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的亲生父亲是谁?高平陵之变为何父亲不来救他?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曹芳并非是曹叡的儿子,他只是被拿来作为皇位的继承人,才被收到曹叡的名下当了太子,之后继位当了皇帝曹芳的亲儿子并不是曹叡。然而,有多少人知道,曹芳的亲生父亲到底是什么人?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曹芳的亲生父亲在什么地方,在做些什么事情呢?为什么没有前来营救自己的亲儿子呢?
高平陵之变主要针对的就是曹爽及其党羽,严格意义上是帮助曹魏铲除权臣,曹楷无动于衷才是对的,再说他想动也没有实力。
高平陵之变前的环境
公元238年,34岁的魏明帝曹叡身体急速恶化。曹叡病危时,本来要立曹宇为托孤大臣,可是缺乏能力和野心的曹宇推辞了。于是,曹叡听了中书刘放、孙资的话改立曹爽和司马懿两人为托孤大臣。
于是,八岁的曹芳就这样被两个权臣包围。谁都想做那个最有权力的人,曹爽和司马懿自然也想,于是他们的争斗开始了。
司马懿作为四朝的元老,不管是权谋还是资历远不是曹爽能比得上的。在司马懿的示弱下,作为曹氏宗族中唯一拥有军政大权的曹爽,开始了一系列作死行为。
首先,司马懿假装败退,给曹爽造成他独揽朝政的假象。导致曹爽开始排挤世家子弟、任用亲信,唯我独尊,以至于世家集团和曹氏宗族的很多人都对曹爽不满。
其次,曹爽在有了权力后,开始欺凌太后、霸占先皇后宫殿,导致幼帝曹芳和曹操时期的众多老臣蒋济、高柔、王观等人都不满。
当时的曹爽,除了他的亲信,基本上朝野上下都不得人心。因此,曹楷就算能帮助也不会帮助曹爽。
没实力的曹楷
曹叡无子,曹芳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曹叡收养了。因此,除了血缘上,曹楷与曹芳有父子关系,他们之间是没有父子之情的。再说如果曹楷想帮忙,也没有实力。为什么曹楷没实力呢?
这就要从曹丕说起了,因曹丕夺取世子之位和亲兄弟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导致曹丕继位后,开始疏远近亲宗室子弟,提拔关系较远的宗室子弟。
曹爽的父亲曹真就是曹操的养子,自然曹爽就属于关系远的宗室子弟。曹楷属于曹彰的儿子,曹操的孙子,自然属于近亲宗室子弟。于是,曹楷只能是个没有权力的王爷。
在这样的策略下,远房宗室子弟可以与世家豪族相互制约,保证了皇位的稳定。不过,这就需要看皇帝能不能让双方保持平衡了。不幸的是,晚年的曹叡选错了托孤大臣,打破了这个平衡。
高平陵之变后果
公元249年,曹爽等人陪曹芳去高平陵扫坟。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选择了投降。随后,司马懿大开杀戒,曹爽及其兄弟曹羲、曹训被灭三族,曹爽的亲信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人同样被灭了三族。前前后后,司马懿杀了五千多人。自此,司马家族彻底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总结
高平陵之变的发生,给了曹氏惨痛的打击。自此,曹氏一蹶不振,为以后司马家族的篡权提供了坚定基础。
高平陵事件有怎样的内涵? 景初二年(238),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国版图。正始十年(即嘉平元年,249),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曹爽屈服,并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件。
高平陵事变的经过 高平陵之变杀死曹氏五千余人,当时的曹芳为什么会无动于衷? 因为曹芳根本没有多少实权,而且自身能力也有限。再加上辅佐他的曹氏宗人曹爽也在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后很快就投降了,所以曹芳就更没底牌与司马懿一战,自然也就无法为那些被杀的曹氏族人报仇雪恨。
曹芳并不是皇子,只是因为魏明帝不曾拥有子嗣,所以才从旁系族人那里过继了一个。当魏明帝去世的时候,曹芳尚且年幼,所以需要有人在一旁协助他处理政事。魏明帝为他挑选的两位帮手分别是同是曹氏一族的曹爽,以及司马懿。两人一对比,同是曹氏出身的曹爽更比司马懿更为可信,所以他也就得到了更多的重用。
