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傅仪被逐出宫后,那些老太妃们是什么下场

以史为鉴 2023-06-12 05:44:52

傅仪被逐出宫后,那些老太妃们是什么下场

傅仪被逐出宫后,那些老太妃们是什么下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清末,由于后面几个皇帝都比较年轻就去世了,比如同治、光绪。所以太妃有不少,一共有四位之多。1912年,溥仪退位,由于与袁世凯协商好了,只要退位,就有足够的经济补助,所以清朝没了,皇室们还是住在皇宫里,日常生活也仍旧和往常一样,惬意的同时又不乏枯燥。

直到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宫,他的那些皇妃们年纪不大,自然她们依旧可以靠着脸蛋吃饭,找一个好的归宿自然也不难。只不过老太妃们年老色衰,若离开皇宫,在大多数人看来她们生存可能会是一个大问题。

当时的四位太妃当中,由于庄和皇贵妃与端康皇贵妃分别于1921年和1924年病逝,所以在溥仪被赶走的时候,只留下了两位太妃,即同治帝的两位,一位是敬懿皇贵妃,简称瑜妃;还有一位是荣惠皇贵妃,简称瑨妃。

而我们从这两位太妃的经历当中,也可以大致看出晚清太妃的一个大体生存状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同治帝的遗孀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她出生起点比较高,祖父曾担任陕甘总督这样的要职,所以本身还是有一些权势的。

她与同治的联姻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政治联姻,当然不可否认她的姿色在诸多妃子中也是最佳的,要不不会有“瑜”这个封号,毕竟“瑜”在满文中有“鲜亮”的意思。

不过虽然她比较得慈禧的厚爱,但同治皇帝却对她不感冒,宁愿在外面寻花问柳,也不愿

碰她,所以在同治在位的时期,瑜妃也并不得宠。

同治病逝的时候,年仅19岁的瑜妃成为了寡妇。虽然地位与待遇都有所提升了,但在漫长的守寡岁月中,瑜妃在后宫仍旧过着极其寂寞的生活,唯一的娱乐活动可能就是礼佛,或者是摆弄一下书画来打发时间。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慈禧西逃带走了光绪还有数名妃子,但大多数并没有带走,包括瑜妃,不过好在八国联军也没想着和清政府彻底撕破脸,所以对这些后宫妃子还是没造成多大伤害。在溥仪退位之后,由于整个皇室都有保障,所以瑜妃日子也仍旧和往常一样,得到了其该有的尊重与体面。

后来虽说溥仪被赶,但北京还是有不少有声望和势力的满清遗老的,他们对溥仪还是极其尊重的,包括一些北洋军阀,比如张作霖、段祺瑞等也没有太过于绝情。而瑜妃身为太妃,也自然是不会太差,有满清遗老和军阀们的暗中支持,加上自己从后宫中多年以来积累的财富,日子也还是美滋滋的。

其实我们从她的葬礼当中也可以窥见一二——瑜妃于1932年病逝,终年77岁,葬礼在北京举行,规模及其隆重,当时的北京街头几乎是万人空巷,甚至警察都出来维持街上交通秩序了。足以见得,即便是清朝没了,太妃仍旧是极其有影响力的。而有如此强大影响力与地位,她的日子难道还会差吗?为了巴结她,讨好她,有的是人会给资助。

接下来简单说下瑨妃,她不仅与瑜妃一样是同治皇帝的妃子,而且她的经历大致也与瑜妃相同,甚至两人的死亡年龄都是相同的,也是1933年,只不过她死的时候年纪是七十八岁。

其实她们太妃们压根不会有活的太差的可能,她们毕竟与宫女有很大的不同,宫女地位低,而且一穷二白,没了长相,自然什么都没了。但太妃们显然不是,在曾经长久以往得到的奖赏中,随便一个首饰都是价值连城。

而且她们与皇帝之间的联姻大多都是政治联姻,后面都是站着自己的大家族,她们的家族底蕴几乎都极其深厚。即便啥都没了,也依旧是有家族罩着,所以一般的衣食住行什么的,永远会比我们普通人好。太妃位子没了,接下来安心做一个官二代,富二代也还是不错的。

即便是我们退一步来讲,不靠曾经积累起的财产与声望,也不靠家族势力,她们的生活也仍旧没什么好担忧的。

——毕竟这两位太妃能够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中存活下来,最后还得到善终,证明两人的胆识与魄力都是不缺的,这样的人又怎么会生活不下去呢?只要不惹上赌毒就基本能够得到善终的。

溥仪知道婉容出轨,为何不杀死婉容?

