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御医高官俸禄又不像太监一样被阉割,为什么当御医的人如此至少呢

以史为鉴 2023-06-29 22:53:46

古代御医高官俸禄又不像太监一样被阉割,为什么当御医的人如此至少呢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御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说到古代进宫这件事情应该是很多人毕生的愿望吧,不管男女,女的进去当宫女,男的进去当太监,但是其实很多时候都有无奈的啊,我们也不多说了,来说说今天的主角御医吧,话说御医也不用像太监一样阉割,又有高俸禄和官职,但是大家也许都听说了,那就是其实并没有太多人愿意去当御医,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受很多影视剧的影响,实际上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准确,当太医的人少,是因为严格,而并不是没人愿意去当太医。

通常在影视剧里,我们可能会看到某个妃子就快不行了,然后皇帝抱着爱妃,急得不行,大喊“传御医”,然后就立马就跑来一个太医,用丝帕覆腕,一搭脉,然后跪在地上就磕头,臣死罪。皇帝气的不行,饭桶一个,拖出去。立马又招来一堆太医进行会诊。一通各种祖传秘方、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用下去,根本没有半点疗效,都喊死罪。皇帝气的不行,一群饭桶,推出去全杀了。就在这时,某个小太监介绍个民间游医进来,“悬丝诊脉”之后,用了五毛钱特效药,病情立马好转。皇帝一高兴,赏赐黄马褂。

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太医不用阉就可进皇宫,既有官职又有俸禄,但是随时可能掉脑袋,所以没人愿意当。古代的太医们要是知道影视剧这么编排自己不知道会不会跳起来。

在古代太医不单单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荣誉。因此对于太医的选拔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通常是数代或数十代的医学世家、某一医学流派的主要集大成者,才有资格进入太医院,进行医学的研学,然后为宫廷服务。比如明朝时太仓的娄东医派就出过9个太医,其中祖孙、父子相承的就有6人。

而且太医院的执业太医和我们现在医院的“专科医生”是类似的,每个太医必然会精于某一科,比如娄东医派出去的太医就精于疡科和儿科,通常都会有家里数代人不断验证研发的祖传秘方。所以通常给老百姓的医病的医生,大都是全科大夫,需要研究很多方子治疗不同的病症,可谓民间医生“百方治一病”。而太医则更偏向于专科研究,通常是一个祖传秘方打天下,也就是“一方治百病”。

从宫廷里的人患病到接诊,实际上也会进行一个“导医挂号”的过程,而且整个诊病的流程相当严格,近乎苛刻。

比如在明朝,一个太医进宫“出诊”前,宫里会派宫中的当值太监和宫中老妇来太医院(局)来请太医。太医院的院吏要初步询问病情,并翻看此前此人的病例记录。如无特别指定,会安排该病人的“保健医生”和“专科医生”进行病情的初步分析和探讨。“专科医生”在熟悉病人的身体情况之后,跟随内官监太监、守宫门太监、御药局太监各1名,连同当值太监3名、宫中老妇2名,共8个人相陪。最后出诊结果出来后,太医写下药方交由太医院,多方再商讨后确认无毒副作用之后,再交由专人到御药局拿药抓药,最后药渣也要保留。整个资料期间,专职太医要定时来查询身体状况,整个过程一直持续到病好。由太医局宣布此次治疗结束,并把此案例专门写成一个报告留在太医院留档。

大家看了这个流程之后,才发现原来古代太医院的治病流程这么严谨啊,不比现代医院的流程差在哪里。

流程的严格,实际上才是太医们人身安全的保证。

从娱乐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各种不严谨,甚至太医给皇帝带绿帽子,然后被皇帝一怒之下阉割了的都可能发生。但在真实的历史上,看下这个“出诊”流程,是几乎不可能了。

入宫诊病流程虽然严格,但是所有治病的流程和结果都是在多人的监督之下完成的,而且有相对应的档案留档。这也就可以正本清源,皇帝也不会因为太医没看好病就可以胡乱杀人了。

古代御医是几品官?他们是如何给皇室看病的?真能悬丝诊脉吗?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当皇帝或妃子突然晕倒或发生意外时,身边的人便会高喊一声:“快传太医!”这时候,太医便会带着药箱急急忙忙地赶来。作为皇室的专用医生,太医院的这些人待遇如何?他们又是如何给皇帝及后妃看病的呢?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太医,后世又称御医,是古代专为帝王、宫廷及官宦上层服务的医生。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指定的大臣、娘娘等人,间接听命于其他后妃或皇子。在夏商周时代,有关医生的记载很少,主要是因为巫承担了医生的一部分职能。春秋之前,大多是医巫蒙昧不分的。医生最早诞生于宫廷,直到春秋以后,民间才产生了部分游医。

  据现存史料来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太医和太医令的记载,宫廷御医和民间医生也有了一个初步明确的划分。从秦到南北朝时期,御医除了之前医疗系统的后人外,还多了“征辟”这一来源。如三国时期曹操就曾征辟华佗为侍医,南北朝的东海徐氏,八世为医,且代有名家。隋朝之后,御医的主要来源是官办医学机构的培养和征辟,且官办医学代代都有。医学生经过层层考核,成绩优异者才能成为御医。

