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官员身上都会挂一串珠链,这串珠链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9 17:19:53

清朝官员身上都会挂一串珠链,这串珠链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清朝官员为何挂一串珠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可能很多看电视剧的朋友都发现了,在清朝的时候,很多官员他们的脖子上都有一串“项链”。甚至连皇帝和后宫嫔妃他们都也会带着一个“项链”。其实他们这个不是“项链”,而叫朝珠。

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

那么,是不是任何人都能在脖子上挂上一串朝珠,以装点门面呢?并不是。按照《大清会典》规定,只有5品以上的文官、4品以上的武官,才有资格佩戴朝珠。一般官员和老百姓,不允许随意佩戴。

朝珠据说象征著四季,而朝珠的质料也不尽相同。由于清朝皇帝笃信藏传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而且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

所以说朝珠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重要的是一种代表自己等级的标志,由此看来,只要是封建社会就没有真正的平等可言,不管是服饰方面还是待遇方面,都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以此来彰显上层社会和中层、底层社会人员的区别,而这也正是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本质原因。

清朝官员戴的串珠有何意义,那么大串挂在脖子上不难受吗?

据史料记载,清代的朱超源于藏传佛教的佛珠。历史上除了清朝没有皇帝穿佛珠。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清政府就开始推行扶持藏传佛教的政策,经常将佛珠交给下属。各级官员也把珠子作为礼物致敬。后来,作为清廷皇冠和配饰的标准,朱超风格诞生于西藏佛珠。

佛教传入中土,直到隋唐才进入兴盛时期。佛珠开始在中土佛教中广泛使用。按照体系,佛珠可以分为三种:持珠、赏珠、挂珠。


持珠是佛教徒手中持的佛珠。这种珠串在万文圈俗称手持。珠子的数量从18颗到54颗不等,往往配有优雅的吊坠和流苏;


朱培,也就是戴在手腕上的珠子,是我们所说的发展成手镯的念珠。朱培在万文业内通常被称为手镯,珠子的数量是最常见的,几乎与今天万文手镯中的珠子数量相同。从佛教朱培演变而来的手镯,在清朝宫廷里很流行;


挂珠,即挂在脖子上的珠子,通常由108个子珠组成,配以佛头、间隔珠和弟子珠。


朱超是由108颗普通珠子组成的上品挂珠发展而来,是清代宫廷服饰的标准服饰。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御袍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都没有佩戴佛珠,但是顺治皇后佩戴了。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后温,在她晚年的长袍里也穿着朱超。从康熙帝开始,历代皇帝的朝服都显示出他们都戴着御珠。



随着清朝入关后民族服饰制度的不断完善,宫廷创造了严格的服饰等级制度,逐渐被赋予礼仪和音乐教育的功能,朱超逐渐成为宫廷皇冠服饰的定制。


制作和佩戴珠子的标准也包括在乾隆二十八年编纂的《清代御书》中,这表明政府对此非常重视。


清代朱超由七部分组成:身、珠饰、佛头、背云、牌位、大坠和坠角,周长约130-170厘米。身体由108颗珠子组成,表示12月、24节气、7月2日为一年,总数定为108颗。还有一种说法,佛教认为人生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在旧社会,佛寺每天黄昏打钟108次,称为“醒180烦恼”。



清朝皇帝、后妃、朝中文官、四品以上武官、妻妾侍卫等。,都可以穿朱超。在不同的场合,皇帝穿不同颜色的衣服,也穿不同颜色的晨珠。


例如,皇帝在太阳祭坛仪式上穿红色长袍和红色珊瑚珠;当时官员佩戴的晨珠也分了不同等级。官阶越高,晨珠的材质越高贵。晨珠的材料有珊瑚、东珠(珍珠)、玉石等。,饰以明黄色、金色和石蓝;有名有头衔的老婆也有晨珠。当他们穿上吉祥的衣服参加先为谷蚕祈福的古老仪式时,只需佩戴一盘晨珠;如果是重大会议,比如祭祀始皇帝,接受封爵,一定要穿朝服,挂三套佛珠,历代后妃、后妃画像也是如此。


在现在的万文手镯文化中,一大群皇帝、官员和名人佩戴的朱超似乎与不同材质的珠子连成一条线。




朱超是清朝皇帝和官员穿礼服(巢父、破衣)、吉祥服装(龙袍)和普通服装时佩戴的装饰品。它挂在脖子上,挂在胸前,是显示自己地位和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朱超的主体由108颗珠子组成,这些珠子由各种材料制成,如大理石、木材和角石,其中大多数是珍贵的材料。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珊瑚珠。



