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古代建都为什么都选择陕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初中学历史的时候,新的朝代建立,很多都是定都长安,当然也有洛阳,北京等。长安被称为13朝古都。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占有压倒性优势,那为什么选择在陕西定都呢?
第一 陕西省有个特点,是一个大盆地。四面全是山,四面有个4个主要的关口,东边和河南交界的函谷关。南边是和湖北交界的武关,西边 陆游有一首很有名的诗。其中提到 :铁马秋风大散关。北边是萧关。所以,陕西这个地方除了这几个地方,其他地方出不来。自古以来,陕西被称为‘四塞之地’。易守难攻
第二 因为在那时黄土高原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植被茂盛,农业发达,黄河流域灌溉能力强。所以关中人口众多。古代又没有高科技 。打仗 就是靠人多,粮食多
第三皇统沿袭需要。在古代,一个王朝的灭亡,一般以首都沦陷为标志,所以唐宋以后,帝王们开始学乖了,除了建立首都,还至少建一个陪都,以期东边不亮西边亮,早早的留下退路。秦灭六国前,也是在陕西宝鸡起家,后来逐步从西往东迁,从雍城到泾阳,再迁栎阳、咸阳,新莾篡汉开始,有的属于占地为王,有的属于依托根据地立朝,都是沿袭皇统的需要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陕西地区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战乱,如秦末战乱项羽火烧阿房宫,魏晋南北朝战乱火烧长安,还有唐末五代战乱。再加上每当新朝建立,都要大伐树木建造宫室,陕西植被遭受了毁灭性打击,黄河常年泛滥,农业凋敝,陕西地区逐渐变成了贫穷落后的地区。随后的宋代把都城定在了开封,再以后的元明清都是定都东方了
陕西出土大量汉代文物,陕西在古代是很多朝代的首都,可以说是文化汇聚地,尤其是西安、咸阳等地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代重要的城市。所以陕西在现在依旧是一个古风古韵的省份,很多人都会非常向往去陕西的古遗迹经典去看看,感受以前的大城风采。尤其是西安,作为几代古都,可以说是它的底蕴非常深厚,各处的建筑也透着一股古典的气息,让人觉得非常有文化底蕴。
陕西作为古代的重要军事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作为一处重要的地理位置被所有人重视,尤其是函谷关一代,更是抵御外敌入侵的一个重要位置。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因为占据着这样的先机,可以一统六国。
一、咸阳是秦朝的都城
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不过秦国在春秋初期实力并不强盛,由于占据在边缘地带,不受重视,不过后来秦国实行改革,引入法家的学说,并且在抵御外敌入侵的同时兵强马壮,所以最后得以统一六国。不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施行的政策非常残暴,导致民不聊生,太子扶苏更是被秦二世陷害,所以秦朝二世而亡。不过秦朝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它是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乱,走向了大一统。
二、西安是汉朝的都城
西安作为现代的文明城市,在古代也是一个非常繁华的所在。刘邦在打败项羽之后定都西安,开始休养生息,在经过三代人的努力之后,汉武帝得以对抗匈奴。也是在汉朝时期,匈奴彻底被打得落花流水,不敢南下,只得逃窜到西部。
三、西安也是唐朝的都城
唐朝也是古代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家,甚至在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场景,可见唐朝的综合实力是非常强大的。而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当时也是非常繁华的。
陕西是一个古遗迹非常多的省份,因为在古代有很多朝代定都在陕西,陕西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非常深厚了。
西安是陕西省会,属于历史文化古城,曾经有多个朝代定都于此,被称之为十三朝古都。
像中国封建王朝中赫赫有名的汉唐都定都于西安,可以说自汉朝定都西安以后,基本上之后的朝代大多是定都于此。可以说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都城西安。
可是唐朝之后的西安就开始一蹶不起了,甚至再也没有成为过都城。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以经济、政治、还有之后王朝面对的不同情况来分析一番。
一、经济南移之下的政治再平衡。
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在今天看来可能要只是不错。其实在秦汉时期关中平原算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发达区了,最早的天府之国就指的是关中平原。
而且关中平原不只是沃野千里,还是易守难攻之地。依仗地势之利,既可以慢慢发展还可以图谋天下,像在古代出了函谷关就可席卷中原。
