓝灰色,胸部暗红,有大白斑点。喉部白色,嘴黑色,腿、脚红色。旅鸽曾经是生活在美国和加拿大南部最为庞大的群栖性鸟类,每群可达1亿只以上。旅鸽栖息于森林中。它们结群营巢于树上,巢用细枝构成。主要食用浆果、坚果、种子和无脊椎动物。旅鸽雌雄共同孵卵,每窝产卵1枚,孵化期约13天。雏鸟第一周食双亲分泌出的鸽乳。旅鸽寿命可达30年。

内蒙人最爱吃肉,为何他们吃肉的方式很特殊?

同学的两个舅哥家里都有几百只羊,基本都是靠放牧牛羊为生,每次去草原玩到他们那里,肯定是要给杀上一头羊的。因为刚煮好或者烤好的羊肉温度比较高,如果全部切开水分很快就蒸发,羊肉不但冷了而且变干变柴不好吃。边切边吃可以最大程度保持羊肉的鲜嫩度,你可以自己去买一大块任何肉炖一下或者烤一下吃就知道了。我是内蒙人,但不是蒙古族,虽然生活在内蒙古,不过平时的饮食习惯与东北人还是很接近的,吃炖菜炒菜,也喜欢吃蒙餐。对于我们平时吃肉为什么不切好了在吃,我来告诉你原因吧。

提起内蒙古:草原、骑马、射箭、蒙古包、牛羊、马群、马头琴、能歌善舞的姑娘,这是内蒙古以外的人对内蒙古的标配印象。鲲鹏难越广袤的土地,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除了手把肉的味道就只剩下醉人的马奶酒飘香。新年要到了,过年离不开吃肉,有很多小伙伴会产生疑问,同样是吃肉,为什么内蒙古人吃肉,不是切好了吃,而是一边吃、一边切呢?美食怎么吃都是美味的,形式不重要。切了吃大概率是吃手把肉,顾名思义,这种肉就要大块煮,大块吃才更有风味。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也是我们大内蒙古人性格豪爽的体现,欢迎你来内蒙做客呀朋友。

这一吃羊肉的过程中,内蒙人不用菜板,不用菜刀,没有碗,没有筷子,没有玻璃器皿,没有盘子,只有大锅,小锅,饭锅,烧水壶,炉子和刀,这是为什么呢?烈马,驰骋在茫茫草原时,你又发现蒙古人那种粗糙豪放的精神。到了内蒙古若是不喝一碗香喷喷的奶茶,不拿着精致的蒙古刀切着刚煮熟的大块肉,那你请不要说你来过内蒙古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9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