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年羹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年羹尧是康熙雍正两朝重臣,因为在雍正帝夺嫡之争以及登基后稳固政权方面有着重要贡献,所以在雍正帝登基之初圣宠无双。
年羹尧在雍正朝的荣华富贵只持续了三年,在雍正三年的时候年羹尧被雍正帝定92条大罪削官夺爵,雍正四年则赐自尽。
92项大罪,年羹尧到底干了什么天理不容的事情,才能被判这么多罪名?其实个人认为,年羹尧做的最大的一件错事,就是不将雍正帝放在眼里。
年羹尧仗着有从龙之功,行事专横跋扈,肆意结党营私,干涉官员选拔,多有逾礼之举,侵犯了雍正帝的权利。自古以来功高震主,臣权危害君权的大臣,有好结局的就没有几个。
年羹尧理所当然的成为雍正帝眼中钉,在雍正帝统治不稳固的时候不会动手,但当雍正帝皇位坐稳之后,就绝不会留着年羹尧了。所以年羹尧骄横跋扈了几年,最终于雍正三年被清算,四年赐自尽。
当时年羹尧一党之人,都被雍正帝清算,一些亲近年羹尧的人也受到了波及,有着江左才子之称的钱名世,因为与年羹尧是同年考中乡试的同窗,所以关系比较好。他曾经在年羹尧权势滔天之时,赠送年羹尧八首诗称赞他,由此得罪了雍正帝。
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定青海之乱,钱名世写给年羹尧的诗中有这么两句“钟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后面还专门注解,说年羹尧的功绩应当立碑颂扬,就立在当初康熙帝的“平藏碑”旁边。老实说,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年羹尧倒台之后,雍正帝判钱名世“曲尽谄媚、颂扬奸恶”之罪,革除他职位。除此之外,雍正帝还亲自写了四个字,并命人制作成匾额挂在钱名世府邸门上,这四字为“名教罪人”。
雍正帝此举可谓诛心,皇帝钦定罪人,谁还敢与钱名世一家来往?钱名世不仅官路尽毁,此后一家人也将活在世人的嘲讽中。
做完这些雍正帝还嫌不够,专门下令让但凡是在大学士、九卿以下的文臣都给钱名世写诗。自然不是称赞,而是声讨他的罪行,实际上就是写诗嘲讽辱骂。
钱名世只给年羹尧写了八首诗,雍正帝就还他几百首。当时朝中文臣共三百八十五位,每个人都给钱名世写一首。
三百多位文臣写的诗雍正帝挨着挨着看,写的好的大加表扬,写的不好的丢官降职,革职流放。因为影响比较大,后世称之为“名教罪人案”。
雍正帝把所有的诗都看完之后,命人刊印发行,定为《名教罪人诗》,宣扬全国!于是钱名世从当初的一位著名文士,沦落成人人喊打喊骂之辈。于文人而言可谓扎心之举,还不如一刀砍了头来得痛快!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虽然是年羹尧一手张罗到雍王府的,而且为了笼络住邬思道,年羹尧让自己妹妹年秋月伺候邬思道的生活,两人差一点还成了亲家。
但是邬思道和年羹尧这两人不是一路人。
邬思道这个人虽然“阴谋为体”,但实际上是“心怀社稷”。邬思道所行的一切见不得人的谋略,最终只为一个光明的目的,拥立一个于百姓、于社稷有功的改革之君。
而年羹尧的确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做事情有章法,有手段。在救被九爷胤禟当街鞭打的田文镜时,就入了八爷胤禩的法眼,对年羹尧做事的水平非常地认可。但是一码归一码,年羹尧本身确是一个心狠手辣,唯利是图的人。
这两个人注定尿不到一个壶里。但是胤禛本身就是一个孤臣,他的班底人脉有限,手上可用之人并不多,但是要谋划完成“夺嫡”大业,人是不允许你随便挑的。
所幸的是,年羹尧的性格暴露得比较早。这让胤禛和邬思道能够早早地看出其问题所在,及时打预防针。
这个暴露的比较早的事情,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江夏镇事件”。年羹尧在江夏镇可谓算无遗策,同时也把其他人都当了傻子。年羹尧找了个借口,说江夏镇谋反拒捕,这样一来,就有理由屠戮整个江夏镇600余口,可以将他的金银搜刮殆尽。而且他算准了,胤禛会因为他拿到了太子胤礽和任伯安的信以及《百官行述》,以及替他报了当年被辱的仇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八爷胤禩会把这笔账算在胤礽的头上。回来之后,他对金银的事情只字不提。这就暴露了,年羹尧把钱看得太重,而且手段残忍。
