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厚照重用刘瑾,是为了借他之手铲除权臣

以史为鉴 2023-06-29 21:43:57

朱厚照重用刘瑾,是为了借他之手铲除权臣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厚照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大明朝弘治十八年的时候,刚刚才十五岁的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了,成为了明武宗,可是自从他即位后,把整个后宫搞得乌烟瘴气。尤其是朱厚照手下的太监刘瑾更是变本加厉,群臣看不过眼的时候,就决定对这些太监们下手,毕竟皇帝还年少,一定是这些太监们把明武宗给带坏了,可是结果却是以刘瑾等八虎胜利而告终,从此整个朝中就成了太监当权的时期。但是这一切朱厚照都不知情吗?还是说刘瑾等人已经可以蒙蔽圣上了,或者说这一切都是朱厚照借着机会铲除朝中重臣而已?

要说朱厚照不知情,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一切都是朱厚照自己搞出来的,可以说刘瑾等人的一言一行,朱厚照都看在眼里。

朱祐樘身为朱厚照的老爸,在自己临死前,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留下了一批正直廉洁的大臣,可以说朱厚照只要按部就班地听从这些大臣们的吩咐就可以把大明的王朝平稳的进行下去。

但是有个问题朱祐樘好像没有想过,那就是这些看似正直廉洁的大臣们,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其实也是权臣。

这些辅政大臣几乎掌管了朝中的所有大小事物,而刚刚成为皇帝的朱厚照就相当一个傀儡一般,被这群大臣指来挥去。

为什么朱厚照一直不喜欢去上朝,因为在朝堂之上有没有他,其实是一个样子的,反正朱厚照又当不了家,作不了主,只是去当一个摆设,谁愿意去谁去,反正当时的朱厚照不想去。

于是这样大臣又开始控制起朱厚照的言行举止,这让朱厚照相当的反感。

要知道古代的皇帝是什么,那就是天子,属于一言九鼎的存在,可是当时的朱厚照只像一个傻子一样,被这群大臣各种的指挥,所以朱厚照开始反击了。

然后我们看到了刘瑾这个不学无术的太监开始跟朝中的大臣各种的对抗,说白了这就是朱厚照在为自己夺权。

为什么要用刘瑾来夺权,因为不论是谁在跟朝中的权臣们夺权,最后为了收拢朝臣的忠心,都会被当成替罪羊来出气的。

朱厚照身为大明的天子,肯定不能去背这个黑锅,自己将来可是要指挥这些朝中的重臣呢,于是刘瑾就成了阵前冲锋的那个人。

等刘瑾等人将朝中的权臣们打压到了极点,可以说朱祐樘时期的老臣几乎都被清理出了朝堂之中后,刘瑾的命运也就到头了。

这一切的权力都是朱厚照给予的,现在刘瑾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也就到了收回权力的时候,于是太监之间发生了矛盾。

所谓权倾朝野的刘瑾居然很轻易地被另一个太监张永给干掉了,这件事看起来相当的不可意义,但是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要说背后没有朱厚照的授权,怎么可能。

毕竟这些太监都是皇帝的家奴,如果没有朱厚照的命令,这些太监什么都不是,尤其是刘瑾在对抗朝中百官的时候,已经吸引了巨大的仇恨,而此时朝中权臣已经被消理的差不多了。

身为黑锅小王子的刘瑾如果不死,朝中那些大臣们的忠心如何折服,所以才会在朱厚照的授意之下,将刘瑾进行了千刀万剐,理由就是刘瑾有谋反之心,一个太监有谋反之心,他谋反了之后把皇位传给谁呢?

