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文帝为了一民间女子废除肉刑,背后有何缘故

以史为鉴 2023-06-29 21:28:25

汉文帝为了一民间女子废除肉刑,背后有何缘故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文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汉文帝为了一个民间女子废除了肉刑,这并非野史趣闻,而是见于正史记载的。惜字如金的《史记》和《汉书》都用了大段文字记载这段故事。那么既然如此,汉武帝又为何不顾祖父汉文帝废除肉刑的规定,对司马迁施以宫刑呢?

汉文帝废除肉刑一事,发生在文帝十三年(前167年)。当时齐国太仓令名叫淳于意,一共生了五个孩子,全都是女儿没有儿子。这一年因为犯了罪要被送到长安接受肉刑惩罚。临行前指着前来送行的五个女儿大骂“生孩子全是女孩,出了大事没一个有用的!。”太仓公最小的女儿叫淳于缇萦,听到父亲的话非常伤心。因此决定陪着父亲来到长安。

小缇萦不仅一路照顾父亲的生活,而且到了长安后居然直接给皇帝上书。在上书中,缇萦痛陈肉刑不人道,不给犯罪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为了赎父亲的肉刑,她自愿做官婢,希望皇帝能给父亲一次机会。

汉文帝看到上书后大为感动,非常同意缇萦的说法。认为肉刑自古以来实行很久了,却没有达到禁止犯罪的目的,还是有这么多的人犯罪要受到肉刑。刑罚不是目的而是让犯罪之后改正的手段,肉刑却将本末倒置。该年五月,肉刑被废除。

以上这些都是有明确记载写入当时法律的,所以只隔了一代人的汉武帝自然不会不知道。那么为何司马迁因为帮兵败被俘的李陵辩解时,汉武帝要对他判罚宫刑呢?笔者在《汉书·刑法志第三》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汉文帝接到缇萦的上书后,下旨让大臣们拟定废除肉刑的具体改革办法。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上奏,先称赞文帝怜民盛德云云,然后提出了实施办法。当然不能简单地废除了事,而是提出替换的方案。用男犯筑城,女犯舂米等劳役代替剃光须发;用剃光须发、颈上套铁圈刑具去从事劳役,代替黥(刺面);用鞭笞三百代替劓(割鼻);用鞭笞五百代替斩左止(砍断左脚);应当斩右止(砍断右脚)和杀人自首、官吏贪赃枉法,监守自盗已经顶罪而又犯了鞭笞罪的一律弃市(公开斩首)。

从这一办法中我们没有看到关于宫刑的规定,往前看汉文帝的命令有“今法有肉刑三……”一句。这个数字三,正好和黥、劓和斩足的数量相符。三国时期的学者孟康注《汉书》,对这个数字三的注释为“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也。”同样没有提到宫刑。但《汉书·文帝纪第四》中明确记载“五月,除肉刑法,……”,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上述的史料,我们不难看出,汉文帝以及当时的人没有把宫刑划分到肉刑的类别里。明确宫刑是肉刑的史料为《唐律·名例》:“昔者,三王始用肉刑。” 长孙无忌等疏:“肉刑:墨、劓、剕、宫、大辟。” 这一说法的出现在汉武帝后七八百年,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不能用后世词汇的含义来理解之前的史料。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汉文帝因缇萦废除肉刑,并没有废除宫刑。所以汉武帝对司马迁施以宫刑并不奇怪。

汉文帝形制改革出现的问题

汉文帝肉刑改革的缺陷

1死刑比例加大

虽然汉文帝对肉刑制度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这也避免不了在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死刑的比例不断加大。在汉文帝废除了肉刑制度之后,斩右趾这个惩罚就用死刑来代替,也就是说原来按律要被斩右趾的人,在改革之后将要被处以死刑,因此,实施这一政策之后死刑犯的数量急剧上升。在《尚书》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说是西周大辟二百、殡辟三百、宫辟五百、鼻、墨各千,由此可见,在古代的刑罚中,越是重刑规定其条款就越少。可是,在废除肉刑制度之后,重刑方面的相关规定有了明显的增加。不仅如此,在笞五百、笞三百取代了斩、劓左趾之后,死刑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其中原因就是在执行刑罚的时候,由于许多受刑者难以忍受刑罚的痛苦,在受刑时就会死亡,这无疑就会增加死亡的数量。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汉文帝在废除肉刑制度的时候并没有规定笞刑的实施细则,因此就导致官吏在行刑时通常会掺杂个人的情感因素,就使得执法的公平性难以保证。

