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如果曹睿活得在就一点会怎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曹睿是曹丕的大儿子,在政治方面的成就丝毫不输他的父亲曹丕和爷爷曹操,曹睿早年的生活也是比较悲剧的,由于他的母亲曾经是袁绍儿子的妻子,是当年曹丕跟随曹操攻打袁熙的时候,抢过来的媳妇。因此经常被别人说是袁熙的儿子,所以曹睿小时候经常受排挤,他的母亲因此也被曹丕处死。
曹丕能够坐上皇帝,与他幼年仁爱之心分不开,话说当年曹睿15岁,曹操刚病死,曹丕还是魏王。有一次去山中打猎,看到有一大一小两只小鹿。曹丕一箭射死母鹿,小鹿跑到了曹睿身边,躲起来瑟瑟发抖。曹丕命令曹睿射杀小鹿。曹睿却把小鹿给放了。面对曹丕的指责,曹睿说:“父亲,你已经杀了他的母亲,我怎能忍心杀了他呢?”,曹丕听后想到了曹睿的母亲,感觉非常愧疚。所以就没责怪曹睿,曹睿虽然是大儿子,曹丕传位给他,一方面他是长子,另一方面跟他的仁爱分不开。
公元226年,曹丕病死,22岁的曹睿继位,成为了魏明帝。曹睿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华,要比他的老爹优秀的多。曹睿小时候都比较低调,基本上不参与朝政,所以朝中哪些人能够信任,他不清楚。所以他一上任称帝以后,就开始对三大将军进行了分而治之,分别将曹真,陈群,司马懿都调离到了其他地方,然后才开始整顿朝纲。等他稳定政权以后,回过头来,再削弱几大将军的军权。可以说曹睿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能是相当优秀的。
不光如此,在曹睿的英明统治下,曹魏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项政策都得以良好的实施,官吏们各司其职,曹魏的国力大大增强,三国鼎立,曹魏本身就比孙权和刘备强,在对外政策上,曹睿采取了很有效的措施,在此之前,三国的关系非常复杂,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一直主张联合东吴,对抗曹魏,但是东吴并不那么想,游走在曹魏和蜀汉之间让人非常恼火。当年刘备攻打东吴时,东吴就去投靠了曹魏,等到刘备吃了败仗以后,就开始不认账了,十足的小人。
所以,曹睿当政后,就一条原则,决心一定要搞垮蜀汉政权,效果也非常出众,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没占到便宜,就是因为曹睿避其锋芒,如果曹睿的励精图治,能够一直这样坚持下去,曹魏的江山不可能会被司马氏夺权。但是事与愿违,即便曹睿再活久一点,也救不了曹魏的江山,更别谈统一三国的。
因为等到曹魏稳定下来以后,曹睿就开始贪图享乐。他有两个大缺点,一个就是喜欢建宫殿,如果他的身份是普通人的话,将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建筑师,但他是帝王,因此他的爱好将会影响他的国家。东汉末年战争不断,因此民房宫殿都残破不堪,这就给了他发挥想象的空间。曹睿先是给自己故去的母亲修建了一个宏大的陵园。又接连修建洛阳宫,昭阳宫,太极殿等等……宏伟的宫殿,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刚刚恢复的经济很快就凋零下去了,一些忠臣纷纷劝阻,他根本听不进去。
最致命的是,他跟曹操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贪恋美色,宫殿建起来了,曹睿又从民间收集来了数千美人。就这一项开支,花出去的钱跟军费持平,真是让人惊叹。因此啊,曹睿被百姓称为“流氓皇帝”。
最荒唐的是为了贪图享乐,他选了六个美人担任女尚书,让他们代替自己处理奏折,自己在宫中享乐。由于魏明帝曹睿荒淫无度,30多岁就被掏空了身子,后宫美人众多,也没有生下儿子。最后从宗室中领养了两个儿子,一个就是曹芳和曹询。
公元238年,魏明帝曹睿油尽灯枯,死在了洛阳宫中,临死的时候,将自己的两个过继来的儿子托付给了曹爽和司马懿。立曹芳为太子,魏明帝曹睿他的一生,既兴旺了曹魏王朝,也亲手摧毁了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基业,实在令人惋惜。
首先,第一个问题,曹操不死,司马懿能否拿下魏国,个人认为不存在这个假设。
理由很简单,司马懿和曹操有着相同的节操,即重名誉,决不做乱臣贼子,曹操有生之年有足够实力推翻东汉政权,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同样,司马懿有生之年也有足够的实力推翻曹魏,他同样也没有这么做,因此司马懿本身就并没有做乱臣贼子的想法,并不觊觎曹魏的江山。