司马懿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并未因此感到担心,反而就此养精蓄锐。当有一年曹芳与曹爽二人一同前去给先帝扫墓的时候,于是司马懿趁此时机兵变,这场兵变也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变。曹爽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马上集结军队对司马懿进行反攻,反而是投了降。要知道当时司马懿控制的也不过只是京城内的兵马,京城外的兵马完全可以任凭曹爽与曹芳调遣。结果曹爽却投了降,从而助长了司马懿的嚣张气焰,对曹氏家族更是毫不手软,一下子杀了五千多人。
因为曹氏家族绝大部分势力都是掌握在曹爽手中,所以他一投降,曹氏就再无对抗司马懿的实力,所以很快就被司马家族取而代之。同是曹氏一族的曹芳即便想要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也苦于手中无权无势而只能选择无动于衷。
高平陵之变爆发后,只手遮天的曹爽为什么不敢挟天子与司马懿一战? 只能说,曹爽这个人实在是太过无能了。就连他身边的谋士在最后也直接对他破口大骂道“曹真这么英雄一世的人物,怎么会有你们兄弟俩这样猪狗窝囊子孙,今天也要被你们连累灭族了。”高平陵之变的失败,与曹爽个人问题关联更大。
曹爽,其父亲曹真历任三朝,多次与诸葛亮以及东吴对抗,是朝中一名大将,且为人十分受将士追捧,朝中威望也极高。曹叡对他十分倚重,至其病逝后,便让曹爽接替了他的位置,当曹叡去世时,更是命曹爽与司马懿一起辅政。
一开始,曹爽对司马懿还是敬重三分,到后来开始想方设法架空司马懿的权力,并且任人唯亲,引起朝中不少人的怨恨。但无奈兵权在曹爽兄弟手中,大臣也无可奈何。此时,告老的司马懿却开始偷偷联系这些不满的大臣,暗中策划高平陵之变。
反观曹爽这边,曹爽本人根本就算靠关系上位,没有多少真才实干,这一点在他向蜀汉出征时暴露无遗,带了十万大兵,却损失惨重。而且自以为是朝中首辅,谁也不敢对他怎样,经常轻易去打猎。并且又不懂得政治斗争,自以为高高在上,不把朝中其他元老放眼里,得罪了最有威望的蒋济。
到高平陵之变时,他其实尚有机会的。因为天子当时还在他手中,司马懿也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便不断派人劝降,曹爽的谋士劝他手握天子号诸侯去攻打司马懿,毕竟在礼节上曹爽是占上风。
可惜曹爽太过妇人之仁了,放弃反抗机会,做一富翁。最后司马懿背弃诺言,灭其三族,曹魏名存实亡了。
高平陵之变时,为什么曹魏旧部不敢反抗只有三千兵马的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带着三千个死士发动政变,曹爽被迫投降,这场政变标志着强大一时的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家只手,曹家被迫沦为司马家族的傀儡。
虽然曹爽是一个没有政治眼光,胆小懦弱的人。但是曹氏一族发展到第三代时,已经没有了可用的人才,而曹爽确实要比其他的兄弟们优秀。魏明帝在临死前将小皇帝交到了司马懿和曹爽的手中,因为他确实更相信自己家的人,能够照顾好皇帝,但是曹爽这样的性格注定达不到魏明帝的期望。
造成司马懿起兵造反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司马懿察觉出曹爽对他心生不满,如果再不造反早晚他会死在曹爽手中。曹爽就是一边排挤司马懿想将他杀死,另一方面又对司马懿心生忌惮不敢对他下手,这样就给了司马懿布置这场造反事件的时间。
司马懿能够用三千人取得成功这来源于他精准的布置和雷霆的手段。司马懿早就将自己的手下安排在皇宫中各个重要的地方,所以司马懿才能在第一时间控制皇宫。其次司马懿在造反前将一直被囚禁的郭太后释放出来,依靠太后旨意而师出有名。这个时候其实郭太后已经成为了司马懿的旗子,让司马懿从一个乱臣贼子的身份变成了忠义之臣的身份,再加上司马懿对魏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且自身又是有着强大能力的人,因此有不少的朝中大臣和老臣支持他。
