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蜀汉官职中的司隶校尉是做什么的,为何只有两个人做过这个位置呢

众妙之门 2023-06-29 17:02:05

蜀汉官职中的司隶校尉是做什么的,为何只有两个人做过这个位置呢

蜀汉司隶校尉是做什么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公元263年,蜀汉为曹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在蜀汉历史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也即“司隶校尉”。在蜀汉43年的历史中,只有张飞、诸葛亮高居此位。陈寿在《三国志·张飞传·》中记载: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在张飞被杀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立即兼任了“司隶校尉”这一官职。那么,问题来了,在蜀汉的官职中,司隶校尉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只有诸葛亮、张飞做过此官呢?

首先,陈寿在《三国志·张飞传·》中记载: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也即公元221年,刘备建立蜀汉时,将张飞升迁为车骑将军。在蜀汉武将中,车骑将军仅次于骠骑将军和大将军。并且,刘备还让张飞领司隶校尉。对于司隶校尉来说,可以监察百官,拥有不输丞相的权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司隶校尉这一官职始于西汉武帝在位时,起初,司隶校尉具有皇帝钦命持节使者的身份。东汉时期,司隶校尉常常劾奏三公等尊官,故为百僚所畏惮。进一步来说,不管是京师的官吏,比如丞相、太傅、司徒等,还是地方的郡守、刺史,司隶校尉都可以监督,甚至向皇帝弹劾这些官吏。

到了东汉末年,司隶校尉更是成为举足轻重的职位,比如董卓,就将司隶校尉这一官职称之为“雄职”。吕布杀害董卓后,李傕也自领司隶校尉。而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担任东汉王朝的丞相,也领司隶校尉以自重。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司隶校尉这一官职,完全可以和丞相、尚书令、太傅、司徒、太尉等要职相提并论了。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刘备为什么要让张飞领司隶校尉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就刘备、张飞、关羽这三人来说,可谓情同手足。但是,刘备让关羽镇守荆州,却仅仅让张飞镇守一个小小地阆中,这很可能会让后者在心理上不太平衡。因此,让张飞领司隶校尉这一官职,很可能也是希望平衡张飞的情绪。

同时,在蜀汉建立之初,刘备的江山还不是非常稳固,也即蜀汉都城和各地的官吏,很多都是从益州牧刘璋一方投靠过来的,在信任程度上,自然不能和刘备的嫡系相提并论了。所以,司隶校尉这一监察百官的要职,自然要由自己的亲信来担任了。在当时,综合声望、地位、能力等因素来看,张飞无疑是担任司隶校尉的合适人选。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张飞的司隶校尉任期,还不足一年。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在夷陵之战正式爆发之前,张飞就被杀了。而在张飞被杀后,诸葛亮成为蜀汉第二任司隶校尉。

最后,《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对此,就诸葛亮来说,也非常需要司隶校尉这一官职。众所周知,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元气大伤,而刘备又在永安白帝城,至于曹魏和东吴,也都对蜀汉虎视眈眈,并且蜀汉内部还有叛乱发生。基于此,作为刘备托孤大臣的诸葛亮,丞相+司隶校尉的组合,可以帮助自己掌握蜀汉大权,并且威慑百官。只有这样,诸葛亮才能不受阻碍、且尽快去平定叛乱,恢复蜀汉的实力。而且,正是因为兼任了司隶校尉,面对另外一位托孤大臣李严破坏北伐中原的行为,诸葛亮可以率领群臣弹劾李严,以此推动蜀汉上下朝着匡扶汉室的目标而努力。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相关史料中没有提及蜀汉有人再担任司隶校尉这一官职。因此,在蜀汉43年的历史中,只有张飞、诸葛亮高居此位。对此,你怎么看呢?