可以说这件事用脑子想也明白不可能,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如何的奇葩,并且还在朝中重臣的眼皮子底下被千刀万剐,瞬间朝臣们的仇恨就被消除了一大半,然后朱厚照再出来当一下好人,于是君臣和睦的场面就被营造了出来。

也就是说看似权倾朝野的刘瑾,从一开始就是被扔出来拉仇恨的那个人,毕竟不学无术,而且还小心眼,拉起仇恨来真心是一绝,并且斗争心还相当的强,直接就把朝中的权臣给斗回了老家,可当朝中的那些老臣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的时候,也就到了他被扔出来顶雷的时候了,可以说这一切都在朱厚照的算计当中,并非被刘瑾蒙蔽。

闲话大明权宦——刘瑾

大明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内厂太监,正德“八虎”之首——刘瑾。这位正德年权倾朝野的宦官,从正德元年崛起,到正德五年被处死,他真正站在舞台中央的时间也就区区五年。

五年的时间,刘瑾欺上瞒下,结党营私,打击异己,贪赃枉法,被士大夫们恨得咬牙切齿。但又很少有人提起,刘瑾的出现,帮助了明武宗朱厚照迅速坐稳了皇位,肃清了弘治年朝臣揽政的遗风,并在其推行的“刘瑾新政”中,为日后“嘉隆万改革”积累了大量经验与教训。

我眼中的刘瑾,是一个性格偏执的人。 他兜兜转转大半辈子,好不容易发迹, 一边是狼吞虎咽难看的吃相,一边又是抬头仰望牌坊的憧憬 ,矛盾而又复杂。

我们有刘瑾的生卒年份,却很少有其早年的事迹。只是知道他是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后来是成为了一位刘姓宦官的养子,遂改刘姓。

我这里有刘瑾早年的一种说法。刘瑾的爷爷原是京官,因为牵连朝局斗争被杀。刘瑾的父亲侥幸逃脱,流亡至陕西,以在街头贩卖果鲜为生。虽谈不上富贵,日子倒也过得安逸。

直至一天,刘瑾与父亲在街上遇见了出来采买的宦官,并发生冲突。父亲为了保护刘瑾,活活被宦官及其随从打死。刘瑾暴怒之下,也失手刺死了对方一人。刘瑾趁乱跑回家,刘母得知此事,怕官府追查,便让刘瑾离开家乡,之后自尽从夫。

孤身一人的刘瑾历经艰险,来到京城,净身做了一位小黄门,随后认了一位刘姓宦官做义父。但刘瑾依旧在阉人底层混了很多年。弘治年末,大太监李广倒台,刘姓宦官也受到了株连。另一位权宦看刘瑾可怜,便把他推荐到了东宫去服侍太子。太子就是日后的明武宗朱厚照,而这位推荐刘瑾的宦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

这个故事绝非我凭空捏造,且可信度极高。

刘瑾应该是弘治晚年来到朱厚照身边的,这个时候他的年纪已经五十岁出头了。刘瑾能够成为“八虎”之首,与他擅长哄逗十几岁的朱厚照开心密切相关。

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能够得到十几岁孩子的欢心和认可,其实是非常难的。但是刘瑾做到了,并且成了东宫众多宦官里的佼佼者。这股强大的内在驱动,来源于他对权势的渴望。

没有权势,爷爷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没有权势,父亲只能在街上被人活活打死;没有权势,入宫多年的义父依旧只能依附他人任凭宰割。

刘瑾恨宦官吗?肯定恨,但他更恨那个世道。但他仅仅一介布衣,无亲无故,想要飞黄腾达,科举之路与他无缘,唯有净身入宫方有一搏的机会。所以他恨宦官,却也义无反顾地自己做了小黄门。

他拼尽全力,上下逢迎,左右巴结,甚至得到了一个“刘利嘴”外号,可他的宦官之路依旧没有起色。直到他来到了太子朱厚照的身边。

这样的人生轨迹,我们又怎么能奢望刘瑾会成长为一个三观正统,性情刚直的人? 他所有的油腻,滑头,狡黠,乃至狠辣,说到底不过是他大半辈子用血换来的生存技能罢了。

我以前说过, 在明代所谓的阉党就是皇党 。明英宗朱祁镇十六岁事实亲政,王振开始揽权;明熹宗朱由校十六岁上台,魏忠贤横空出世。现在十五岁的明武宗朱厚照登基,“八虎”登上了 历史 舞台。

明代皇帝还有一个奇怪的规律,上一位君主与朝臣们走的近,继任者上台后往往都会与大臣们矛盾激化。理由简单,除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更重要的是 新皇帝们要立威,要集权,而这势必遭到朝臣们的抱团反补。

以刘瑾为首的“八虎”,本就是东宫旧人。主子做了皇帝,他们水涨船高,一个个政治地位得到提升,开始进入要害部门任职,本就无可厚非。但朝臣们想到了当年的王振,当初的汪直,决心把刘瑾等潜在的威胁扼杀在萌芽。

当内阁携同六部九卿共同上疏,要求诛杀“八虎”时,刘瑾知道自己最危险的时刻和最大的契机同时到来了。他带着东宫旧人们连夜进宫到朱厚照处哭诉,言语指击皇帝心中最大的恐惧: 司礼监与朝臣们联合起来,陛下日后如何自处?

