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皇帝作为最高权力的统治者,他们真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众妙之门 2023-06-29 17:20:49

古代皇帝作为最高权力的统治者,他们真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还不知道:古代的皇帝权利到底有多大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看古装影视作品,往往会觉得古代皇帝金口玉言,皇帝如果心血来潮,或者想办某一件事,就会喝一声:“拟旨!”然后口授一道圣旨。圣旨写出来,马上就是效力至高无上的法律,谁敢有异议,就是“抗旨”的大罪。感觉皇帝权利巨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假如你相信这是真的,那你就被狗血电视剧带进阴沟里了。

那么古代皇帝权利究竟有多大,我们就从圣旨说起!

圣旨和三省机构:

隋朝举行了两项大变革,一个是将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官制变成三省六部,另一个是实行科举(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广纳贤人!这是两项影响中华历史千年的伟大变革!其中三省就是权力的核心所在,即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职能划分就是 :中书省负责起草圣旨,门下省负责审核圣旨的内容,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有权利驳回!审核没问题的交给尚书省执行!

我们以唐宋为例,一份圣旨的常规出炉程序是这样的:宰相机构先将构思写好,早朝大臣们开会商讨获得一致认可,再进呈皇帝授意草诏。然后由中书省(武则天时改称为凤阁)的中书舍人们针对构思各自写一道圣旨(初稿)送给中书侍郎,然后中书侍郎在其中选一道自认为写得最好的,再加以修饰润色,形成真正的圣旨(熟稿),送交给皇帝盖个章(皇帝如果有自己的不同意见的话也可以用红笔写在圣旨的空白处批注,但他理论上没有直接否决圣旨的权力),然后再交给门下省(武则天称帝时将它的名称改作了鸾台)审查盖章。最后再交给尚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执行。

皇帝也有权力直接授意拟旨,但更为常见的情况是中书省写出东西,皇帝只是签字盖章意思一下就行了,也就是说,圣旨真正的决定权是在中书省,皇帝的任务是签字盖章,而门下省如果觉得这道圣旨不行,那他有权将它直接驳回,哪怕皇帝已经盖好章同意了也没用。只有经过以上程序,并且有中书省、门下省、皇帝三方共同盖章的圣旨才是有效的圣旨,否则就是非法的。

如果圣旨内容大臣们都同意皇帝一个人不同意,那抱歉,大臣们会喋喋不休劝皇帝要以天下为重、以社稷为重赶紧给盖章,甚至以罢官,社会舆论、性命相逼,总之你必须签字!

反过来如果皇帝想颁布圣旨,但是大臣们不同意,该怎么办?这就比较有趣了,历史上就有皇帝偷偷自己颁布圣旨,绕开三省机构,比如女皇武则天有一次就只盖上了自己的印章,绕过凤阁鸾台而发布了一道“假圣旨”,结果引起群臣诟病。唐中宗想任用亲信,却又怕宰相们不同意,过不了中书门下这两关,便也开始绕过中书门下而发布“假诏书”,但他毕竟心怯,便在签字时用了墨笔(按规定需要用红笔),在封存诏书时用了斜封的方式,暗示尚书省通融着执行一下,不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后来被人知晓,人们称呼那些被中宗私底下封的亲信为“斜封官”,这连被封官的亲信们都觉得丢脸。

宋代的皇帝也可以绕过中书舍人草诏、给事中审核等法定程序,也不用宰相副署,直接下诏,这叫做“手诏”、“内降”、“内批”。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领导批条子,历史上也不少见。然而,这类私旨不具备合法性,所谓“不由凤阁鸾台,盖不谓之诏令”也;政府也完全可以拒不执行,意思就是凡是没有三省机构审核的圣旨就是一张废纸屁用都没有。宋仁宗朝时,宰相杜衍对皇帝私自发下的“手诏”,一概不予放行,等攒够十来份了原封不动再送回给皇帝,皇帝也拿他没办法,只好称赞他“助我多矣”。这种圣旨一旦出现,必然会背上千古骂名。

结语:

由此可见在古代,皇帝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圣旨也不是随便就能发的,正是由于有这些制衡皇帝权利的机构(换个角度来看也是辅佐皇帝的机构),所以才能让皇帝兢兢业业上班,不敢有丝毫怠慢。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完善成熟的权力机构,所以万历皇帝将近三十年不理朝政,国家依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在皇帝权利被监管的体制下,文臣的地位逐渐提高。

到了宋朝文臣地位达到了顶峰,所以有了唐太宗见了魏征就打怵,宋仁宗被气的一边哭,却还一边称赞大臣,包拯可以拦道与皇帝争辩唾沫星子都飞皇帝脸上了!连皇权很集中的明朝,文臣都以怼皇上才能显示自己不畏强权的气节!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但凡皇帝能容忍自己被怼,不会龙颜大怒反而会听进去逆耳忠言,说明就是个心胸开阔的好皇帝!

皇帝权利处处被限制,那些刚直不阿的大臣和“窝囊”的皇帝较量,留下了很多千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这些故事,下期带给大家!请各位看官老爷多多评论,点下关注!

皇帝是怎么掌控权力的

说这个要从远古说起.
远古时代,各个部落生产力极其低下,人愚昧,寿命很短.所以,为了对抗大自然,为了生存,必须选出最聪明,最有阅历的人当长老,对年轻人以指导,维护部落的生存.
到了大禹时代,生产力提高,物质有了剩余,人就产生了私心,于是大禹的儿子杀了大禹指定的继承人,做了部落联盟首领,也就是第1个天子:夏启.
夏启成功的原因,一是因为他掌握了武力.但最重要的是,他是大禹的儿子.我们都知道,大禹是圣人.而古代人不懂遗传学,他们以为圣人的儿子就也是圣人.所以,很多以前大禹的手下都会听夏启的.于是他掌握了军队和人力,天下归心.