  

  如清朝为了培养宫廷御医和造就中医人才,就在太医院内设教习厅进行医药教育。而教习厅则分为“内教习”和“外教习”两种。其中“内教习”是专门培养教育太医院供职医生的地方,“外教习”是教育和培养太医院子弟及普通平民学医者的地方。

  教习厅的老师通常是由太医院选拔学识渊博、且有临床经验的医官担任,普通平民入学,则需有同乡的京官具结推荐,呈报太医院审核。在取得太医院部分医官的保结后,才有资格参加入院考试。只有考试通过,被太医院的院使、院判认为是医学上的可造之材,才能入院候补。总之,想入太医院没那么简单。

  

  那太医的地位如何呢?据《国语·晋语八》记载,在西周时期,太医的社会地位等同朝廷官员。但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士大夫地位崛起,医生反而降为百工之一,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历代医官虽然终身随侍左右,但品阶却普遍不高。如历代典御、奉御、院使(相当于太医院院长),不过是四五品官,而普通御医则是七八品。有些助理医师,更是无品。

  据《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太医院的大夫分四个等级,第一等叫“御医”,只有13人,雍正、乾隆时期为七品,和县令一个等级;第二等叫“吏目”,共26人,八品和九品各13人;第三等叫“医士”,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叫“医生”,有30人,无品,相当于现在医院里的助理医师。

  

  由于太医们诊断的都是贵人,所以他们在看病的过程中毫无尊严可言。如马文植在《纪恩录》中记载为慈禧看病的情形:“先行一跪三叩首礼,然后跪着回答慈禧的问话。诊时“膝行至几前”诊脉,然后左右互换。”这种情况下,太医大气都不敢喘,又如何能发挥自己的水平?至于影视剧中出现的“悬丝诊脉”,历史上确实有过这样的事情,但却没那么神秘。太医们多是向后妃身边的人打听了衣食起居,才给开的方子。光靠一根丝线,恐怕大罗神仙也治不好。

古代太医既有官职又有俸禄,为什么还是没人愿意当?

在古代各个阶层之间悬殊差距很大的那个年代,进宫里的办法似乎只有三种:通过科举做京官,被阉割成为太监,第三个就是通过精湛的医术进宫当御医了。太监进宫总是低一等的,而御医既有俸禄,官位,又有荣耀,为什么没人愿意当呢?

在古装剧中经常能发现,皇帝传御医为某重臣或爱妃治病,御医忙的团团转,到最后却毫无办法,皇帝盛怒之下,斩了一众御医的情节。难道是担心过提着脑袋的生活吗?

?其实和过“提着脑袋“的生活关系不大,主要因为太医虽看起来是文类,可要守夜值班,十分劳累,而且虽有俸禄,可是社会地位并不高,古代很多医术高超的如药王孙思邈,华佗等,都以以医为业为耻,他们的人生信条是救死扶伤。

其次,御医们服务的对象都是皇亲国戚,对于他们,选择药材与治疗手段也有很多禁忌,很多药效好但有副作用的药物无法对他们使用。在古代医疗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初期诊治主要需要望闻问切四部,而面对嫔妃们,还要隔着帘子,无疑增加了治疗难度与风险。

其实并不是愿意不愿意当,而是入选的门槛也很高,大部分御医是家族传承的,医术高超。并不是只要会基本的治疗技术就可以的,而那些医术高超,又有传承的大师们,往往也淡泊名利,以救人为己任,再加上御医们风险大,只服务皇家,有些违背医生救死扶伤的信条,所以拥有精湛技艺的人也不太愿意当御医。

古代皇宫御医收入:雍正时医士的月薪竟然还不如太监?

现代医生是一个高贵且神圣的职业,并且收入不菲,很多医生都过着生活水平较高的生活,但是放到古代最高级别的医生也就是御医了,其实作为掌握皇帝身体状况的他们俸禄待遇也不是很高,甚至还不如太监!

太医院的院使月银三两,左右院判、七品御医均月银二两二钱,吏目、医士月银一两五钱。雍正元年规定:医士月给公费饭银一两五钱、米九斗。一个太监的月薪二两,可见御医的俸银是很低的。明清的太医院,还有卫生部、总医院、医学院和保健局四种功能。康熙三十二年他服用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等进的金鸡纳霜而病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初四,法国驻华公使馆多德福医生曾为光绪帝诊病开药。

御医职责主要有八项:侍直、进御、扈从、奉差、储药、祭先医、诊视狱囚、施药等。其侍直,各以专科,分班轮值,在宫中称宫直,在外廷称六直御医治病方面,给皇帝开药,尝药过程更为复杂。要经过重重尝药试药的过程,并且有专人看管,毕竟皇帝的安全第一啊。清朝比明朝尝药更为严格:一器由御医、院判、内监依次尝药;另一器进御。六要将脉案方剂存档备查。

太医还给监狱囚犯、瘟疫患者等治病。所以,御医不一定都能给皇帝看病,给皇帝看病的也不一定都是御医。所以御医的待遇并不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8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