溥仪知道婉容出轨,但是却不杀婉容,作为末代皇帝溥仪对于这种事情心中充满怨恨,但只是将两个守卫打了一顿出气,对婉容的处罚也是打入冷宫从此不再搭理,按照我们以往的思维,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皇家作风的,其实从溥仪的角度考虑,一是为面子,二是不想让他的得知自己生理有问,三是因为当时时局,如果杀掉婉容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只好将她打入冷宫。

电视剧中的溥仪

其一:溥仪为了面子而忍受 自己妻子出轨平常人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作为皇帝的溥仪,如果自己妻子出轨的事情被众多所知道,可能自己的名字会被他人笑话,并且作为皇帝的溥仪还是需要威严的,因为家事愈演愈烈,对皇室也非常不好,在这种情况下,溥仪选择了忍受,只不过将其打入冷宫。

电视剧中的婉容

其二:隐藏自己的生理问题 溥仪在很小的时候就从文秀和婉容在一起,十几年以来都没有一个孩子,这让婉容怀疑溥仪是否有生育能力,在婉容出轨后怀上孩子,溥仪立马就知道了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如果这个时候将婉容杀掉,就会有人深入了解自己为何杀掉婉容,难道真的是出轨吗?所以为了隐藏内心的秘密,溥仪才不杀掉婉容。

电视剧中的溥仪

其三:日军不想让事态扩大 溥仪作为傀儡皇帝在面子上很充足,但是这并不代表溥仪有足够多的权利,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同日军商量,如果杀掉婉容会将事情扩大,影响当时时局,所以在日军知道后并不想让溥仪杀了婉容,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将问题解决。溥仪在得知日军的想法,只得遵从。

婉容

以上三个原因也是溥仪不能够杀掉婉容的理由,只能将其打入冷宫,虽然作为皇帝,但是没有任何主动权,还不如一个平常百姓,看似风光,内心实则痛苦万分。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到最后去哪了呢?

宦官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主要为古代皇族服务。直到清朝灭亡才消失。中国最后一批太监来自宣统帝溥仪时期。1922年,宫中有1137名太监。然而,由于他们对自己保密,1923年,溥仪下令只留下200人,其余的人全部被逐出皇宫。1924年,冯玉祥下令将溥仪等人驱逐出紫禁城,所有的太监都生活在社会中。

  没有清朝和铁饭碗的保护,这些宦官只能寻找自己的出路,八仙在海上展示了自己的神奇力量。

  这些太监长期住在宫里,与世隔绝,不谋生。他们都去哪了?主要有以下来源。

  1.这些太监被他的家人接受,从小被清理后送到皇宫,被家人遗弃。如果他不经常拿钱帮助家人,离开皇宫后还有一些钱,他的家人不会接受他。毕竟他是太监,家里很嫉妒别人异样的眼光,所以能被家里接受的太监很少。

  2.有的太监曾经在宫中担任高级管家,收受了大量的赏赐或贿赂。如果混的好,就省了不少资产。这些宦官出宫后,往往会买几间房子,立几块田,开几间店铺,经营餐馆等。然后娶了几个老婆。虽然不能生儿子,但可以认养子或继子。总之,他们过得很好,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

  3.继续做大家庭的仆人;因为太监惯于为人服务,所以也善于为主子服务。京城的许多大家族会雇佣这些失业的太监,他们为皇室服务过。因此,一些著名的太监开始流行起来。

  4.一些中下层的宦官到遍布京城,的寺庙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敲钟、念经;普通太监也会提前给自己一个好的退路。在宫里,他们经常给宫外的寺庙捐一些钱。当他们晚年离开皇宫时,他们可以把寺庙作为一个居住和度过晚年的地方。

  5、流落街头;没钱没能力的人只能流落街头,这些人很惨。他们往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饱受世人的排斥和嘲笑。300多名出宫太监流落街头,仅靠乞讨为生,第二年还活着的不到一半。

  解放后,大约有十名太监,他们都从政府那里得到了救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宦官孙耀庭,由于他的文化素养,被分配到北京寺庙管理集团做出纳。他每月工资30多元。当时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但他在1996年去世,享年94岁。

  总之,清朝末代宦官大多是后半生的凄凉,他们的消失也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崩溃,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结束,迎来了民主自由的现代生活。

末代皇帝溥仪的几位妃子的生平?