以后就开始了几千年的循环:昏君逼反人民,推翻昏君的人自己做皇帝,他的子孙又逼反人民,又被别人推翻.

说到底,皇帝之所以能掌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愚昧,科学技术的不发达,不懂得遗传学,不知道人的好坏只是因为环境,制度和教育,而不是因为遗传.
其次的原因就是生存的需要.因为人要发展,要对抗大自然,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选出领导者.因为群众人太多,嘴太杂,思想太散.更何况以前科学落后,想实行普选也不可能.
再次就是文化,思想上的传统.其实文化和思想是无罪的,但是容易被统治者断章取义,用来作为自己掌权的理由.也就是执政合法性.

综上所述,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人来统治,而古人认为圣人的儿子最适合做这个统治者,当了统治者后,又给自己找了一堆理由,让人无法反驳,给人民套上思想的枷锁.所以,古代人听皇帝的.
(权臣专政等情况另议).

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科技,经济发展了,所有愚昧的东西都不攻自破.
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没有国家,也没有政府.就是因为生产力极大化,科学极其发达.人民不再需要领导者了.

至于当上统治者后再如何巩固统治,孔子说了:必也正名呼.
先给自己确立执政合法性.中国古代就是"儒家学说".
然后分封,奖励功臣.这叫"拉拢人心".
确立典章制度."中央集权的帝国制,或分权的联邦制"
然后整个官僚体系,国家机器就开始运行.
一句话:表面用儒家学说来钳制思想,本质用法家学说,严刑俊法来控制身体.
这就叫恩威并济.

至于具体如何统治,那就属于权术范畴了.
有人做的好,就成了名君.
有人做的不好,就被别人专权,或被民众起义了.
简单说一下,权术无非是掌握人性.皇帝能猜透臣子们想什么,就好控制他们,也好挑拨他们.臣子想不透皇帝想什么,就难以控制皇帝.
这个就很复杂了,说起来可以写本书.

古代皇帝权利有多大

以当今国人的思维,以唐代为例,中国古代的皇帝,有以下三大“法定”权力:
其一,拥有对宰相的任免权。皇帝的杀手锏,就是更换宰相。
其二,拥有对重大事务的否决权。任何大的决策,他不签字,宰相们办不成。
其三,拥有对一切事务的建议权。对国家的任何事务,皇帝可以向宰相们提出处理的意见。
这样的权力,当今世界各国元首,统统拥有。
不过,皇帝的三大权力,统统被宰相们反制着。
其一,皇帝,是宰相们任命的。新皇帝,就是宰相们联署的文件下达后,才登基的。这是法定程序。
其二,皇帝的任何“圣旨”,如果不经过宰相们签字,就是废纸一张,出不了宫廷。这,也是不可逾越的法定程序。
其三,宰相们也有建议权,天下臣民统统有建议权。
也就是说,皇帝与宰相们凑在一起,对国家事务达成一致了,才能成为国家的决策。即便是任免宰相,皇帝也必须征求其他宰相的意见,如果大家都反对,也是不行的。
皇帝仅仅是一个世袭的国家权力中心的看守者,国家决策中心的牵头人,他并没有实质的决策权。

古代皇帝拥有了一切,他们的工作动力是什么呢?康熙、乾隆,他们为什么工作这么努力呢?

这个问题很复杂。
最高的统治者,其实还是有制约他的东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经典就成为统治者的道德依据和立法依据,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依据这条标准,如果皇帝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话,那就必须按照这个去做。当然民为重对于统治者来说只是喊喊口号罢了,相当于当代的“为人民服务”一样,口号不但不能不喊,而且要大声喊,喊到全国的“黔首”都听到,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贪官污吏不好,而非皇帝不好。
道德约束的另一条标准就是孝,统治者动不动就说“天下者,高祖(太祖)之天下也”,除了几个想成仙的皇帝,大多数皇帝还是比较现实的,知道自己早晚变成画像和牌位尊奉在奉先殿内,自己开创或者接过的皇位最终得传给子孙,对自己高标准的皇帝就会想把天下治理好,往上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其次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把能够解决或者安排的问题处理好,不要留给子孙后人。
第三就是考虑自己的历史地位,中国古人很在意自己的身后名,才会有文丞相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和“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了,皇帝们生前享尽富贵,既然历史不止一次的证明成仙和长生不老不靠谱,那么还追求什么呢?那就是死后的哀荣和千古流芳了。
但是这些约束都需要皇帝的自律,但是为什么只有清朝能保证每个皇帝都很勤政,以前的朝代做不到呢?那是因为清朝特别重视皇子的教育,从出生皇子就必须离开母亲由乳母喂养,这就不会被母亲溺爱,此外,皇子从5、6岁开始天不亮就要到上书房读书,还要练布库和骑射,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在这样严格得几乎苛刻的要求下,皇子们只要能长大都可以保证身体强壮,精力旺盛,那些不合格的都被淘汰了。第三,清朝立储是立贤而非立长,除了后期只有一个儿子或者干脆没儿子以外。
你说的康熙和乾隆在晚年都倦政,这一方面是年纪大了精神不济,另一方面也是觉得以上几条自己都已经做到了,精神空虚没有追求的缘故,当然康熙还由于诸子争位弄得精神受到打击。。。这和历史上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有些相似之处,只是清朝两位皇帝既没有杨贵妃,也没有安禄山,更没有犯唐玄宗的错误
皇帝从来对美人没有免疫力,大多数皇帝三十几岁就死掉了,康熙三十多个儿子从哪来,这还不包括公主呢,乾隆更不用说了,80几岁的人还在选秀女入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1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