朱厚照明白刘瑾的话绝非危言耸听,年轻的皇帝终于下决心与朝臣摊牌。那一夜之后,刘瑾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八虎”其余成员也都进入了东厂,西厂,京营,十二监等担任要职。

这就是刘瑾的老辣。

刘瑾为什么被骂得这么凶?因为 在整治朝臣这件事情上,刘瑾做的凶,做的肆无忌惮

朝臣们在正德元年的这次抱团反补,以失败而告终。直接的结果就是内阁中的刘健,谢迁离职,然后刘瑾根据名单开始报复。从六部尚书到科道御史,从京城主事到地方府尹,刘瑾用革职,降职,减俸,杖责等各种手段进行打压,牵连人数达到数十人。

这种事情王振,汪直之流也未曾如此胆大妄为。但事情还没完。正德二年,随着刘瑾权势日盛,刘公公直接召集群臣跪到金水桥南,用 “矫诏” 的方式对着群臣直接宣布所谓“奸党”名单。

这份名单里,几乎包括了当初反对刘瑾的所有大小官员,又是数十人。这可谓刘瑾的高光时刻。我这里用“矫诏”这个词,并加上引号凸显,原因有二。

其一,在这件事上,后世普遍认为刘瑾是假传圣旨,因为如此赤裸裸地凌辱大臣与朱厚照后来的行事风格迥然相异; 但我认为考虑到正德初年朱厚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刘瑾此举经过年轻皇帝首肯的可能性非常大

其二,刘瑾作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 在内阁票拟递上来之后,直接加入司礼监宦官的意见,并代皇帝行”批红权“,这是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不论这份“奸党”名单是刘瑾的主意还是朱厚照的授意,他都反映出了皇党要打压朝臣的态度之坚决。但我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刘瑾对付朝臣,真的做得够狠吗?

刘瑾是正德年的一位“酷吏”,这点毋庸置疑。

刘瑾发明了所谓的“枷刑”,一百多斤的大枷子扣在犯官身上,让他一跪就是几天,很多人因此丢了性命。刘瑾要动谁,只要表表姿态,手下马上就能把对方整得罢官远谪。 但刘瑾不算是真的“凶”,因为他还能听到骂声。

我不知道我表达的意思是否明确。 朱棣动不动就杀大臣,却很少听到骂他的话?朱厚照偶尔打一下朝臣的板子,昏君的叫法就马上传开来。 刘瑾也是这种情况。

我再说得难听点, 皇党用发布“奸党“名单这个办法来对付朝臣,说破天也是是示威性大于实质效益,并不能达到真正恐吓的目的

朱厚照后来也是明白过来,索性就不理内阁,不理朝臣,自己单独搞了一个豹房,弄了另外一个系统来治国。

但刘瑾算是被推到了风口浪急的大潮上了,所有人都红着眼狠狠地看着他。如果说正德元年刘瑾的上台与内阁的人事调整,算是“八虎”的自保,那么正德二年刘瑾发布的“奸党”名单,则基本注定了他最后悲惨的下场。

刘瑾是否明白自己当时的处境?他肯定知道。但是他没有回头路,五十多岁的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并从未想过自己的退路。这也是他偏执的性格所导致。所以接下来的路,他明明看到了很多坑,却依旧义无反顾地往里面跳。

文章开头我说,刘瑾的吃相很难看。刘瑾可是入选了“世界 历史 上最富有的50人”排名,据说后来被抄家,所得财富折合成银两达3亿两。

他的敛财,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只要是经他手的银子,不论何种用途,都会狠狠截留一部分;所有来京官员,都要来给他送“见面礼”,身上钱不够的可以从京师这借高利贷,放贷的也是刘瑾;甚至到后来,只要是有官员得到升迁,都要给刘瑾送上一份礼,以表谢意。