末代皇帝溥仪共5位妃子。

1、郭布罗·婉容(1906年11月13日—1946年6月20日),字慕鸿,号植莲,满洲正白旗(达斡尔族)。清朝逊帝溥仪的妻子,清朝与中国的末代皇后,后为伪满洲国皇后。 “婉容”二字及她的字“慕鸿”来自《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2、李淑贤(约1925年—1997年6月9日),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第五任、也就是最后一任妻子。

1962年,年仅37岁的她经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介绍认识了溥仪,她那时还是一名护士。在这之前,李淑贤有过两次婚姻。溥仪那时很想再婚,于是,两人结成姻缘。两人婚后恩爱有加,彼此呵护,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1997年6月9日,李淑贤因肺癌逝世,享年72岁。

3、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12月20日-1953年9月17日),字蕙心,自号爱莲,蒙古族,鄂尔德特氏,满洲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出生于北平方家胡同锡珍府邸。父去世后,母蒋氏携三女析居花市,过平民生活。8岁时,就读于花市私立敦本小学,聪颖好学,颇谙事理。

1922年,以照片入选皇妃,早婉容一日迎娶入宫,以便大婚时跪迎皇后。初期,与溥仪感情尚好。1924年被逐出宫之际,袖藏利剪,自尽殉清,未果。反对溥仪投靠日本人、以图复辟大业,加之后妃争宠,与溥仪感情疏离、龃龉不断。

1931年8月,伺机脱出天津,登报公开表示与溥仪离婚,“刀妃革命”一时间成为天字号新闻;10月,正式宣告与溥仪离婚。1932年,任教于北平私立四存中小学,后因不堪忍受骚扰辞职,过隐居生活。

“七七事变”后,坚辞拒绝日伪的威逼利诱,大节不亏。抗战胜利后,生活艰辛,以糊纸盒、上街叫卖为生;后于华北日报社做校对工作。

1947年夏,与国民党少校军官刘振东结婚。一年后,因时局动荡,刘退役,靠租平板车生活。解放后,因有立功表现,刘被解除管制,成为一名环卫工人。1953年,文绣因病去世,年仅44岁。

4、谭玉龄(1920年—1942年8月14日),溥仪的祥贵人,满族贵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后,改姓谭。

1937年,溥仪对婉容不满并打入冷宫,为了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摆设和玩物,由亲属介绍当时正在北京中学读书的谭玉龄来到长春与溥仪结婚,住在缉熙楼楼下西侧。

溥仪封她为祥贵人,当时溥仪32岁,谭玉龄17岁。谭玉龄入宫后与溥仪的关系很好,深受宠爱,溥仪经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谭玉龄聪明能干,温顺贤惠,待人接物十分稳妥。但与溥仪过了5年如漆似胶的日子后,22岁的谭玉龄却一命呜呼。

5、李玉琴(1928年7月15日—2001年4月24日),祖籍山东,生于长春市一户普通人家,1942年考入伪满新京南岭女子优级学校。第二年,年仅15岁的李玉琴被选入伪满洲国的“皇宫”中,并被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封”为“福贵人”,这是溥仪的第四位妻子。

1957年5月与溥仪离婚,次年和当时在长春广播电台的一个工作人员黄毓庚结婚,重新建立起幸福美满的家庭。

2001年4月24日,李玉琴在长春病逝,享年73岁。

末代皇帝溥仪想要出国留学,载沣为何不肯让其如愿?

1923年,清朝已经灭亡12个年头了。保留清室帝号的溥仪,突然生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念头来,于是他决定出国留学,但遗憾的是,最终他未能如愿。这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来,溥仪自3岁登基做皇帝后,便一直深居宫中。清王朝未亡时,溥仪的父亲载沣是摄政王,一切军政大事都由他代为主理。溥仪是个奶孩子,虽然隆裕太后是他的监护人,但是长年陪伴他的不过是一帮太监宫女。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眼看共和是大势所趋,隆裕太后不得不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为维系了近三百年的清王朝画上了句号。时年6岁的溥仪,成了亡国之君。

好在隆裕太后为溥仪和清皇室争取了最大限度的优待条件。因此在北洋政府成立后,溥仪依旧住在紫禁城里,保留着清皇室帝号,并且还能享受到北洋政府每年拨给清皇室的400万大洋的生活费。虽说北洋政府把溥仪给“养”起来了,但溥仪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教过溥仪的“帝师”都是当时的大儒,比如陆润庠、陈宝琛、罗振玉等。他们不光在学问上很有造诣,书法也是一等一的好。

