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衰落的罪魁祸首是谁?魏武卒后期为何战斗力大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兵尽其法,士尽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国,旡以恃险,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陈元靓《事林广记后集》
春秋历史,百家争鸣,战国历史,众说纷纭。
诸侯国的强大和衰弱,往往取决于君主不经意间的一个决策,这或许是“人治”最大的弊端。
提起这段历史,就不能不说领兵打仗的将军,战乱四起的年代,将军在一场战役中所能发挥出的军事才能是关键,往往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战国时期的君臣
自古将军很多,但名将却是凤毛麟角,不过吴起却是其中的一个。
吴起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在唐肃宗时期,吴起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到了宋徽宗时,又被追封为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由此可见吴起在后世的地位之高。
至于吴起究竟是属于春秋还是战国,因为春秋战国之间的分界点也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不过细究的话,他应该是出生在春秋末期,崛起在战国初期,此时暂不细论。
古代战争场面
吴起的一生是波折的,出生在卫国的他,一生在鲁、魏、楚三国效力,最终却惨死异乡。
魏国在军事上的所向披靡,离不开不可一世的魏武卒,那么作为横扫天下的魏武卒为何失去了吴起便日薄西山?只因魏武卒是吴起一手“缔造”的,可以说,魏武卒只属于吴起。
鲁国关了窗,魏国开了门。
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率领鲁国的老弱病残打败了强齐之后,却被满嘴仁义道德的鲁国士子诋毁,鲁君却深信不疑,他也认为挽救鲁国的并不是吴起,而是迂腐士子的呐喊,最后吴起只能卷起铺盖走人。
战国纷争该去哪好呢,吴起选择了去魏国谋求一份职业,因为他听闻魏国的魏文侯正在招贤纳士,而且是位贤君,经过鲁君这事,吴起深知一位明君的重要性。
战国时期战争场面
当魏文侯听闻吴起来投靠时,一时拿不准主意就问手下大臣李克,吴起这人怎么样呀?李克就回答说,吴起这人贪财好色,但用兵方面,连司马穰苴也不是对手,听到这种回答,魏文侯不假思索就给了吴起将军之位,让他带兵打击秦国。
这里飞鱼就要解释一下了,这个李克可能就是李悝,吴起贪财好色,这是指他在鲁国为将的时候收了齐国的贿赂,而司马穰苴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的兵家,这也侧面说出了吴起军事才能之高。
吴起为将,兵家楷模。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在魏国的崛起,离不开西河,在那里吴起创造了很多“历史”,比如他压制的秦国不敢东出,比如他在西河之地训练出了曾横扫天下的魏武卒。
吴起身为一军之将,但他却从来不觉得自己高普通士兵好几等,不像后来的公子卯一样,出兵打仗还得带着乐队,笙箫达旦地享受着军旅生活。
吴起
吴起吃的穿的和普通士兵一样,睡觉也不用席子,行军也不骑马,亲自背着口粮,士兵走不动的时候,还会搀扶一下,替别人背个包什么的,相比较后世魏国将军骑着高头大马,傲气十足的狂妄,吴起在士兵中是丝毫不起眼的。
更让士兵感动的是,当士兵身上起了脓疮,吴起二话不说,就帮士兵给吸出来,这样的事当然不是作秀,因为吴起曾不止帮一个士兵这样“疗伤”。
不起眼的吴起,魏武卒的灵魂。
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帮助魏文侯成就了霸业之后,本以为能出将入相,可是魏文侯死后,继位的魏武侯让他失望了,魏相轮流做,就是轮不到吴起,等到公叔痤当了魏相之后,吴起在魏国的日子已经宣告了终结。
在公叔痤陷害和魏武侯的忌惮下,吴起被逼走了,离开了他治理的西河,也离开了他视之为生命的魏武卒,吴起没有了魏武卒,等到他到了楚国之后,又为楚国培养了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
吴起
而魏武卒失去了吴起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历史给了我们答案,没有了吴起,这支队伍再也没有“(吴起)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的辉煌战绩,而且每况愈下,连吃败仗,可以说吴起是这支军队的灵魂。
当吴起去了楚国之后,还曾带着楚军打败了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魏武卒,只是不知道吴起面对魏武卒时,会不会心痛,也不知道魏武卒面对吴起时,又是怎样一种心情,
飞鱼说:
魏武侯为何是魏国衰落的“奠基人”?逼走了吴起,魏武卒便没了灵魂,这支曾横扫天下的魏武卒,没有了吴起之后,再也爆发不出惊人的战斗力,身为将军,却以士兵为根本,这些优秀的品德,才是名将该具备的最根本的品德。
可以说,魏武侯逼走了吴起,也带走了魏武卒的战斗力,你或许要说,后来魏武侯不是打了很多胜仗吗,固然没错,但这都是经吴起训练过的余威罢了,当魏武卒被打的越来越少时,补充和训练也就成为了魏武卒面临的重大问题。
魏武卒
荀子曾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但是到了魏惠王时期,魏武卒却被齐国的技击打得落花流水,这又是为何?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出在了领兵的将军之上,庞涓玩不过孙膑,自然就造成了魏武卒不敌齐技击的下场,如果魏武卒的将领换成吴起,那么孙膑还能是成为孙膑吗?
