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手握大权为什么不支持光绪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清朝末年,朝廷混乱,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步伐,清朝一步步逐渐走向衰败,此时一个女人的出现使本就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加速走向了灭亡,她就是慈禧。1875年,年仅四岁的光绪帝上位,此时清廷的权力已落入了慈禧太后的手里,光绪帝的权力基本被架空。光绪帝渴望进行皇室改革,挽救清政府的命运,可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权倾朝野,光绪帝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作为朝廷重臣的李鸿章为何不扶持光绪帝,却效力于慈禧呢?
李鸿章作为清朝廷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手握大权,高超的眼光与政治军事能力都十分出色,明知慈禧祸乱朝纲,可是他也明白他如今坐上这个位置都是来自慈禧。李鸿章在道光年间是一位文员,当时的李鸿章是曾国藩手下的新科进士,在朝廷中摸爬滚打已经几十年,经历过几个皇帝的李鸿章,后来在慈禧太后的提拔下,渐渐发展起来,甚至超越了曾国藩。
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李鸿章清楚的知道站在慈禧的阵营是明智之选,李鸿章多年以来为慈禧鞠躬尽瘁,慈禧太后对李鸿章十分欣赏信任,官宦仕途一片光明。在这么多年与慈禧的利益合作之下,他不必抛弃现有的人脉资源,进入光绪皇帝的阵营冒险,他也不会把这么多年努力的结果赌在一个年少无权的皇帝身上。即使李鸿章投靠光绪皇帝的阵营,光绪皇帝真的会信任李鸿章吗?肯定不会,作为慈禧太后的心腹之臣,光绪皇帝对李鸿章绝对十分忌惮,不可能打心底的去认同李鸿章。并且李鸿章在朝廷中的权力会威胁到皇权,这样一来光绪帝更不可能接纳李鸿章。
李鸿章即使在后期渐渐想向光绪皇帝靠拢,慈禧太后也不会轻易放过李鸿章。慈禧太后是何等心狠手辣之人,纵观整个清朝廷,没有人敢挑战慈禧的权威,敢与之挑战的后果只有死路一条。李鸿章曾在曾国藩门下当官之时,就曾亲眼目睹慈禧太后因权力纠纷、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拉下官位,更别说是作为继养子的光绪皇帝。随着甲午中日战争、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此时的李鸿章与慈禧的命运紧紧牵扯在一起,李鸿章在外国列强眼中是清政府中权力最高的人,他不可能将眼前拥有的一切赠予光绪帝。
光绪帝在位时接受外来思想,一心想要对清朝廷进行改革,然而李鸿章的权利依附着朝廷中的人脉关系,这样一来,光绪帝的改革将朝廷的内部朝纲打乱,李鸿章半辈子的心血可能即将毁于一旦。所以于情于理,李鸿章都不可能扶持光绪皇帝。
李鸿章和光绪帝是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李鸿章在清政府中担任着决策地位,并且,他手中掌握着一些军队。而光绪帝在刚开始还没有被慈禧太后架空的时候,是拥有一定实权的,他曾经多次尝试在指挥战争和掌握政权上能够有所突破。
晚清时期的中国,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和“英法联军”之后,从统治阶层和地方大员之间,都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共识,所以,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就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此时的大清朝,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然而,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呼之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场战争。在甲午战争最开始的时候,面对日本的嚣张和中、日双方势必要交战的形势,光绪帝主张跟日本对战的态度是无比坚定的。
这期间,他甚至多次催促统领军队的李鸿章做好战斗准备,商议好战前阵法。之后,又通过军机处向李鸿章下发了一道旨意。
光绪帝表示:
“现在,中、日关系已经破灭,战事是不可避免的,而朝廷也是同意迎战一事的。现今,李鸿章统帅着军队,对打仗有一定的经验,决不能抱有丝毫的退缩。如果,看到这道圣旨的话,就尽快准备关于战事的一切事宜。若是因为有私心而不用心打仗,导致战机延误的话,那么,就惟李鸿章是问。”
从这道圣旨中,我们可以看出,光绪帝对李鸿章的监督和对他不认真准备战事的责备。事实上,李鸿章本人是希望能够讲和就不要动手的。而且,站在清政府这边来说,能够尽量化解中、日双方的矛盾,避免发生战争是再好不过的。因此,李鸿章多次和日本交涉,要求双方同时撤走军队。
如果,李鸿章的建议被采纳的话,这自然是平息战争的最好选择。但是,日本却不愿意。随后,李鸿章又提出,中国先从朝鲜撤走军队,以示诚意。但是,李鸿章这一主张却受到了光绪帝的否定。光绪帝认为:“日本这时候按兵不动,而我方却要撤兵,这不但显示出我国的弱小,而且,如果双方真开起战来,我方将会毫无准备。”
所以,这样看来,李鸿章想保全双方暂时和平的想法,不一定是错误的。
不过,李鸿章的想法有一定的缺陷,他没有看到日本这样的举动背后,蕴含着的极大深意。
从抵御日本这件事来说,光绪帝的态度比李鸿章坚决的多,而且,日本有意激化中、日矛盾,借机找借口出兵的嫌疑。所以,公正是在中国这边的,这一点一些外国历史研究者也不否认。不过,他们认为仅靠这样是不行的,因此,他们还指出了:“对于日本的行为,是根本没有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一方。”但是,如果中国天真地想单凭正义就让日本退兵,这是不可能的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鸿章是既得利益者,他和慈禧是一类人,光绪和他们正好相反,什么也没有。李鸿章和光绪利益相反,不可能走到一起去。
李鸿章一路打拼成为封疆大吏,得到当时大清第一权力人慈禧的宠信,可以说功名利禄全有了,得到这些并非易事,保住来之不易的东西,这是李鸿章内心深处最坚定的想法。要保住既得利益就要让慈禧持续不断宠信自己。
慈禧掌握大清最高权力,这是慈禧的既得利益,她不愿丢掉既得利益,李鸿章全心全意地维护慈禧的既得利益,就会持续不断地受到慈禧宠信。
李鸿章代清廷签订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他不知道会挨骂?知道。知道为什么还要做?因为慈禧喜欢,签定了卖国条约慈禧就可以继续掌握大清最高权力,就可以继续享受权力给她带来的快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割多少地,赔多少款没关系,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权力就行。李鸿章牺牲自己的名声保全慈禧的利益,反过来慈禧信任他,他也就保住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四大名臣之一,他也是极力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但是洋务运动和光绪的维新变法有本质区别。洋务运动只是向西方学习,目的是想通过学习赶上西方,从而保证既得利益不丢失。光绪看到的不只是技术的落后,更主要的是大清制度的腐败,他的改革是做手术革积弊,要动既得利者的奶酪。李鸿章不愿失去既得利益,所以他不支持光绪。
光绪虽然是皇帝,但只是个傀儡,没有权力,他通过变法可以得到权力。学习只是权益之计,达不到光绪实现权力再分配的效果。光绪要重新分配权力,李鸿章不愿把自己现有的权力拿出来分,两个人不可能走到一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0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