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叛乱”困扰大清多年,乾隆是怎么一举平定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乾隆皇帝自诩“十大武功”乃众所周知,平心而论这“十大”水分不少,但其中“两平准噶尔”和“平定回部”之叛乱,确实是值得后人赞颂。这三次不远万里之战争,彻彻底底地将西北边疆归入大清版图,维护了领土的统一。乾隆皇帝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确是功不可没!
纵观大清王朝历史,“西北”一直是威胁王朝政权的一枚定时炸弹,尤其是在康雍乾三朝多次爆发叛乱。
上图_ 清朝初期蒙古各部 (察哈尔部、漠西准噶尔部)
康熙朝时期,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三十五年,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康熙皇帝三次御驾亲征,先后历经乌兰布通和昭莫多两场大战,终于平定了噶尔丹之叛乱。而噶尔丹本人也因兵败而郁郁而终。然而,好景不长,康熙末年,噶尔丹的继任者策妄阿拉布坦又在西北卷土重来,准噶尔再一次叛乱,对抗天朝。
康熙皇帝虽然此时年过六旬,尽管已经无力御驾亲征,但是以武力打击叛乱之决心丝毫未变。
上图_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康熙皇帝以自己爱子,皇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代父亲征。在胤禵征讨叛乱时期,虽遇到一定困难,甚至一度陷入僵局,但是整体战事还是对天朝较为有利。可惜就在平定大业即将告成的关键档口,康熙皇帝突然病危驾崩,在异常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九子夺嫡)中,雍正皇帝胜出成为了皇位继承人。
作为雍正皇帝对立派的“大将军王”胤禵,自然不能获得新君之信任,因而被从西北调回北京,“大将军”一职也被取而代之。总之,康熙朝时期,西北叛乱并未得到根除,甚至是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大尾巴”。
上图_ 爱新觉罗·胤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 (别称:允禵、胤祯)
进入雍正朝,一度被胤禵压制的策妄阿拉布坦,并没有俯首称臣,趁大清王朝皇权交接未稳之际他又支持同为厄鲁特蒙古的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卷土重来,妄图与大清王朝对峙。
雍正皇帝以川陕总督为“大将军”,持续对叛军以严厉的武力打击,年羹尧汉军旗人出身,对顾忌相对不多,一顿强兵劲旅,打得叛军落花流水,西北叛乱暂时被压制。雍正七年,策妄阿拉布坦之子噶尔丹策零继承乃父遗志,卷土重来,试图继续与大清王朝掰掰手腕。
这次清廷兵分两路进军准噶尔,其中北路军以满洲宿将傅尔丹为大将军,西路军以平定西北名将岳钟琪领兵,雍正皇帝似乎志在必得。
然而,战争进展并非如天朝预期,更是在和通泊之战,北路军陷入敌军重围而几乎全军覆没,幸而满洲官兵穷途末路冒死抵抗,主帅傅尔丹才捡回一条性命。
最后,还是素来与清廷要好的喀尔喀蒙古额驸策棱(博尔济吉特氏)出手,才算挽回败局。至于西路军在岳钟琪出师不利之情况下,张广泗取而代之,总算取得一定成果。最后,噶尔丹策零迫不得已俯首称臣,清廷与准噶尔握手言和,双方恢复双边关系,西北战事告一段落,而雍正朝针对西北叛乱之作为也就止步于此。
上图_ 清朝的喀尔喀蒙古女性
通过上述我们可知,历经康、雍两朝,大清王朝在对抗西北叛乱,尽管占据上风且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并没有彻底抑制反叛势头,最主要由于反动势力存在,西北地区一直没有真正归属大清王朝版图,“西北”俨然成为大清王朝君主们的一块大心病。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年轻的乾隆皇帝继位。年轻人踌躇满志,上位伊始他就在心里暗下决心,定要在自己执政时期,完成祖、父两代帝王未完成之宏愿——彻底征服西北。
乾隆十八年,这征服西北的机会悄然而至,既模糊,又突然。
上图_ 郎世宁所画乾隆皇帝大阅图(局部)
原来,噶尔丹策零死后,他的儿子们开始挣立汗位而相互厮杀,搞得准噶尔内部四分五裂,前几代雄才大略汗王创造之辉煌也被挥霍一空,准噶尔汗国落寞了!
