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仆固怀恩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唐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外姓族人,对于唐朝的中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忠于唐朝,骁勇善战,功高封王;他杀子立威,铁面无私,众军钦敬;他远嫁二女,为国和亲,居功至伟;他为平定安史之乱,全家牺牲四十六人,满面忠烈;他与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共列凌烟阁功臣榜,受到后世永远纪念。然而,这位几乎毫不瑕疵的大唐功臣,却最后被太监陷害被逼造反,事迹被列入叛臣传,令人万分惋惜。
战无不胜的将军,胸怀大局的副帅
仆固怀恩,复姓仆固。其实仆固是讹音,真实的名称应该是仆骨。仆骨部铁唐朝铁勒九部之一。铁勒又称为狄历、丁零、敕勒、高车,是突厥人的祖先,唐朝时铁勒九部归唐,这九部为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密、葛逻禄,仆固怀恩是仆骨部的领袖,世袭金微都督。
唐朝玄宗期间,安史之乱爆发,国家陷入动乱之中,仆固怀恩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没有跟随安禄山、史思明叛乱,而是站在了唐朝的朝廷一方,官封朔方左武锋使,在朔方节度使郭子仪部下效命,兼配合李光弼共同抗敌。仆固怀恩武艺高强,骁勇善战,是一线部队的指挥者,他的儿子也很厉害,叛军望风逃窜。郭子仪能取得那么大成功,仆固怀恩功不可没,乃至于凌烟阁功臣榜,唐代宗第一个将仆固怀恩的画像请进去。
因为功高,仆固怀恩从郭子仪的部将升职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加太子少师衔,实封一千一百户、大宁郡王,凌烟阁功臣榜,唐代宗李豫第一个把仆固怀恩的画像请进去,成为武将中的佼佼者。
被逼造反的将军,被母亲追杀的叛将
然而,功高震主,同时也会引起其他将军的嫉妒。因为亲生女儿的和亲,也会时时有“通敌”之嫌。安史之乱平定后,郭子仪、李光弼等老上级先后被明升暗降,削夺兵权,乃至李光弼被活活气死、逼死、吓死、害死,李光弼为何这么窝囊死呢,因为一些文臣天天在皇帝耳根嚷嚷“非我同类其心必异”,李光弼虽然姓李,但那是赐姓,他不是汉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契丹人,和《天龙八部》的萧峰一样一样的。兔死狐悲,仆固怀恩也不是汉人啊,他是铁勒人,和突厥人同宗同种。虽然他为国牺牲了四十六人,虽然他杀了自己的儿子,虽然他远嫁亲生女儿到回纥,但怎么表现也是“非我族类”。
仆固怀恩反唐,他的母亲是不同意的,提刀欲杀子以表忠心,“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仆固怀恩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愤恨交加病死在反唐的途中。他死后,他的侄子率兵又复归大唐,这个所谓的“叛乱”被郭子仪轻易平定。
被冤枉的将军,其实是皇权背景
仆固怀恩被构陷,有几大原因:
一是其他将领的嫉妒,比如辛云京,李抱玉;他们也是一方节度使,但对仆固怀恩的大功难免羡慕嫉妒恨,故造谣传谣,推波助澜。将领之间的矛盾是仆固怀恩冤死的原因之一。气得仆固怀恩命令他的儿子亲自率军攻击辛云京所部;
二是皇帝的猜疑,唐朝的安史之乱,将皇帝吓着了。那么信任的安禄山,竟然率军造反,皇帝还能相信哪方节度使呢?所以一有风吹草动,皇帝就会龙眼无情,不管是真是假,杀之以绝后患。
再有一重心理是,唐朝的藩镇割据是非常厉害的,朋党之争、太监专权、藩镇割据是唐朝的三大毒瘤。仆固怀恩派太监监军,本身就是对武将不信任的表现。而太监抱着阴暗的心理,鸡蛋里挑骨头,难说不是皇帝的主意。
安史之乱是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朝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一、郭子仪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二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评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
二、李光弼
李光弼,契丹族,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三、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铁勒仆骨部人,安史之乱时,仆固怀恩随郭子仪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骁勇果敢,屡立战功。又与回纥关系良好,曾出使回纥借兵,并嫁二女与回纥和亲。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家族中有四十六人为国殉难,可谓满门忠烈。平乱之后,仆固怀恩率朔方兵屯汾州。后因被宦官骆奉先陷害,举兵叛唐,不久病死,唐代宗仍为他感到可惜。
李光弼、郭子仪和仆固怀恩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三大名将,如果真要将三人在安史之乱中的功劳进行排比,那么功劳最大的应该是李光弼,其次是郭子仪,再就是仆固怀恩。但是如果说到结局如何,那么,毫无疑问的,郭子仪的结局最好,85岁寿终正寝;其次是李光弼,57岁郁郁而终;结局最差的就是仆固怀恩,在反唐过程中暴病而死。