为什么汉武帝会设置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是盛行于两汉魏晋时期的重要官职,典型的位卑权重,品级仅和郡守相当,但是却手握情报搜集、监察百官、逮捕审讯等权力,手下有1200人的武装力量,职权堪称缩减版的锦衣卫指挥使。司隶校尉对于掌控京师和京师周边地区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能担任此职的必定是掌权者的亲信或者权臣自己,比如袁绍、曹操、张飞、诸葛亮等耳熟能详的人物都当过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这个职位的出现牵扯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的一次重要事件“巫蛊之祸”。阳陵大侠朱安世犯罪遭到汉武帝通缉多年,征和二年时被丞相公孙贺诱骗逮捕,而朱安世一方面是报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命,因此上书诬告丞相公孙贺勾结阳石公主等人以“巫蛊”之术暗害汉武帝。这个案件从一开始就牵扯到了丞相公孙贺,汉武帝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已故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长子卫伉等人,背后更是直指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一大帮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涉案在当时西汉的司法体系中根本无人敢管,因此汉武帝设置了司隶校尉,让自己的亲信“持节”行皇命彻查“巫蛊案”。



司隶校尉最早就是汉武帝查“巫蛊案”的钦差大臣,但是作为一个新官手下无人可用,有皇命也管不了王公贵戚,所以汉武帝又派给司隶校尉一千二百名徒兵,让司隶校尉能够不受到朝臣掣肘,独立抓捕审判任何人,树立了司隶校尉的权威。可惜司隶校尉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力成为了奸佞小人构陷太子的工具,丞相公孙贺没经过任何司法程序就不明不白的死在狱中,诸邑公主、阳石公主、长平侯卫伉、李广的孙子李禹等人被处死;在司隶校尉的严刑拷打下,越来越多的人牵扯到“巫蛊案”中,京师长安、三辅地区数万人因此而死,最终太子刘据在忧惧中起兵反抗,兵败自杀。


“巫蛊之祸”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也反应过来司隶校尉权力太大,因此收回了抓捕审判的权力,只剩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作为皇帝的耳目继续存在。司隶校尉成为常设官职,权力虽然没有以前大了,但只要皇帝宠信支持,依然威压百官。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中受到了豪强地主的支持,形成了新的权贵阶层,为了管制这些人加强了司隶校尉的权势,在朝会的时候司隶校尉与尚书令、御史中丞并列;司隶校尉掌控遍布京畿地区的武装力量,独立运作不受大将军管辖;司隶校尉可以插手河南郡、河内郡、河东郡、弘农郡、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等地方事务,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再加上耳目众多,善于搜集搜罗朝野情报,司隶校尉成为政权中枢里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东汉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中,几乎谁掌握了司隶校尉的力量谁就能获得胜利。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人就是利用司隶校尉手下的武装力量突然包围了外戚大将军梁冀的府邸,将其一举铲除;东汉末年,外戚何进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何进虽然死了,但是袁绍却一举铲除了宦官势力。后来汉室衰微,诸侯崛起,董卓、李傕、曹操等人把持朝政的时候都十分重视司隶校尉的作用,曹操甚至于长期自己担任司隶校尉,就是刘备建立蜀汉后也在四川设置了司隶校尉。

因为一位大侠,汉武帝设立汉朝最恐怖官职,曹操张飞诸葛亮都干过

大家都听过明朝锦衣卫指挥使,东厂西厂的厂公,清朝的九门提督,权力是很大的,是能够治小孩夜啼的。那汉朝有没有这样恐怖的官职呢?

有的,汉朝一个官职,就像活阎王一样,职权比什么锦衣卫指挥使还大,不但可以抓一般的小毛贼,连三公这样的人都敢抓敢杀。

这个官职就是司隶校尉。

汉朝的时候,天下分为十三刺史部,每个部都安排一名刺史,负责监察所在州的郡国。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州是特别的,这就是司隶校尉部,负责督查京师附近的七郡:三辅(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河)河东、河南、河内)以及弘农郡。这里面居住的百官以及皇亲国戚都属司隶校尉管辖,那权力当然极大。

而这个官职的设立也很特别。

还是汉武帝的时期,当时出了一个阳陵大侠,名叫朱安世,侠以武犯禁,可能是沿继了战国门客的遗门,有点不服法律管理,而且路子广,汉武帝通缉了很久都没有抓到。

这时候,有一个人表示愿意抓捕朱安世归案。这个人叫公孙贺,他跟汉武帝是连襟的关系,他的老婆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他本人是当朝宰相。他的儿子公孙敬声是太仆。侠以武犯禁,贵以势弄权。公孙敬声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贪污了北军一千多万钱,事发后被逮捕入狱。