但可笑的是, 刘瑾如此一位巨贪,却是当时的反贪达人 。从正德三年开始,刘瑾处置了一大批贪污行贿的官员。其中有向刘瑾行贿的,也有被刘瑾知晓向他人行贿的;同时他严格限制官员滥用朝廷驿站,即使是官员正常外出办差,也需要层层审批才能使用。

刘瑾恢复了明初的“ 罚米法 ”,官员犯罪可以“罚米输边”来减刑。但罚米的数量是很夸张的,当初刘瑾罚户部尚书韩文“罚米输边”,直接导致了韩家破产,这可是户部尚书啊。

还有 查盘 。所谓查盘就是检查盘点。明代查盘早已有之,但是像刘瑾这样在全国大规模推行,并严格落实的却只有正德初年才有。

刘瑾对宣府,大同,甘肃,辽东,贵州,湖广等地的粮草,辎重,马匹进行了彻底严格的清算,只要查出问题,发现账目不符,涉事官员都会受到轻重处罚,一时间人人自危。当然, 查盘之举,除了查贪腐之外,也有中央朝廷与地方政府抢夺财政权的意味在里面

包括刘瑾推行的新政,在调整监察体系,田地核查,限制荫恩,打压勋贵,节省财政,变革盐法,整顿民俗等诸多方面,还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发现, 从正德三年开始,刘瑾开始连续推出了各种改革措施,密度之大,力度之深,为明代之罕见 。以致于后世把刘瑾新政失败的部分原因,归于刘瑾的急功近利。

但有人问过,刘瑾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吗?当时刘瑾权势已固,谁都知道深化的改革会触及既得利益集团,刘瑾完全可以慢慢来,走一步看一步,为什么要一下子全都扔出去?

因为刘瑾隐约觉察到了什么。

正德三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式搬出皇宫,进驻豹房 。这个被后世当做皇帝昏聩贪玩的举动,却让刘瑾意识到自己对于皇帝的作用,将要大打折扣了。

第一, 钱宁开始崛起。 钱宁一开始是依附刘瑾的,后来在为朱厚照建造豹房的过程中出力良多,得到了朱厚照的信任,被皇帝收为“义子”,升为了锦衣卫千户。

钱宁虽然属于宦官集团,但他本人并不是太监。而朱厚照从搬入豹房后,开始 广收“义子” ,这让刘瑾闻到了危险的味道。

第二,进驻豹房后的朱厚照,开始光明正大地沉迷武事。豹房的安保当时由三支部队担任。一支是锦衣卫,一支是太监军,还有一支就是调入京的边军。朱厚照通过在豹房校场的各种演练,逐渐加强了与军方的联系,开始慢慢 掌控军权

后来江彬这样的边将成为朱厚照心腹,便与此有关。对了,太监军就是张永率领的。

第三,在豹房的朱厚照,摆脱了朝臣与太后的束缚, 豹房逐渐成为了大明新的军政枢纽 。朱厚照在里面自己单独搞了一套行政体系,完全架空了内阁,六部成为了纯粹的执行机构,外朝的官员想要见朱厚照一面都很难。

刘瑾与皇帝的事实疏远,其实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八虎”之间的内部分化,也是从这个时候加剧的。

而随着刘瑾在外面的“呼风唤雨”,朝臣和皇帝的忍耐也终于到了极限。

有一件事情一直被人忽略,那就是 正德四年,国子监祭酒王云凤为了讨好刘瑾,邀请刘瑾来太学视察,并请求朝廷将刘瑾所办之事编辑成册,写入国家令法。

刘瑾本身只能算是粗通文墨,勉强不算文盲,让刘瑾去太学视察?太学是官方最高学府,里面的学生都算天子门生。还要把刘瑾的言行编辑成册?那朱厚照算什么?