对此,您怎么看,您认为吴起和孙膑如果在战场上相遇,谁更厉害呢?
魏国之所以能强盛起来,能够成为中原地域第一个强国,是因为魏文侯阶段选任李悝和吴起开展的两场变法,这两场变法分别在行政部门经济发展、军事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改善,影响了魏国的用人机制、社会经济发展制度、土地制度及其军队的编制和作战样式,这让魏国在那个自然环境之中拥有一种较为优秀的高速发展体系和方式,有益于魏国技术领先其它国家开展发展趋势。
换句话说,相比于其他时代的发展构造,魏国发展趋势阻拦比较少;如此一来,时代的发展就很顺畅,较为快速,也就能运用较短的时长打开比较大的发展趋势差别,但是,在魏武侯中后期,魏国就已经渐渐突然停止魏文侯时代的发展变法改革创新,主要表现在魏武侯中后期由于猜疑而赶跑吴起的事件上。
人们常说逆境出人才,乱世天下里由于竞争关系的增大和加重,国家发展管理体系上的变化是非常之快啊,所以哪怕李悝变法并没有过去多久,如果不在李悝变法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展改进得话,魏国的高速发展管理体系也并不一定可以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的潮流。
因此,大家说魏国的变法是一个阶段性的,当魏国由于这一场变法实现了变成中原霸主的目标以后,变法却被搁置了下去,此后的发展形势也一直停留在变法时代里,这让魏国收集信息能力大幅度下降,针对中原地域格局的变化和方位不甚明了。
因而,那一个时代的发展魏国其实就是有一些与中原布局脱轨的,当然不能很好地掌握历史时间发展的趋势,也就无法找寻较为合适国家发展的体系和方法,如此一来,国家发展换置也就不那么无法理解了。
魏国在战国中期针对王道制度的偏重;尽管魏国在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中遭受了挫败,但就算这么,魏国的国家实力也能与其它国家一概而论,这便是强国的可怕,所以这时候的魏国彻底拥有着再一次强盛的机会。
魏国本身有基础发展趋势基石的大力支持,拥有以前变法积累的经验,一定可以重头再来,只需魏国可以放低自己的态度,真心实意求才,以魏国已有的发展趋势整体实力,再一次变成强国就是指日可待的。但魏国并没将继续变法改革创新推上日程,往往是搁置了李悝阶段针对法制的高速发展,并且将时代的发展方式转移到了王道层面。
但是王道的政治体制并不适合战国时期发展趋势,它并不直接应用于时代的发展机构和管理体系,反而是可以从基础的民生工程方面进行改进,其实就是规定我国取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百姓的养生丧死,但是我国的时间和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在天翻地覆的年代里,我国的生存都是问题,又怎么能够取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百姓的养、生、丧、死呢?