而且,曹操的死是理所应当的,享年65岁,对于当时的人均寿命来说,曹操死的并不可惜,可以算是寿终正寝,即便65岁没死,他也无法多活几年,司马懿小曹操24岁,早死晚死都不会影响司马懿的发展。
简单一句话,曹操当时不死,也撑不了几年,绝无法阻碍司马懿的势力发展,而司马懿本身也没有推翻曹魏的想法,因此第一个问题不成立,但要论有没有这个能力,个人相信司马懿是一定会有的。
第二个问题,曹操能否统一三国,个人认为不能。
曹操死时是220年,而司马炎统一三国时是280年,时隔整整60年,曹操死后,司马懿执掌曹魏大权,面对诸葛亮和陆逊,始终无法打破僵局,三国一直无法占到对手任何便宜。直到诸葛亮、陆逊、司马懿都死了,新生代将领登上历史舞台后,这个僵局仍然无法轻易打破,曹操65岁,再多活5-10年能打破这局面吗?个人认为不可能。
211年刘备入川,吴魏再无法撼动其地位,三足初步形成鼎立,到曹操220年死,历时9年,当时曹魏人才济济,九年非但无法立下寸功,反而折损不少名将,可见难度之大。所以即便220年曹操没死,再过10年到230年,曹操依然没可能占到丝毫便宜。
只有当这些初期造成三足鼎立的贤臣良将都逝去之后,这个僵局才可能松动,也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离世之后,新生代的臣子和将领不会按他们画下的局势走下去,因此三国局势才能破局,老一代不退下,局势永远无法改变。
试问65岁的曹操有多大能耐可以将60年岁月的成果,赶在10年中完成?答案只有“不可能”三个字。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魏国历经三世,曹睿死前将曹爽和司马懿共同封为辅政大臣。而后曹爽专权,意图谋害司马懿。司马懿为求自保,找准机会,发动了“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趁曹爽带兵出去打猎之际,带着三千死侍控制了朝局。尽管占领了首都洛阳,却仍然无法拿下曹爽,于是使用计谋欺骗曹爽回城。曹爽胆小无能,不敢放手一搏,不听桓范的建议,选择投降,最后落得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曹家的后人几乎被杀光了。
桓范在曹爽犹豫不决的时候,多次给出建议,和司马懿抗衡到底,但是曹爽没有听取。
桓范死谏
如果曹爽听从了桓范的建议,结果会如何呢?首先分析一下局势:
司马懿手上的兵马只有三千死侍,和数量有限的文臣武将,战斗力不过如此。
而曹爽手里有着强兵悍将,还有天子随行,实力和声望都领先,优势很大。
如果曹爽接受了桓范的建议,他至少有三处胜算:
一、地方支援高平陵事变之后,王凌、毋丘俭、诸葛诞等都陆续反抗司马氏的统治,说明他们是忠于曹氏的。虽然曹爽当时位于邺城之外,但是地方的武装力量都会听天子的号令,只要一声令下,地方部队马上就会来兵支援,到那时候,大军压境,司马懿不可能有胜算。
二、给机会站队高平陵事变其实是一次政治上的变革,矛盾不断被激化,”高平陵事变“把百官的态度摆出阵型来了。这个时候的局势就是,成王败寇,赢家通吃。这个时候要认清楚的事实是,城内的人不都是司马懿的人,曹爽自己手上也不都是自己的人。曹爽需要做的是,尽力争取到这些人的支持。表示如果秋后算账,站在我这边的赏,站在对面的杀,有这样杀伐果决的态度表示出来,一定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毕竟天子在身边,权力在手里。
三、曹氏宗亲的势力曹爽在朝中把持朝政,在外更是把军权都交给自家人,比如长安的夏侯玄,而司马家族并没有军事权。
夏侯玄
所以曹爽只要带着皇帝远离洛阳,司马懿一点机会都没有,反而会落得一个扰乱朝纲的罪名,被整个魏国讨伐。司马空有一座城池,又能坚持多久。
以上应该就是桓范的思路,但是曹爽贪生怕死,相信了司马懿的鬼话,进城投降,将曹家的江山社稷拱手送给了司马家。
曹爽
另外一方面,从司马懿的角度来思考,这次”高平陵事变“本就是无奈之举,控制都城简单,但是真的要搞内斗,军队相残,即使哪一方获胜,最后也是虎视眈眈的蜀吴两国得利。所以司马懿的胜算只有一点,那就是劝降曹爽。于是司马懿派老臣蒋济去劝降,竟然真的成功了。如果真的打起来,司马懿自己纵使用兵如神,也没有胜算。但是架不住自己的对手是个懦夫,司马懿不费吹灰之力就下赢了这盘棋!
高平陵事变
假如“高平陵事变”中司马懿没有获胜,魏国继续掌权,相信最后统一三国的很有可能是吴国或者蜀国,因为曹爽这个草包撑不起魏国的江山,只会带领国家走向灭亡。
虽说司马氏夺权,权力来得不光彩,但是司马氏确实有实力,司马懿平王凌之乱,司马师平毋丘俭、诸葛诞之乱,司马昭灭蜀,司马炎灭吴,最后统一三国,结束乱世,完成统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7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包拯扳倒了那么多权贵,没有人报复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