而春秋战国的最后的胜利者秦朝就依仗关中平原的优势,历经二十六代雄主的励精图治,才有了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霸业。
像汉初张良对于关中平原的评价就很合理: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而南方的鱼米之乡在当时还是没有未开发的野蛮之地,真正的经济大爆发是在三次衣冠南渡以后了。像三国时期,版图上看似刘备和孙权的地盘很大,其实当时南方很多地方属于是未开发的荒芜之地,而且当地的蛮人也是不稳定因素,像蜀汉的南蛮还有孙吴的山越,都曾因为犯上作乱阻止了蜀汉和孙吴的北上之路,因此出现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
自西晋灭亡以后第一次衣冠南渡以后。唐朝爆发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以后,又开始了第二次衣冠南渡,北宋靖康之耻以后,康王赵构南渡再建宋朝是为第三次衣冠南渡。
三次衣冠南渡以后,南方鱼米之乡彻底被开发出来,经济中心也开始南移。
经济中心的南移,造成了王朝频繁定都于南方城市。像六朝古都南京,南宋的行在临安,都是这种证明。
这时候随着南方大开发,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不只是没有了经济优势。更不适合居中统治辽阔的南方和北方了,自然不适合定都于此了。说白了汉唐的重点是关中平原,然后兼之更西北的西域丝绸之路,南方不是统治重点。后来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南方经济的大爆发,越来越重要,西安更像是偏居西北一隅,辐射力还有限,当都城太过勉强了。
而且中国历代王朝的心腹之患在北方,是由西北向东北的移动。比如说汉之匈奴,匈奴在西北。唐之突厥,突厥在差不多正北方。明之蒙古与后金更是先正北后东北。这种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方向转移对抗,越发使京城的战略位置重要,而西安却不再那么重要。
而定都南方在交通落后的古代是很不利于抵御北方强敌的。像北宋定都开封,不算很南,就这样被新兴的金国一次突袭,来不及组织有效的力量便亡国了,造成了靖康之耻。
而且经济中心在南方,都城也在南方。不只是军事上处于恶劣,就是经济上也造成了一种严重不平衡,并且随着隋唐以后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体形成,所以唐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都习惯定都于北方,有利于面对北方边患,还可以平衡一下南北经济。
二、元明清面对的不同情况。
唐朝之后是宋朝,但宋朝只是正统王朝,并非大一统王朝。严格来说宋朝时期应该是宋辽金西夏的大三国分裂时期,所以宋朝为什么没有定都西安的原因就先暂且不表。
元朝定都于京城,其实可以看作京城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结合点。毕竟京城算是传统汉地最北边了,同样京城的气候之类的更适合元朝皇帝居住,而且相对于辽阔的疆土,京城算是帝国中心了,更利于统治。
明朝定都于京城,其实也就是两个主要原因,就是前文中交代过的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好更好的面对北方边患和南北经济再平衡。
当然明初定都于南京,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为明太祖朱元璋起于江南,在根基之地定都然后大一统全国以后,其实这个南京都城也就是临时都城作用罢了。
明太祖朱元璋曾想迁都西安,甚至在洪武十三年营建西安鼓楼之时其规格都超过了当时的都城南京。洪武二十四年又派太子朱标去考察西安,有着准备迁都的打算,结果随着朱标回来后不久病逝,年老的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之下再也没有提起过迁都的事情。
明太祖朱元璋之后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详,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朱允炆上台以后什么事都没有办就一个劲的想着削藩,结果他的叔叔燕王朱棣造反,朱允炆不敌叔叔朱棣被赶下皇位,朱棣成为新皇帝以后,将都城迁于自己的大本营京城,以更好的抵御北方蒙古的威胁,从此明朝都城彻底与西安无缘了。
明末清初的短命王朝李自成之大顺政权也曾定都过西安,但这个短命王朝所谓的定都也只是镜花水月罢了。
清朝定都于京城可以看做清承明制,跟元朝的原因也差不多。但是也有其历史原因,毕竟清朝入关以后面对南方南明多年的反抗,还有剃发易服带来的严重满汉矛盾,一度也是没自信统治下去,像东北大建柳条边不许汉人去关外,就是想着方便在京城跑路。
同时正如元朝原因一般,京城身为传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结合点更适合清朝统治者,也有利于南北经济平衡。
而西北的西安在经济上没有优势,随着唐朝之后王朝统治重心的转移,辐射力又有限。自然不利于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定都于此了。
西安作为中国最具历史的城市,有着十三朝古都之称,其历史地位无需多言。但仔细观察中国历史后又可发现,西安在唐朝灭亡后,就再未曾得到过大一统朝代的垂爱,这是为什么呢?