因此,若想老百姓有一个较为较好的生存条件,只有一个方法,那便是以国家实力的强盛来进行推动,国家实力强盛了就会让发展态势相对性稳定,进而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存条件。但魏国并没意识到这一点,反而是带上以前强国的傲气和骄慢不愿变法改革创新,最终因为针对王道制度的偏重而失去了大量变法机会,可能会导致了后来衰落。
在战国的初期,魏国拥有绝对的优势,在经历两朝励精图治后,魏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按照这样的局势发展,魏国应该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但是后来为何国力日减,最后被秦国所灭呢?
一,联合赵韩。赵韩魏本同属于晋国,同宗同源,所以战国初期在魏国的联合下,三家一直都是联合对付其他国家。魏武卒方阵赫赫有名。就连齐国的齐技击,也不是魏武卒的对手。魏国的疆土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这是昔日三家分晋的结果。三国同盟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使得魏国在战国初期成为当时国力最强胜的国家。但是随着局势的发展,魏国放弃了这一战略。先是进攻赵国,随后有进攻韩国。三晋已经彻底分裂,魏国失去了稳定了盟友。
二,魏国是四战之地。西临秦,南有楚韩,北有赵,东有齐。这样就很容易和其他国家发生矛盾!此外,魏国还与齐国爆发了争端,与楚国的关系也不好。也就是说,魏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都很差。
三,魏国留不住人才。除了战略布局和外交上的失误,魏国堪称人才输出基地。吴起逃往了楚国,商鞅逃往了秦国。这些人才到其他国家之后,都发挥了很重要的的作用,比如商鞅,如果不是商鞅去了秦国,估计也没有后来的秦国统一天下了!
这三个原因导致魏国国力日下,最终被秦国灭亡。其实,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外交,位置,人才都是国家之根本。你怎么看呢?
战国时代是一个风起云涌,格局变化异常迅速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大的乱世当中,军事实力一直都是每一个国家所依仗的基础,在那个历史时期,基本上所有的利益争端都要落实在战争方面,基本上所有的斗争都要通过战争来解决,因为在当时那个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不通过武力战争来进行统一,是绝对不可能走向最后的大一统的。
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军事实力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战国时代基本上每一个国家都有着它自己引以为傲的军队,比如说齐国的技击之师,秦国的锐士,赵国的战骑,这些军队都是战国时代非常有特点的军事强队,这些军队的战斗特点并不相同,但是他们同时都有着强大的作战能力。在那样的冷兵器时代,基本上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
我们今天要讲到的魏国的魏武卒,也是战国时代非常有特点的一支军队,更是战国时期第一支崛起的队伍。在战国初期的时候,这支军队基本上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魏国也正是凭借着这样一支军队才成为了战国时代最为强大的国家。
但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魏国的魏武卒在刚刚成立时,非常强大,异常勇猛,依靠这支军队的强大作战能力,魏国成为了战国时代唯一的超级大国,打赢了无数场战争,吞并了其他国家近百十座城池,让刚刚成立的魏国迅速地在中原地区站稳了脚跟。可是在经历了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代之后,魏国的魏武卒却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或者说魏武卒失去了之前所向披靡的战斗能力。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魏国的魏武卒,从战无不胜走向了全军覆没呢?这样的一支军队又存在着怎样的一种缺陷呢?我们今天就来主要分析一下魏国的魏武卒,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缺点,它在战国初期之所以能够支撑起魏国的一片天空到底凭借的是什么?又为什么会在后来的战斗当中屡次失利?
魏武卒选拔条件异常刻苦,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成为魏武卒的条件。在战国时代,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魏武卒,需要达到的条件是非常的苛刻的。
《荀子?议兵篇》当中有着明确的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根据这样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魏武卒的选拔方式真的是异常的苛刻,但是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在战场之上,军队的战斗实力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士兵们的战力决定着军队的战斗能力,一只强大的部队必须要有实力强大的士兵组成,其实魏武卒也是凭借着这样苛刻的条件,才选拔出了真正能够担当重任的士兵也才成就了它的盛名。
在战国时代组成魏武卒的那样一支军队,它的战斗力是非常惊人的,因为它的军队素质其实比其他的军队要高出很多个档次,这也是为什么在战国初期,魏国对秦国发动的战争屡次获胜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3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