755年11月,安禄山矫诏起兵造反,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六天后唐玄宗才真正确定安禄山是真的反了,于是调高仙芝和封常清防守洛阳,攻打叛军,很快,洛阳丢失,高仙芝和封常清也被唐玄宗所杀,又派上了中风的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坚壁不出,寄希望于在河北的郭子仪和李光弼能截断安禄山的后路,一举拿下叛军。但是杨国忠和唐玄宗却坐不住了,硬逼着哥舒翰出兵,结果败得一塌糊涂,20万大军最后还剩下8000人,而哥舒翰也被部下绑着投了安禄山。这一下子打乱了郭子仪和李光弼在河北的作战计划。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郭子仪正在家中为母亲守孝,唐玄宗急需军事人才,于是夺情将郭子仪召回,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领朔方军讨伐安禄山,郭子仪又向唐玄宗推荐了李光弼,两人合力在河北地区攻打叛军,已经取得了几次胜利。两人本对哥舒翰坚壁不出的策略持支持态度,只要哥舒翰能守住潼关,两人就可以直捣安禄山的老巢范阳。但是很不幸的,潼关失守了,唐玄宗跑了。
马嵬驿兵变后,唐玄宗继续南下入蜀,太子李亨带领2000人马北上灵武寻找救国的机会。756年7月,李亨在灵武僭越称帝,即唐肃宗,召郭子仪和李光弼率军到灵武共同商讨平叛大计。自此之后,平叛的主力就是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
唐肃宗之前,三人的战绩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基本就是在河北平定叛乱。唐肃宗继位之后,郭子仪任兵部尚书,加宰相之职,以及朔方节度使;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加宰相之职,以及河东节度使。下面四姑娘就分开来说三人的功绩:
郭子仪:756年八月,郭子仪与回纥葛逻支联合出击,攻打阿史那从礼,平定河曲。第二年开始了收复两京的战争,先是打败了占据潼关的崔乾祐,夺取了永丰仓,只是在清渠败给了安守中,当时唐肃宗急需人才收复两京,所以并没有对郭子仪做大的处罚,而只是将其降为左仆射。这一年的九月,郭子仪任天下兵马副元帅,随大元帅李豫开始收复两京。三个月之后,两京收复,郭子仪因功加封司徒,封代国公,唐肃宗更是激动得说:?国家再造,卿力也。?
两京收复后,唐肃宗将远在四川的唐玄宗接回,一直等到758年8月,平叛才又重新开始,郭子仪击败了安守中。下一个月,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领兵20万攻打退守相州的安庆绪,最开始进攻的非常的顺利,一直把安庆绪围困进了邺城,但是这次出兵唐肃宗并没有设元帅,而是派出了宦官鱼朝恩来监军。安庆绪被围困后求救于史思明,史思明夺取魏州然后在魏州驻扎,一直按兵不动,李光弼希望分兵攻打史思明,但是鱼朝恩不同意,结果三个月后,史思明进攻疲惫的唐军,两军交战,狂风大作,双双撤军,史思明趁机杀死安庆绪成为新的叛军首领。
鱼朝恩将相州之战的失败归罪于郭子仪,郭子仪的兵权被夺,然后留守京师。之后的平叛基本没有郭子仪什么事了。接替郭子仪的是李光弼。
李光弼:757年正月,史思明发兵十万攻打太原,此时镇守太原的李光弼手里并没有多少兵,满打满算加起来也不过一万名老弱病残。但是即便如此,李光弼硬是没有吃亏,而且,史思明知道安禄山已死后更是带着部分兵力撤回到了范阳,李光弼找到机会,组成一支敢死队杀死叛军七万余人,太原之战的胜利为郭子仪收复两京打下了基础,李光弼也因此被加封司空,封魏国公。第二年,又进为侍中,改封郑国公。相州之战失败后,接替郭子仪做了天下兵马副元帅和朔方节度使。
李光弼领兵让出洛阳,然后移军河阳,又取得了河阳之战的胜利,牵制住了史思明的主力。但在接下来的761年的邙山之战中败于史思明,不过此战的责任并不在李光弼,所以李光弼并没有受到处罚,而叛军首领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叛军的凝聚力进一步下降。之后的李光弼主要平定别处的起义军,而接替李光弼继续平定安史之乱的是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在之前一直是跟着郭子仪和李光弼攻打叛军的,常在军中作为先锋出场,英勇非常,立下赫赫战功。而最为重要的是,在756年,唐肃宗继位后急需援军支持,李承寀和仆固怀恩出使回纥,试图借兵,磨延啜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承寀为妻,之后葛逻支领一支军队援助大唐平叛。758年,回纥遣使求婚于大唐,唐肃宗将次女宁国公主嫁给葛勒可汗为妻,又把仆固怀恩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葛勒可汗的次子,仆固怀恩算是为大唐做出了贡献,因为葛勒可汗去世后,正是仆固怀恩的女婿成了登里可汗。
762年,史朝义引十万回纥兵进攻大唐,唐代宗赶紧让人去和登里可汗交涉,登里可汗提出要见自己的岳父仆固怀恩,唐代宗特意下手诏让仆固怀恩去见登里可汗,仆固怀恩说服自己的女婿帮助大唐攻打史朝义。这一年,仆固怀恩领天下兵马副元帅,随李豫攻打史朝义,半年时间逼得史朝义兵败自杀。而仆固怀恩整个家族在这场叛乱中有46人为国捐躯,可谓满门忠烈。
三人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更是屡屡为宦官所构陷,郭子仪始终忠君爱国,以大局为重,即便自己吃亏也毫无怨言,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才得以保全,一直活到了85岁。
李光弼的性格比较刚正,在安史之乱结束后,驻守徐州,不敢入朝,即便唐代宗遇到了危险也不肯前去护卫,怕的就是遭到宦官的诬陷。拥兵自重的结果是,他的部下越来越瞧不起他,一年后,他就郁郁而终。
仆固怀恩借兵回纥,嫁女回纥首领,让宦官们找到了攻击他的机会,遂诬陷他与回纥勾结意图谋反。仆固怀恩受不了这样的污蔑而又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被逼反叛,最终暴死在军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姬延,东周末代天子,在位竟长达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