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司马懿的故事。
士族这个词虽然是从司马懿之后的晋朝开始流行,但是其前身说白还是贵族与世家,在汉朝的时候世家就是所谓的士族,而到了秦秋战国时期就是贵族,再往前就是所谓的大小诸侯。
从古代春秋战国以前整个中国其实还是处于奴隶社会,而平民百姓就是依附在整个天下间大大小小的贵族之下讨生活,可以说当时的贵族几乎就是一方的小皇帝一般的存在。
而且贵族这样的势力几乎属于世袭,也就是说自己只要是贵族,自己的子孙就一直都是贵族,只要不出现太大的问题就可以无限的传承下去。
可是秦朝打破了这个传统,因为商鞅的变法,从而让秦国的奴隶有了拼搏的希望,于是奴隶的数量就这样开始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正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从而让奴隶这个职业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三国对士族的压制
曹操的集团其实就是士族与寒门子弟的结合体。
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当时的荀家一直都不支持曹操自立为帝,说白了就是跟曹操之间的理念不合,毕竟曹操一心想要建立士族与寒门共存的局面。
但是这个想法会极大的损害士族的利益,要知道这么多年来士族一直高高在上,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特权,而曹操居然想要把士族跟寒门子弟列为平起平坐,这让一向高高在上的士族之人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曹操努力了一辈子都没有完成自己的帝王梦想,而刘备跟孙权为何会失败,其实跟曹操的原因大同小异,刘备可以说就由寒门组建而成,虽然寒门子弟的大量出现让蜀国出现了相当多数量的人才,但是这只是最基本的人才,跟那些传承几百年的世家相比,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
而东吴孙权跟刘备的情况更是一模一样,这也是诸葛亮一直不想跟东吴开战的主要原因,大家都是同病相怜,何苦为难自己人。
其实东吴也不能说全是由寒门子弟组成,大多数还是江东的士族为代表,只是东吴很好的处理了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关系,说实话孙权掌控东吴的那么多年一直处于防守状态,说白了就是在平衡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关系,不让他们出现大的矛盾,可以说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全部浪费在了平息矛盾上面,也没有剩余的时候去攻城略地。
士族的再次崛起
原本魏国在平定天下之后,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将士族跟寒门之间和平的相处在一起了,但是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终于坐不住了。
这么多年因为要统一三国,所以士族一直都没有机会把属于自己的这些特权再次拿回来,而且曹操这个人相当有头脑,在战争当中借机不知道铲除了多少士族势力,比如说自作聪明的杨修等人,都是曹操借机除掉的士族。
可是这些都是小打小闹,因为士族不是单独一个人,哪怕曹操杀掉一百个杨修,依然不会让士族伤筋动骨,就像当时荀家的荀彧、荀攸等人一样,曹操明明恨的要死,但是却又不管对他们下手。
这件事一直等到曹操感觉自己已经掌控住局面的时候,才真正的对他们下手,可是士族的势力可不单单一个荀家,虽然荀家在曹操的打压下已经无法再次走到士族的前排,但是司马家却在这次机会中偷偷走到了台前。
表面上看起来司马懿在自己的家里装病,并且还相当的低调,但是士族都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希望,所以很多士族在私底下都是无条件支持司懿,就是在等机会。
而这个机会终于在在高平陵之变中实现在了,包括曹爽在内的5000曹氏宗亲几乎被一网打尽,这个时候不是曹家低一下头服一下弱就可以解决的。
要知道曹操一直都运用自己的智慧在众多士族当中游走,既打压了士族还提高了曹家的地位,可以说曹操就是当时最为出色的人才,就算是曹操已经死了,可是曹家的君主们一定得到了如何再次打压士族的传承,只要再次给曹家一个机会,说不定整个士族又会面临三国时期的那样,被曹操一步步打压到跟平民百姓平起平坐的地步。