珊瑚珠、青金石珠、佛头、佛塔共108颗,黄色挂毯镀银,点缀绿云。根据《大清书》的规定,从皇帝和后妃到五品以上的文官和四品以上的武官,都可以配备朱超。为这个朱超挑选的108颗珊瑚珠大小相同,颜色鲜艳,圆圆的,闪闪发光。按照每月12,每个节气24,每年72的说法,总数是108。




此镯子由十八颗珊瑚珠、青金石佛头、佛头塔组成。黄绶带是一个绿色的玉佩,上面刻着浅云。又长着一对落下的角,晶莹剔透。中间有米粒珍珠,更添美感。手串最初是佛教徒用来消除麻烦和报告障碍的珠子。手镯的具体数量有特定的佛教含义。“十八子”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感。这款手环选用的珊瑚饱满明亮,其他搭配的石头都很出色,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清朝君王和大臣身上挂的佛珠是什么,为何人都不一样呢?

清朝君王和大臣身上挂的不叫佛珠,而是叫朝珠;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官位不同材质就不同,因此朝珠体现了一位官员的身份以及等级。

清朝的朝珠属于朝服上的装饰品,由一百零八颗珠子串成,其中四个大一点的珠子垂于胸前,叫做佛头代表了一年四季,其背后有一个下垂的垂云,其意是一元复始。除此之外还有三串小珠子串成的纪念,每串有十颗小珠子,其作用是区分性别,因为不仅官员可以佩戴朝珠,宫里的一些嫔妃和太后之类的女眷也可以佩戴;左边两串右边一串代表男性,左边一串右边两串代表女性。

同时清朝对可以佩戴朝珠的官位等级做了明确的规定: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才可以佩戴,其他官员以及老百姓不允许佩戴。同时朝珠的材质也代表不同的等级。如皇室使用的朝珠材质皆为珍珠,大臣则为琥珀、翡翠、珊瑚、蜜蜡、沉香木、象牙等物,而珠子的颜色越亮就代表官位越高。

千万不要以为朝珠是专门发放的,朝珠是需要大臣花钱去定制的,要是想在一起上班的同事中高人一等,就得自己花钱去买质量好的朝珠,没钱就只能戴那些差的材质。而戴材质不好的大臣中有我们比较熟悉的以为就是曾国藩。

当时曾国藩家里穷啊,没办法只有拼命读书考取功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的考上了,并在翰林院谋了份差事。兴许他以为当了官生活条件就会好起来,但是却没想到当一个翰林的工资那么低,工资低不说,平时的开销还要花大把的钱,各个官员还要经常的礼尚往来,那点工资简直是入不敷出,没办法,他只有去定制了一串蜜蜡朝珠。

清朝官员为何脖子上要挂串珠子,究竟有什么作用?

这串珠子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象征官员身份地位的作用,另一个是为了方便跪拜皇帝的作用。先来说说珠子,关于官员脖子上挂珠子,纵观古今,唯有清朝最为盛行,现在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会见到,很多官员上朝都会在脖子上挂一串珠子,可能我们会觉得很好笑,但是在清朝的时候,珠子的意义重大。

第一个作用,那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串珠子其实叫“朝珠”,大臣们上朝或者办公的时候都要佩带,而且这个珠子还是非常珍贵的材质制作而成,官员的品级越高,佩带的珠子就越贵重。而且珠子的数量也是随着官阶的上升而增加,当然并不是每个官员都可以挂珠子,据说只有四品以上的武将以及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拥有珠子,下层官吏和普通老百姓是不可以拥有的。所以人们可以通过珠子的数量和质量来判断官员的高低。

第二个作用就是,大臣们见了皇帝需要行跪拜之礼,有了珠子就会方便很多。为什么呢?因为对皇帝行跪拜之礼的时候,一般都要磕头,而磕头是需要额头碰到地面的。脖子上挂上一串珠子,珠子就会先接触到地面上,珠子碰到地面,人就不用把额头也触碰地面,这也是清朝皇帝给官员们的一种福利,官员官阶越高,那磕头就越不费劲儿,还这是好用。

不过话说回来,清朝还真是特别,用珠子就可以分辨官员的品级高低,还真是有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1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