2笞刑规定笼统

其次在改革中还存在笞刑规定笼统的问题,这就使得生、死刑之间没有充分的过渡。在废除肉刑制度之前,死刑和徒刑之间有肉刑起到过渡的作用,并且还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在实施方法上又有相关规定,从而限制官员的执法随意性,将各个层次的犯罪通过刑罚体现出来。但是,在汉文帝废除肉刑制度之后,用笞刑代替了肉刑,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笞刑并没有起到性肉刑一样的过渡作用。并且在具体内容上,汉文帝只规定了笞刑的数量,对于执行方式、部位以及人员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就使得官吏在执行时完全凭借着个人感觉,无法保证执法的公平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笞刑也是一种死刑。

汉文帝曾因一个读书人废除了肉刑,当时发生了什么?

中国古代的肉刑是什么?广义的肉刑,指括黥(刺面并着墨)、劓(割鼻)、刖(斩足)、宫(割势)、大辟(即死刑)等五种刑罚.起源于"杀人者死,伤人者创"的原始同态复仇论.至夏商周成为国家常刑,有三典五刑之说,秦及汉初相沿不改.

狭义上的则指死刑以外的其他刑罚.以其侵刻肌肤、残害人体,故名肉刑.《荀子·正论》:"世俗之为说者曰:治古无肉刑."所谓"治古",指的是尧、舜太平盛世.《汉书·刑法志》:"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汤、武顺而行之者,以俗薄于唐、虞故也."这是说,肉刑始于夏、商、周三代.汉文帝在位期间,先后废除了肉刑中的墨、劓、斩左右趾(实即剕刑)和宫刑,被后人誉为"千古之仁政".自此以后,肉刑基本停用.魏、晋以后,虽屡有恢复肉刑的议论,但终未被采用.当然,使用肉刑的个别事例还是有的.


刑夏以前已经出现,夏朝统治者加以沿用.夏以后经商到周期,刑罚有了进一步发展.《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册,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西周法律规定肉刑很多,不仅见于史籍,也见于出土的铭文.1975年2月以来,从陕西歧山县董家村出土的铭文,就有关于拟处罪犯黥刑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肉刑的适用更为广泛.晏婴作为使臣到齐国谈及对齐国的印象时,就曾当着齐景公的面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说明当时受刖的人很多.

肉刑的出现,有其社会历史条件,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这种刑罚便成为野蛮残忍的行为而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秦末的农民起义,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天下苦秦久矣".




汉高祖刘邦和其统治集团的不少人来自平民和下层官吏,清楚肉刑给人们造成的巨大危害和激起的剧烈反抗.因此,刘邦入关中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刘邦称帝后,即命萧何参照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从汉初刑法实施的情况看,当时秦的酷法,一部分被废除了,一部分却仍保留,如,汉初仍实行夷三族之令:"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祖者,又先断舌."(《汉书·刑法志》)随着社会的发展,残酷的肉刑开始逐步被废除.惠帝四年(前191年),汉废除《挟书令》,高后元年(前187年),废除夷三族刑和《袄言令》.

废除——史上第一个废除肉刑的皇帝是谁?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废除了肉刑(改用笞刑(打竹板)代替肉刑),与肉刑一同废除的还有秦朝的"连坐"罪.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法制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肉刑本是奴隶制的刑罚,它在汉初之所以仍被采用,是秦朝奴隶制残余在刑罚制度上的反映.汉文帝废除肉刑,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汉初的刑罚由野蛮残酷变得相对文明,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更有利于"文景之治"的顺利实施.

由于缇索上书救父,使汉文帝大动悲悯情怀,而废除了断肢体、在肌肤上刻字的"肉刑"和连坐亲属的法律,汉文帝的这一改革使汉初法治精神,跃升到一崭新的境界.

缇萦救父感化了汉文帝.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很有名气.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

汉文帝为何要废除肉刑.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是个不得宠的妃子.母子俩在朝廷受尽了冷落的遭遇,薄太后教子有方,总是循循善诱的教育汉文帝.刘恒在刘邦众多儿子中因祸得福算是幸运的,为什么呢?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吕后仅生了一个,即汉惠帝刘盈.在惠帝去世后,吕后为了使自己长期掌握政权,对刘邦其他的儿子们大开杀戒,吕后共害死刘邦四个儿子.刘邦的大儿子刘肥最后未被陷害,得以善终.吕后最后死时,刘邦的八个儿子只剩下了刘恒和刘长.