对于年羹尧这样的人,所谓推心置腹是万万不可的。而实际上,邬思道对自己阵营里面的人,还是蛮推心置腹的。无论他对胤禛、胤祥,还是坎儿、狗儿,可以说,最喜爱动不动就肺腑之言的。但是唯独对年羹尧是防着的,因为年羹尧实在太危险。
年羹尧的危险,事实上还不在于他的贪婪、残忍。而在于,他并不忠贞,他觉得他自己可以在各种复杂的斗争关系中,游刃有余。
事实上,他一直和胤禩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胤禛曾经敲打过他,让他在院子里跪了一天,并且很直白地讲出来“你的头上只有一片云,那片云就是我。”但是很显然,年羹尧是听不进去的,当胤禛原谅他,同意他去当陕甘总督的时候,他却连洗脚水都不愿倒了。
类似胤禛这样开诚布公,跟年羹尧讲过肺腑之言的,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张廷玉。但是年羹尧是完全的听不进去的。因为他的心里面只有权力和和金钱。
对于年羹尧这样的角色,无论是胤禛还是邬思道,在整个“夺嫡”过程当中,一直为了绑着年羹尧前行,而不断的妥协退让,退让到最后,那只能让年羹尧去死了。
对于年羹尧到处搞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年羹尧和八王集团暗通款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在关键时刻稳定年羹尧,给予年羹尧皇亲身份,胤禛不得已“夺”邬思道所爱,娶了年秋月为侧福晋。
当所有人都喊杀年羹尧的时候,雍正其实更希望,或者是胤祥,或者是李卫,或者是邬思道其中一人说出“杀年羹尧”。这样他处理年羹尧,就少了“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心理包袱了。处理年羹尧,大家都支持,甚至出谋划策,但是杀不杀年羹尧,当初的“夺嫡小组”没人愿意吱声,胤祥全面策划卸掉年羹尧兵权,但是对于杀不杀年羹尧胤祥始终未表态;李卫偷奸耍滑说“邬先生早就说过年羹尧迟早要闯出天大的祸来。”;而邬思道更直接,故意惹怒田文镜,跑了。
所以邬思道和年羹尧只是道不同,事情结束了,大家彼此分道扬镳而已,谈不上年羹尧得罪邬思道。而邬思道对年羹尧是死是活,实际上采取的是回避的态度。救他?没理由!
堂堂大清,以八旗制度为根基,他们最讲究的规矩就是主人和奴才。不是旗人,连自称奴才都不可以。年羹尧作为雍正的奴才,再横也横不过当年的鳌拜。所以,当雍正真要处置年羹尧的时候,想活下去的年羹尧又怎会不低头认罪呢。只是,当年羹尧知错的时候,为时已晚了。
年羹尧除了在朝堂斗争之上,有些幼稚之外,的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年羹尧出身仕宦人家,20岁中举,21岁中进士,获授翰林院庶吉士,成了宰相候选人。他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到了30岁,就已经以礼部侍郎衔任内阁学士,成了从二品的朝廷大员,进入了大清朝的权力中枢。
年羹尧进入内阁的同一年,皇子胤禛晋封雍亲王。胤禛选了年羹尧的妹妹为侧福晋,成功将年羹尧培植为了自己的亲信。年羹尧接着被抬旗,入了汉军镶黄旗,出任四川巡抚之职。
年羹尧不但文章做得好,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军事才能出众。
康熙晚年,准噶尔入侵西藏。时任四川巡抚的年羹尧抓住了机会,受到了康熙赏识,因功被任命为了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办理松潘军务。年羹尧彻底掌控了川陕地区的军政大权。
康熙去世之后,正是因为年羹尧的存在,迫使手握重兵,正在平定西藏的大将军王胤禵乖乖交出了兵权。年羹尧因为协助雍正登基有功,受到了雍正的重用,官职、爵位是一升再升。
这段时间也是雍正与年羹尧的蜜月期。雍正在年羹尧平定青海之乱后,在奏折的朱批中丝毫不掩饰对年羹尧的夸赞,“十年来,从未有此等其功”、“总之皆你一人的好处”等等肉麻的话。雍正简直把年羹尧捧上了天。
此后,两人是卿卿我我,奏折、批阅来往不断。雍正对年羹尧的“喜爱”,也更加的直白,“我二人做个干古君臣知遇榜佯,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是矣”、“朕此生若负了你,从开辟以来未有如朕之负心之人也”。
可是,海誓山盟之后,最终,雍正还是“负了”年羹尧。
原本,雍正的这些“甜蜜话”,不仅仅只对年羹尧说过。他还对鄂尔泰、张廷玉、田文镜等人也都说过。只是,这些人一个个老奸巨猾,看到了皇帝的亲热之语后,表面上是感激的满面涕零,可心里却都在想,你想干嘛?想诱骗我跟你……?哼,甭想!!!