朱厚照看似闲散地在豹房里饮酒作乐,眼神却有意无意地瞟向刘瑾。他看到了刘瑾身边的一众阉党,上至内阁辅臣,下至六品主事一个个都围在刘瑾身边点头哈腰;他还看到了张永,谷大用的不忿,看到了武将勋贵的仇视,朱厚照微微一笑,饮尽杯中之酒。

正德五年,安化王叛乱。“八虎”之一的张永与都御史杨一清去平叛。二人最后为了扳倒刘瑾结成了暂时的政治联盟,并回朝串联了一众朝臣。不久,刘瑾被凌迟处死,罪名是谋反。

在明代说皇帝身边的宦官谋反,本身就是一个笑话。皇帝用什么人是最放心的?那种 离开皇帝就会没命的人 。刘瑾毫无疑问就是这种人,只是这次不是他离开了皇帝,而是朱厚照主动放弃了他。

朱祁镇用王振,复辟之后还为王振建祠纪念;朱由校用魏忠贤,临死前还不忘交代弟弟要重用阉党;哪怕是成化年的汪直用事,朱见深起码为汪直留了一条活路保其善终。刘瑾呢?

朱厚照用刘瑾的覆灭,开创了武将制衡朝臣的新局面,刘瑾就是这场变革的一个引子。但说到底,刘瑾最后的下场还是和他偏执的性格有关,哪怕吃相不这么难看,哪怕收敛一点点。

如果生活以痛吻你,你除了回扇过去,也可以选择原谅它。

一家之言,聊以解闷。

明朝太监刘瑾是怎么死的?被活刮三千刀3天才断气

说起太监,很多人都颇为不屑,因为他们地位低下,不过是封建主子眼中奴才,是社会最底层的一群人。在宫里皇族可以随随便便处置他们,即便是无故打死了也没人说什么。

然而明朝的太监却不一样,他们被皇帝赋予了极大的权力,不仅可以担当重要职位,还能干预朝政,左右天下大事,实在是厉害的很。

众所周知,明朝太监肆意横行,东西厂锦衣卫都是他们这类人。有些权势滔天的太监,甚至连一品大员都要避让三分,着实是威风。

明朝有两个太监就达到了这个水准,一个是明英宗手下的王振,还有一个就是明武宗身边的刘瑾。两人最辉煌的时候几乎一手遮天,宛若第二个皇帝,只不过他们下场都不好,一个被乱军所杀,一个被凌迟处死。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大太监刘瑾,他幼年被一个太监收养,后净身入宫,机缘巧合下开始侍奉明武宗朱厚照。

刘瑾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但他为人机灵,会投主子所好,所以很快就得了朱厚照的青眼,没几年就成了他身边无可替代的红人。

别看刘瑾只是个宦官,但他野心不小,在得到朱厚照的宠信之后,他一边继续尽心服侍,变着花样哄朱厚照开心,让其沉迷玩乐不思朝政。一边借机敛财,狂揽大权,干预朝中事宜。

刘瑾的所作所为让一众朝臣看得心中冒火,心说一个阉人而已,居然教唆皇帝不学好,还想当?土皇帝?,实在是可恶。

为了铲除这个祸患,不少大臣都纷纷上书进谏,细数刘瑾罪状,要求皇帝严惩。但朱厚照正玩的开心,自然是不舍得处置他,所以此事一拖再拖。

有恃无恐的刘瑾越发大胆,开始疯狂贪污敛财,只要是落入到他手里的人,不掏空口袋是不可能放过的,而那些有求与他的人,自然也只能多掏银子。在如此运作下,不过几年的时间,刘瑾就家财万贯,成为大明第一富豪。

俗话说得好,天道有轮回,刘瑾的肆意妄为,招来了不少人的怨怼,想除掉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御史杨一清和太监张永合谋,向朱厚照告发了刘瑾的罪行,足足列了十七条。朱厚照一开始没当回事,后来细看这些罪状,心中也是大为惊讶,立马命人将刘瑾抓捕下狱。

在亲自查抄了刘瑾家后,朱厚照大为震怒,因为他不仅发现了刘瑾家中的无数财宝,还发现了伪造的玉玺等禁物。最令他后怕的是,刘瑾日常所带的扇子里,竟然还有两把匕首,这难道是想趁哪天要了他的命么?

怒火中烧的朱厚照这次不留情面了,当即判处刘瑾凌迟。刽子手们用足足三天的时间,刮了刘瑾三千多刀,才让其毙命,实在大快人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7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