公孙贺为了救儿子,主动要求追捕朱安世归案,然后去赎公孙敬声的罪。

汉武帝说,行啊,你去吧。

汉武帝也没想到公孙贺能抓到,但是,公孙贺竟然就抓住了。

这是公孙贺走的第一招臭棋。汉武帝抓了多年的人没抓上,你说要抓就抓到了,那说明什么,公孙贺比汉武帝高明,能够调动的资源多?不可能的。只有一种可能,公孙贺原本就了解一些内幕,甚至也曾经是朱安世的保护伞,他才能说抓就抓。

所以一开始公孙贺就下错棋了,可能是心急而智乱。更没想到的是,朱安世不是那么好抓的。

入狱后,朱安世听说公孙贺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赎罪抓了他,大笑了一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

于是,汉朝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事件发动了。

在狱中,朱安世告发公孙敬声跟阳石公主私通,使用巫术诅咒汉武帝,而且在上甘泉的驰道上埋下了木偶人。

这个案子就大了,不但牵扯到了丞相,还涉及公主。普通的官谁敢审这样的案子?连御史大夫都审不了。

于是,汉武帝特设司隶校尉,专门负责审理,设立之初就受到了大臣皇亲的 *** ,因为这等于皇帝在国家系统中开了一个BUG,汉武帝干脆再拔给司隶校尉一千二百名徒兵,这样一来,司隶校尉拥有督察,抓捕,审理甚至处决等一条龙的服务。

最终,卫子夫这一脉被全部拔起,前前后后死了上万人。是谓:巫蛊之祸起自朱安世,成于江充,遂及公主、皇后、太子,皆败。

这个江充是一代酷吏,负责抓巫蛊之祸的案子,他极有可能就是第一任司隶校尉。而朱安世大侠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大侠,比郭靖什么的杀伤力大多了。

卫子夫的案子结后,司隶校尉的职位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京城中最有实权、也最恐怖的官职,一直到了东汉也是如此。

东汉灵帝年间,就有这么一个例子,东汉是阉官专权,当时的权阉王甫、曹节等人把控朝政,养子门生遍布天下。

这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此人叫阳球,渔阳郡人,此人也是一个暴脾气,年轻的时候,郡中的官吏羞辱了他的母亲,他就纠集郡中少年把人家官吏满门灭了,不但没事,还因此举孝廉当了官,成为一员酷吏。

他对王甫等人十分不满,只不过他只是尚书令,没有实权,他曾经拍着桌子大喊:如果让我阳某当了司隶校尉,这帮王八蛋还能横行?

可见,只有当了司隶校尉才能够无限制的督察百官,相当于现在的纪检一把头加公安部一把手加最高院一把手三体合一。

后面,阳球果然当了司隶校尉,他立马把中常侍王甫一家抓了起来,严刑拷打后把王甫砍成了几块,放到城门示众。当时跟王甫关系好,曾经威震西羌,号称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吓得直接自杀了。

阳球还跟他的部下表示,像袁绍家那些贵族公子,就不需要他这个校尉出手,你们这些从事去办就行了, 我就专门收拾大太监。

这件事情,引起了读者的剧烈舒适以及雒阳百官的强烈不适。大太监们开始反攻,他们怎么办呢?

第一步,也是要罢免阳球的司隶校尉之职,因为司隶校尉手上有兵,如果不罢免,根本没办法动他。

在汉灵帝将阳球从司隶校尉改任为卫尉(守宫门)后没多久,阳球马上倒台了,被关到牢中处死。

可见,这个司隶校尉简直是雒阳第一重要的职位,人称卧虎之职。后面的曹操、诸葛亮、张飞都干过这个职位。

清朝人才会说: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秩如汉之司隶校尉、明之锦衣卫,虽武职二品,威权甚重。

蜀汉官职列表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长 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主 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1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