高平陵之变曹爽如果没有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有多大? 谁也不能确定其中的胜算有多大,变化多于计划。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不投降,而是以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来勤王,他成功的胜算起码在六成以上。但凡是没有绝对,因为曹爽的失败其实也有一定的必然成分。他这个人用蒋济的话说,就是一匹“劣马”,属于典型的才不配位之人,成不了什么大事。
司马懿靠的,也就是一个时间差,在曹爽犹豫的那一段时间中击垮他的心理防线。黄巾大起义,没有动摇东汉的根本。皇帝年幼,何进跟十常侍火并,何进力量不足,召董卓入京勤王,结果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来了就不想走,开启了东汉大乱的时代。在曹真死后,一群草包的曹家就没有能够统治大军的将领了。高平陵之变时,曹魏的三大军事集团:雍凉、荆州、淮南集团,都掌握在外姓人手里。
淮南素来不爽司马家族,后来司马家掌权之后还反了三次。荆州刺史是曹爽新任命的心腹,但根基不深,荆州集团的态度很难说,司马懿之所以赢得这么顺利,跟洛阳的世家大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司马懿在当时不代表他自己,而是整个门阀集团的代理人。如果曹爽真的铁了心的跟洛阳火拼,那么他就是在跟所有门阀决战。
曹爽如果真的去许昌调动天下诸侯勤王,的确有胜算,有可能灭掉司马懿。但是很可能是要捎带上曹魏的整个江山社稷,顺便还终结了他本人的政治生命,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小命也搭进去。所以,懦弱的曹爽怂了,他选择了放弃。不过这种选择也并不能算是明智,如果当时的情况换做他爹曹真,司马懿早就被灭的连影子都没了。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手握重兵,完全能反杀司马懿,他为何还要投降呢? 三国经过多年的战乱,最终司马家族却成为了最终的赢家。然而在高平陵之变时,曹爽仍旧手握重兵,完全有能力与司马懿一搏,但他最终仍是投降了,这才成就了司马家族。曹爽投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曹爽本身的懦弱性格特点,二是司马懿的狡诈与才能让其无奈。
当时的许昌虽然被司马懿所掌控,但曹爽仍旧掌握着洛阳的军权,在兵力上完全能够和司马懿抗衡。并且忠于曹爽的桓范当时身为大司农掌握天下粮草能够完全为他们的军事行动提供后勤保障,并且当时司马懿刚刚叛变,而曹爽完全可以以反贼的名义令天下诛之,使其不能站稳脚跟。尽管如此,曹爽最后仍然选择了投降。
首先他投降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被司马懿的狡诈所迷惑了。他认为司马懿一直是个性格顺从,厌恶杀戮的人,还讲一点君臣之道,就算自己投降,司马懿或许会念在以往的旧情,不会让其丢掉性命,也不会让曹氏皇家难堪。并且他早已认识到司马懿的军事才能超于自己,与其拼死抵抗,一旦失败落个不好的下场,不如卖一个人情,就此罢休,还能赢得体面。事实上他错了,司马懿一是个有狼子野心的人,得到权势后,最终还是将曹爽一族赶尽杀绝。
但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其本身懦弱的性格。曹爽在投降之前便说过甘当一个富家翁之类的丧气话。可见他并非过于贪于权力与地位,而仅仅只想得到一点衣食无忧的生活。对于桓范给他提的建议,他的回应也显得十分无力,仍然选择投降,这也让桓范痛心不已。
高平陵之变为什么曹操的旧将不反抗呢?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去哪了呢? 我觉得在高平陵之变时,之前跟随曹操的旧将早就已经被司马懿给收买了,那会都是听从司马懿派兵调遣的,哪里还会为了曹家说话撑腰哟!而作为当时任命的第二托孤大臣的曹爽,他则实在是可以说是草包、傻子一名,他那会正在陪着曹芳扫墓,毫无抵抗能力可言。