自西周起至汉代,西安(长安)之所以能成为首都,最大的优势就是其西靠陇山、北依黄河、南抵秦岭,东有崤函,沃野千里的地理形势。周、秦二代都是依靠着关中自西由东,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加之丰沛的物产而取天下,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大本营。汉高祖刘邦虽为楚人,但考虑到汉初中央与地方诸侯国间的矛盾,也不得不采取刘敬的策略,利用关中地理形势定都长安。
看下定都长安的政权,分别是西周,秦朝,西汉,新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当时能和西安一争高下的城市就是洛阳了。
最早建设洛阳的是西周,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平王为了躲避犬绒迁都洛阳,从此周天子就一直待在洛阳,史称东周,直到东周灭亡,而秦国的祖先,经过浴血奋战夺回失地,建立秦国,最终统一六国。秦朝统一之后定都长安,西汉时期也是定都长安,真正定都洛阳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是刘秀建立的东汉,此后曹魏西晋都是定都洛阳。
从上面的王朝可以看的出,定都西安的王朝,都很有进取心,文治武功都很强,除了五胡乱华时期的几个政权,都属于扩展型的。而定都洛阳的除了东汉实力强一些,其他的实力都比较小。当时中原政权的主要威胁来自西北,所以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洛阳地区居天下之中,地理位置险要,洛阳可以恃险防御,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美誉,定都这里可以让皇帝坐镇中央,遥控天下,又能很好的防御。
还有就是赵匡胤之所以定都开封,并不是因为一时心血来潮或者多方调研,而是因为他继承的是五代时期的后周王朝,而后周王朝的都城就是开封。毕竟这是抛弃西安的开端,就说远一点,五代开始于朱温废掉了唐哀帝,篡唐建立了大梁国,史称“后梁”,定都开封。当时之所以定都开封,主要是因为长安已经在唐末战乱中被毁灭殆尽,长时间没法回复元气,而开封在唐朝作为漕运渠边的二线城市,发展的还不错,并且在唐末抵御叛乱时进行了扩建和加固,在战乱中保存完好,可以继续使用,于是形成了后来的开封府雏形。五代几十年间虽然王朝不断更迭,但开封府一直被作为中原的核心都城捂着好好开发。赵匡胤接下这个盘也是顺其自然。
清朝,咱也不撒,当然直接吃现成的咯。曾经的剧情发展是能在后世分析出个所以然,作为即将统领中原的封建君王,西安在他们的心中一直是个皇权圣地,定都的时候怎么也得把西安考虑上,才算告诉自己是要称帝而不是一方割据。只不过开国不易,百废待兴,开国皇帝们常理上都要选一个赶快能用的地方作为新都城,所以他们也只能按自己手里的牌面来决定历史的进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6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