就在乾隆十八年,蒙古部落的三位车凌(首领)因为不堪内部战乱之压迫而选择归顺清廷,而乾隆皇帝则敏锐地察觉征服西北的时机到来了。
在避暑山庄多次接见了三位车凌,积极了解蒙古内部情况之后,乾隆皇帝决定对西北用兵。乾隆皇帝将自己主张公布朝堂之后,反对之声不绝入耳。大部分朝臣认为,此时西北蒙古彪悍顽强,不来攻打中原就不错了,难得当前太平盛世,皇帝的主动出击岂不是自讨苦吃?而且时间仓促,如此大规模之战事,在毫无准备之前提下,如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应该说,大臣们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但是乾隆皇帝清楚,时机转瞬即逝,作为最高统治者,关键时刻必须要当机立断。
上图_ 绰罗斯·达瓦齐(生卒年不详),是大策凌敦多布之孙。
在力排众议之后,乾隆皇帝乾纲独断地决定征服西北,乾隆二十年,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实际上,战争的过程并非如预期那般顺利,甚至是十分艰苦,而且又出现反复。清军在先后击败了以达瓦齐为首的准噶尔蒙古军队之后,以阿睦尔撒纳为首的一些蒙古贵族又出现反叛。这阿睦尔撒纳身份比较特殊,此人乃策妄阿拉布坦之外孙,又是厄鲁特蒙古辉特不台吉。因为与达瓦齐之间的利益纠葛,开始依附清廷,也成了清廷平定准噶尔的向导加急先锋。
清廷平准胜利后,阿睦尔撒纳以“卓著功勋”被清廷封赏为双亲王爵位,食亲王双奉,应该说,这个封赏已经是超规格了。但是阿睦尔撒纳并不满足,在通过战争取得在蒙古地区利益之后,又举旗反清。这种两面三刀的行为,客观上促使了清廷对厄鲁特蒙古的毁灭性打击。
阿睦尔撒纳兵败逃亡到哈萨克和俄罗斯,俄罗斯一直关注准噶尔战事,其企图不言而喻。最后他因染天花而病殁,年仅35岁。另外,战争最终的受害者永远是普通百姓,清军出兵比较仓促,粮草等后勤补给并不充分,因此给蒙古人民造成了沉重负担,这也是平定大业会出现几次反复的客观事实。
上图_ 乾隆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上图_ 乾隆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而之后的“回部叛乱”只是西北战事的衍生,乾隆皇帝急命平定大将兆惠领兵平叛。兆惠临危受命,在一度被敌军层层围困的不利情况下,竟然神奇地拖垮敌军,待援兵到来之后而反败为胜,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为维护祖国之统一,兆惠将军确实是功不可没!