不过让溥仪受影响最大的,却是“洋帝师”庄士敦。1918年,身为“帝师”的徐世昌为了出任大总统一职,在辞去“帝师”的同时,他向溥仪推荐了一位“洋帝师”庄士敦。庄士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问,还是个久居中国的中国通,对中国文化也有很深的研究。当时,溥仪14岁,而庄士敦已经45岁了。不过,比起先前的那些古板大儒们,庄士敦“寓教于乐”的讲课形式,更合溥仪的胃口。

庄士敦在教溥仪英文时,曾多次给溥仪讲过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等,这让溥仪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极强烈的向往之情。日久天长,溥仪和庄士敦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在庄士敦的影响下,溥仪不仅不顾老太妃们的阻挠,生生剪掉了拖在脑后的长辫子,还在鼻梁上架了个副眼镜,穿起了西服。

与国际接轨还不止这些变化,他还装了电话,骑上了自行车。甚至在庄士敦的介绍下,他还和外国使节们有了往来。溥仪的种种变化,让皇族遗老们对庄士敦很不满意。不过,溥仪的父亲载沣由于年轻时有出国的游历,所以他认为让溥仪跟着庄士敦接受西方文化和科学,并不是坏事。

更何况就在庄士敦来紫禁城的前一年,辫子军大帅张勋才导演了一场“复辟”运动。虽然复辟成功了,溥仪也重新坐上了龙床。但是由于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复辟仅12天便不得不草草收场。尽管北洋政府并没因此为难溥仪,也没有借机取消《清皇室优待条件》,但紫禁城外的军阀混战,依然让载沣心惊胆战,唯恐哪天北洋政府承诺的条件便全不作数了。

所以,载沣认为,将来也许能用得上庄士敦,万一哪天溥仪要出国避难呢?其实,庄士敦也知道张勋复辟事件。他认为张勋复辟之所以失败,是没能得到国际上的支持,于是,庄士敦建议溥仪先出国留学。一方面,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另一方面还能借助英国政府的帮助,建立流亡政府。待机会成熟,溥仪再回国复辟,这样一来,溥仪就能重新掌管国家大权了。听了庄士敦的建议,溥仪非常激动。

毕竟在他心里,一直有恢复祖业的心愿。但是,溥仪想出国留学的想法,却遭到了满清遗老遗少们的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这种非常时期呢!再说,出国留学,那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溥仪深知阻力重重,但他却下定了非出国留学不可的决定。为了实现梦想,溥仪拉了弟弟溥杰做同谋。

在很长一段时间,溥仪通过“赏赐”溥杰,将宫里的古董字画等,让他运出宫去,这其中不乏《步辇图》《江山秋色图》等传世佳作。待这些精挑细选的古董字画被存在天津租界后,溥仪认为时机成熟,于是他亲自给荷兰大使馆打了个电话,再次确认“只要他能走出神武门,大使馆的车就能把他带到前往英国的轮船上”的承诺后,他这才放宽了心。

在溥仪计划出走的那天早晨,溥仪觉得自己马上要走了,得告诉婉容一声。所以他就把计划告诉了婉容。婉容听后极力支持,并给他出主意,要他花点钱买通宫内的太监们,这样不至于节外生枝。溥仪听了婉容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把有可能阻碍他走到神武门的太监们都悄悄地打点了一番。

很快就到了约定的时间,溥仪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做出镇定的样子,走出了养心殿。谁知外面却一片闹哄哄,和往常很不一样。溥仪着人一问,原来是载沣下了“严守各宫门,一切人等皆不得出入”的命令。溥仪无奈,只得退回养心殿,而他出国留学的计划,也随之泡了汤。

那么,是谁走漏了风声呢?原来,有个小太监在得了钱后,觉得事情重大,密报给了内务府。内务府又赶紧告诉给了掌管宫内事务的载沣。所以,载沣才会心急火燎地赶到宫里,下了“严守各宫门”的命令。载沣之所以如此,当然也有他的想法。

第一,北洋政府之所以一直优待清皇室成员,是因为签了《清皇室优待条件》,而促成这一契约关系的,正是溥仪的皇帝身份。

第二,北洋政府每年的400万大洋,不光是养活溥仪,还有皇室成员。万一溥仪走后,北洋政府终止了这笔钱,那么皇室成员该怎么生活呢!

第三,溥仪的身份特殊,万一他到了国外,肯定会有别有用心的人来利用他,那么他的安全等都会失去保障。所以,于公于私,载沣都不能让溥仪出国留学。他既不愿再让北洋政府抓住把柄,也不愿溥仪遭遇不测。所以他以家长的身份,最终掐灭了溥仪留学的梦想。(参考史料:《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溥仪》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