司马懿作为曹家的家臣,最初也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从曹操、曹丕、曹叡到曹芳,司马懿辅佐了曹氏四代人,但随着老曹家不知道是基因原因还是什么的问题,后面的子孙越来越没有能力,这时司马懿的野心也在逐渐地成长,但前三世也都还能镇住司马懿,到曹芳的时候就彻底拿他没办法了。幼年曹芳基本形同虚设,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傀儡皇帝,只能任其摆布。
随着岁月的流逝,能靠得住的人也越来越少。在高平陵之变时,曹操已去世近30年,忠于曹家的老兵战死、病死的也都相继而去,牛掰的也就剩下高柔、王观、蒋济、王凌、郭淮等几人。曹家老兵反而纷纷站队司马懿。比如高柔占领了曹爽军营,王观接管了京都禁军,蒋济则忙着劝降曹爽。王凌和郭淮都不在洛阳,没有明确站队立场,不站队其实就是变相默许司马懿搞事。
与此同时,同样作为托孤大臣的曹爽,因为他的愚蠢和利欲熏心,把之前好几个的旧将都换成了他的亲信,可是他挑选出来的人却都是一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笨蛋。使得在面对司马懿的兵临城下时,他们却丝毫没有一点能反抗的能力。
事件(13)内涵(1)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马懿在洛阳发动高平陵之变,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并以洛水为誓允诺其只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对此,曹爽不敢放手一搏,选择放弃抵抗。
不久之后,曹爽兄弟与其亲信党羽都被捕,正月戊戌(初十)日(2月9日)并一起被屠灭三族。在诛灭曹爽三族后,曹氏武将受到重创,这促使司马懿夺取了曹魏大权。众所周知,夏侯氏和曹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杀曹爽,夺取曹魏大权,当时手握重兵的夏侯家族为何不救?
早在曹操起兵之初,同宗同族的夏侯氏就成为曹操的左膀右臂。比如夏侯渊、夏侯惇、夏侯尚等人,就为曹操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很多人看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曹魏大权,夏侯家族理应站出来勤王,至少要讨伐司马懿。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平陵之变时,理论上具有讨伐司马懿能力的夏侯氏武将,只有夏侯玄和夏侯霸。
一方面,就夏侯玄来说,在高平陵之变前,此人就担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凉州军事。在曹魏,征西将军和都督雍州、凉州军事,可谓非常重要,因为其需要应对诸葛亮、姜维的北伐。比如在夏侯玄之后,邓艾就曾担任征西将军一职。至于都督雍州、凉州军事,意味着曹魏在这两个州的兵马,几乎都被夏侯玄所掌握了。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保守估计,夏侯玄至少掌握了10万大军。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从纸面上来看,夏侯玄完全可以统帅这10万大军,以此进攻篡权的司马懿。如果夏侯玄率先起兵,很可能会引起其他武将势力的跟进,从而该司马懿家族带来灭顶之灾。但是,实际上,夏侯玄却没有起兵的能力和信心。在高平陵之变前,夏侯玄与曹爽策划骆谷之役,大失人心,骆谷之役,也被称之为兴势之战,发生在公元244年。
在这场战役中,蜀汉大将王平重创曹爽、夏侯玄率领的10多万大军。因为这场战役的失利,曹爽和夏侯玄贼曹魏将士,尤其是曹魏西线将士中的威望跌入谷底。所以,等到公元249年,司马懿发起兵变时,夏侯玄缺乏号召大家起兵的信心,因为上一次的失利让夏侯玄在雍凉一带的将士中没有较强的号召力了。更为关键的是,司马懿在曹魏雍凉一带深耕多年,心腹将领遍布军中,这也是夏侯玄非常忌惮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7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孝庄文皇后辉煌一生,皇太极爱过她吗
下一篇: 瓜得项羽尸首的五个人,后来结局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