在刘邦的众子中,刘恒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这和他的母亲有关.母亲薄姬原是项羽所封魏国王宫的宫女,在刘邦打败魏国后,将许多宫女选进自己的后宫,后来刘邦便和薄姬生了文帝刘恒.但刘恒出生后,薄姬却遭到刘邦的冷落,地位一直是"姬",没有升到"夫人",所以,文帝刘恒从小做事小心,从不惹是生非,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刘恒八岁时,三十多位大臣共同保举他做了代王.虽然地位没其他王子那样显赫,但这恰好帮文帝躲过了吕后的迫害,幸运地活下来,后来又幸运地登上了皇位.

汉文帝在代国不像在皇宫里那么阔气,因此,娘儿俩深知老百姓的疾苦.薄姬带着当时年仅八岁的儿子刘恒(汉文帝),北上酷寒荒凉的代国,十多年在边地饱尝艰苦,忧患中成长的岁月,深知骨肉亲情的可贵,更亲身体验过民间疾苦的情状.

如今贵为天子,仍然时时以临深履薄的心情,戒慎恐惧的态度,小心翼翼地使用君权治理国家.文帝阅罢书状,再看着眼前这个凄苦无助的小女子,不就是当年自己仓惶离京时的化身吗?又想到如此娇弱的女子,为了营救父亲,竟然冒死上书,这种胆识与孝心着实令人感动,于是当面赦免了她父亲的刑罪,第二天就下了一道诏书:"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肽,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淳于意既蒙赦免罪刑,真是喜出望外,父女双双望阙叩谢恩典以后,便欢天喜地相偕返回临淄,从此痛改矜持作风,专心济世救人.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废除肉刑的皇帝.废除肉刑,作为中国刑罚史上著名的改革措施而引人注目,是刑罚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进步,是刑罚制度从野蛮残酷向相对文明过渡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缇萦上书救父不仅成为中国孝道的典范,而且对于推动古代法律制度的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帝废止肉刑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汉文帝废除肉刑,既顺应了民心,又为农业生产保全了更多的劳动力,有利于自身的统治,合乎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少女缇萦为救父不畏艰难和强权,勇敢地上书皇帝,又为汉文帝废除肉刑提供了契机,最终促成了肉刑的废止。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东汉着名史学家班固曾由衷地赞叹道:“百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还有人写诗赞扬缇萦:“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废除肉刑的皇帝。废除肉刑,作为中国刑罚史上着名的改革措施而引人注目,是刑罚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进步,是刑罚制度从极端野蛮残酷向相对宽缓人道逐渐过渡的一个划时代的重要里程碑。缇萦上书救父不仅成为中国孝道的典范,而且对于推动古代法律制度的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

汉文帝改革刑制源于什么

很多同学想知道汉文帝刑制改革原由。下面我为大家详细盘点一下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汉文帝刑制改革的源头 公元前167年,汉文帝下诏废除肉刑,开始进行刑制改革。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帝刑制改革。

形制改革起源于一次案件,当时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罪要被处以肉刑,他只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小女儿缇萦便陪同父亲到了京城长安,向文帝上书,说愿意去做官奴,以赎父亲的肉刑。文帝很感动,让丞相张苍和御史大夫冯敬商议改革方案,方案将原来要执行的墨刑、劓刑和斩左、右趾改成笞刑和死刑。

这次改革改变了原来包括肉刑的奴隶制五刑制度,这是奴隶制五刑向封建五刑制过度的开始。不过最初执行的时候,因为换的笞刑数量很多,有的三百,有的五百,结果有的受刑后还是丧了命,有人批评说虽然名义上是减轻刑罚,结果确实杀人更多。景帝即位后,继续刑制改革,两次颁布诏书,将肉刑数量大幅度减少,最后,最多的五百减少到了二百。同时,还规定了刑具的长短薄厚,以及受刑的部位,行刑中间不许换人等。但宫刑在这次改革中没有废除。

汉文帝文景之治的影响 其一,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从汉高祖即位(公元前202年)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前后共62年间,西汉王朝实行的是中国古代堪称典范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民的负担是最轻的。从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起,又连续免除全国田赋长达11年,在这期间,农民来自农业税的负担没有了,这在封建社会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西汉前期七十余年农民负担一直很轻是历史上公认的。

其二,人民富足,社会安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外,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仁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这样的安康和谐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

其三,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充实。由于经济得到发展和繁荣,国家财政与建国初相比,出现了天壤之别。如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至汉武帝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家财政实力如此雄厚,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少见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7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