然后,皇帝越是夸奖,这些人越是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懈怠的卖力工作。
可年羹尧就不一样了,把雍正看作了平起平坐的兄弟,开始膨胀、嘚瑟了。看吧,皇帝对我多好。年羹尧将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里,甚至开始僭越,走上了毁灭之路。
年羹尧摆起谱来,老天都得被吓一跳。同级之间的文书来往,他要高人一等,从“咨文”改为“令谕”;赏人物品称“赐”;别人感谢要称“谢恩”;别人进献物品要称“恭进”……全是皇帝摆谱用的专用名词。这年羹尧的确是自己活够了,开始作了。
年羹尧不但在外如此,返京时,竟然让直隶总督李维钧跪迎(李维钧是年党成员,让雍正感觉到了威胁)。入朝时,更是满朝公卿,皆在广宁门外跪接。王公大臣下马问候,年羹尧竟然仅仅在马上点头而过。简直比皇帝的谱都足。
甚至是雍正下发的圣旨,年羹尧也不再跪接,而是拿过来就看。在雍正面前,也是大大咧咧,“无人臣礼”。
当时,坊间也开始流言四起,说年羹尧的才华远胜雍正,很多大事都是年羹尧建议雍正做的。这些流言很快就传到了雍正的耳中。危及到了皇帝的权威,雍正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他专门召集王公大臣,发表了长篇训话,将自己的卓越才华与年羹尧一一对比。
这……不能不说,散步流言的人的确“高明”呀。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很多人就是这么被类似的流言给干翻的吧。
雍正在接二连三的告诫年羹尧之后,发现毫无效果,终于动手了,怂恿群臣弹劾年羹尧。
年羹尧先是被调任杭州将军。接着,爵位也从一等公,降二等公、三等公,最后,成了一等轻车都尉。然后,年羹尧杭州将军的职务也被虢夺。最后,所有官职皆被削除,年羹尧被逮捕入京。
《雍正朝起居注》中记载,年羹尧此时已如同丧家之犬,上书乞求活命。他在奏折中称:“臣今日一万分知道自己得罪了”。年羹尧被逮捕之后,跟雍正认罪了。而且,年羹尧乞求雍正:“求主子饶了臣,臣年不老,留下这一个犬马,慢慢给主子效力”。
雍正之前曾经两次免过年羹尧的死罪,这次却再未开恩,而是在谕旨中严厉训斥了年羹尧。不过,雍正最后还是手下留了情面。年羹尧的九十二项大罪,足以凌迟、灭族。雍正却轻判,改赐年羹尧自尽,连坐致死的也仅有年羹尧的儿子年富。
雍正杀年羹尧,可以说是重罪轻罚,很明显,他只想让年羹尧一个人死。由此,对于年羹尧的死因,也有了很多猜测。有人说是雍正杀人灭口,怕年羹尧说出当年的夺嫡真相。还有人说,年羹尧是功高盖主,应了鸟尽弓藏的结局。
不管怎么样,实际上,问题还是出在年羹尧自己身上,不够“老奸巨猾”呀,不知道低调为何物。田文镜、张廷玉等人,虽然也是屡次犯错,雍正就从来没有起过杀心,反而是处处维护。
正是因为年羹尧的结党营私,狂妄放纵,让雍正感觉到了威胁。最终,不得不除掉他。当年羹尧醒悟过来,发自内心的向雍正低头认罪,乞求活命之时,事情早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只能接受雍正对他的惩罚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