可以说这一点是士族根本就无法容忍的,这些士族大多数都是传承了几百甚至千年以上的传承,其骨子里面的高傲早已让自己无法跟平民百姓平起平坐,因为这是对士族的侮辱。
为了不让曹操打压士族的历史再次发生,司马懿只能被迫将整个曹氏宗亲5000余人全部斩草除根,其实我们也知道最初的时候曹爽会投降就是因为司马懿放话让他们当富家翁,所以曹爽等人才会表示当场投降,等待以后的机会,谁会想到这些士族根本就没有想过会放曹家一马,于是整整5000曹氏宗亲就此被清除的干干净净,从而断了曹家的传承。
自从司马家族掌管了整个天下之后,士族可以说得到了最夸张的成长,尤其是司马炎实行了占田荫客制,也就是说士族可以在合理的条件下占有大量的土地跟人口,并且还在经济上给予了士族大量的特权,直接的后果就是让整个中原陷入了八王之乱当中,也让北方的胡人看到了机会进入了中原,从此汉族人民开始进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一直到隋朝的杨坚统一中国为止,才让士族的脚步停了下来,但是隋炀帝杨广的争功近利让士族再次看到了机会重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等唐朝以后才彻底将士族从根本上消除。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是三国乱世的黑马,他英勇善战,谋略宽广,建立了魏国,在位时,治理国家,上下一心,可惜到了后代曹芳在位的时候,他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已经不性曹了。
曹爽想趁曹芳年龄还小的时候借机独揽大权,他为了排除异己,把三朝老臣、位高权重的司马懿上各种明里暗里的打压,将站在司马懿这边的官员通通找借口进行打压,然后提拔自己的人,司马懿万般无奈下,只好装病回家休养。
为了保命,司马懿开始在人前装作自己得了癫痫的样子,曹爽试探几次,发现没有异样后,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给了司马懿充足的时间培养死士,据史书记载死士人数多达3000人。
可在曹爽陪着曹芳去祭祀的时候,司马懿率领这3000死士趁机占领了朝堂,并在曹爽一行人回京的路上进行埋伏,曹爽落网之后,司马懿再也忍不下去了。他要把这笔账与曹爽好好算算了。
“高平陵事件”中,司马懿选择一个极度残忍的手段,这件事让天下人看到了司马懿的野心。抓到曹爽之后,司马懿下令将曹氏三族的人都抓起来,老少都不能放过,哪怕沾一点亲戚关系的都得抓起来,更过分的是,连已经嫁作人妇的曹家女子也未能幸免。前前后后总共杀了7000多人,可以说是灭了曹氏满门了。从诛杀曹氏所有族人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司马懿已经是反了曹魏了.
所以其他人不理了。其实也不怪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早在曹爽掌权的时候,就已经把朝堂大换血了,而且他们年龄也大了,早就远离了朝政,哪里还能接触到兵权,没有兵权又如何调得了兵,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这场惨剧的发生。
相信大家都听过“三国尽归司马懿”这句话,这句话说的就是司马懿在魏国后期逐步把持朝政,并和其子孙一步步将魏蜀吴三国收入囊中的故事。
在曹丕继位之时,司马懿也是曹丕的心腹之一,但是这时候曹丕使用司马懿却不让他掌握兵权。没有兵权的司马懿是没有办法与曹氏势力所匹敌的。然而随着跟随曹操征战的大部分老臣死去,魏国高层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新生代无论是经验还是能力都难以肩负起大任,这时候就只能让司马懿这些大臣来坐镇局面了。司马懿掌握大局后,就开始逐步铲除异己,壮大自己的司马家族。当局势最后发展到了和曹爽扳手腕的局面,司马懿在皇帝曹芳和曹爽到高平陵进行祭奠的时候果断发动政变,将最后一个政敌曹爽扳倒。自此,曹氏家族内再无能与司马懿匹敌的人了。
其实一开始司马懿并不想参与朝政的,这在他拒绝曹操的征辟就能看出来,但是在他后半生逐步掌握魏国军政大权后,司马懿的野心也随之增大。而通过一系列的手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3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