乾隆皇帝通过一系列的战争,西北地区正式成为大清王朝版图一部分,这是之前王朝仅对西北是名义上的管辖,绝非可以肩比之的。尽管在战争过程中,乾隆皇帝出现过很多失误,甚至是一些残忍的决策,但仅就维护国土的统一,乾隆皇帝作为时代的统治者,确实值得后人称颂。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生于甘肃的一起贪污案震惊全国,涉案各级官员多达113名,追缴涉案银两达281万两之多。
贪污案被起底源于撒拉族当年的一场反清起义。?撒拉族人苏四十三由于不满被清廷压迫奋起反抗,前来调停的兰州知府杨士玑被杀害。苏四十三等人从甘肃河州循化厅 (今青海循化县)一路进逼兰州。兰州城防空虚。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饷是一个大问题,拖延时间越久,耗费越大。
由于陕甘总督勒尔谨贻误战机,被乾隆皇帝撤职查办。为保兰州,清廷相继派和珅和阿桂奔赴甘肃,调集数万官兵集结对苏四十三进行围剿。阿桂在赴甘肃之前,正在查办浙江海塘工程的贪污案。从甘肃布政使调任浙江巡抚的王亶望,被怀疑有包庇下属杭嘉湖道王燧和嘉兴知府陈虞盛之嫌。勒尔谨被查办,引起了甘肃官场不小的恐慌。甘肃布政使王廷赞上疏朝廷,自言愿捐出自己的俸禄四万两,以充作军饷。
这道奏疏乍一看是一次牺牲自我利益的捐献行为,但经不起仔细推敲,王廷赞一年的正常俸禄有多少,他如何能攒够四万两白银?这不禁让乾隆皇帝心生狐疑。
乾隆下令阿桂和新任代理总督李侍尧彻查王廷赞资产来源。王廷赞如何会有这笔巨款,归根结底,就是“贪”。他的赃款来源于哪里?这得从清朝实行的一种开捐纳监说起。
何谓“开捐纳监”?说白了就是一部分读书人通过缴纳粮食的方式来免试获取监生的资格,这部分粮食会用于荒年的赈灾之用。这是一种通过交粮食买学历的捷径,看似公平的等价交易,却让寒门学子望而却步。
王亶望在任甘肃布政使期间,将监生们本该缴纳的粮食换成了银子。经过折算每个监生资格大约需要五十五两银子之多。半年时间,王亶望就发放了一万九千名监生的名额,每人大约43石粮食。
方半载,亶望疏报收捐一万九千名,得豆麦八十二万。
王亶望再通过谎报旱情将这些纳捐所得的银两变成了合法的支出。王亶望在甘肃布政使任上四年,共开销600余万石(约合七百多万两)。一来一去,为贪官们大开方便之门,灰色收入也通过赈灾被洗白。
王亶望调任浙江巡抚后,王廷赞继续萧规曹随,以至于晚节不保也成为了一名贪官。
狱定,上命斩亶望,赐勒尔谨自裁,廷赞论绞
勒尔谨、王亶望和王廷赞都在甘肃冒赈案上搭上了性命。
更为可笑的是,在参与侦办王亶望冒赈案的官员当中,还有清朝另外两名著名的贪官。一个是曾因贪污被判过斩立决的李侍尧,另一个就是富可敌国的巨贪和珅。
“甘肃冒赈案”是一起乾隆时期著名的利用制度漏洞进行贪污的大案,牵扯到甘肃全省上下官员众多,令人咋舌。这一案件的发生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乾隆执政后期官场的腐败程度,乾隆盛世只不过是人为制造的虚假繁荣而已。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乾隆能够一举平定西北,是建立在从康熙到雍正、乾隆时期持续了长达上百年的对准格尔的打击、压迫、分化和拉拢的基础上的。没有康熙时期的压迫,没有雍正时期的分化和拉拢,乾隆是不可能彻底平定准格尔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乾隆。乾隆二十三年,平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是清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至1795年。
在这期间,中国已经发展达到封建社会历史的最高峰。文治上,乾隆帝重视社会的稳定,继续施行雍正帝的“摊丁入亩”制度,同时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人口大幅增长。
乾隆六年(公元1740年)中国历史上人口首次破亿,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0年)更是突破3亿。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乾隆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满族,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
乾隆六十年(1795年),弘历禅位于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仅次于其祖父清圣祖康熙帝)、年寿最高的皇帝。
乾隆帝即位初,屡次用兵湘、黔,推行"改土归流",限制土司势力。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十四年春,平定了人口一共数万的大小金川。
乾隆三十二年,派军入缅,乾隆三十四年,遣大学士傅恒督师1.3万余人再入缅甸,交战数月,迫缅王猛驳请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3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太子朱标临死前对朱允炆说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